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一蘭,是錦屏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80後女科員,2019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被選派到新化所村擔任駐村幹部(網格員)。
由於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做到精準識別,堅持每天按時穿梭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不論天晴下雨,都堅持挨家挨戶了解農戶情況,宣傳脫貧攻堅政策。雖然走訪過程中也沒少吃閉門羹,但從不氣餒,仍然堅持進村入戶,深入調查。就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便把農戶的基本情況了解透徹。
自下村以來我經常穿梭於網格內的44戶(其中貧困戶4戶),走訪農戶672餘人,其中貧困戶13戶,低保戶6戶;走訪貧困兒童15人,空巢老人13人,殘疾人員5人。
由於工作繁忙,有時幾個月都未能回一次家。記得大年三十晚那天,把村裡的工作安排妥當後,才匆匆趕回家,終於與一個多月沒有見面的4歲女兒以及年過古稀的父母吃上團圓飯。原以為可以利用這幾天年假好好陪下家人,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國,縣裡緊急通知,要求駐村幹部要馬上入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還來不及多想便和隊友們下村了。
第一時間進村堅守陣地。離開家的那天清晨,便趁著孩子熟睡之時就早早出發。後來丈夫打來電話,說孩子哭喊著要媽媽,父母也因為不理解而心生埋怨。雖然愧疚不已,但想著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去做,於是偷偷抹了眼淚,哽咽卻堅定地告訴丈夫,「去和咱爸媽和孩子說,沒有大家,就沒有我們小家。」
在與農戶談心時,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咱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甜。」最難的是,有一戶因吸毒販毒服刑剛出獄、老病纏身48歲的單身漢劉金武戶,才識別為貧困戶就安排給我,當接到通知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畢竟作為一位女同志,負責幫扶這樣的「特殊」貧困戶,說不害怕是假的,甚至不敢讓家人知道,但我沒有拒絕。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劉金武家庭困難和走上吸毒這條路的原因後,就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劉金武走上正道!
經過多次與村幹、鄉領導、脫貧攻堅戰區領導匯報協商後,幫助劉金武積極爭取三改、透風漏雨、低保、公益性崗位就近就業、臨時救助資金1000元等項目,還自掏腰包幫他還清法院債務500元,帶他到醫院看病,並為他買魚苗、小龍蝦苗等。除了生活保障外,更重要的是我鼓勵他重拾生活信心。
目前劉金武養有小龍蝦苗300斤,魚苗200斤,出欄預計收入過萬。扶貧期間,還參與全村修建完成串戶路380米,築柵欄750米,動員和開展網格內大花園、大果園等各項工作。
駐村一年多來,我經常告訴自己,「心若向陽花自開,人若向暖清風徐來」。通過自己的點滴付出,新化所村所在網格片區容村貌及村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看著貧困戶發自內心的笑容,我認為那才是最美的風景,自己所做的一切便是值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