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辛芃伯:綠色養殖「敲開」村民致富路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在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繁榮村,綠色養殖產業「敲開了」村民們的脫貧致富路,這條路正是源於駐村第一書記辛芃伯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思路。

2016年4月,辛芃伯被組織任命為繁榮村駐村第一書記後,他就在這裡扎了根。

繁榮村位於成吉思汗鎮區北,全村共有貧困人口321戶807人,是鎮上貧困戶最多的村子。

辛芃伯上任後,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到村民家裡走訪調查,了解全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及群眾的願望。

在面對村裡基礎條件差、貧困戶多的現狀,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重和責任大,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5年來,他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每當談到辛芃伯,村民都是連聲稱讚,並親切的稱他為「村管家」。

5年來,他因村施策、因戶施方以及依託優勢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如今繁榮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依託綠色養殖產業謀發展

初到繁榮村,辛芃伯針對村裡集體經濟體量小,人均土地少的情況制定了「一村多品」的辦法。

在辛芃伯的帶動下,鼓勵全村大力推廣芍藥種植,他同時也聯繫好回收企業,帶動120戶黨員及貧困戶種植了百畝芍藥田,現每畝芍藥收入達2萬元,是傳統大田的5至10倍以上,打破繁榮村傳統農業種植單一的局面。

為了能讓繁榮村村民能夠通過特色養殖來脫貧,辛芃伯還帶領村兩委到多地考察,最終篩選出哈日嘎海黑豬和林蛙兩個特色產業。

2018年,他引導8戶貧困戶養殖了90頭哈日嘎海黑豬,平均每頭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利潤是養殖普通白豬的3至5倍。

2019年10月,辛芃伯引進人才並為繁榮村「量身定製」了全人工圈養林蛙產業,還成立了扎蘭屯市蓬勃林蛙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據辛芃伯介紹,目前,繁榮村林蛙養殖基地一期已建設完畢,總投資75萬元,共佔地10畝,建有7個大棚,共養殖林蛙100萬隻,畝收益達50萬元、預計總收益達500萬元。

林蛙養殖基地預計全部投入使用,共佔地48畝,33個大棚,養殖林蛙400萬隻,總收益將達2000萬元以上。

同時,他還為村裡協調資金重點培育的新天利果蔬種植合作社,將「三到村三到戶」項目以資產收益分紅的形式注入180萬元項目資金,建設了108個大棚,用於種植油桃、西瓜、葡萄等水果和蔬菜供遊人採摘,產值達到200萬元。

2016至2018年,直接帶動40餘戶村民和貧困戶承包大棚或在合作社打工實現增收, 貧困戶共計分紅35萬。

2019年底,繁榮村實現了全村脫貧,村民的生活有了改善,村經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舍小家為大家」

辛芃伯總說,「只有心裡裝著老百姓,才能真正了解他們所需、所盼,老百姓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村民馬某的女兒、外孫女在2年內相繼遭遇車禍,高額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負債近50萬元。

60多歲的馬某夫婦無奈之下,只能四處打工還債,居無定所。

辛芃伯得知他家情況後,主動幫他們申請落實了異地搬遷,解決了住房問題,還幫老兩口申請、辦理了低保,並自掏腰包幫助馬某家買了3頭仔豬發展生產。

如今,馬某家的外債快還完了,生活也恢復了往日的歡笑。

在談起家人時,辛芃伯心裡無比愧疚。在駐村的900多天裡,他與妻子、5歲的女兒都是聚少離多。

村裡的孩子們都親切的稱辛芃伯為「辛爸爸」,而自己的女兒卻只能在電話裡、視頻裡與他見面,並不時的問他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但他覺得「舍小家為大家」可以為脫貧攻堅事業貢獻自己更多力量,也很值得。

記者手記

記者採訪時了解到,5年來,正是源於辛芃伯深入村民的生活中,,因村施策、因戶施方,依託優勢產業發展綠色經濟,讓村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繁榮村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表示,在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將會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帶領這方百姓鞏固脫貧致富的成果,謀劃好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共同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辛芃伯身上的精神,正是我們所述的蒙古馬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弘揚。

