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一個澳洲人助馬雲打開了世界之窗,昨天馬雲拿出2000萬美元回報當年200澳元

2021-03-03 天天正能量

你怎樣,世界就怎樣。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旗下公益項目,發掘身邊真善美,獎勵社會正能量。

一個名叫Ken的澳洲男人曾這樣與他打趣:

Jack,你在瞎扯!

而他不知道的是,

32年後,這個彼時善於「瞎扯」的少年,

成了一名優秀的企業家。

他更不會想到,

這個少年會因為感懷他們之間的情誼,

拿出2000萬美元

用他的姓設立了獎學金。

「試試看,說不定你能拿到護照」。

在1985年,澳大利亞人Ken Morley這樣鼓勵一位從來沒有出過國的中國少年,並邀請他前往澳洲旅行。

這位曾被鼓勵的少年是馬雲。

35年之後,他再一次來到Ken Morley的家鄉。2月3日,馬雲在紐卡斯爾大學向現場的師生們首次講述這段往事:「那次澳大利亞之旅真正的改變了我」;「紐卡斯爾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

2月3日,馬雲與少年時的筆友David Morley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交談。

被改變的「思考」,是馬雲回到紐卡斯爾成立Ma-Morley獎學金的原因。2月3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宣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通過馬雲公益基金,拿出2000萬美元在該校設立獎學金計劃。這是紐卡斯爾大學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規模捐贈。

馬雲說,這項獎學金將用於「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經歷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它的人們。」

當年向馬雲發出邀請的Ken已於2004年去世,他的兒子,也是少年馬雲的筆友David代表Morley一家發言致謝:「如果我父親仍在世,看到馬云為紐卡斯爾大學捐贈,致力於開創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他應該會非常驕傲和感動。」
正是David在杭州西湖畔偶遇馬雲,開啟了這段延續至今的情義。1980年,Morley一家來華旅遊,結識了16歲的馬雲。此後他們保持通信,Ken則在每次回信中為馬雲細心的修改英文。Ken專門提醒馬雲「來信把行距留大點」,他好寫下修改意見。

1980年,16歲的馬雲在杭州西湖畔偶遇來華旅遊的David Morley。

7次申請籤證後終於第一次出國  

32年前,一個澳洲人為馬雲

打開了一扇世界之窗

馬雲將Ken視為曾為他開啟世界之窗的導師,他向紐卡斯爾大學的師生們回憶說:「每一次我們相遇,我們都會辯論很多事物。Ken會說:Jack,你在瞎扯!他知道我說話的方式,知道我幹起來會很不一樣,他總是用他極大的好奇心與善意支持我」。

Ken沒有上過大學,但經常與馬雲談起紐卡斯爾大學。Ken也曾經為在杭州師範學院讀書的馬雲提供支持,他每隔6個月給馬雲寄一張支票,兩年多時間裡總共寄了大概兩百澳元。

如今,馬雲以2000萬美元的獎學金計劃回報Ken曾經給予他的指導和支持,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如果我足夠幸運,能夠成功,我總想我要為紐卡斯爾大學做點事情,因為這是Ken經常提到的一所大學」。

馬雲與Ken Morley夫婦。


馬雲的澳洲之行

儘管當時7次申請籤證才最終成行,但正是年輕時期赴澳度過的這段時光,當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

2017年,彼時少年已成知名商人  

馬雲用2000萬美元設獎學金

回報當年200澳元


馬雲說,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像Ken那樣的人,幫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認識、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輕人。

Ma-Morley獎學金首輪將提供30個名額,其中20個名額資助學生修讀學位期間所需費用;10個一次性獎學金名額資助學生參與教育交流、實習或海外體驗計劃。申請詳情將於2017年中期公布,申請對象為於2018年開始修讀學位的紐卡斯爾大學學生;該計劃到第三年將進入全面運作階段,將每年資助90名學生。

