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開出「中藥配方」

2020-12-23 法制現場

2015年8月,雅安市住建局宋雲才被選派到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擔任第一書記,原本在2018年就要從脫貧攻堅一線返回的宋雲才,在當地村民極力挽留下繼續在黃龍村工作至今。

在這裡,他親眼目睹了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的貧困畫面,和幫扶工作隊隊員們、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用雙手拼盡全力去改變貧困落後,揮灑汗水中更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在感召。

5年來,在「黨建、文化、治理、產業、生態」五位一體整村幫扶模式下,黃龍村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與宋雲才有著密切的聯繫。

「內服外敷」

環境和觀念一起「清掃」

最近,黃龍村村民楊洪全出門吃了一趟喜酒,回村後,他自豪地對駐村第一書記宋雲才說:「宋書記,別的村裡的大街,還不如我們村裡的巷巷乾淨……」

楊洪全如此「傲嬌」,是有資本的。記者在黃龍村裡走了一圈,不管是主村道還是「巷巷」,不管是村民家門口的場院還是屋後的犄角旮旯,都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昔日的黃龍村,卻是另一副模樣。2015年,宋雲才剛進駐時,村裡垃圾遍地、汙水橫流,他說有種「沒處下腳」的感覺。

局領導到碧峰峽黃龍村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

「這也是貧困『併發症』的表現之一。」宋雲才說,長期貧困,導致村民衛生習慣較差,思想觀念落後。於是,村幹部開始,人手一把掃帚,開始清掃整治黃龍全村的衛生環境。

局黨組書記走訪慰問貧困戶

起初,村民們冷眼旁觀,以為這群外地人堅持不了幾天,甚至懷疑他們是在作秀。然而,村幹部手中的掃帚一天都沒停過。漸漸地,村民們也拿起了掃帚。

宋雲才說,「掃乾淨」只是第一步,接著他們開始幫助黃龍村建設美麗鄉村。

派駐紀檢組帶隊檢查黃龍村扶貧項目實施情況

黃龍村地形複雜,道路較窄,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限制了黃龍村的發展。宋雲才通過多方爭取資金,硬化便道5.7公裡,通戶道路2公裡,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現在走進黃龍村,一路上全是平整硬實的水泥路面,車開過去真正做到了「絕塵」。同時爭取到雨城區人武部幫扶資金5.7萬元、市房管局2萬元,在市供排水公司的協調幫助下,累計修建200立方米蓄水池4個,淨水池5個,管網2000餘米,讓群眾喝上了乾淨放心的自來水。黃龍村農戶院壩多為泥土夯實,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宋雲才多方奔走,向市住建局爭取到了水泥316噸,對全村182戶村民6000餘平方米院壩進行了硬化。在市住建局的幫扶下,通過多方協調,黃龍村又安裝了太陽能路燈50盞,修建水毀路段堡坎多處。

「路通了,水清了,燈亮了,村子變美了。」這是黃龍村村民多年來,最直觀的感受。

「村子變乾淨了,變美了,幹部群眾們的『精氣神』無形中就提升了脫貧攻堅的幹勁自然就起來了。」宋雲才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黃龍村的「硬體」和「軟體」變化,潛移默化影響著當地幹部群眾,化成他們致富奔小康的內在動力。

「沉痾猛藥」

產業先行刨掉「病根」

黃龍村四周高山環繞,放眼望去,滿山都是土地,然而守著綠水青山和豐厚的土地資源,黃龍村卻沒有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

駐村後,宋雲才經過一番「望聞問切」,找到了黃龍村貧困的主要「病根」——勞動生產力不夠,閒置土地多,農業效益低下。

為發展壯大脫貧產業,宋雲才邀請川農大專家到黃龍村「問診把脈」,為黃龍村量身定製了《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脫貧攻堅規劃》文本,制定出符合村情的脫貧攻堅規劃方案。

扶貧幹部開展脫貧攻堅督戰自查

黃龍村群眾主要以種植油菜、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村裡閒置土地越來越多。剛到黃龍村的宋雲才便盤算著如何把這些閒置土地利用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雷竹種植,經過一番實地了解,他發現雷竹竹筍價格較高、竹子可用於竹編且種植管理技術簡單,戶戶可參與,人人都能幹,而且黃龍村的土壤很適合雷竹種植,成本低、見效快,經濟效益逐年增加,種植雷竹是致富增收的好途徑。

於是產業幫扶思路很明確:充分利用當地有限的土地資源,發展高效雷竹產業。

局領導到黃龍村調研雷竹基地

在經過與村「兩委」多次商討達成一致意見後,宋雲才又忙活起來,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講前景、講預算、講規劃……現如今,最先種植的100餘畝雷竹已初見經濟效益。

局領導調研黃龍村雷竹種植基地

雷竹種植成長需要過程,可作為長期產業發展。但發展什麼產業周期短、見效快呢?經過不斷思考探索,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後,實施規模養殖生態雞的想法逐漸形成,宋雲才便大刀闊斧地動員群眾發展養雞產業。3組的郭桂朝擁有多年養殖生態雞的經驗,只是苦於沒有資金支持,無法形成規模。宋雲才連夜到郭桂朝家裡,動員其做養殖帶頭人。經過不懈努力,高家巖生態養殖合作社成立,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第一批由合作社集中養殖3000隻,農戶散養2040隻,出欄後,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元增加到8000元,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300元。

