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駐村書記創辦手工饃作坊 拓寬村民致富路

2020-12-15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李永剛 賈鵬波)5月14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古縣村扶貧創業基地裡,由駐村第一書記蔡會利,帶領村民創辦的手工饃作坊正式批量投產,各式各樣的手工饃深受當地群眾青睞,前來購買蒸饃的人們排成了長龍。

古縣村地處孟津西部淺山區,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乾旱的耕地即使最好的年景,也不會有太好的收成,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駐村第一書記蔡會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年初,蔡會利通過市場調查,捕捉到一個商機,她發現該縣整個市場上,缺乏人們喜愛的高端手工饅頭,如果把村民們組織起來,創辦一個高端手工饃頭作坊,一定會成為很不錯的致富項目。疫情防控形式好轉後,她便帶領村民試製了一批紫薯饃、肉花卷、鹹花卷等手工饅頭,結果銷路特別的好。之後,她一邊指導貧困群眾學習掌握手工饃製作新技術,一邊著手採購現代蒸饃新設備,在短期內就讓手工饃作坊開始了批量生產。由於紫薯花卷營養豐富、顏色鮮豔,試製階段就已吸引多個單位下了訂單。

目前,該手工饃作坊日產紫薯花卷、鹹花卷等各式饅頭5000多個,還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定做其他花樣饅頭。手工饃作坊不僅安置7名貧困戶就業,還將30戶貧困戶自家種的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就地轉化為原材料,提升了價值,拉長了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扶貧創業致富路。

