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駐村幹部的心路:對百姓越了解越有幸福感

2020-12-13 身邊24小時

到濮陽縣徐鎮鎮六市村駐村七年了,第一書記潘恩榮早已將自己當成了村裡人。六市村人,也早已認準了潘恩榮這個第一書記,村裡誰家有個事兒,都願意潘恩榮在場,「我們潘書記」成為六市村人談起潘恩榮的固有名詞。

潘恩榮(右一)與建行濮陽分行領導一起到六市村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

潘恩榮是建行濮陽分行駐濮陽縣徐鎮鎮六市村第一書記,從2013年11月到如今,整整七年時光。七年裡,他與這裡的百姓同甘苦、共歡喜,百姓從最初的認知他到熟知他,潘恩榮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心路」。

初到六市村:從驚訝到下決心改變它

潘恩榮說,他第一次去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六市村報到,由於沒有像樣的道路,是開著導航找到的。進了村,才了解到,村室連個像樣的辦公地兒也沒有,村幹部家的一間堆積雜物的空屋子,是平時村幹部商量事兒的地方。潘恩榮當時對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村裡的現狀感到很意外,也很驚訝。他看在眼裡,同時也盤算在心裡,他要從眼下做起,力圖改變它。潘恩榮和村裡人一起把房子打掃乾淨,簡單吊頂粉牆,扯電線安燈泡,六市村總算有了一間正式的辦公場所。

駐在六市村:急群眾所急 真心真意辦實事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全省多地供水、生產告急。六市村連續連兩個多月未下大雨,旱情十分嚴重,當時電力條件落後,1000多人的村莊,生產、生活僅有一個50千瓦的變壓器,農民日夜排隊澆水,地下電線縱橫,就像電視中戰爭指揮所的畫面一樣,但因變壓器功率小,長期超負荷運行,引起循環油著火,險情頻出。潘恩榮以及向單位反映並多方籌集55000元援建了一個100千瓦變壓器及附帶配電盤相關設施,架設7根電線桿、400米高壓線,以最短的時間投入生產使用。

潘恩榮說,當時玉米半人高,玉米葉象刀子似的,拉扯的胳膊、臉上都是血印。但誰也顧不了那麼多,抗旱保收才是當務之急。當年秋天六市村玉米喜獲高產,每畝收穫1500斤以上,獲得近幾年少有的大豐收。

六市村街道長期以來老化損壞難以行走,並且生產用路與街道對接後,抬高了村莊東西兩頭路面,造成街道中間低兩頭高,又沒有排水溝,夏天雨水積聚,冬天雪水橫流,群眾怨聲載道。潘恩榮了解了情況後,及時想辦法,通過發動單位員工義務捐款籌集資金8.7萬元維修街道,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六市村的群眾紛紛誇獎黨的政策好,幫扶得及時。後又通過潘恩榮的努力,組織捐款1萬元用於安裝自來水,讓百姓全部用上了自來水。

情系六市村: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伸把手

六市村貧困戶張明軍媳婦因為貧困,離家出走多年,兒子張甲勝患脊椎管狹窄、椎管骨裂病,十多歲還大小便失禁。張明軍帶著兒子去鄭州、西安、北京,最後輾轉到深圳一家民營醫院做了手術。當時即便是貧困戶,二次報銷比例仍然偏低。潘恩榮積極為他申請大病救助,多次聯繫濮陽縣紅十字會主管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成功為張明軍申請救助2900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2019年,張甲勝前往深圳二次手術,潘恩榮嘗試為其發動了大病水滴籌活動,共籌集善款11267元,全額轉到張明軍帳戶上,潘恩榮因此也贏得村裡人誇讚。

貧困戶魯喜梅丈夫因癌症去世,家庭因病致貧。2016年女兒張銀霞考入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費難以籌集,貸款後仍然不足,面臨失學危險。潘恩榮立即為其籌足學費,並表示資助她大學畢業,目前已累計資助該生學費17000元。

目前,六市村享有低保180人,2020年每人每月178元,全年低保金額384480元;公益崗77個,每人每年6000元工資,全年工資462000元;保險協管員20人,每人每年3700元,全年74000元;光伏發電36戶,每年每戶分紅3000元,全年108000元;四方協議入股家家宜米業77戶,每年每戶分紅1500元,全年資金115500元。春節、秋季教育補貼195000元,雨露計劃30000元,六市村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疫情務工補貼280人次,補貼資金83000元,申報人數、補貼金額為徐鎮鎮之首。累計一年的扶貧資金有145萬元。

結識六市村:與百姓苦樂共享 越來越有幸福感

2018年11月,六市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11月,實現全部脫貧。潘恩榮回憶他七年的扶貧心路。他說,與百姓打交道,時間越長,對百姓越了解,對比之下就越有幸福感。

潘恩榮說,像村裡誰家孩子在市裡上學,有時讓他順道接送,捎點衣服,類似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這是一種幸福,是百姓把你當自己人了。

