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就按這三個穴位,太給力了!

2021-02-12 武漢國灸

面對美食,欲罷不能,大葷大素腸胃失調,三餐不定,這些都是腸胃不喜歡的壞習慣。

長此以往,任憑口腹之慾蔓延,一不小心就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這個時候,家裡又沒有藥,怎麼辦?

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裡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裡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裡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按摩足三裡,堪比催動人體自帶的一株靈芝仙草,其對消化系統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快速取穴法】


第1步:坐位;

第2步:同側手張開,食指第二指關節橈側緣對準犢鼻穴下緣,小指第二指關節處即是本穴。

【主治病症】


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②下肢痿痺;③心悸、失眠、癲狂等心腦病證;④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⑤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定位】


仰掌伸指。在第2~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快速取穴法】


仰掌。第2指至第5指的第2指關節橫紋的中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小兒疳積,腹瀉,蛔蟲病;②百日咳,氣喘,咳嗽。

《靈樞·四時氣》:「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下脘穴也叫幽門穴和下管穴,其具有緩解腹脹、吐瀉、消化不良等病症的作用,按摩下脘穴有疏導水溼、減肥排毒的作用。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沿前正中線向下觸摸,找出胸骨體與劍突間行成的凹陷,即胸劍聯合;

第3步:將胸劍聯合與臍中連線分為4等分;

第4步:該連線的下1/4與上3/4交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①腹痛、腹脹、食谷不化、呃逆、腹瀉等胃腸病證;②痞塊。

消化不良其病根在胃部,所以只要疏肝理氣,就能解決消化不良問題。以下這三個穴位一發熱,心包經的功能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土,好胃口就來了,消化功能也增強了!它們是: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我們手上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

【定位】

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伸臂仰掌,微曲腕握拳;

第2步:在手臂內側可觸摸到兩條明顯條索狀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

第3步:在近掌側腕橫紋中點,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心痛,心悸,胸脅痛等心胸病證;②癲狂;③胃痛,嘔吐,癇證;④腕臂痛;⑤咽炎,腋淋巴腺炎,疥癬。

勞宮穴是心包經的滎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的病證。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精神緊張、促進食慾。可用手指按壓左右手本穴,各約10~20秒,每天1~2次。


【定位】


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快速取穴法】


第1步:握拳屈指;

第2步:中指尖所指掌心處,在第二掌橫紋稍下方,偏於第3掌骨側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心痛,心悸;②癲狂癇;③口瘡,口臭,黃疸,食欲不振;④手癬,手指麻木;⑤高血壓。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定驚止悸,滌痰開竅,寬胸理氣,和胃降逆,養心安神,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的作用。點揉此穴能寬胸理氣,寧神和胃。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伸臂仰掌,微曲腕握拳;

第2步:在手臂內側可觸摸到兩條明顯條索狀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

第3步:從近掌側腕橫紋向上量2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部位的橫徑為1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心痛,心悸,胸痛、胸悶等心胸病證;②胃痛,嘔吐,呃逆等胃疾;③失眠,癲癇等神志病證;④上肢痺痛、偏癱、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另外,腸胃不好時,飲食也應特別注意,應以粥等流食為主,如胡蘿蔔粥、茯苓芡實粥、小米粥、燕麥粥等。

養生要以脾胃為先,作為生命健康的基礎,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為我們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們都需要呵護它們,尤其是冬季。