馬雲將每5年親自審核獎學計劃,但他對現場的師生們說:「拿到獎學金的學生,不是我和Morley的大使。我們更希望他們成為宣揚勇氣、責任和智慧的大使。」馬雲將這個獎學金定義為聚焦未來的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學與自己的國家——就像少年馬雲一樣,去世界各地看看,並通過這些經歷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澳大利亞之行後,馬雲邀請Morley一家回訪杭州。

在這次由回憶貫穿的講話中,馬雲始終提到Ken對他的支持和啟發,與Morley一家給他帶來的改變。延續40年的情義是今天發生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這一幕的起源,而這份情義也將由Ma-Morley獎學金幫助的年輕人們延續下去。

就像紐卡斯爾大學校長麥克米倫在現場致辭中所說:今天所宣布的,是關於家庭、關於友情的故事。這是一個多麼引人入勝的故事,它讓我們知道,一個簡單的善舉,可以延續幾十年成為歷久彌新的友誼。

馬雲演講全文


馬雲在紐卡斯爾大學演講

過去的32年裡,這是我第三次紐卡斯爾(Newcastle)之行。

第一次是我21歲剛進大學的時候,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請,在那年暑假來到了紐卡斯爾。我從沒想過可以到中國以外的國家看看。在當時,可以拿到護照是一件稀奇的事,是Morley先生鼓勵我:「試試看,說不定你能拿到護照。」好,我就決定去試試!

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才拿到我的護照,我以為我拿到護照之後就可以去澳大利亞,但他們又告訴我,你還需要有籤證。我去了上海澳大利亞領事館,使館官員說,你需要到北京去籤發籤證,其實那時候去北京的費用對我來說非常昂貴,但我還是要去試試。

我去了北京,住在一個地下賓館,在7次申請籤證都遭到拒絕後,我第八次去申請,我對當時面試我的使館官員說: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我已經在這裡待了一個禮拜,已經嘗試了7次都被拒絕,我希望這次能申請到籤證。

那個使館官員問我:你為什麼要去澳大利亞?我說我的朋友邀請我去,他說不能發這樣的籤證給我,我們只能籤發給探親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學等性質的籤證。當時是沒有旅遊籤證的。

我跟他講了我是如何遇到Ken和大衛的。Ken找了一些新南威爾斯的朋友幫忙,並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了一個電報。當時那個使館的人就說,「你真的想要這個籤證嗎?」我說,「當然想要。」他就說,」我能5分鐘後給你。」

我就這樣拿到我的籤證。這就是永不放棄的例子。

在紐卡斯爾待的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我每次回到中國,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那是1985年我認識的澳大利亞,從那年開始我知道紐卡斯爾大學。那是我第一次到訪這所大學。

Ken沒有上過大學,但是經常和我談起紐卡斯爾大學。我不知道是怎麼原因,如果我足夠幸運,能夠成功,我總想我想要為紐卡斯爾大學做點事情,因為這是Ken經常提到的一所大學。

每一次我們相遇,我們都會辯論很多的事物。他會說「Jack,你是瞎扯的,都是廢話!」即便那樣,他總是那般支持我。

他知道我講話的方式,知道我幹起來會很不一樣,但他總是支持我,用他極大的好奇心與善意去支持我。

我學到的是,你在書本上學到的、你的父母告訴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這個世界太有趣了,這個世界太獨特了,你需要自己去體驗。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當我回到大陸的時候,我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沒有那29天我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我可能只會像其他中國人的方式去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決定成立Ma-Morley獎學金,以支持即幫助一些年輕人,那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經歷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的人。

我想要感謝Ken Morley和他的家人對我的幫助、支持、和理解。過去的30年,我一直懷著感恩的心生活著,希望有一天,因為這份友情,我可以成為像Ken Morley先生那樣的人,幫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認識、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輕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希望可以在未來一直做下去。

