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汽車新聞》報導,日本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會長森鬱夫(Yasuyuki Yoshinaga)在中國建廠的計劃落空,然而就目前形勢來看卻絕處逢生,使其免遭其他日本汽車生產商類似的遭遇。
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旗下汽車品牌斯巴魯是唯一一個沒有在中國設廠的日系車企,卻憑藉日經指數上漲而在東京貿易中增長了83%。富士重工涉足中國市場較少,更加依賴美國和日本本土市場。旗下汽車在美國和本土市場的銷量上漲,緩解了由於中日領土爭端造成的消費反彈。
森鬱夫(Yasuyuki Yoshinag)在上周新款森林人SUV的揭幕儀式上表示:「現在在中國銷售汽車很難,幸運的是我們沒能在中國設廠,而美國和本土的銷量上漲恰恰彌補了因領土爭端造成的損失」。
上個月,大部分日本汽車廠商因銷量下降不得不在中國停產的時候,富士重工卻正忙於向美國和本國市場運送更多的汽車,人們正翹首等待其旗下新車上市。美國和本土市場的需求預計會使該企業全年利潤上漲40%。
去年,森鬱夫(Yasuyuki Yoshinag)曾表示,他的耐力正面臨考驗,因為與中國奇瑞汽車建立合資企業的計劃失敗。中國官方拒絕原因具體原因是中方不認為富士重工可以脫離豐田而獨立經營。知情人透露,在中國豐田三方經營的局面不符合規章制度。
本地化生產至關重要,因為25%的進口關稅使進口車毫無競爭力。中國市場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外,斯巴魯的第三大市場,但是其中國市場銷量增速放緩。去年,斯巴魯中國銷量57,198,而在中國有合資公司的日產的銷量卻高達125萬輛。
與奇瑞汽車建立合資公司計劃失敗造成富士重工削減44%的規劃生產量,同時會使其全球銷量減少50,000-850,000輛。
HIS汽車諮訊公司分析師西本正敏(Masatoshi Nishimoto)表示:「那時我們認為中方拒絕合作會令斯巴魯損失慘重,可是塞翁失馬,惡運在反日遊行時期變成好運。不過,長久來看,斯巴魯不能脫離中國市場」。
富士重工財務總監Mitsuru Takahashi認同以上觀點,他表示:「我們只是碰巧幸運,歪打正著罷了。我們不會非常激動,也不會假定形勢永遠對我們有利」。
四月份,釣魚釣爭端被激起,儘管反日遊行日漸平息,但是緊張局勢持續升溫。日本市場分析師武宮尾(Takeshi Miyao)表示,富士重工應該充分利用美國市場需求,積極增加北美產能。
六月份,富士重工美國區總裁Takeshi Tachimori表示,預計2014年,富士重工旗下汽車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部城市拉斐特建設工廠,計劃每年生產300,000輛汽車,同時考慮在美國其他城市建立工廠。到2015財年,該公司可能會在美國生產400,000輛汽車,超過原本預期380,000輛。
在日本本土,該公司將把主要的國內工廠設立在群馬縣。截止到9月份,六個月以來政府津貼幫助富士重工增加30%國內銷量。
儘管投資者都慶幸富士重工未深入中國市場,但是上個月會長森鬱夫(Yoshinaga)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的潛在市場不容忽視,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汽車需求還在不斷增加,當我們考慮到本地化生產時,除美國以外,中國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