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好頭引好路 帶領村民共致富——四川省勞動模範、威遠縣新店鎮...

2020-12-26 法制現場

劉紅在地裡勞作

收穫的仔姜

村民們在放姜種

一丫生薑,成就一名鄉村致富帶頭人;一副擔子,承載起鄉村奔向小康之路的希望;一份榮譽,成為一記鞭策,令她懷揣責任,為民謀福。

她就是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黨支部書記劉紅。在今年12月被評為四川省勞動模範後,她坦言: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記者 丁潔 文/圖

創業「試水」

當好致富「先行者」

12月16日,冬雨綿綿。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村委會辦公室裡,支部書記劉紅和村幹部們忙著準備村委換屆選舉材料。來不及喝口水,也來不及歇口氣,採訪都是見縫插針——這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劉紅早年「試水」種植鍋爐生薑時一樣。

民富村種植生薑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村裡就有零星種植,不成規模,也沒多大技術含量。從2000年開始,村裡有少許幾家開始種植「鍋爐姜」,在外打工的劉紅和丈夫回到家鄉,看到了生薑種植的前景,也加入其中。

第一年,克服了技術和經驗難題的劉紅,從親戚家借了4000多元錢買來姜種和鍋爐,紮下大棚,布下管道,試著種了一次。結果出人意料,當年他們就喜獲豐收,淨賺了兩萬多元,夫妻倆信心倍增。第二年,兩人繼續種植,又賺了十多萬元!

然而,創業路上多風險,就在兩人以為會很平順走下去時,因為買到了有問題的姜種,第四年的時候,他們不僅顆粒無收,還虧了4萬多元錢。好在劉紅樂觀,越挫越勇,換了姜種,再一次投身到生薑種植中去。

所謂「鍋爐姜」種植,就是在大棚地裡埋設管道,再用鍋爐燒水通過管道循環為生薑增溫,促其反季節生長。每年國慶過後下種,春節就有嫩薑上市,分批播種依次銷售,一直可賣到次年4月。本來要6月前後才能上市的嫩薑,春節就能吃到,價格自然是傳統姜的好幾倍。

燒熱水很簡單,可溫度的把控非常關鍵。燒鍋爐必須24小時守候,如果「閃」了火,溫度不穩定,兩三個小時就可能導致全大棚的生薑減產甚至無收。

寒冬臘月,為了燒鍋爐,劉紅和丈夫夜裡十一二點才能睡下,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20多畝地,300多噸姜種下去,7口鍋爐,分布在不同的山坡上,劉紅爬坡上坎,一趟走下來要花一個多小時,走得氣喘籲籲一身汗……就是靠著這樣一步步的摸索,一點點的勞作,劉紅成了種植「鍋爐姜」的大戶,最高峰時期,靠著種植生薑,收益過百萬元。

漸漸地,村裡150多戶村民都加入了這個行列,「鍋爐姜」也因此成為民富村的一大特色。

創新方式

帶領村民做大產業

在民富村行走,一個個大棚裡,蔥鬱的姜苗生機勃勃,預示著接下來的豐收。

作為村裡較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劉紅在帶動村民種植「鍋爐姜」上幾乎不遺餘力。對此,民富村12組村民周群英感受頗深。

2013年,周群英找到劉紅,說自己也打算種植「鍋爐姜」,但一沒有門路,二不懂技術,又不熟悉行情,想請她幫忙。

劉紅和丈夫合計了一番,推薦周群英購買貴州姜種。之後,劉紅又跑上跑下,帶著周群英去買鍋爐,指導鋪設管道、傳授種植技巧等。這一年,靠著「鍋爐姜」種植,周群英賺了一萬多元,第二年因為產量高,加上行情不錯,她一下子賺了近二十萬元,算是真正踏上了一條致富路。

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帶,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像周群英這樣被劉紅領上「鍋爐姜」種植路子的村民,在民富村不在少數,靠種植「鍋爐姜」一年收益幾十萬元的種植戶也比比皆是。

長達十餘年的探索和實踐,民富村重點發展以「鍋爐姜」為主的反季節生薑,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實現「小康夢」的新路子。種植「鍋爐姜」,每畝放姜種15至20噸,純收入可達15萬元。現在,民富村全村種姜面積已達1200餘畝,放姜種2萬噸。

同時,生薑種植還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崗位,每當栽姜、挖姜時節,廣闊的田地裡便圍滿了勞作的村民。15組的脫貧戶劉玉平就是其中的一位。2014年脫貧以後,劉玉平就在劉紅的生薑種植基地務工,一年能掙七八千元。和劉玉平一樣在劉紅的生薑種植基地裡務工掙錢的,村裡至少有五六戶。這也成為民富村防止返貧的有效利器。

閒暇時,劉紅掏出手機刷起了抖音。她玩抖音,可不是為了消遣,她的抖音號上發布的視頻,大部分都和生薑有關。靠抖音直播帶貨網銷生薑,劉紅帶著民富村的村民們創新銷售方式,再一次引領了潮流。