我是一位教師,我在大學教了六年書,我叫我自己CEO,首席教育官。這花了很多時間和眾人分享我的經驗。我不怕別人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我會說這是我相信的事情,這是我見到的、我經歷過的事情,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大陸,我的基金會每年支持了超過100位鄉村教師,這個是因為在大陸有六千萬的孩子生活在農村地區。我們覺得也要找個方法去支持這些老師們。紐卡斯爾這個獎學金是我在海外的第一個獎學金,我也視紐卡斯爾為我的第二個故鄉。 

在過去,這個世界是知識驅動的。人類和機器會有很大的競爭,但是未來人類會通過自己的智慧取得勝利。你可以從學校和書本學到知識,但是智慧,只能通過經驗得到。所以我認為Mr Ken Morley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同時,我希望這個獎學金能夠聚焦未來。聚焦在生活,聚焦在學校和書本以外的事情。我們希望能提供超出經濟支持範疇的幫助,我們希望能夠讓他們走出大學,走出自己的國家、去世界各地看看,並通過這些經歷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希望成功,你得有EQ,如果你不希望失敗,你得有IQ。但如果你希望受到尊重的話,你要有LQ,愛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這裡的學生們都會記得這三個Q。


這是我從與Ken Morley先生討論中學到的。

這個獎學金會幫助更多的人,我們的確需要很多聰明人,但我們需要更多有擔當的人,為社區、社會、國家和世界承擔責任的人。

拿到獎學金的學生,他們不是我和Morley的大使,我們更希望他們成為宣揚勇氣、責任和智慧的大使。這個獎學金帶有我的名字,這真的是我莫大的榮幸。

有Ken做榜樣,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我也會繼續提升我自己。

謝謝紐卡斯爾大學為這個獎學金成立做出的貢獻。成立一個基金是很容易,但要不斷地去改進一個獎學金是不容易的。去支持有心的年輕人是不容易的,真的非常感謝大學對這個基金付出的努力。請隨時指出我可以改善的地方。