(文章來源:內蒙古晨報)

相關焦點

  • 孟津縣:駐村書記創辦手工饃作坊 拓寬村民致富路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李永剛 賈鵬波)5月14日,在孟津縣橫水鎮古縣村扶貧創業基地裡,由駐村第一書記蔡會利,帶領村民創辦的手工饃作坊正式批量投產,各式各樣的手工饃深受當地群眾青睞,前來購買蒸饃的人們排成了長龍。
  •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回憶起初到擁阜村時的印象,海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信訪處副處長、擁阜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天文還歷歷在目:「橡膠是這個貧困村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按每年的農耕時間,割膠在12月就結束,從1月到5月成了很多村民的『空檔期』。」  如何幫助村民補上這個「空檔期」,讓大家多渠道增收,成了張天文工作的重心。
  • 駐村第一書記|肖政委:「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人物名片:肖政委,男,在夏邑縣交通運輸局工作,於2016年5月任職太平鎮劉花園村駐村第一書記。經過交流得知這位年輕人正是太平鎮劉花園村第一書記肖政委,老人是66歲的共產黨員譚東德,是村裡的貧困戶之一。通過駐村工作隊協調成立二崗瓜果交易市場,村民種植的8424西瓜也有了銷路。劉花園村既有育苗基地,又有交易中心,在種、產、銷上為瓜農提供一條龍服務,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村民們通過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
    聽聽村裡群眾怎麼說 這倆駐村第一書記,好!6月的海南,風景宜人,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6月22日至26日,記者先後來到海南省公安廳定點幫扶的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擁阜村和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樂利村,看看老鄉們的脫貧攻堅事業進展得怎麼樣了。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第一書記李國輝的駐村故事
    2017年4月起,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東興區永興鎮蓮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從到蓮花村的第一天開始,李國輝時刻都在思考,如何讓這個有20多戶貧困戶的小山村,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邁向小康村。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李國輝當初的夢想實現了嗎?
  • 駐村第一書記|吳振鋒:勇擔新時代「先鋒」
    人物名片:吳振鋒,男,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2016年,吳振鋒來到非常偏遠的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已有5年,如今的劉樓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駐民權縣北關鎮劉樓村第一書記吳振鋒初到該村,吳振鋒就全身心投入到精準脫貧工作。
  • 白銀市局駐坡裡村第一書記邵清軍:以釘釘子精神幫扶到底
    村民看到邵清軍,會像看到鄰家大哥一樣,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嘮家常……  邵清軍在坡裡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已有4年。截至2019年底,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坡裡村人均年收入7000-8000元,實現整村脫貧。談起最初入村見到的情景,他記憶猶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路,低矮的黃土房,和尚頭一般光禿禿的山。那一夜,邵清軍輾轉反側。他知道,想要拔掉窮根、摘掉貧困帽,找準切入點是關鍵。於是在駐村第一天,他就開啟了和村民「套近乎」的模式。
  • 【綠色沁源】第一書記楊謀:大山深處築夢人
    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以來,楊謀深刻認識到移民搬遷後續產業發展對保障搬遷戶生活和鞏固脫貧成果至關重要,為了幫助村民們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楊謀帶領支村兩委班子積極謀劃,組織村民們在村大力發展蔬菜大棚、中藥材種植、能繁母牛養殖、電子商務和舊村旅遊開發等產業。
  • 劉文良:「駐」進村民心裡的第一書記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葛寨鎮陡溝村全體村民得知駐村第一書記劉文良要調走,送來錦旗想要挽留,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劉文良是洛陽市農業農村局派駐陡溝村的第一書記。2015年,在伊川縣彭婆鎮槐莊村的駐村工作剛結束,劉文良就主動請纓,到陡溝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第二個駐村任期,一「駐」就是5年。
  • 【國家扶貧日】丨第一書記與山棗潭村的故事
