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門穴怎麼找
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別名
長平,脅髎,季脅,脾募,肘髎,肘尖,後章門,季肋。
章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名解析
1、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後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後是與脾經衝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2、長平。長,長遠也。平,平坦也。長平名意指隨肝經強勁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降落使腰側腹部肌肉變為平坦之狀。
3、脅髎。脅,指穴在脅部。髎,孔隙之意。脅髎名意指隨肝經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由脅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脅。季脅,小脅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無它意。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為天部的脾土塵埃歸降之處,故為脾經募穴。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點墨尋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來自該法。
取穴方法
章門穴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穴位解剖
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功用
疏肝理氣
主治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腸鳴,嘔吐,痞塊,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脅痛,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
2、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穴位配伍
1、配梁門、足三裡治腹脹;配內關、陰陵泉治胸脅痛;配足三裡、太白治嘔吐。
2、配足三裡、梁門,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3、配內關、陽陵泉,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4、配足三裡、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操作方法
刺法:斜刺0.5-0.8寸,側腹部有酸脹感,並可向腹後壁傳導。因該穴所處部位深層為肝脾所在,故肝脾腫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肝脾。
灸法: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穴位養生
章門穴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多用於治療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腸炎、胃炎等疾病。用雙手手指指端按壓此穴位,並且做環狀運動。每日2次,每次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