(映象網洛陽新聞熱線:15136323555,投稿郵箱:yxw2012@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駐村第一書記辛芃伯:綠色養殖「敲開」村民致富路
    在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繁榮村,綠色養殖產業「敲開了」村民們的脫貧致富路,這條路正是源於駐村第一書記辛芃伯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思路。2016年4月,辛芃伯被組織任命為繁榮村駐村第一書記後,他就在這裡扎了根。
  • 村民家庭發展小作坊 網絡帶貨拓開大市場
    6月24日,記者在嘉陵區世陽鎮謝家廟村採訪時,78歲的杜碧清告訴記者,僅靠這一切一曬,她一個月就可以收入1000多元。近年來,謝家廟村在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增收致富產業的同時,成立村集體公司,培訓出一支敢闖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引導村民發展家庭小作坊,讓村民在家就可以從事加工,實現增收。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天山網訊(通訊員毛靜 同古力克攝影報導)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其木布拉克村召開「駐村工作隊及幫扶單位幫助群眾銷售大蒜資金發放儀式」,現場掌聲雷動,熱鬧非凡。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駐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人物名片:肖政委,男,在夏邑縣交通運輸局工作,於2016年5月任職太平鎮劉花園村駐村第一書記。通過駐村工作隊協調成立二崗瓜果交易市場,村民種植的8424西瓜也有了銷路。劉花園村既有育苗基地,又有交易中心,在種、產、銷上為瓜農提供一條龍服務,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村民們通過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劉文良:「駐」進村民心裡的第一書記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葛寨鎮陡溝村全體村民得知駐村第一書記劉文良要調走,送來錦旗想要挽留,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劉文良是洛陽市農業農村局派駐陡溝村的第一書記。2015年,在伊川縣彭婆鎮槐莊村的駐村工作剛結束,劉文良就主動請纓,到陡溝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第二個駐村任期,一「駐」就是5年。
  • 江永上江圩:手工紅薯粉拓寬致富路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謝文彬 陳平成)冬日農閒時節,我縣上江圩鎮錦江、龍田等村的紅薯粉加工作坊一片繁忙,村民們利用農閒時間製作紅薯粉條。傳統紅薯粉條加工已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 嘉陵區世陽鎮謝家廟村村民發展家庭小作坊 網絡帶貨拓開大市場
    近年來,謝家廟村在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增收致富產業的同時,成立村集體公司,培訓出一支敢闖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引導村民發展家庭小作坊,讓村民在家就可以從事加工,實現增收。謝友林說,因為那時村子不通公路,村民們趕場買生產生活物資,不僅要走2個半小時的路,還要用馬拉回物資,運費要30元。因為生產生活條件落後,2014年前,謝家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千元左右。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幫扶謝家廟村時,第一時間派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到謝家廟村擔任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並從資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扶。
  • 駐村亮靚點:庫木庫都克村有個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庫木庫都克村是新疆自治區經信委工作隊的一個駐村點,住村伊始,工作隊深入村民家裡開展調查摸底,先後與村裡的「四老」人員、所有黨員、青年代表座談,發現村民們對農牧致富技能、自身創業致富平臺的需求最迫切。
  •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回憶起初到擁阜村時的印象,海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信訪處副處長、擁阜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天文還歷歷在目:「橡膠是這個貧困村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按每年的農耕時間,割膠在12月就結束,從1月到5月成了很多村民的『空檔期』。」  如何幫助村民補上這個「空檔期」,讓大家多渠道增收,成了張天文工作的重心。
  • 雲城前鋒:小檸檬拓寬村民致富路
    近年來,雲城區前鋒鎮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整合土地,選種了品種優、產量高、銷路好的優質檸檬,拓寬村民奔康致富路
  • 唐河東王集鄉駐村第一書記孫東海:聚力「黨建引領」解鎖「致富密碼」
    2017年11月,唐河縣物資局選派孫東海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東王集鄉郝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3年來,他以村為家,以苦為樂,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黨建引領 ,築牢基層堡壘,當好黨員幹部「帶頭人」孫東海深知黨建在基層的引領作用,駐村伊始,他就從「抓黨建、強堡壘」入手,嚴格按照駐村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做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完善和健全基層組織制度。
  • 帶著妻子駐村 看第一書記韓宇南咋做到「忠孝」兩全
    10月14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電話採訪時,國家稅務總局周口市稅務局派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頗為激動和感慨,分享了他6年的駐村扶貧之路。韓宇南幫村民種的西瓜找銷路 資料圖片為啥選擇駐村?一部電視劇讓這位「農民的兒子」再歸農村在與記者談起主動請纓報名第一書記的緣由時,韓宇楠提到了一部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
  • 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第一書記李國輝的駐村故事
    2017年4月起,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從到蓮花村的第一天開始,李國輝時刻都在思考,如何讓這個有20多戶貧困戶的小山村,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邁向小康村。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李國輝當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記敦化市江源鎮二合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
    村民致富的引路人——記敦化市江源鎮二合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淑麗 作者:代黎黎 張燁    編輯:王小盒    來源:吉林日報    2018-06
  • 「中醫藥扶貧」「點子書記」黃瑩駐村幫扶記
    兩年多的時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中所村的第一書記黃瑩和中所村的幹部群眾一起,想點子、解難題,把剛剛脫貧不久的中所村帶向了幸福小康路。而黃瑩也早已入鄉隨俗,成為村民們離不開的「點子書記」。建章立制:點子總比困難多黃瑩到中所村之前,村裡已經實現脫貧摘帽。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74」「田書記」的進村趕考路
    在村民眼裡,他是整日奔波在為民路上的「費鞋書記」;在村幹部眼裡,他是敢幹會幹的「實幹書記」;在鎮幹部眼裡,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他就是陝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記田戰省。田戰省給村民傳授修剪花椒苗的方法。2017年4月,田戰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聽聽村裡群眾怎麼說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6月的海南,風景宜人,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6月22日至26日,記者先後來到海南省公安廳定點幫扶的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擁阜村和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樂利村,看看老鄉們的脫貧攻堅事業進展得怎麼樣了。
  • 「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原標題:「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記者賈玉韜、齊雷傑)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東有一口老井,常年泉水充盈,滋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