    2016年市檢察院派駐劉茂文同志作為第一任山棗潭村駐村第一書記。為改善村民出行便利,劉茂文書記協調完成15.1 公裡72500平方米的村級道路拓寬硬化,四座危橋的維修,對草坪河堪進行維修加固,新建水渠2800米、水壩1處,上百盞路燈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該村的交通狀況,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映到了每個村民的心窩裡,切實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便利,也極大增強了村民的脫貧信心。
  • 帶著妻子駐村 看第一書記韓宇南咋做到「忠孝」兩全
    10月14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電話採訪時,國家稅務總局周口市稅務局派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頗為激動和感慨,分享了他6年的駐村扶貧之路。韓宇南幫村民種的西瓜找銷路 資料圖片為啥選擇駐村?一部電視劇讓這位「農民的兒子」再歸農村在與記者談起主動請纓報名第一書記的緣由時,韓宇楠提到了一部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
  • 唐河東王集鄉駐村第一書記孫東海:聚力「黨建引領」解鎖「致富密碼」
    2017年11月,唐河縣物資局選派孫東海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東王集鄉郝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3年來,他以村為家,以苦為樂,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黨建引領 ,築牢基層堡壘,當好黨員幹部「帶頭人」孫東海深知黨建在基層的引領作用,駐村伊始,他就從「抓黨建、強堡壘」入手,嚴格按照駐村第一書記的「四項職責」,做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完善和健全基層組織制度。
  • 且末縣:香蒜種植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天山網訊(通訊員毛靜 同古力克攝影報導)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其木布拉克村召開「駐村工作隊及幫扶單位幫助群眾銷售大蒜資金發放儀式」,現場掌聲雷動,熱鬧非凡。巴州統計局、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巴州支公司駐且末縣其木布拉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波華向村民宣布香蒜銷售的金額,工作隊副隊長同古力克逐一為村民發放現金,並鼓勵村民明年再接再勵,實現增產增收。
  • 「駐村幫扶」開出「中藥配方」
    2015年8月,雅安市住建局宋雲才被選派到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擔任第一書記,原本在2018年就要從脫貧攻堅一線返回的宋雲才,在當地村民極力挽留下繼續在黃龍村工作至今。在這裡,他親眼目睹了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的貧困畫面,和幫扶工作隊隊員們、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用雙手拼盡全力去改變貧困落後,揮灑汗水中更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在感召。
  • 第一書記在俺村|郭文東:「他把心掏給了村民」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初心、肩負使命,把幫扶村當成第二故鄉,日夜奮戰在脫貧第一線。
  • 十萬大山裡的潛心耕耘者——記廣西石化駐村第一書記陳作文
    聽聞公司派駐到那明村的第一任駐村書記高鵬任職準備到期,他主動申請接過高書記手中的接力棒。2018年3月份的春天,他如願以償,正式來到了那明村任職第一書記。然而,現實總比想像中更「骨感」。遠離城區、自然地理環境複雜、村裡條件落後等難題一一給了陳作文「下馬威」。但這,又怎能打倒一個在曾經非洲蘇丹工作過四年的石油人呢?
  • 威寧信合聯社駐村第一書記們的駐村故事
    全村443戶17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2戶97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是石門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難啃下的那塊硬骨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3月,時年29歲的威寧信合聯社員工黃勝被省國資委派駐新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沉甸甸的使命壓到肩上,黃勝深知自己必須要更吃苦、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不辱使命。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74」「田書記」的進村趕考路
    在村民眼裡,他是整日奔波在為民路上的「費鞋書記」;在村幹部眼裡,他是敢幹會幹的「實幹書記」;在鎮幹部眼裡,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他就是陝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記田戰省。田戰省給村民傳授修剪花椒苗的方法。2017年4月,田戰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在李家窪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家的院前炕邊,總能看見任建龍忙碌的身影。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