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在後臺問我:到底怎樣才能變優秀啊,感覺自己找不到方向,好迷茫……
我就不說「只要好好看書學習,學學技能多運動,就能變優秀啦。」這樣的廢話了。
變優秀的方法不會太難,前提是你要先知道做什麼事情,能毀掉自己的人生。
然後就儘快遠離這些事情,讓自己少碰,或直接不碰,就可以了。
那今天就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總結了4個我們應該遠離的東西。
希望對於有些迷茫焦慮的你,有所幫助。
1
無處不在的快感
生活隨處可見的快感,縱容每個人活成了巨嬰,不用動腦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想吃東西,外賣能趕緊送到;
想看小姐姐,短視頻平臺立馬幫你刷到;
想要放縱,網遊、手機遊戲幫你搞定……
很可怕,它消磨了我們享受無聊的能力,變得異常浮躁:
看幾本書,就想寫出10w+爆款;
學幾天ps,就想成為約稿設計師;
運動幾天,就想天天掉秤瘦1斤……
當這些值得投入、但回報周期長的事情,很難立刻回饋成就感,我們會選擇放棄,繼續肥宅生活。
實習時也因快感淪陷過,那時每天熬夜刷短視頻看小說,爽嗎?真的很爽,可生活也變得一團糟:白天工作效率下降,被迫和老闆喝茶……
更恐怖的是,我開始無法自拔:快感閾值越變越低,越低,就越不想工作學習,越不去工作學習,就越有時間享受短期快感,如此惡性循環。
越快樂,越空虛,越墮落。
它讓當下我無節制快樂,卻不會對我的未來負責。
嚇得我趕緊卸掉沉迷的軟體,才讓生活和工作逐漸踏入正軌。
當欲望即將衝垮你時,希望你不要失去理智,退化成行屍走肉的娛樂奴隸。否則即使你是網絡上的王者,回到現實中,仍然是對生活毫無還手之力的青銅啊。
慢慢擺脫短期快感的鏈條,去每天閱讀10頁書、跑10分鐘步、靜下心學習10分鐘。
一年的時間,你便比別人多3650分鐘的時間,足夠蛻變成重生的自己。
要相信,有時慢一點,才能快起來。
2
消耗精力的社交
自從我創業才發現,交友中也存在二八原則:
往往只有20%的朋友是有價值的,但他們會給了你80%的認知收穫。
現實中只教你玩樂的朋友,網絡上與你對撕抬扛的網友,都不必請進生活裡。
也曾交過狐朋狗友,和他們相處的唯一好處就是,能理所當然地不奮鬥,誰努力誰就是沒義氣。
但你會因此過著平庸日子,不會知道原來有人是這樣活的:兩三小時就完成一天工作量,除必要應酬外都獨處精進,早早實現財務自由,酸啊……
因為創業,我認識了很多比自己厲害百倍的朋友,不斷受正向刺激,黛西才會拼命學習,持續提升認知,堅持日更。
朋友質量對我的成長幫助很大,所以建議你呀,儘快遠離消耗自己的人,多和能推動你前進的人做朋友。
最重要的是,無論你在什麼年齡段,如果可以,請你一定一定要結交一個,比自己大10歲以上的朋友。
10歲以上的思維和能力差距,是歲月給年長者最好的禮物,他的百態經歷、思維和能力深度,都是我們達不到的高度。
只要你們能成為朋友,你就能比同齡人更快得到認知衝擊和能力升級,收穫真正有用的價值觀。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朋友人選,可以是老師、領導、行業大佬;甚至是家人、親戚。
你要學會辨別,哪些是真正有料的人,哪些是虛有年齡的人,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向ta展示自身價值,抓住這個最快提升自己的機會。
3
麻痺思想的信息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什麼是潮流、什麼是成功、什麼是美,都是大眾媒體在制定這些標準。
他們說第一時間懂梗才是潮流、去一線城市才是成功、體重不過百才是美……
失去深度思考能力的我們,便一直被帶節奏:
為了懂梗,就每天刷段子短視頻,避免不合群;
為了成功,就跑去北上廣深,工資多半上繳給房東;
為了變美,就盲目節食、整容動刀,傷害健康……
習慣接受低密度的信息的人,永遠看不到事情本質,而這些不思考的人,要麼盲目樂觀,要麼越活越痛苦。
如同《美麗新世界》的一句話: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在信息泛濫的社會,99%的信息對我們毫無價值,你需要給大腦裝上信息過濾網。
別迷失在大眾輿論裡,別讓他人決定你的價值觀,開始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學會獨立思考。
現在你能做的,是避免被輿論帶節奏,減少關注娛樂的時間,把精力聚焦到重要事情上,去關注有意義的內容。
再不斷總結和復盤個人問題,你會發現深度思考的力量,正慢慢推動你往高處攀爬,從而發現更深奧的世界。
4
迷之自信的優越感
有些人喜歡用自身長處打擊他人短處,享受這帶來滿足感,以此產生「自己很不錯」的假象。
看幾季《奇葩說》,就嫌棄看無腦綜藝的人;
看幾部經典好書,就鄙視宿舍打遊戲的宿友;
穿著兩千多的椰子,就看不起穿其他品牌的人……
說實話,我很反感用打壓別人,以此來抬高自己的作法。
看到這樣一段話:
「不擔心你才思枯竭,怕你被庸眾捧殺。
最怕尚在格局有限時,先被周圍誇獎淹沒,稍有姿色,稍有才華,也都是蠻尷尬的事。
會有無數個時刻,你站在一級臺階上,以為窺見了天光。」
虛有其表的優越感是致命的,讓人固步自封,它會讓我們用譁眾取寵的方式,證明自身價值。
實際上很多人所引以為傲的成績,不過是在搬運他人的勞動成果,自己真正思考的想法,少之又少。
就連《心靈捕手》裡的天才主角,也逃不過這個誤區,最終教授讓他開始醒悟:
是的,自己從未經歷的東西,如果未加工思考,即使說得天花爛墜,也不曾真正屬於過自己。
看十遍《教父》,只看不剖析人性,也是無用功;讀幾百篇高贊文章,不把經驗運用於生活,加以修正,也會原地踏步。
請你謹慎自嗨式的優越感,真正讓你變優越變自信的方法,是輸出專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一篇有個人見解的文章、一部有個人特色的vlog、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帳號。
一切有個人品牌的創造,才是你與同齡人拉開距離的王道。
5
寫到最後
以上就是希望大家能遠離的4個東西。
「所有的喜劇,最後都是悲劇。」同理,所有提前透支的快樂,最後都是加倍償還的痛苦。
一個人想要真正的快樂,就是提前咽下有些苦澀的經歷。
就是當別人躺著時,你得站著;當別人在走時,你得奔跑;
當別人吃下了眼前這小糖果時,你得為了以後的大蛋糕而忍住欲望。
現在的一次性快樂,和後期的持續性輕鬆,哪個對你誘惑更大,便決定著,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真希望你,別變成娛樂的產物,掙脫誘惑的牢籠,找回真實的自己,獲得真正的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