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消化不良的穴位——章門穴

2021-02-07 閒雲鶴堂

章門穴怎麼找?章門穴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章門穴怎麼找?章門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

章門穴怎麼找

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別名

長平,脅髎,季脅,脾募,肘髎,肘尖,後章門,季肋。

章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名解析

1、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後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後是與脾經衝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2、長平。長,長遠也。平,平坦也。長平名意指隨肝經強勁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降落使腰側腹部肌肉變為平坦之狀。

3、脅髎。脅,指穴在脅部。髎,孔隙之意。脅髎名意指隨肝經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由脅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脅。季脅,小脅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無它意。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為天部的脾土塵埃歸降之處,故為脾經募穴。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點墨尋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來自該法。

取穴方法

章門穴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穴位解剖

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功用

疏肝理氣

主治

此穴為髒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腸鳴,嘔吐,痞塊,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脅痛,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

2、其他疾病: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

穴位配伍

1、配梁門、足三裡治腹脹;配內關、陰陵泉治胸脅痛;配足三裡、太白治嘔吐。

2、配足三裡、梁門,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3、配內關、陽陵泉,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4、配足三裡、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操作方法

刺法:斜刺0.5-0.8寸,側腹部有酸脹感,並可向腹後壁傳導。因該穴所處部位深層為肝脾所在,故肝脾腫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肝脾。

灸法:艾炷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穴位養生

章門穴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要穴位之一,多用於治療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腸炎、胃炎等疾病。用雙手手指指端按壓此穴位,並且做環狀運動。每日2次,每次2分鐘。

