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播出沒多久就紅遍亞洲,中國也有不少觀眾看過後直呼過癮。
海報中間那對不是夫妻,是MC
哪裡過癮?離婚本就是社會性熱點話題,再加上把明星離婚夫妻的同居拍成真人秀......
難怪有人狂cue雙宋夫婦,他倆如果敢來,這節目絕對火成現象級。
再過20天,「離婚冷靜期」就成為每對打算離婚的夫妻不得不執行的規定。
可就算政策這塊再怎麼「拖延」離婚,也阻擋不了一部分人對婚姻的恐懼。
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檔節目,看看這兩對年齡相差巨大的離婚夫婦究竟為什麼離婚?他們的經歷對我們又能產生什麼現實意義?
首先聲明一點,這節目絕對沒有劇本。
不管是結過婚的還是談過戀愛的,願意再次坐到一起的本就不多,誰有閒心跟你去演戲對臺詞?
何況節目還貫穿了好幾天的同居生活,他們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也騙不過觀眾的眼睛。
閒白少扯,lets進入正題!
62歲的鮮于銀淑v.s.70歲的李英河
兩人都是演員,在1981年結的婚。
鮮于銀淑屬於「萬年配」那種,在《浪漫滿屋》中扮演過英宰媽媽。
李英河的情況也差不多,曾在《對不起,我愛你》中飾演恩彩的爸爸。
他倆這段婚姻從起因到形式再到過程,都很傳統。
就連離婚的時間都很傳統——婚姻持續26年後,年過半百的兩個人成了路人。
2007年二人宣布離婚的時候,所有人都很震驚,唯獨當事人很淡定。
鮮于銀淑給出的離婚理由是「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對於是否能複合給出的答案是「再婚的可能還是充分存在的。」
但上了節目後大家才發現,這對兒即便離婚13年都沒有再婚,但也沒有什麼複合的可能。
具體原因,請繼續往下看。
從女方的角度去看,13年的單身生活似乎並沒有抹去她身上「曾為人妻」的痕跡。
不管是出門還是進門,鮮于銀淑都在履行著一個妻子才應該履行的責任。
甚至在離婚13年後的今天,還很樂於讓前夫「飯來張口」。
從吃飯時兩人的互動不難看出,李英河一直過著被「寵愛」且無需思考的生活,連吃飯吃多少也要妻子去操心。
如果再結合韓國的國情和思想,再加上幾十年來韓國的影視劇作品傳遞出來的信息,大概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那個年代的男人享受方方面面的特權,婚姻和女性對他們的包容更甚。
知道他們的特權後,再看到李英河滿滿一面牆的「毀三代」時,就不會感到太驚訝。
李英河自己的生活狀態,看起來也不是一般自由舒適,睡覺都能睡出「沒心沒肺」的架勢。
和前妻的靠藥物入眠,形成了強烈且具有諷刺意味的對比。
更諷刺的是,離婚13年之久的兩個人,家庭地位仍舊很懸殊。
李英河還是會在外人面前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對前妻的輕視,仿佛這能顯得自己很?Man?
前妻則一直在不停地講述他倆的過去,有平淡的,也有狗血的。
一直在說有2個原因:一是那些往事歷歷在目,確實很難忘很在意;二是想給自己26年的光陰一個交代、一個答案。
說到答案,問題又是什麼呢?
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在你眼裡我到底是什麼。
大概,這也是很多婚姻中的女人最想知道的事情吧?
然而等到她滿心期待問出那個纏繞心底多年的問題後,從前夫那裡得到的回應卻是一抹機械的笑容。
在那幾天的共處中,不管鮮于銀淑如何試圖去撬開前夫的嘴、前夫的心,得到的回應除了迴避就是漠不關心,甚至是憤怒離席。
前夫給出的理由也很有意思:我就是用無言以對來翻篇的。
最後,連場外的MC都看不下去了。
這一次,鮮于銀淑大概真的意識到也真的願意承認:那26年最美好的年華和光陰,終究是錯付了。
年輕的前夫前妻:婚姻真不是兩個人的事
前夫崔烤肉是一位主播,前妻柳荷葉是網紅。
之前兩人經常一起直播,名字也是絕配到無敵的「烤肉」和「紫蘇」。
二人奉子成婚,女兒4歲那年二人離婚。
柳荷葉把女兒留給了前夫,對這段婚姻和這個家庭的態度,很是決絕。
但她絕情嗎?不如接著看看其中的隱情。
崔烤肉提到過他倆的離婚原因,那是一顆從結婚之前就埋下的定時炸彈——因為彩禮房子等各種現實問題,兩家老人鬧得十分不愉快。
特別是崔烤肉的爸爸,對兒媳婦的評價和用詞堪稱一絕。
從言語之間似乎可以得知,崔烤肉的姐姐和他們也斷了來往。
簡單來說,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姻。
年輕人結婚,不管是被迫還是衝動,最初的日子並不會難過到哪裡去。
畢竟足夠相愛,畢竟日子還沒過成慣性。
就怕風平浪靜後,那種徹骨的寒冷和人情,真會壓垮原本相愛的兩個人。
再加上崔烤肉愚孝,對爸爸的偏心也就成了壓垮妻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在單獨相處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狀態甚至比很多有一紙證書的夫妻還要親密。
只要不提複合,他們就可以又像小夫妻又像小情侶,甚至還能同床共眠。
可哪怕前夫把複合的意願擺在桌面上,前妻還是不想重回婚姻的牢籠。
那段婚姻曾帶給她多大的傷害?外人不得而知。
只知道當她面對自己親生女兒的時候,都沒有大多母親那種膩乎勁兒,一直都是淡淡的,克制的。
說點想說的
在見識到這兩對前夫妻的不幸和痛苦後,是否只有避開婚姻才能避開那些痛苦呢?
是否真要像節目MC說的那樣「單身保平安」?
其實不是的。
這兩對前夫妻看似有不同的原因、結果和相處模式,但他們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婚姻參與者太多。
鮮于銀淑會因為別人的好忽視丈夫帶給自己的感受;
柳荷葉同樣是因為崔烤肉的家人而徹底斷了對這段婚姻的念想。
參與者太多,有時候是外人主動參與,有時候是自己想得太多。
但他們就是會稀釋掉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會牽扯很多原本就餘額不足的精力。
這兩位女性還體現出一個共同點:沒有話語權,甚至等不到平等的待遇。
就算她們都經濟獨立,就算她們能感受到也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可這一切在韓國男權社會下,連表面問題都無法解決。
男權社會下,受害者只有女性嗎?
不盡然。
他們不會表達,也無從改變。他們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明白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可不管是付諸行動的難度,還是社會輿論的氛圍,都不允許他們邁出一步——愛無能,改變更是無從談起。
在這樣的環境中,秉承著這樣的思想,婚姻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催化劑——加速了不幸和問題的顯現,僅此而已。
所以結婚不結婚,離婚不離婚,從來都不是問題,也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20天後,一切或許會照舊。
但請相信,一切也在悄悄發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