每5年,我會親自審核獎學金的情況,能如何做得更好。在紐卡斯爾大學,我們和基金會分享一致的信念。我們也很高興可以支持當地土著居民的文化。追求社會公平,卓越和責任、創新和持續性都是我們共享的信念,這也是Morley他們跟我過去30多年分享的理念。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助更多年輕人。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曾在馬雲最困難的時候,給了200澳元的夫婦,今獲馬雲10萬倍回報
    當初在馬雲最困難的時候,給了200澳元的夫婦,如今馬雲10萬倍回報說到馬雲,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即使現在馬雲已經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但是關於馬雲的話題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當時還只有16歲的馬雲在西湖旁邊遇到了來遊玩的來自澳大利亞的莫利夫婦,很巧的是當時的馬雲想要找人交流提高一些英語能力,而莫利夫婦想要找人來了解關於西湖的故事。所以他們三人一拍即合,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時間。
  • 當年一對澳大利亞父子資助馬雲220澳元,他成功後是如何報恩的?
    當年一對澳大利亞父子資助馬雲220澳元,他成功後是如何報恩的?1985年,澳大利亞人莫利邀請了一位從未出過國的中國少年前往澳洲旅行,這位少年就是馬雲,35年後,馬雲再次來到了莫利的家鄉,他首次向紐卡斯爾大學的師生講述了那段往事,他說:那次的澳大利亞之旅改變了我,或許沒有莫利,就沒有今天的馬雲。
  • 馬雲的擺渡人
    馬雲考上大學以後,莫利一家為了資助馬雲,每周還會存5-10澳元,每學期給馬雲寄去。後來馬雲和張瑛結婚,莫利一家還出資2.2萬澳元幫他買了婚房。這真的是個father......莫利一家不僅教馬雲英語,在經濟上給與資助,還為他敞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 馬雲在3年前,邀請比爾蓋茨吃飯,當年請他吃一頓飯花了多少錢?
    ——培根其實真正養人的並不是山珍海味,反而是粗茶淡飯,而且吃多了山珍海味也是會膩的,偶爾換換口味反而覺得飯菜更加的香甜,都說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吃飯,中國首富馬雲在3年前,邀請比爾蓋茨來中國吃飯,當年請他吃一頓飯花了多少錢。
  • 當年馬雲寧可將上市日期延後一天,也一定要到臺灣做一件事
    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投資是助推阿里巴巴正式上岸的重要力量,楊致遠的無私支持讓淘寶網在和Ebay的對決時槍膛裡始終都填滿了彈藥,金庸是阿里武俠文化的源頭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基石,而如果這四個人中要選出一個馬雲最想感謝的人,必須是蔡崇信!如果說馬雲是阿里巴巴的導師,蔡崇信則是阿里巴巴的總設計師!
  • 馬雲螞蟻集團的命運,10年前已經被決定
    A+H股同步上市,345億美元募集資金,3100億美元估值。 當初有人統計,因為螞蟻上市,將有50多人身價瞬間過億,上萬名阿里系員工從中受益。 馬雲財富更是會增加270億美元,一躍超過騰訊馬化騰,成為全球華人首富。
  • 馬雲再出手,2000萬美元投資美國租衣平臺,網友表示看不懂!
    租車這個傳統,我們一般人都能理解,租男女朋友也逐漸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但現在租衣服,都做成了平臺,這我就真有點不理解了。據國外媒體報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和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通過藍池資本(Blue Pool Capital)對美國租衣平臺Rent the Runway投資2000萬美元。馬雲大叔為什麼會對這樣的平臺看好呢?
  • 馬雲距離世界10大富豪僅一步之遙
    按照螞蟻IPO定價和持股比例估算,馬雲的財富將增至716億美元,在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上的排名將從當前的第17位升至第11位。當年籌備成立螞蟻的彭蕾個人身家達52億美元。中國資本市場從不缺少造富傳奇,這在最近幾年權益性資產飛速增值的時代尤為明顯。馬雲,昨天給股市造富的故事添加了一層新的光環。
  • 被馬雲騙了這麼多年,馬雲真的算白手起家嗎?
    馬雲真的是白手起家嗎?我們之所以對白手起家有興趣,是因為這個詞能貼切我們更多人。白手起家」這個詞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很多人喜歡把白手起家的富豪看作自己的偶像!馬雲前後創業四次,95年第一次創業的2萬本金就是父母給的。
  • 馬雲:推動了我國社會發展,為何還有人覺得他不好?
    馬雲就去日本先了孫正義,孫正義可是一個有超前意識的主,當馬雲和他講了網際網路網購的概念以後,當時就決定投資5000萬美元,但是馬雲拒絕了,這也讓孫正義覺得很奇怪,別人找投資都是嫌少,偏偏就馬雲嫌多。孫正義就因為那2000萬美元,持股阿里巴巴股份35%,後來在馬雲後期不斷回購,減持到28%,就這樣孫正義的身價也是暴漲好幾倍,按照馬雲持股7%都有將近500億美元的身價,又何況持股28%的孫正義呢?那麼到這裡也許就有人會疑問了,阿里不是在為外國人掙錢嗎?
