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時常有朋友向我們建議:再產或復刻No.6.4合併機。理由:很懷念那種聲音。
No.6.4的聲音,清麗、流暢、自然,那種感覺,仿佛陽光下的田野,不諳世事的少女,雨後清新的空氣……。或許,正是那個時代的美學追求、心境,釀就了這樣的作品。
還記得,在N年前,No.6.4的廣告詞:美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誘惑……。
No.6.4的電路結構,屬於那個時代的OPAMP,差分輸入、恆流源負載、單端電壓放大。在那個OPAMP時代,人們對諧波失真的成分似乎格外重視,偶次還是奇次諧波?總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事實也是如此,No.6.4最終的失真成分是以偶次諧波為主,這樣,聽上去會溫暖厚潤一些。
No.6.4的電路技術,曾註冊過實用新型國家專利,也正是這個電路結構,在那些年,共計製造了兩萬多臺各种放大器。可以說,市場對這個電路的聲音,是肯定的。
今天,我們以No.6.4的電路技術為原始碼,新設計了這部Op.1合併式放大器。
當然,這不是簡單的COPY,而是技術的重新系統化,升級。Op.1保留了No.6.4的特色部分,而在系統及細節處理上,溶合了近些年我們對技術的探索與發現。
在此,我們僅舉一例說明:負反饋放大器的諧波失真,自中頻至高頻,頻率愈高,失真愈大(圖1)。所有的技術文獻及實例,幾無例外,也都是這樣描述的。英國著名放大器專家Douglas Self在他那本《Audio Power Amplifier Design Handbook》中說:通常情況下,諧波失真曲線是隨頻率增加而上升,否則就值得懷疑。大多數工程師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機理是由於:放大器的開環頻響有限,閉環後致使高頻負反饋量遞減,高頻失真由此增大。而我們的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如所有文獻所述,而是源自於負反饋電路的採樣誤差,如果能減小這種誤差,就可以降低高頻失真,使失真曲線保持平直。為此,我們設計試驗了一套方案,用以減少負反饋電路的採樣誤差。在Classic的合併機No.262中,這種技術首次應用,使得諧波失真保持在較低水平的同時,失真曲線平直。此次,該技術再次在Op.1中得到成功驗證。
圖2是Op.1的頻率失真曲線,基本平直,受AP分析儀測試帶寬影響(22KHz),接近20KHz處稍有下降。Op.1的失真雖然不是很低,但這在無大環路負反饋電路裡已經非常棒了!
Op.1是一部為音質而作的產品,它的設計定位很清晰,一切影響音質的設計被統統拿掉。
而面對日趨惡劣的市電質量,Op.1特增設市電處理系統,因此,不建議用戶外置電源濾波器,那樣,或許會對聲音產生負面影響。
經過優化的Op.1達到這個電路結構歷史最好的技術指標。在元器件方面亦今非昔比,好料勐料多多,恕不一一介紹,看圖盡知。
聽感方面,Op.1更加全面大氣,素質全面提升,以往被詬病的低音部分此次盡顯改善,搭配音箱範圍進步拓寬,這與我們的另一種、被稱之為mΩ傳輸線的技術,不無關係。
好聽、耐聽,是Op.1的重要特徵,或許,它與絕對參考聲有一點點偏差,但這並不妨礙你喜歡它,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目的便達到了。
技術規格:
額定輸出功率:85W8Ω/135W4Ω(20Hz-20KHz)
THD+N:0.03%(20Hz-20KHz 85W8Ω)
功率頻響:20Hz-200KHz(8Ω60W -3dB)
信噪比:110dB(Rms BW 22KHz NO Weighting)
輸入靈敏度:0.42V(Rms)
輸入阻抗:18K
外形尺寸:434mm(W)×95mm(H)×313mm(D)
淨重量: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