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芳香的泥土,走上扶貧幫困路。將滿腔熱血灑向希望田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村幹部。」這是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駐廣寧縣仁尚裡村第一書記楊智剛同志的真實寫照。
2016年5月,他響應中央號召,和肇慶市1000多個駐村幹部一道,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雖然已經做了心理準備,可是真正住到村裡後也還是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村中道路狹窄,村民柴火雜物亂堆亂放,村莊周圍環境髒亂,村民留守老人小孩居多……」不僅是擺在眼前的困難,在他身後還有意料之外的難題。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他,竟然嚴重不適村裡生活,曾幾度想放棄駐村工作,但想到村民殷切的期望,看到孩子們充滿稚氣的臉龐,還有一個個熟悉笑臉,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經常進村入戶,對古水鎮太和村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可以如數家珍地把各戶情況說出來,村民也樂於與他聊天談發展。他針對每戶具體情況聯合鎮村幹部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如結合貧困戶沒有首期資金,他創新性地提出由第三方工程隊墊資幫助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為太和村共44戶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為了發展村集體產業,提高村民收入,他四處奔波,甚至在產業基地吃住,使禮和百香果基地建成投產,加上小水電、工業工房等項目,每年為有勞動力貧困戶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一個5口之家一年可增收6000元。
楊智剛同志始終把群眾放心頭,用心用情為他們解決困難,群眾都喜歡叫他「楊隊長」,他也因此獲得了2017年肇慶市優秀駐村幹部、2016-2018年廣東省脫貧攻堅工作突出貢獻個人等榮譽。
2019年5月份,楊智剛同志被組織任命為仁尚裡村駐村第一書記,他迅速轉變角色,日夜兼程,熟悉情況,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走遍仁尚裡村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認真細緻制定每一戶的幫扶措施。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八有」脫貧目標,楊智剛同志結合仁尚裡村實際情況,分類分戶實施幫扶。
仁尚裡下新屋自然村五保戶王鑽清,因其兒子(二級精神殘疾)出走未歸,對周圍人存在不滿,難以相處,還不願意進行危房改造。楊智剛了解到這一情況,曾多次到該戶走訪,與戶主談心,做他的思想工作,甚至還向縣住建部門申請到一個危改指標給該戶。通過交心談心,王鑽清慢慢改變了,他不但主動和鄰居打招呼,還積極配合住建部門危改工作。後來,房子建好了,兒子也回來了,他臉上天天掛著笑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也懂得了感謝黨恩。由於在廣寧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成績突出,楊智剛被評為2020年「廣寧縣鄉村振興工作先進個人」。
年初的疫情期間,在走訪王榮灶戶時他了解到該戶種植的蔬菜因疫情出現滯銷,就多次到田裡查看蔬菜種植情況,一是利用自己的車輛把蔬菜送到市區同事朋友手裡,二是聯繫當地政府等單位,三是幫忙把菜運至當地市場進行銷售,切實解決了滯銷問題防止因疫返貧。
2019年11月,仁尚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100%脫貧退出,貧困村也完成了退出工作,並通過了檢查驗收。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
幾年的扶貧工作,使楊智剛變成了一個「甜野男孩」,他風裡來雨裡去,再苦再累也不在乎,田間地頭留下他艱辛的足跡,他磨鍊了意志曬黑了皮膚,他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扶貧工作,溫暖了貧困戶的心,是群眾脫貧路上的引路人和貼心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