今年,劉紅種植了25畝鍋爐姜,產量300多噸,全村產量預計兩萬噸。因為疫情影響,鍋爐姜的收穫和銷售遇到大問題,這可急壞了劉紅。

為了把姜賣出去,劉紅使出了渾身解數。為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當地黨委政府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幫助村民對外銷售,而村民們在劉紅的帶領下,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開拓起了網上銷售渠道。這些平時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村婦女姐妹,搖身一變,成了賣生薑的網絡主播,抖音、淘寶、騰訊等各大直播平臺,都有她們的身影。

孃孃們的「椒鹽」普通話,獲得破百萬的點擊率,收穫到了北上廣等大城市和全國各地的生薑訂單,民富村的生薑燃起了冬天裡的第一把火,把村民們的日子燒得紅紅火火。

創意服務

挑起擔子奔小康

張貼公示信息,填寫表格,整理資料,送去鎮上……一整個上午,劉紅都在跑上跑下。

2014年開始,劉紅擔任起了村幹部。去年,前任支部書記退休,村民們一致推選她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和單純的種植生薑不同,這份工作的職責是全面的,也是瑣碎的——除了村上的發展大計,還有村民間張家長李家短的小事,這讓劉紅感覺到了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分量:「這是大家對我的信任,也是自己在身份上的另一種轉變。」

秉承為民服務理念,在村政務信息公開欄上,劉紅的電話號碼從公布出來的那一天起,就成為了每天24小時開機的「熱線電話」。劉紅時常會接到村民們的電話,這個諮詢一下土地信息,那個詢問一下社保難題,不論是凌晨還是深夜,她都仔細接聽,耐心解釋。

有一天凌晨5點多,村裡的一位老人就給劉紅打電話訴苦,原來,因為和鄰居之間爭土地邊界,兩家人吵得不可開交。這個訴苦電話打了一個多小時。儘管因頭一天晚上加班到零點,劉紅非常疲憊,卻仍在電話裡充當「知心姐姐」的角色,不了解事情經過詳情不能立判對錯,她只能耐心開導和安慰。掛斷了電話,劉紅立即起床洗漱,來到老人家裡,專門解決這個事。

類似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當上了這個書記,就不再只是自己個人,而是一個村的人……」劉紅很是感慨。她每天都在忙碌,大多數時候是在忙別人的事,但一想到能讓村民們富起來、日子好起來、和睦起來,她又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在民富村村幹部鄒芳看來,劉紅的勤勞務實,大家都有目共睹,也對整個村委領導班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劉支書的帶領下,我們都學會了要有責任心,班子團結又和諧。」

而在這樣的領導班子共同努力下,民富村多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進入市級文明村行列。不久前,劉紅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她說,這是榮譽,更是鞭策,她要繼續為村民服務,帶領大家發展壯大生薑產業,讓更多的人發家致富奔小康!