「固本培元」

黨建引領扶貧築牢基層「堡壘」

在中醫理論中,外界的致病因素叫做「邪」,人體內的正氣不足時,「邪」就趁虛而入,所以,中醫在治病時,除了對症治療,還講究「固本培元」。

記者發現,在治療黃龍村的「貧困症候群」時,也突出了「固本培元」——以黨建來引領各項扶貧工作,通過黨建協作來鞏固強化當地的基層組織「堡壘」,使之成為將來引領黃龍村可持續發展的「發動機」。

扶貧幹部到黃龍村開展脫貧攻堅督戰自查

第一書記擔當「第一責任」,不僅要上接天線找項目、尋資金、惠民生,還要下連地氣抓黨建、強班子、聚人心。

黨組書記智勇到黃龍村聽取村兩委脫貧攻堅匯報

為建強黨支部,增強戰鬥力,宋雲才當起了「潤滑劑」。「軟硬兼施」的他,一手抓硬實力提升,積極聯繫爭取上級幫扶部門支持,完善村兩委辦公設施,鞏固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提供陣地保障。一手抓軟實力提升,結合「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壓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志願服務、承諾踐諾等制度,把組織生活開展到戶,把黨章黨規送學上門,推行黨群議事會等,解決了黃龍村組織生活不豐富、黨員凝聚力不足的問題。同時,為提高村黨組織凝聚力,宋雲才組織黨員亮身份、做表率,創建黨員戶、黨員路,兩委班子每周舉行聯席會議,制定黨小組活動制度……在他的推動下,一系列加強基層黨建的規章制度提上日程。

扶貧慰問

老黨員吳正文持續觀察了近年來黃龍村變化後,總結了幾點體會,其中一條是: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黨建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就自然被激發了出來。