七年和六市村百姓朝夕相處的日子,潘恩榮把這段時光比做一段「柔錦」,他說,他要把和村民共織的這段七年「柔錦」繡入他的人生錦緞,因為這是一段華美的歲月。潘恩榮認為,這種經歷不是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是其他人所沒有經歷的,又似一縷和煦的陽光,織出溫暖美好的紋絡,充實自己的人生。

編輯:董方方

統籌:盛峰 馬詠川

監製:吳水振

【來源:濮陽市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做草坪百姓的貼心人——記中國電信江西公司派駐泰和縣草坪村駐村...
    2019年4月17日,根據組織選派,中國電信江西分公司紀委派駐紀檢組組長張敏赴泰和縣草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那一刻起,他始終牢記組織的重託,撲下身子,紮根基層,將「為村裡的百姓和貧困戶辦實事,帶領村民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始終牢記在心,化為行動。一年多來,他以村為家,積極融入草坪村,同貧困戶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草坪百姓的貼心人。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晚上,根據駐村幹部管理文件規定的「五天四晚」要求,要在村裡住,經常在朝天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整理扶貧臺帳報表,錄入、完善《廣東扶貧信息系統平臺》,或者打著手電下村小組夜訪貧困戶及傳達最新扶貧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扶貧政策,半夜三更回到住所才能睡覺是經常的事。
  • 再駐侗鄉當「寧賴」——黎平縣定八村駐村幹部沙士超的幫扶故事
    一個地地道道的貴陽人,把「家」安在侗鄉;為了山區的教育和未來,自掏腰包解難題、辦實事……說起省農發行選派到黎平縣九潮鎮定八村的駐村幹部沙士超,連小學裡的孩子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寧賴」(侗語:意為好幹部)。  主動請纓再駐村,真心實意為了老百姓  「黎平雖遠,但我熟,三年前我駐村到過那裡,讓我去吧!」
  • 駐村幹部潘恩陽: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
    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長青居委會任駐村幹部。初來乍到,面對陌生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主要還是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潘恩陽在入戶走訪對於一個工作小白,一切工作從零開始,在面對基層工作是兩眼一黑、一頭霧水。
  • 如何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在他們的暖心故事裡找答案
    如何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記者提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一層非常重要的含義,那就是百姓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想請問一下各位書記,你們對這一點是怎麼理解的呢?
  • 母昌柏:以村莊為課堂 把百姓當學生
    辦事公開透明、公正合理,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改變了過去「只會不議」的不良會風,使全村上下知道村幹部在幹什麼,我們村將有什麼發展變化,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密切了幹群關係。以身示範,帶領黨員幹部從自我做起,組織黨員幹部修產業路、栽柳護河防洪水,帶頭抓好衛生、帶頭種養殖,做好產業調整,用勤勞致富,用雙手創造辛福,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精氣神和生活幸福感。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31.9%降底到現在的2.69%。
  • 駐村幹部寫十萬字扶貧日記記錄貧困村「蝶變」
    在駐村扶貧的近4年時間裡,陳家義寫下了大約10萬字的日記,不僅記載了自己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在幫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王灣村發生的「蝶變」。1月7日,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遍地開花,準備去企業務工的村民意氣風發……眼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到,幾年前這個村還是積貧積弱的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
  • 貴州大方:駐村幹部「鐵拐李」的三個「戰場」
    這是大方公路管理段選派到果瓦鄉隆裡村的駐村幹部李航陳的錚錚誓言。李航陳因為在駐村期間騎車走訪貧困戶時腿被摔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工作,被村民和鄉村幹部呼之為「鐵拐李」。他駐村以來,連續轉戰三個戰場,從黔西北的大方轉戰到川黔邊境,又從川黔邊境轉戰黔東南的從江,但無論哪個戰場,身為一名老兵的他,都全力以赴,打準打好。
  •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毆打駐村幹部……沿河警方零容忍!
    024月17日,黃土派出所依法查處1起毆打脫貧攻堅駐村幹部案,行政拘留1人。經民警調查核實,4月12日14時許,湯家村駐村幹部冉某某到該村下小溪組動員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動員群眾肖某高對剛拆除牛欄的空地進行硬化;肖某高認為公路已經通到自家院壩,自己沒有力氣去搬運水泥,要求駐村幹部冉某某將水泥拉到他家院壩才肯將空地進行硬化,駐村幹部冉某某對此無理要求不予接受,便於肖某高進行爭辯,肖某高之子肖某宣就認為駐村幹部在罵其父親,隨即從裡屋衝出來將駐村幹部冉某某前額踢了一腳
  • 【基層黨建】庫倫旗:「紅黑榜」正引倒逼駐村幹部勇擔當
    庫倫旗結合檢查出的部分駐村幹部發揮作用不力、幹事動力不足、幫扶成效不明顯等問題,創新舉措,探索推行駐村幹部管理「紅黑榜」制度,將履職成效最好的列入「紅榜」、履職成效最差的列入「黑榜」通報,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激發駐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和動力