  • 中國大陸首富:49歲的馬雲成長史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世界銷售大師喬吉拉德」免費訂閱。  公司創辦之初,來自高盛(Goldman Sachs)的銀行從業者林夏如(Shirley Lin)參觀了馬雲的公寓。 2000年7月10日,《福布斯》全球版將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馬雲作為封面人物報導。馬雲是5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這篇「小蝦米的B2B」封面文章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開始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 馬雲的自信從何而來?
    原標題:馬雲的自信從何而來?   網際網路與資本市場一結合就預示有大事要發生。阿里巴巴日前在美國的上市路演再次證明了這個說法的現實意義。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顯示,阿里將IPO定價設定在每股60美元至66美元之間,擬發售3.2億股,最多融資243億美元,對應的估值為1627億美元。
  • 一年虧900多億,他曾投資馬雲賺了千億,現在神話破滅了?
    說起軟銀孫正義,他被大家所知曉,應該是當年2000萬美元投阿里巴巴,而後升值到1500億。這筆投資至今翻了7000倍不止,一度被業界奉為投資神話。不過成也投資,敗也投資。就連馬雲也說,孫正義「在投資方面可能是世界上最有膽量的人」,然而孫正義卻說自己「「膽子太大了,有時會損失很多錢」。回顧他的投資歷程,也確實是大起大落。
  • ...剛剛澳洲總理莫裡森說了什麼?澳元急跌,今日澳元/美元匯率走勢...
    剛剛,澳元兌美元急跌,短線回落跌回0.72下方,回吐早間漲幅,此前澳洲總理莫裡森表示,在維多利亞州實施的封鎖措施將至少帶來70-90億澳元的額外損失。
  • 馬雲和馬斯克,誰的格局更大?網友:一個「矮子」,一個「巨人」
    馬雲和馬斯克,兩個人誰更牛?網友:差距太大了,一個天一個地!如果要說這個世界上目前最著名的人,或者說是全球最著名的商業偶像,都是姓馬的,在國際上馬雲、馬斯克兩個人是擁有粉絲數最多的商業精英。有人提問說道:「馬雲和馬斯克兩個人,誰的格局更大呢?」有網友說:差距太大了,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一個不愛搭理你,做的事情跟現在的你沒有任何關係,一個天天想著你口袋裡的幾塊錢,巴不得讓你天天上網購物。
  • 央行拿出2000萬紅包發給市民,微信、支付寶迎來挑戰!
    馬雲真的做到了 馬雲這個時代的巨星,早已經名聲大噪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馬雲說的這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畢竟能夠改變銀行的,甚至說要改變銀行的人是聊勝於無。 因此對於馬雲說的這句話,在很久之後還會被人們所提及。
  • 張瑛:我的先生馬雲
    馬雲不是個帥男人,我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帥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組建杭州第一個英語角、為外國遊客擔任導遊賺外匯、四處接課做兼職、同時還能成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然而,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在一種惶恐中,因為他的意外狀況層出不窮——他忽然就辭職了,說要做自己的事業,然後就在杭州開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譯社。翻譯社一個月的利潤200塊錢,但房租就得700。
  • 馬雲一句話,讓巴菲特刮目相看
    但馬雲沒有在晚宴上花一分錢,因為巴菲特特意邀請了馬雲。在晚宴上,巴菲特敦促馬雲捐出他的財產。他的話讓巴菲特感到驚訝,給中國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沒有在會後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巴菲特說:我們應該捐出我們所有的個人財富,在世界各地做慈善,幫助世界各地的人。聽完馬雲笑了。
  • 17年前淘寶首位買家,馬雲給了他102年特權,他當年到底買了啥?
    17年前,淘寶的首位買家究竟買了什麼呢?馬雲又給了他什麼樣的特權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淘寶之所以能崛起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與阿里巴巴的支持和支付寶的保障脫不開關係。如果沒有阿里巴巴和馬雲的話,淘寶不會誕生,就算誕生也只會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
  • 全球企業家抗疫圖鑑:馬雲王石捐物捐股,LVMH老闆產洗手液
    馬雲--歐美元首紛紛點讚,重點支援非洲國家從阿里巴巴退休的馬雲,在疫情期間也是很活躍,忙著在世界各地捐錢捐物,登上頭版頭條的頻率很高,但同時也被一些謠言困擾。所以從三月到現在,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就對非洲發送了兩批緊急醫療防疫物資(包括500臺呼吸機、100萬套病毒採樣設備和提取試劑,20萬套防護服和防護面罩,2000個額溫槍和 50萬雙手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