記者:石雨川

編輯:邵也蘋

【來源:雅安住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醫藥扶貧」「點子書記」黃瑩駐村幫扶記
    村集體經濟的「主人」確定好後,就到了最後一步——股權量化階段。黃瑩領著大夥開完大會開小會,開完小會上村民家裡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所村經濟合作社變成了中所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選舉出理事會和監事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零的突破。產權理順了,村辦企業潤昌昇在山西省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幫助下建起了廠房。
  • 湘鄉駐村幫扶一線見聞:山水迢迢送春來
    山水迢迢送春來——湘鄉駐村幫扶一線見聞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暢通訊員 田淑梅 何興安3月25日,在湘鄉市翻江鎮荷花橋村,記者隨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陳建軍,朝山上走去。荷花橋村地處偏遠,山地居多,村裡有1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怎樣讓荒山變金山、黃土變黃金?近年來,在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下,村裡建起扶貧車間、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有意願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都參與進來。
  • 劉亞東 既然駐村幫扶,就要心無旁騖
    劉亞東 既然駐村幫扶,就要心無旁騖 2020-12-17 15:28:12   來源:潁州晚報
  • 王建華到葛竹坪鎮橫路村調研駐村幫扶重點工作
    12月17日,寒風料峭,冬意濃濃,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華帶領人事處、廳關工委深入懷化市漵浦縣葛竹坪鎮橫路村開展「三回三看三落實」工作,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教育扶貧工作等重點工作進行調研,給省教育廳駐村扶貧點和工作隊員帶來了冬日暖意。
  • 慶陽中院駐村工作隊協助幫扶楊胡套子村順利完成村黨支部換屆選舉...
    慶陽中院駐村工作隊協助幫扶楊胡套子村順利完成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 2020-12-20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瑪康卓:心無旁騖搞駐村 腳踏實地抓幫扶
    白瑪康卓:心無旁騖搞駐村 腳踏實地抓幫扶 白瑪康卓自擔任日土縣日土村第一書記,兼任駐村工作隊長以來,緊緊圍繞村脫貧攻堅任務重點,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依據村情實際開展工作,真正把脫貧攻堅當成加強幹群關係,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 駐村日記:開家溝村「新食尚」,不懂你就out啦
    蛋撻、桃酥、奶茶,這些平日裡只能在蛋糕店才能買到的食品,如今都被搬到了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上,雞蛋、牛奶、麵粉、清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做出蛋糕店的味道,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驚嘆不已,而這一鄉村「新食尚」,正是由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啟的。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開家溝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安順市民族中學幫扶關嶺沙營鎮 傳好駐村「接力棒」 盡銳出戰「拔...
    初冬時節,儘管天氣寒冷,但關嶺自治縣沙營鎮紙廠村和大田村卻是一片火熱,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村「兩委」帶領群眾發展蛋雞、管護刺梨產業,演繹出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    2016年,安順市民族中學與關嶺自治縣沙營鎮紙廠村、大田村結成幫扶對子。
  • 防疫扶貧齊開展 益陽近千支駐村幫扶工作隊一肩挑起兩重擔
    紅網時刻 通訊員 賀毅峰 廖增 記者 劉慧婷 益陽報導近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益陽市近千支駐村幫扶工作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與駐在村的黨員幹部一道,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一肩挑起兩重擔,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讚和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 青春無悔丨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駐村第一...
    我叫張金堂,2016年4月,由於我具有農村工作經驗、熟悉農村工作,被選派到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我來說,駐村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我也曾在其它鄉鎮幹過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沒有集體經濟,是一個典型空殼村,面對天印這個二類貧困大村,如何實現脫貧,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 「背包書記」鄢宏回村「探親」 被幫扶戶為啥三次落淚?|回家·駐村...
    鄢宏(左一)在村民家裡拉家常鄢宏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員工,2015年8月被選派至四川省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1月「卸任」後,鄢宏一直牽掛著村子裡的人和事。鄢宏說,這次回村「探親」,他最想見的人,就是老楊頭。
  • 幫扶情暖靜海|靜泓公司駐府君廟村幫扶組:讓村莊舊貌換新顏
    在良王莊鄉府君廟村的鴻泰公園內,正在鍛鍊身體的村民尹連東說,誰也沒想到這個困擾村裡多年的垃圾坑,會搖身一變成為生機勃勃的小公園。大家都說,現在這整潔優美的鄉村環境多虧了咱駐村幫扶的「貼心人」。良王莊鄉府君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孟令民介紹,去年年底,幫扶組出資把府君廟村西的垃圾坑改造成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鴻泰公園,並在園內建設長廊,進行綠化。除此之外,幫扶組還在全村範圍內栽種綠植,清整邊坡溝底,改善鄉村環境,為府君廟村增添了幾多綠意。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摘 要: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既有研究多探討外部環境如何塑造隊員的駐村實踐,而沒有較好地分析工作隊本身的組織特徵及其影響。本文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界定為混合科層組織,認為其是有助於運動式治理向常規性治理過渡的組織基礎。
  • 湘鄉市山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來了,村子富了,日子甜了
    因為駐村幫扶工作隊來了,山棗村富了,吳立洪家的日子也甜了……做足「水」品牌山棗村原是省定貧困村,全村山地多、池塘多,村民養魚歷史久遠。2006年,山棗村8位村民自發成立漁業協會,謀求共同致富。2015年起,湘鄉市、山棗鎮向山棗村派出駐村幫扶工作隊,立足該村水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江花養魚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全力落實「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將山棗村百年漁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
  • 山丹花開紅豔豔——記渭源縣上灣鎮周家窯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何...
    見到周家窯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何全文時,他剛從福州培訓回來,說起講講他的脫貧故事,他表現的很謙虛。他說,自己只是盡到了一個駐村工作隊長的應盡職責,都是該做的,多年後,回憶起這些,不會因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何全文是縣政協文史委主任,2019年3月,他響應組織號召到上灣鎮周家窯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心用情駐村,全心全意幫扶 ——記本齋鄉沙...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心用情駐村,全心全意幫扶 ——記本齋鄉沙窪村駐村工作隊 2020-08-18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赴上蔡縣南大吳社區調研脫貧攻堅和駐村幫扶工作
    12月28日,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杜清華到上蔡縣南大吳社區調研脫貧攻堅和駐村幫扶工作,走訪看望社區群眾和駐村工作隊員。  在聽取駐村工作情況匯報後,杜清華指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駐村工作隊思路清晰、務實重幹、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社會大局平安穩定,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杜清華強調,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一要珍惜機遇。駐村工作既能豐富人生的閱歷,也是磨練意志的平臺,更是升華人生境界的良機。
  • 永靖縣三條峴鄉青和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回家看看」活動
    永靖縣三條峴鄉青和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回家看看」活動 2020-12-1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銀市局駐坡裡村第一書記邵清軍:以釘釘子精神幫扶到底
    村民看到邵清軍,會像看到鄰家大哥一樣,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嘮家常……  邵清軍在坡裡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已有4年。截至2019年底,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坡裡村人均年收入7000-8000元,實現整村脫貧。談起最初入村見到的情景,他記憶猶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路,低矮的黃土房,和尚頭一般光禿禿的山。那一夜,邵清軍輾轉反側。他知道,想要拔掉窮根、摘掉貧困帽,找準切入點是關鍵。於是在駐村第一天,他就開啟了和村民「套近乎」的模式。
  • 「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駐村幫扶隊員求基俄熱:群眾的「萬能鑰匙」
    工作中的求基俄熱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0日訊(索朗磋 記者 文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有一支「主力軍」,叫作駐村幫扶隊員。你知道他們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嗎?4月20日,四川新聞網【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聚焦我省眾多駐村幫扶隊員中的一員,一起走進他的12小時。藏族小夥求基俄熱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20歲剛出頭,個不高,但長得很敦實。2018年7月1日,他被阿壩州藏醫院派到松潘縣毛兒蓋鎮阿藏村,成為了一名駐村幫扶隊員。在當地,村民親切地稱呼他為「阿克卓巴」,意思是來自草原的牧民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