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
先是闢謠,後是報警,最終還是紙包不住火。
張近東以命相託,將蘇寧股權主動「送給」馬雲12月10日晚,網上流傳出張近東父子「賣身」馬雲的消息。
風清第一時間求證,屬實!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蘇寧控股集團創始人張近東已將蘇寧控股股權全數質押給了淘寶,借款10億元,與蘇寧控股的註冊資本金相同。
這次張近東真的是以命相託啊,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蘇寧控股是張近東一手創辦的,凝聚了畢生的心血。主要股東除了他,還有其子張康陽和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
但請注意,這次的質押是全部股權,All In哦。換句話說,張近東直接替其他股東做主了。
其次,淘寶是蘇寧易購的主要大股東之一,此次質押之後,淘寶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未來是否有意控股蘇寧易購不得而知。
此消息一出,外界直呼,張近東缺錢了。反映在二級市場就是蘇寧的股價下跌。不只是近日,近期,蘇寧股價累計下跌達10%。
針對此事,蘇寧易購官方回應,蘇寧股權質押給淘寶是正常商業合作,對蘇寧易購戰略發展和正常經營無實質影響。
真的挺難為這些公關的,不說話不行,說了也是廢話。
就算不正常也不敢說啊,前兩天就很不「正常」,他們直接選擇報警,因為市場多次傳言蘇寧資金鍊斷裂,更有消息直接稱蘇寧集團在渤海銀行的貸款已經違約,民生和建設銀行已抽貸。
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蘇寧稱將對多隻債券進行回購。回購是需要資金的,從質押的登記日期(12月4日)和傳聞的時間來看,確實有一些消息靈敏的人士掌握了第一手信息。
如今真相浮出水面,報案自然嚇唬不了誰,這也算是給市場一個交代。
到底是缺錢了,還是想幹大事?有人說,股權質押本是資本市場的正常行為,不一定代表資金鍊緊張。說張近東缺錢,只是媒體的臆測。
實際上蘇寧官方也是這麼解釋的,(質押目的)蘇寧和阿里長期保持良好合作,深化合作,拓展線下商業場景。
聽官方這意思,這是蘇寧要聯合淘寶幹大事了,但結合最近的傳聞,誰信呢?
再說了,要幹大事早幹了。
2015年8月,轉型六年之久的蘇寧,罕見地和阿里牽手了,張近東和馬雲完成了一場電商與實體的歷史性對話。
2016年6月,兩家公司正式聯姻相互持股。阿里以283億元戰略投資成為蘇寧易購第二大股東,蘇寧等額的資金只是阿里的一個投資者,這種「不對等」註定了其後「分道揚鑣」的命運。
阿里饞蘇寧的身子,蘇寧圖阿里的新零售。只是阿里的新零售名花有主,蘇寧只是蝸居在天貓裡。
阿里極富渲染力的新零售、新製造概念也與蘇寧無關。感覺沒撈到任何好處的張近東只能另謀發展。
2017年12月,蘇寧出售阿里股票550萬股;2018年5月,蘇寧再次出售阿里股票766萬股;同年12月,蘇寧將剩下的1316萬股也悉數出售。
陪跑阿里近三年,蘇寧浪費了青春,卻收穫了財富,投資阿里賺得盆滿缽滿。
有了錢總不能放在家裡長毛啊?蘇寧開始幹起了老本行——實體零售,轉型電商十年,也沒激起浪花,還是實體靠譜。
一出手27億吃下了萬達37家百貨門店,對王健林那是江湖救急啊。蘇寧意猶未盡,接著又斥資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
更厲害的是,在今年10月,許老闆危難的時刻,蘇寧更是「雪中送炭」,以200億的「操作」化解了恆大的一場危機。
無論從哪看,張近東都不像缺錢的人。
但這一切是發生在叫停螞蟻上市之前,自馬雲炮轟監管層,馬雲上市取消後,一切都變了。
蘇寧扛不住了,或與螞蟻有關大家都知道,螞蟻集團股權複雜,利益更是盤根錯節,不僅有國企參與,更有有明星大佬和各類老闆。
據說若螞蟻上市,僅阿里系至少產生58位億萬富翁,員工尚且如此。那些早期的投資者,比如張近東、史玉柱更是賺得懷疑人生。
蘇寧控股是通過投資螞蟻股東上海雲峰新呈投資中心間接持股螞蟻集團的。張近東本指望翻個幾番,哪知現在連本金也套在裡面了。
這隻「黑天鵝」飛下來,可能連馬雲也沒想到。而如今螞蟻上市也遙遙無期,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隨著永煤債券一聲雷,汽車巨頭華晨轟然倒塌,國內債券市場開始走進至暗時刻,國企債券剛性兌付信仰被打破,債券市場殺聲四起,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多家機構開始回抽資本,蘇寧自然不能倖免。
蘇寧終於也抗不住了,雖然昔日好友萬達和恆大已經上岸,但它們想幫也是有心無力。
這個時候,舉目四望,有交情又有能力幫蘇寧的似乎只有馬雲。為了消除此前蘇寧清倉阿里股票的誤會,張近東父子這次豁出去了,把蘇寧控股所有的股權悉數交到馬雲手上,真的是以命相託啊。
只可惜,最近馬雲的日子也不好過啊,還不知道他去了哪 「左右手互搏」,參透天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疫情的「黑天鵝」誰都沒有想到,螞蟻叫停也令很多人意外,這些都是無常。
蘇寧從2009年開始轉型電商,一路走來,做過諸多努力,頗多嘗試,但終究沒有掀起風浪。
如今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電商的第一梯隊被「貓拼狗」佔領,第二梯隊成為「快抖」的天下,蘇寧在電商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了。
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告訴我們,一個行業最終能活下來的只有一二名,其他都是炮灰。
我想張近東比誰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昔日的家電連鎖之戰,最後僅剩國美和蘇寧成為最後的贏家,如今的電商之戰,豈能違背自然規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強大如柯達,牛批如諾基亞,後來又怎麼樣了?人民日評馬雲,沒有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雲,我們都只不過是時代的一粒塵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