相關焦點

  •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就按這三個穴位,太給力了!
    長此以往,任憑口腹之慾蔓延,一不小心就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這個時候,家裡又沒有藥,怎麼辦?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裡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裡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裡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 快速促消化就找它幫忙!
    另外,除了健胃消食片,其實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可以很好地幫助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問題。這個穴位叫:章門穴。章門穴雖然屬於肝經,同時它還是脾經的募穴。募就是募集的意思,募穴,是人體當中與之相對應臟器病症的反應點,脾經的氣血就聚集在這裡。因此按摩章門穴,可以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疏肝氣、清肝火,則肝氣平和不犯脾;脾胃好,則無胃口差、消化不良等問題。
  • 腹哀穴:消化不良、腹痛
    【圖解腹哀穴位的位置】    【腹哀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穴位解剖】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按摩腹哀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洩瀉、痢疾等。    【作用功效】腹哀穴,冷降脾濁。    【穴位配伍】腹哀穴配氣海穴治腸鳴。
  • 肚子咕嚕咕嚕叫,好尷尬~可能是消化不良
    腸道蠕動是在消化、吸收食物,把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腸鳴音減慢、腸蠕動減慢,就有可能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腸動力不足的症狀。這種情況多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多食用粗纖維的食物、多運動有助於增強腸蠕動,改善便秘。管道一通,正常的腸鳴音就會恢復。當腸道這個「管道」堵死了,出現完全性腸梗阻時,腸鳴音會消失,伴停止排便、排氣。腸梗阻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危險性較高。
  • 3個穴位常按按,養出好脾胃
    1、飲食不節制夏天不少人喜歡吃冷飲,生冷的食物不但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部神經失調,油膩甜食還會增加脾胃的消化負擔。2、情緒不舒展「胃是情緒晴雨表」,中醫認為肝氣不舒會損傷脾胃。不良的情緒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生氣、緊張會令胃酸分泌增多,導致人體消化不良。
  • 腿部穴位——闌尾穴
    按摩闌尾穴具有調理腸腑的功效,緩解治療闌尾炎、消化不良、腹痛等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闌尾穴位位置圖、準確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闌尾穴,經外穴名。在小腿前側上部,當犢鼻下5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部有腓深神經及脛前動、靜脈。主治急、慢性闌尾炎,急、慢性腸炎,下肢麻痺或癱瘓,足下垂等。直刺1.5-2寸。
  • 有位神醫說,這8個穴位,覆蓋全身疾病!
    髒之會——章門穴章門穴定位: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肋骨邊緣,是雙側穴位。章門為髒之會穴,主要功能是調理五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等。章門穴也屬肝經,是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的功效,對婦科疾病很有用,因為許多婦科問題都要經過肝經,敲打或艾灸章門穴,可幫助疏散肝氣鬱結,防治乳腺增生等婦科病。
  • 按摩絕對有效的經絡穴位以及絕密手法
    灸法灸法要借用一種中藥——艾草,把艾條點燃懸放在穴位上,或者沿著經絡來回移動,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因人而異,以皮膚有溫熱的感覺為好。還可以在穴位於上放一塊硬幣大小的生薑片,放一撮艾絨在上面點燃,這又叫「隔姜灸」6. 按摩一定要找準經絡,穴位找不準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7.
  • 腹股溝處穴位圖盤點二大位於腹股溝的穴位
    主治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萎,陰腫,功能性子宮出血。氣衝穴,位於大腿根裡側,此穴下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即腹股溝動脈處。在按摩時,先按揉氣衝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松一按,交替進行,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溫暖手足有益。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配伍配氣海治腸鳴腹痛。
  • 腹部穴位——京門穴
    【導讀】京門穴屬於足少陽膽經,京門穴位於人體側腰部,章門穴後1 8寸,當十二肋骨游離端的下方。
  • 脾經不通的症狀及21個穴位主治病症
    脾經穴位主治病症本穴是臨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脾胃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嘔吐、呃逆、腹脹、腹痛、飢不欲食、腸鳴洩瀉、便秘、水腫、骨節痠痛、胸脅脹滿等。4、公孫:位於足內側,第一趾骨基底部前下方凹陷處,正當赤白肉際。正坐或仰臥取之。本穴是臨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脾胃、肝腎及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嘔吐、呃逆、反胃、噎膈、腹痛、胃脘痛、食不化、腸鳴、痢疾、黃疸、水腫、眩暈、胎衣不下、癲癇、瘧疾、脅痛、疝氣等。
  • 溫中理氣.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急、消化不良、氣脹腹痛、腸炎
    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急,消化不良,氣脹腹痛,腸炎,痢疾。《中藥大辭典》性溫,味苦辛。芳香健胃,溫中理氣。治感冒風寒,喘咳氣急,消化不良,氣脹腹痛,腸炎痢疾。《中華本草》味辛;苦;性溫祛風散寒;溫中理氣。
  • 女性人體穴位圖【正背面高清圖解大全】_高清大圖
    女性人體穴位圖解——足陽明胃經作用 1、氣舍穴、缺盆穴、氣戶穴 主治 身體方面: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膚方面:皺紋、油脂旺盛、面色蒼白。 3、乳中穴、乳根穴 主治 身體方面:產婦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 4、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 主治 身體方面:胃炎、胃痙攣、十二指腸潰瘍、嘔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肝炎腸炎;皮膚方面:顏面浮腫,面色萎黃、色素沉著、嘴周痤瘡、鼻梁晦暗無光澤、眼角外側色斑。
  • 消化不良敷臍療法
    萊菔枳實熨主治:傷食。處方:萊菔子、枳實、麩皮、食鹽各適量,金仙膏l貼。用法:將金仙膏加溫軟化,貼於患者的肚臍上(每2 -3日更換1次)。再將萊菔子和枳實混合共碾成粗末,加入食鹽、麩皮,在鍋內炒熱,用布包裹,趁熱熨於臍腹部,冷則再炒再熨,持續40分鐘。每日2-3次。2.
  • 這兩個穴位,可以強健你的「軟肋」 !
    中醫把胸腔比喻成宮殿,五臟在其中各司其職:心是君主之官,內藏神明;肺是相傅之官,主治節;肝是將軍之官,出謀慮;腎是作強之官,出技巧。而脾有兩個功能:一是「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脾主後天意識,輔佐先天本神,保證圓滿周到;二是「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吸收、儲存營養,化生後天氣血。
  • 老年消化不良吃什麼好?中醫科普,讓你的腸胃不再遭罪!
    老年消化不良的中醫認識消化不良在中醫古書上的相關記載包括胃脘痛,嘈雜,痞滿和嘔吐。胃脘痛指的是胃脘部位的疼痛;嘈雜是指胃脘的不舒服;痞滿指的是胃脘部位脹卻不痛;嘔吐指的是胃氣上逆。老年消化不良相對於消化不良主要區別於年齡。老年消化不良通常是指六十歲以上,發病率較高。
  • 足三裡穴(位置,主治,視頻講解精準找穴)
    穴位具體位置圖
  • 頭針法及頭部穴位定位及主治
    和體針取穴不同,頭皮計穴位有著六大不同的體系,且各有特點。主要的為頭皮針穴名標準化方案、焦順發頭皮針穴名體系和方雲鵬頭皮針穴名體系三家。其中頭皮針穴名標準化方案為國際上通用的標準,但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上有一定難度。
  • 身體穴位分布,有空自己捏捏!
    (一)身部身體穴道說明B1.打隔、咳嗽、喉嚨痛B2.酸痛疲勞B3.消化不良、減輕壓力、頭痛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二、穴位:肺經(肺金)位置:無名指掌面。操作: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約補200~400次。
  • 按摩足三裡穴位功效 足三裡位置在哪?
    【按摩足三裡穴位功效 足三裡位置在哪?】中醫養生變的非常流行,在平時通過簡單的按摩就,一個穴位就有養生保健的功效,按摩足三裡的作用很強大,可以治療什麼疾病呢?足三裡的穴位在哪呢?足三裡的位置足三裡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