【來源:內江市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內江31人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和「四川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記者 張小麗) 12月2日上午,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會議宣讀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內江31人分別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 「養豬達人」帶領村民共致富
    劉德山從1994年開始嘗試飼養生豬,剛剛起步的他,由於不懂防疫和科學飼養技術,10天後活潑亂跳的30頭仔豬就開始相繼發病死亡,最後只剩下11頭豬,由於飼養不當,仔豬養了一年才出欄,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一萬多元錢。面對失敗,劉德山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下定決心在養豬這條路上走下去。
  • 全國勞動模範,這次有咱坊子的好媳婦……她叫趙霞!
    全國勞動模範,這次有咱坊子的好媳婦……她叫趙霞!喜報!這兩口子倆整天沒日沒夜的忙,領著俺村的老少爺們兒一起致富,短短幾年的時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實至名歸。這對勞模夫妻是我們村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窪裡村村民劉洪德激動地說。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國家的脊梁、民族的精英、時代的楷模、城市的榮光。
  • 威遠縣伊蘭絲家紡低價變賣土地房產
    近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則關於拍賣四川省威遠縣嚴陵鎮建業大道333號18、19幢的工業用房及相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公告。該批財產隸屬於四川伊蘭絲家紡有限公司。四川伊蘭絲家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註冊地位於威遠縣嚴陵鎮三河村,主營床上用品,無網線棉絮,有網線棉絮等。
  • 興業盧花暖:學習手工茶製作技能 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她依託本地茶葉傳統產業,通過組建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並認真鑽研手工茶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手工茶的製作水平,帶動了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在她的帶動下,蓬塘村的茶農依靠銷售手工茶人均年收入達三萬元以上,實現農民在自家門口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目標。她先後被評為「廣西技能狀元」、「玉林工匠」的稱號,2020年12月28日,盧花暖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 「我的扶貧故事」一顆赤誠心 鋪就幸福路|清鎮市新店鎮大寨村黨...
    我叫楊明兵,是一個農村人,也是一名中共黨員,我於2016年11月參加工作,現為新店鎮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大寨村村委會主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18年,我經過大寨村巖腳組到王家壩組的時候,發現通組路破爛不堪,下點雨就全變成泥濘,幾乎不能經過,叫人於心不忍。
  • 四川省公安廳助道孚縣凍坡甲村拔掉「窮根」走上致富路
    「公安藍」精準幫扶 藏寨盛開達瑪梅朵四川省公安廳助道孚縣凍坡甲村拔掉「窮根」走上致富路「我唱支山歌給你聽,黨的關懷暖我心。你帶領我們脫貧致富有保障,小康路上我們和你心心相印!」藍天白雲下,遠處雪山皚皚,近處溪水潺潺,達瑪梅朵(高原杜鵑花)花海輝映古寺金塔,牛馬悠然吃草,遊人流連忘返。
  • 記全國勞動模範、四川省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嵐
    四川新聞網消息(陳俊成 邵曉玲 文/圖)「勞動最光榮」,這是11月24日,在京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後,全國勞動模範、四川省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嵐在朋友圈發的組照配文。「這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一種鼓勵和鞭策。」陳嵐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他將以「勞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再接再厲。
  • 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公示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郝勇)4月30日記者從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根據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職工群眾的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現將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予以公示。
  • 519名勞動者獲評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
    據四川新聞網消息,12月2日,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成都市錦江大禮堂順利召開,按照《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評選表彰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798名,其中勞動模範519名。據悉,本次評選中,職工勞模人選351名,佔總人數的44%。
  • 孟津縣:駐村書記創辦手工饃作坊 拓寬村民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李永剛 賈鵬波)5月14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古縣村扶貧創業基地裡,由駐村第一書記蔡會利,帶領村民創辦的手工饃作坊正式批量投產,各式各樣的手工饃深受當地群眾青睞,前來購買蒸饃的人們排成了長龍。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自貢市人民政府        瀏覽量: 1467 次 我要評論 4月8日早上,在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新店鎮共和村八組,小龍蝦養殖基地的主人廖春從養殖池裡打起一籠一籠個頭飽滿、鮮活紅亮的小龍蝦
  • 2020年貴州省全國勞動模範先進事跡(共33名)
    鍾世秀團結帶領村民先後種植折耳根、發展林下養雞、種植食用菌、推廣飼養烏骨雞和綠殼蛋雞、種植魔芋、種植茶葉,積極幫助聯繫銷售,實現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有的村民蓋起了二層小洋房、開上小汽車。23年來,一是帶領村民發展金刺梨、雷竹、晚熟脆紅李、肉牛養殖等產業,打通了村民致富路;二是個人墊資啟動為村民修建別墅,圓了村民黔中「華西夢」;三是把脫貧致富的責任扛在肩上,探索形成黨建扶貧「四力」模式,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形成了集種植、養殖、加工、旅遊觀光和休閒度假同步發展的接二連三產業鏈,大壩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4.8%降到2019年的0,實現全面高標準脫貧,探索出了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徑
  • .| 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李蘭:讓「窮罐子」變成「金罐子」的村書記
    村民們說,是因為黨的政策好,是因為選對了「當家人」。村民說的「當家人」就是罐子溝村的黨支部書記李蘭。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柳林鎮罐子溝村黨支部書記李蘭築好巢,就能引來金鳳凰李蘭1965年出生於萬安鄉石洞口村。1985年,她嫁到柳林鎮罐子溝村張文軍家後,就與這裡結下了緣分。
  • 五糧液集團李曙光、鍾莉當選四川省勞動模範
    12月2日,在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和501車間主任鍾莉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指出,2015年以來,全省各條戰線的勞動者在推進實施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湧現出一大批品德高尚、業務精湛、貢獻突出的勞動者。
  • 四川省勞動模範何秀容 把機械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她帶領全班兢兢業業奮戰在包裝一線,確保包裝質量100%合格。12月2日上午,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何秀容獲「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包裝工作枯燥乏味,看似毫無技術可言,何秀容卻積極思考,大膽實踐。
  • 榆樹「花仙子」的綠色致富路
    從經營簡易花卉大棚到成立花木種植基地,從年出產花卉銷售7000棵到年花卉銷售50餘萬棵……1966年出生的朱亞波,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轉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與花結緣 帶動鄉鄰走上致富路在榆樹市弓棚鎮十三號村,朱亞波遠近聞名,她和她花花草草的故事,不僅讓自己致富了,還帶動了周邊多個農戶同發展棚膜產業。2005年開始,朱亞波開始賣盆花,逐漸發展到種植綠化用的花。
  • 11年脫貧路 紙罐罐成為村民致富「金罐罐」
    11年前,風靡歐美國家的兒童玩具pinata對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小陳村的村民們來說,陌生且遙遠。11年後,小陳村村主任安志勇帶領村民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紙罐罐成了小陳村村民致富的「金罐罐」。
  • 周娟娟:返鄉創業,帶領姐妹小藤椅「編」出致富路
    秋高氣爽、天氣漸涼,在陵城區義渡口鎮五虎莊社區的文化中心廣場上、柏油路兩旁樹蔭下、社區一棟棟高樓旁,處處可見說說笑笑、手裡舞動著藤條編織藤椅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