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屏幕和屏幕上閃動的黑白點,很久沒看到了吧?
如果,你能一口說出「雪花」這一詞,很明顯,你暴露了年齡。
對!當時人們都管這叫「雪花」。
而模擬電視屏幕上的「雪花」是很多人的記憶,其實這些「雪花」的學名叫「噪點」。當電視機的天線在接收信號時,會意外拾取外界的電子噪聲和輻射電磁噪聲,在屏幕上顯示為流動的隨機像素點,同時伴隨著刺耳的噪聲。
十幾年前,顯像管電視機還非常普遍,家家都有1-2臺。而且,絕大多數的顯像管電視機都是4:3的屏幕,所以當時的電視主流節目都是4:3的標清格式。
1958年3月17日,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這天晚上,我國電視廣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試播電視節目,國營天津無線電廠研製的中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接收機實地接收試驗成功。
這種電視機被當時的老百姓,戲稱為「大腦殼電視」。後來,有了彩色的後,繼續被稱為「大腦殼彩電」。
作為一代人的記憶,"大腦殼彩電"現如今也將要落幕。
根據廣電總局所頒布的《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可以了解到,全國各地的中央臺節目地面模擬電視信號於8月31日前,地方節目的地面模擬電視信號於12月31日前完成關停,特殊情況最遲於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關停。
而取而代之的則是當下較為流行的數位電視機。
2020年7月18日起,《新聞聯播》片頭畫面寬高比已由4:3改為16:9,並且畫面顯示「高清」字樣。有著42年歷史的《新聞聯播》全新改版,更換為N01演播室,正式邁向數字高畫質化之路。
從模擬到數字,是電視技術的一次關鍵升級,在我們邁入全面數位電視之際,模擬電視也要永遠退出歷史舞臺。數位電視信號與模擬電視信號有什麼區別,數位電視信號有哪些優勢?
模擬電視信號跟數位電視信號又有什麼區別呢?
模擬電視信號主要由圖像信號和伴音信號組成,通過調幅和調頻方式調製在射頻載波上,接收機分離接收信號後,分別將圖像信號和伴音信號放大,最後通過顯像管和揚聲器解碼轉換,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電視節目。
而數位電視信號則是從信源開始,將圖像畫面的每一個像素、伴音的每一個音節都通過二進位數進行編碼,經過信源壓縮編碼和信道編碼後,以比特率的形式進行發射、傳輸,接收端解碼後便可復原圖像和聲音。
數字編碼帶來更高傳輸效率
本質上,在有限帶寬下,數位訊號能夠比模擬信號傳輸更多的信息。傳輸效率和頻譜利用率更高。傳輸的信息多了,電視的聲音和畫面質量自然就更好。
數位電視信號的傳輸方式主要分為有線傳輸、地面傳輸和衛星傳輸3種,對於數位電視信號來說,有線傳輸方式的衰減率相對較低,而地面信號傳輸或衛星信號傳輸到達室內後,會存在一定的穿透損失,導致信號嚴重衰減。
從模擬電視切換到數位電視,不只是新舊技術的更迭,更是數位化浪潮下的一種必然。數位電視的相關技術出現較早,但模擬電視的淘汰和數位電視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是一個緩慢過程。所以,目前我國正在大規模推行5G網絡的改造和推廣,將大大推進電視廣播數位化與5G通信網絡一體化。屆時,大家將收看更加清晰、穩定的數位電視畫面。
End
科普小問答
數位電視信號的傳輸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哪幾形式?()
A.有線傳輸
B.地面傳輸
C.5G傳輸
D.衛星傳輸
提示:答對得1分積分。答錯不得分。
編輯:海棉叔叔 來源:科技日報 科普中國 搜狐網等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之處,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