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名科學人才離職引發廣大吃瓜群眾的關注,其中最熱的就是說中國留不住人才,我個人的看法是:吃瓜圍觀不如實際支持,很多高談闊論的吃瓜群眾轉身就把自己的零花錢打賞給了隔壁網紅小姐姐……
對於中科院,在中國裡面我覺得是很值得尊重的科研強者,因為之前研究過中科院旗下的中科軟,很多朋友總會提及同屬中科院旗下的中科曙光,所以這個周末就整合一些相關資料分享一下。
中科曙光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高性能計算機、通用伺服器及存儲產品,並圍繞高端計算機提供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與技術服務。國內參與高端計算機行業競爭的企業主要有 IBM、惠普、戴爾等跨國企業,及聯想、華為、浪潮信息等一批優秀的國內企業。
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我糾結了很久,高端計算機跟伺服器有什麼區別?因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業務競爭對手最類似的是浪潮信息,而中科曙光的表述是:高端計算機,浪潮信息的表述是:伺服器。後來我查看了很多資料,我覺得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兩者就是一樣的業務,如果真的要說一下區別,就是部分用於科研的高端計算機可能比網際網路企業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運算能力等技術要求高點。
在一些資訊的表述裡,中科曙光高端計算機是全國第一,但是真的根據IDC的數據披露,國內伺服器的龍頭企業是浪潮信息,如果要投資國內伺服器行業,浪潮信息也是一個不錯的標的。當然了,無論是浪潮信息還是中科曙光,伺服器毛利率都維持在10%左右,並不是一項很好賺錢的業務。
很多看中科曙光財報的朋友,都會被中科曙光最近三年的業務增長亮瞎眼,而我們把中科曙光的業務數據一拆分,發現中科曙光最近三年的業務增長都是高端計算機迅猛增長帶來的。而最近三年的伺服器業務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下遊行業的推動:網際網路行業快速發展,比如字節跳動的崛起,雲計算技術的成熟,比如阿里雲、騰訊雲的崛起,5G推動電信行業的改革。中科曙光最近三年增長最快速的就是企業方面的高端計算機,而根據年報披露,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字節跳動正是其前三大企業用戶。所以雖然伺服器行業毛利10%左右,並不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但行業的成長性在當下網際網路時代卻依然巨大。今年在新冠病毒的助推下,網際網路進程在加速,所以今年行業相關的個股表現就更優秀了。
我們說如果投資伺服器,龍頭企業是浪潮信息,是個不錯的投資標的,但並不是說中科曙光就不如浪潮,畢竟市場給中科曙光的相對估值還要高,因為相對於浪潮的伺服器單一業務來說,中科曙光通過伺服器延伸的軟體服務和存儲產品,才是目前公司盈利能力的支撐。在目前的發展格局下,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中科曙光頂峰價值(順周期),中科曙光的費用率在8%左右(不算研發),伺服器75個億×(10%-8%)×60倍(計算機行業順周期現在普遍都給這個倍數)=90個億。軟體服務10億×(75%-8%)×60倍=402億。存儲產品9.6億×(20%-8%)=69億。一加起來,561億比現在市場585億要稍微要低一點。所以如果遇上大跌的中科曙光呢,我自己的建議,是值得關注。
另外,對於中科曙光,還有一個蘊含隱形財富的欄目:長期股權投資。根據19年年報,長期股權投資一欄是21個億,而其中一個億是對應著17.47%的中科星圖股權,而中科星圖這個月已經登陸科創板,市值165億,目前17.47%的股權對應28個億 。而21億長期股權投資裡面佔據16億左右的海光信息,根據部分券商依據股權轉讓信息給的200億估值,目前32.68%的股權對應65億。海光信息是一家高性能處理器生產商,業務涵蓋晶片領域的設計、製造和生產等環節,自主設計了「禪定」x86中央處理器(CPU),這種處理器以超威半導體公司(AMD)Zen微體系結構為基礎。根據現在半導體晶片國產替代的熱度,200億我覺得還可能低估了。
對於這部分隱含的價值,需要疊加在市值裡面嘛?我的看法是:所有股權價值都是一次性價值,可以用來增強公司基本面質量,但不要盲目疊加為成長價值。
最後發些牢騷:我寫的很多東西目前都是源於興趣,我自認為寫的很多東西都是真心寫的;長期來看,我分析的個股不少股都已經翻倍上去了,市場也證明我分享是有價值的,所以請部分槓精不要來煩我,你自己覺得沒價值就別看,不要噁心我。還有,有時候我算價值,只是一種靜態的思考,跟市場的價格表現並沒有百分百正向參考作用,請理性對待。我算數只是一個價值錨,你看著市場波動來參考是沒意義的,不確定性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理之一,反過來一切皆有可能,就像現在香餑餑的200元的五糧液,曾經20元都有無數機會買。
PS:
一般來說伺服器存在3年左右的更新周期
伺服器是硬體重資產行業,相關企業的高負債具有行業特性,而且是長期負債,短期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