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扶貧故事」脫貧致富靠自己丨錦屏縣固本鄉高舟村第一書記石秦璋

2020-12-07 天眼新聞

我叫石秦璋,2018年1月,我主動申請到黔東南州錦屏縣固本鄉高舟村,擔任該村第一書記。

剛駐村那會,一窮二白是高舟村真實情況,沒有任何集體經濟組織和收入來源,產業零散、缺資金、缺項目、缺思想、不敢闖成為了村裡發展的攔路虎。  駐村後我通過調研村情,了解民意,積極響應上級黨委和政府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打造中藥材種植康養的旅遊思路,積極與鄉產業發展負責人對接我村產業發展各項事宜。從最初合作社的策劃、宣傳、組織、材料編寫到合作社的運營,每一個環節我都親力親為。

2018年10月在我和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積極組織、協調、籌措啟動資金10萬元,流轉荒廢閒置土地,2019年春完成村級合作社中藥材吳茱萸連片種植400畝。

2019年錦屏縣飛地富民有限公司出資在高舟村發展杉木林下套種中藥材淫羊藿和黃精種植項目,項目由鄉級實施,村級負責組織協調土地流轉及人員務工等方面。至2020年3月高舟村林下套種項目在高舟村完成淫羊藿和黃精共計種植1050畝。

2020年是種植吳茱萸的第二年,合作社產出吳茱萸鮮果3500斤,以協議價10元/斤出售給鄉級藥材交易中心,合作社今年初見成效獲得了3.5萬元。  在我和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兩年時間高舟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一躍成為全鄉甚至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最大的以中藥材種植村寨。

產業發展實現整村71戶貧困戶全覆蓋,126戶村民成為合作社社員,實現整村在家閒置勞動力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戶有業可就。產業務工為在家勞力務工及土地流轉增收45萬元。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積極性,能有效幫助貧困戶脫貧,為我村打造「造血式」發展。

在農產品售賣上,我利用電商幫助村民賣掉村民的農產品。他利用自身資源協調縣城的多家電商平臺成為我村農產品收購夥伴,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在村內優先進行收購。近三年來幫助村民收購木姜子、綠皮黃豆、魚腥草、三奈、野生蚱蜢等十多種山貨土特產累計30餘萬元。讓村民足不出戶山貨可出山,增加貧困戶收入,解決閒散勞力就業。