END-


相關焦點

  • 主治消化不良的穴位——章門穴
    章門穴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章門穴怎麼找?章門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章門穴怎麼找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別名長平,脅髎,季脅,脾募,肘髎,肘尖,後章門,季肋。章門穴的準確位置圖穴名解析1、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
  • 按一按這三個穴位,立竿見影!
    病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 每天按一按這3個穴位
    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飲食不健康,引發消化不良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除了吃藥,還可以用穴位按摩來解決這些事情,今天小編就教一教大家,如何緩解胃部不舒服!腸胃不好的原因精神緊張: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
  • 3個穴位常按按,養出好脾胃
    1、飲食不節制夏天不少人喜歡吃冷飲,生冷的食物不但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部神經失調,油膩甜食還會增加脾胃的消化負擔。2、情緒不舒展「胃是情緒晴雨表」,中醫認為肝氣不舒會損傷脾胃。不良的情緒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生氣、緊張會令胃酸分泌增多,導致人體消化不良。
  • 穴位助你快速緩解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除了吃藥,還可以用穴位按摩來解決。1、精神緊張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
  • 消化不良怎麼緩解?這幾種方法都可以試試
    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症候群,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等法治療。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會一些自我緩解的方法,及時幫助自己治療消化不良。
  • 常按此三個穴位,平肝火、舒肝氣
    常按此三個穴位,平肝火、舒肝氣 2020-04-30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按摩這些穴位 養好腸胃不用愁
    那是因為人的身體分布著十二條經脈和數百個穴位,這些都能反映出我們是否患有疾病。同樣道理,如果我們生病了,也可以通過按摩這些穴位來治療。一、腸胃不好按摩哪些穴位1、四縫穴四縫穴屬於經外的奇穴,位置非常好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條橫紋的中央。如果你有消化不良、胃積食等症狀,不妨就用大拇指用力掐按這個穴位,效果是非常神奇的。
  • 艾灸這幾個穴位,腸胃好了,免疫力增強了,可惜很少人知道!
    有的時候我們對腸胃病的輕微症狀,如消化不良、反酸等不是十分重視,從而造成了腸胃病的加重,胃痛、腹瀉、嘔吐…… 而且久治不愈、長期反覆發作,容易發展成為癌症。腸胃病一直被認為是疑難症之一。
  • 多按揉腹部,瘦全身(穴位按摩)
    而事實上,中醫有三個穴位專門負責瘦身,長期堅持,就可塑造曼妙身姿。上脘穴:為食道減負。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腸道蠕動,經常刺激此穴位,是對食道的最佳保護,可避免飲食過快,造成食物淤積於胃部,產生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體重上升。該穴位置:在胃的上部,肚臍上方5寸的位置。
  • 胃脹想吐按什麼穴位
    胃脹想吐按什麼穴位1、胃脹想吐按什麼穴位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
  • 腹部穴位按摩,減脂減肚子……讓你從'臃腫大媽'逆襲為'亭亭少女'
    肚臍上4寸,找到中脘穴,在下脘穴的上面用3個手指比對可找到;主要治療:反胃,嘔吐,食不化,胃痛,納呆,腹脹腹痛;咳嗽痰多;積聚,黃疸,虛勞吐血;頭眩病,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等症;現代臨床用於胃炎,胃痙攣,腸炎,消化不良,心絞痛等症。
  • 總是消化不良的人,平時多用這4種方法,幫你養出好脾胃!
    為什麼會消化不良?現代人不僅飲食習慣不佳,飲食內容更是不健康,不是太剌激、太油膩,就是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抽菸、飲酒過量、生活壓力,都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但也曾發現因為腸胃道神經、肌肉過於敏感,使其對腸胃內正常應有的氣體量,反應過度而產生症狀。實際上消化不良與脾胃不和有很大的關係。
  • 手上的穴位圖解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議每口至少咀嚼50次。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針區(緩刺激、長時間指壓)、食指大腸穴、手背三間穴、合谷穴。2、悸動氣喘: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區、中指中衝、小指少衝、手腕神門穴。3、食欲不振:腸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長期緊張引起精神疲倦。方法:手心、拇指丘內側食指下胃脾大腸區。
  • 噯氣艾灸哪裡效果好部位圖,噯氣艾灸穴位以及時間(單桂敏)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小兒長個艾灸方面的知識,今天和大家說一下噯氣艾灸的知識吧,讓大家知道噯氣艾灸哪裡效果好以及噯氣艾灸穴位以及時間。發病機理:噯氣主要還是脾胃不和,引起胃氣上逆所致,因為胃的話是水谷之海,消化各種食物的,如果飲食起居不注意,導致脾胃陰陽失和,脾之清陽不升,胃之濁陰不降。脾的清陽之氣不能上升,而胃部水谷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洩,導致胃氣上逆而為噯氣。
  • 每個月那幾天都痛得生活不能自理,按按這三個穴位試試!
    三個穴位緩解痛經不適 緩解痛經,中醫有沒有辦法呢?廣該病主要與經期或經期前後受致病因素影響有關,如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幹擾,導致衝任氣血不暢、胞宮氣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引起痛經,造成身體的疼痛不適。
  • 穴位按摩好處雖多,但這三個部位都是「禁區」,再舒服也不能亂按
    穴位按摩好處雖多,但這三個部位都是「禁區」,再舒服也不能亂按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所以大部分人整天都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要想讓生活繼續,就必須經常進行一些放鬆行為,比如唱歌,運動等等,不過最受人們歡迎的還是按摩,因為它能夠讓全身保持放鬆狀態
  • 按手腕這個穴位,搞定十大疾病!太神奇了→
    神門穴是於少陰心經的原穴,具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的作用,臨床驗證以下10種疾病或症狀,按壓神門穴就能輕鬆搞定,太神奇了!中醫認為,腸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現暈車,這是因為吃下去的食物不能消化,濁氣上頭導致的。如果出現暈車症狀,不妨按按神門穴,它可以幫助將過多血液補到腸胃:腸胃安定,氣血充足,暈車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
  • 今日立秋,多按這5個穴位,打開身體排溼口,祛除夏季帶來的溼氣
    既然已經立秋,那麼我們每日多按一按身體的這5個穴位,打開身體排溼口,將夏季的溼氣留在夏末,共同迎接一個涼爽又舒適的金秋。夏季溼熱現象多為頭痛頭暈,外表發熱,更為嚴重者還會伴有身體起水泡等症狀,如若抓破,則會具有刺痛感並流出膿水,使患處極為痛苦不堪。並且患有溼熱的人群更會毫無食慾、口乾口苦,如此纏人且難除的病症,到底按身體的哪5個穴位才可以得以緩解呢?
  • 這3個穴位,減肥有奇效
    功效:為食道減負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腸道蠕動,經常刺激此穴位,是對食道的最佳保護,可避免飲食過快,造成食物淤積於胃部,產生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體重上升。將食指和中指併攏,按照順時針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鐘,就可以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在為自己準備早餐時,就可以隨手按壓此穴位。功效:加快胃蠕動常刺激中脘穴,胃部蠕動會加快,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力。該穴位置:肚臍上方4寸的地方。除了按摩此養生穴位外,還可以將姜切薄片燻烤,讓薑汁通過熱度滲入皮膚,刺激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