  • 20萬駐村幹部成西藏脫貧「領頭羊」
    歷史性成就的背後,是20餘萬人次幹部駐村幫扶的無私奉獻。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呂葉輝說,駐村幹部架起了黨和群眾「連心橋」,成為帶領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為此,西藏自治區每年選派近2萬名幹部駐村,密切聯繫群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呂葉輝介紹,從2011年10月起,西藏已連續選派9批19.3萬餘人次幹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選派3批1.6萬餘人次幹部擔任村(居)第一書記。同時,西藏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強基惠民資金,用於駐村幹部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和困難,其中專門為每個村安排20萬元的強基惠民經費。
  • 南充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駐村幹部趙軍用實幹擔當書寫人生華章
    然而,擁有美麗自然風光的白堡村,在過去卻是貧窮的代名詞,當地百姓口中流傳著「白堡白堡,一窮二白,殘壁成堡」的俗語。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南充市委宣傳部定點聯繫幫扶白堡村。在駐村幫扶幹部和全村百姓共同努力下,2017年白堡村實現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做好脫貧後半篇文章,是脫貧攻堅的題中之義。
  • 洛河上遊超大洪峰過境盧氏東虎嶺 駐村幹部三天三夜守護一線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當前,水位已下降,洪峰過後,我們駐村扶貧工作隊正在進行災害評估,協助受災群眾上報受損情況。」8月9日,河南省人防辦駐盧氏縣雙龍灣鎮東虎嶺村第一書記王東告訴大河網記者,目前駐村工作隊正在清理道路積淤,協調縣有關部門做好道路加固。
  • 白雲區開展新任駐村幹部和鄉村幹部實戰訓練
    近日,白雲區組織全區15名新選派駐村幹部和新任鄉村幹部開展實戰訓練培訓,配強攻堅隊伍,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助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據了解,根據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和「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全省組織系統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會議精神,為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幹部培訓, 白雲區在組織幹部參加省、市線上培訓的基礎上,精心籌備訓練理論課程和實戰訓練點,組織開展此次新選派駐村幹部和鄉村幹部實戰訓練。此次培訓分為理論課程和實戰訓練兩個方面。
  • ...不褪色,平凡中顯真情|都勻市婦幼保健院派駐聯盟村駐村幹部金澤軍
    我叫金澤軍,2011年12月至今在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婦幼保健院工作,並由都勻市婦幼保健院派駐到聯盟村擔任駐村幹部。軍人出身的我,一貫奉行的是「工作需要就是命令,服從安排就是宗旨」,在接到駐村扶貧的工作安排後,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隨其他駐村幹部一道踏上了脫貧攻堅的徵程。
  • 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越城區建成15個「百姓健身房」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近日,紹興市越城區馬山街道安城社區「百姓健身房」投入運行,這個位於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健身房,面積約305平方米,由社區出資16萬元建設,眼下成了很多市民每天的「打卡點」。記者在安城社區的「百姓健身房」看到,儘管健身房面積不大,但跑步機、划船機、槓鈴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且布局合理。
  • 肇慶駐村幹部「甜野男孩」楊智剛:曬黑了皮膚換來貧困戶臉上的笑容
    將滿腔熱血灑向希望田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村幹部。」這是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駐廣寧縣仁尚裡村第一書記楊智剛同志的真實寫照。2016年5月,他響應中央號召,和肇慶市1000多個駐村幹部一道,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雖然已經做了心理準備,可是真正住到村裡後也還是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
  • 「我的扶貧故事」「歐小白」變身了︱從江縣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
    我是歐正燕,現任丙妹鎮大融村駐村幹部兼任一網格網格員。丙妹鎮大融村坐落於都柳江沿岸,321國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依山旁水,是一個侗族文化濃厚的人口大村。2019年1月,我成了大融村駐村幹部,沿著蜿蜒的沿江路,碧綠的都柳江平靜流淌,過了一個大彎,我終於抵達大融村。駐村時,我剛從大學畢業半年,駐村經歷和群眾工作經歷一片空白。
  • 「我的扶貧故事」在駐村工作中不斷成長|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潘...
    2016年5月,組織要求單位派人駐村,作為單位唯一的男同志,我主動請纓到丹寨縣長青居任駐村幹部。潘恩陽入戶走訪初來乍到,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人地生疏,心中難免忐忑不安,特別擔心不能完成好駐村工作任務,對不起群眾和領導的信任。對於一個工作小白,一切工作從零開始。
  • 歲數越大越有「韻味」的女星,每一位都很迷人,唯獨她是粉絲的...
    歲數越大越有「韻味」的女星,每一位都很迷人,唯獨她是粉絲的「心頭肉」 對於女孩子來說,混跡娛樂圈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隨著年齡的增加,歲月從來都不曾饒過誰,女星更是處於弱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