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從小就生活在農村,我知道村民想要的是什麼。我只想在駐村的有限時間裡給村民疏導自己所有的見識,讓村民懂得不等不靠的思想,勤勞致富、自力更生是促進發展的硬道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必須先讓腰包能鼓起來丨錦屏縣固本鄉九...
    2018年9月,我得益於組織的信任,有幸擔任了固本鄉九桃村尖刀班班長,從那時開始,便和九桃結下了不解之緣。  「別的村都有些像樣的產業,怎麼我們村什麼都沒有呢?」駐村伊始,面對村民石貴昌的疑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龍偉樹在動員群眾發展產業的確,脫貧攻堅工作做得好不好,具體還是要看群眾的腰包能不能鼓起來。
  •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2020-10-19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錦屏高舟村:林下黃精施肥忙
    沉寂的冬日,萬籟俱靜,唯有杉木林下熱鬧非凡,靜靜佇立的黃精昂首挺胸、肆意爭綠,盡情享受冬日裡的第一波「甘露」,村民們喜笑顏開揮灑手中的肥料,播撒下沉甸甸的希望,期許來年黃精根莖肥壯,收穫豐盈。據悉,坐落在青山界坡腳的固本鄉高舟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結合「一村一品」,大刀闊斧林下種植特色中藥材,多渠道發展林業經濟,目前已種植黃精1050畝、吳茱萸400畝,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黨建引領示範,社員積極參與,群眾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所得利益按「127」機制分紅,已發放勞務費和土地流轉費45萬餘元,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帶動貧困人口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鐫刻扶貧路 情灑駐村新化司丨錦屏縣新化鄉...
    我叫龍正煊,是錦屏縣新化鄉新化司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密寨村是新化鄉唯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28.78%。因底子薄、條件差、思想落後,當時還有貧困戶37戶139人。於是我從強化黨建引領入手,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和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利用院壩會、田埂會、火塘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扶貧政策,以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的「雙帶」方式凝聚發展合力,切實將幹群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決策部署上來,有效激發大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抓黨建固然重要,抓產業也不能含糊。
  • ...故事」用心當好貧困戶的「家長」|錦屏縣鍾靈鄉黨委書記、地婁...
    我叫龍新忠,是錦屏縣鍾靈鄉黨委書記、地婁村幫扶責任人。鍾靈鄉黨委書記龍新忠(二排左三)帶頭組織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要帶領鍾靈鄉3915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必須要深入基層一線走訪調查,用心用情傾聽群眾呼聲。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被需要是幸福的」
    扶貧路上,中國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駐村「第一書記」們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了動人的脫貧故事。王志偉,2016年3月受中國建設銀行白城分行委派,任大安市紅崗子鄉八家子村駐村第一書記。
  • 「第一書記」溫家毓:湖谷村脫貧致富「牛」參謀
    時光荏苒,作為廣州南沙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駐梅州市蕉嶺縣蕉城鎮湖谷村第一書記,他來到這裡踏上扶貧的道路已經一年,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的貧困戶不僅解決了吃飯收入等問題,還成為越來越多脫貧先進事跡的主角,湖谷村正向著未來充滿希望和美好的小康生活不斷邁進。
  • 「我的扶貧故事」最可愛的人 最動人的事——錦屏縣銅鼓鎮銅鼓村...
    我榮幸地投身到錦屏縣脫貧攻堅一線,轉眼三年有餘。三年以來,目睹了錦屏縣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要歸功於默默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幹部。脫貧攻堅戰 沙場初練兵2019年5月的一聲號響,錦屏縣脫貧攻堅發起了最後的總攻,我下沉到銅鼓村擔任網格員,開啟了「5+2」「白+黑」的漫長歲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歷練了我的人生丨小壩鎮西衝村第一書記靳濤
    我叫靳濤,2018年3月,我從畢節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脫貧任務責任大。剛駐村時,為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我挨家挨戶拉家常、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做有意義的事情丨原錦屏縣銅鼓鎮火衝村...
    我叫歐陽菊蘭,53歲,是錦屏縣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4月,按照縣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被派駐到銅鼓鎮火衝村任第一書記。火衝村在錦屏縣銅鼓鎮的西部村,交通不便,貧窮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困難、群眾觀念落後。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村情系農家丨赫章縣銀光村第一書記王正書
    我叫王正書,2016年3月成了赫章縣可樂鄉銀光村第一書記,之後又擔任了海子村和農場社區的第一書記。一張便民卡,情系千萬家2018年3月,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關鍵時期,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了農場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農場社區臨近鄉政府,是一個大社區,有9個居民組,人口3570人,轄區面積9.5平方公裡。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徐志彬:愁容變笑臉,窮村變富村
    其實,徐志彬並不是八家村人,而是榆樹市人大常委農工委副主任派到八家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來到村子後,徐志彬就一直盤算著,怎樣打好脫貧攻堅戰,力保老百姓脫貧不返貧。然而扶貧之路談何容易!「你一個年輕小夥子怎麼幹扶貧?」徐志彬剛進村,就受到村裡人的種種質疑。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徐志彬表現出特有的堅韌和細膩。
  • 「我的扶貧故事」「薏小白」扶貧記|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曾蔚
    我叫曾蔚,是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同時還掛職興仁市委常委、副市長。   興仁於我,並不陌生。這裡凝聚著全機關連續26年的幫扶情誼,承載著幾代人大人的夢想,流淌著上百名省人大機關扶貧幹部的青春和汗水。、曾蔚帶領駐村工作隊查看薏仁米生長情況。連續26年的幫扶,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幫助一方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凝心聚力形成扶貧合力 第一書記詮釋黔江精神
    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背後,離不開扶貧路上默默付出的「第一書記」們。為了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快速脫貧,他們充分發揮「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黔江精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派駐全克軍到平溪村擔任第一書記。和很多駐村扶貧幹部一樣,全克軍的扶貧工作也是從走家串門開始。經過前期走訪,他逐漸了解了平溪村的情況:土地貧瘠,村民以種植玉米、水稻、紅薯等傳統農作物為主。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青龍山下的「天麻書記」李輝原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人,擔任大方縣機關事務局安全保衛股股長。2018年3月,他被組織選派到達溪鎮壩子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壩子社區,看著連綿起伏的青龍大山,李輝想起了自己家鄉的群眾靠大山發展林下天麻種植,收入頗豐。發展產業,正是壩子社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說幹就幹!不能讓村民們背靠「金山」還受著窮。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小棉襖丨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駐村...
    我叫劉開鈺,2016年大學剛畢業的我,有幸成為錦屏縣平秋鎮皮所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  皮所村是錦屏縣深度貧困村,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踏上扶貧之路前,我滿懷憧憬,也懷著一腔熱情與抱負,立志將我所學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這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上,在扶貧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 「我的扶貧故事」「電工書記來了!」丨劍河縣磻溪鎮高壩村脫貧攻堅...
    「電工書記來了!」脫貧攻堅隊的幾個隊員總是這樣稱呼著我。我叫歐陽廣智,是劍河縣磻溪鎮高壩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我在參加工作以前,曾參加過一期電工培訓,並取得操作許可證。供電部門說,吳鳳金家不是由劍河縣供電部門負責安裝電錶,因為她家居住在錦屏縣供電的範圍內。於是我設法與錦屏縣供電部門負責人取得聯繫,但由於種種原因,吳鳳金戶安裝電錶事宜協調未果。
  • 第一書記尚新周:用畫筆描繪廣西大山深處的歲月靜好和脫貧致富路
    第一書記尚新周:用畫筆描繪廣西大山深處的歲月靜好和脫貧致富路 2020-11-2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這裡山大溝深,耕地稀少,祖祖輩輩靠傳統種植業生存,是附城鎮貧困村之一。 2017年12月,偏僻的小山村裡來了一位「新人」,他就是被陵川縣老幹部局派到裡進掌村的新任駐村第一書記——趙亮。憑藉著親民的形象和真誠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初心,趙亮迅速和群眾打成一片。
  • 第一書記張曉晨:參與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分享巾幗脫貧致富經驗
    2019年5月10日,全國婦聯派駐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鹽井鎮立橋山村第一書記張曉晨主動申請加入扶貧一線。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的張曉晨,有著軍人特有的愛國情;作為一名婦聯人,張曉晨心繫廣大婦女群眾,積極尋找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女能人、女帶頭人等各行業優秀的女性代表,讓她們帶領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