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前一天,
馬雲專門到臺灣做了一件事!
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前一天,馬雲和蔡崇信秘密去了一趟臺灣,為的是感謝三年前拿出「救命錢」幫助阿里巴巴的臺灣恩人。
更神奇的是,阿里巴巴的這些恩人,壓根就不知道馬雲和阿里巴巴,但是在阿里巴巴陷入困境時,他們還是義無返顧地合力投了數千萬美元給阿里巴巴!
因為,他們只信一個人:蔡崇信!
蔡崇信家族在臺灣的地位非常不一般:他的爺爺曾經是上海灘杜月笙杜老闆的法律顧問,這個活兒就是專門在混亂如麻的舊上海解決麻煩事的,這種人有多大的道行你們自己去體會;蔡崇信的父親更非一般,人家是世界名校耶魯大學的校董,一個華裔能坐到這個位置,也是不可想像的。
不誇張地說,以蔡崇信的家庭背景和政商資源,任何一家創業公司得到他,都可以少奮戰十幾年!
但是,蔡崇信卻放棄了年薪70多萬美金的職業,跑到阿里巴巴對馬雲說,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據說當時馬雲和蔡崇信正在西湖划船,馬雲聽了蔡崇信的話,激動得差點就一頭栽倒到西湖里了!
馬雲提醒蔡崇信:真的確認要加入?我們一視同仁,月薪都是500,RMB!
在再次得到蔡崇信肯定的回答後,馬雲還是叮囑他:你再觀察幾天,看清楚了,我們阿里巴巴就這條件。
但不管「你們」阿里巴巴是什麼條件,「我們」蔡崇信當時就是魔症了,就是生生被馬雲的人格魅力變成小迷弟了,他當時一門心思想著的,就是儘快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
蔡崇信的妻子說:「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我的!
回到本文的開頭,2007年,馬雲和蔡崇信寧可將阿里巴巴的上市日期推遲一天,也要專程到臺灣感謝那些幫助過阿里巴巴的臺灣恩人。
這事得從2004年說起,那時阿里巴巴因為前期融了點資,多點並進,高舉高打,很快發現帳上的錢所剩無幾了,公司的資金周轉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眼看著阿里巴巴就要撐不下去了,蔡崇信在四處奔走為阿里籌錢後,做了一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回到自己從小長大的臺灣,利用家族的影響力和臺灣幾家企業家族商談,讓他們掏錢幫助阿里巴巴!
由於阿里巴巴是中國大陸企業,當時臺灣企業家投資中國大陸企業在政治、經濟上都得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在蔡崇信面前,這幾家企業想都沒有想在這件事上迴避,最後決定通過香港或海外的私人帳戶對阿里投資。
可以說,沒有當初這幾家臺灣企業的無私幫助,就沒有後來的阿里巴巴!
所以,在阿里巴巴香港掛牌前一天,一向重情義的馬雲拋開一切事務,寧可將掛牌日期往後推遲一天,也要專程和蔡崇信一起奔赴臺灣,向三年前對阿里巴巴施以援手的幾位企業家當面道謝!
馬雲最想感謝的人
馬雲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過,阿里巴巴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謝4個人,分別是:孫正義、楊致遠、金庸、蔡崇信。
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投資是助推阿里巴巴正式上岸的重要力量,楊致遠的無私支持讓淘寶網在和Ebay的對決時槍膛裡始終都填滿了彈藥,金庸是阿里武俠文化的源頭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基石,而如果這四個人中要選出一個馬雲最想感謝的人,必須是蔡崇信!
如果說馬雲是阿里巴巴的導師,蔡崇信則是阿里巴巴的總設計師!
當年,蔡崇信跑到杭州見馬雲時,雖然很快就預感到阿里巴巴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他發現,當時的馬雲居然連公司都沒註冊,只有一個上線剛剛幾個月的網站!
所以,蔡崇信到阿里巴巴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杭州溼熱的夏夜裡,把阿里的18羅漢召集到一個沒有空調的房間裡,他在一塊小黑板上寫出股份、股東權益等名詞的時候,扣得嚴嚴密密的襯衫下,汗水已經像蚯蚓一樣爬遍了全身。
正是蔡崇信帶來的股份公司、符合國際管理的股份合同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綁定了大家的利益,避免了阿里巴巴成為一個僅以義氣相結的家族企業。
所以說,馬雲的命真的好,如果沒有當年蔡崇信所做的綁定,馬雲那沒有邊際的理想要真正落地?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蔡崇信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阿里巴巴從一家網站變成了真正的公司,還具備了粗略的國際化雛形。
天下
大智者,唯馬雲與蔡公也!
很多人不知道,馬雲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其實不是孫正義,而是一個叫林夏如的女士,而林夏如和阿里巴巴的連結點,也是蔡崇信。
1999年,馬雲和蔡崇信到矽谷融資,去了一周,見了幾十位投資人,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投阿里巴巴。
這一天蔡崇信在酒店裡和一個投資人談判,中途休息的時候,竟然在酒店大廳偶遇了當時任職高盛集團的林夏如,一番交談之下,林夏如對讓蔡崇信這種級別的大神都為之追隨的馬雲和阿里巴巴興趣大增,最後促成了高盛集團對阿里巴巴的500萬美元的投資。
正是這500萬美元,救阿里巴巴於水火之中,也成為4萬億阿里巴巴帝國的起點!這筆投資能夠成功,最大的功勞當然要算到財神爺蔡崇信頭上。
當然,蔡崇信在阿里巴巴的意義還不止是一個財神爺那麼簡單。
可以說,蔡崇信用自己的專業定義了阿里巴巴的高度!
標誌性的事件,就是他在2001年孫正義對阿里巴巴的那場著名的2000萬美元的投資中的表現。
其實在馬雲和孫正義見面後,孫正義最初是想投資阿里巴巴4000萬美元的,佔有阿里巴巴49%的股份,而不是後來雙方定下來的2000萬美元。
當時,馬雲確定孫正義將投資4000萬美元後,「心潮澎湃」——當時的馬雲太缺錢了,人一缺錢就容易衝動,什麼後果都不想考慮了。
但是,蔡崇信卻始終很冷靜,在談到投資數額時,他堅持說了兩次說了「no」。
最終,馬雲聽從了蔡崇信的建議,只接受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投資,讓出了30%的股份,避免了阿里巴巴股份的過度稀釋。
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假如馬雲沒有蔡崇信,阿里巴巴最後肯定也能成功,但是試錯的成本將會非常之高,付出的代價也可能非常之慘重。
對於這點,馬雲心知肚明,他在評價蔡崇信時說:「我特別草根,而他受過專業教育並訓練有素,講究紀律且非常聰明。像蔡崇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阿里內部培養出來,只能從公司外部找,(他來我們阿里就是為了扭轉我們)有些投資上的錯誤根本不可逆。」
的確, 馬雲是那種所有人都認為聰明的人,而蔡崇信是那種大智慧若愚的人,在阿里位高權重的他,卻幾乎就像從來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在馬雲宣布退休後,蔡崇信基本也掛靴而去,如今,大隱隱於NBA的他,正享受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每一天。
多年以後,他一定會回想起2007年的那一天,他和馬雲一起回臺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