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歷練了我的人生丨小壩鎮西衝村第一書記靳濤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靳濤,2018年3月,我從畢節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脫貧任務責任大。剛駐村時,為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我挨家挨戶拉家常、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一次走訪中,我得知郭成清家發生火災,家具全部被燒,為了幫助他度過難關,我自掏腰包為郭成清購買了被子、電熱毯等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郭成清家,讓他有地方居住。

靳濤(右一)

記得有一年快過年了,郭成清家電還沒有接通,我到街上買來電線,加班加點為他接電燈,大年三十前,郭成清家的燈亮了,村民們誇獎說:「靳書記真是個辦實事的人,不讓一名貧困戶掉隊。」從此,村民們對我更信任了,村裡的難題也容易解決了。  王明方符合易地扶貧搬遷,然而,他性格倔強,不願意搬出大山,為了做通王明方的思想工作,我通過火塘夜話的方式,反反覆覆、耐心細緻與王明方對點交流、面對面談心,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對王明方說:「你一天不同意搬遷,我一天不走。」王明方看到我的誠意,有些無奈地說:「靳書記,我服你了,我搬,我搬!」

通過這件事,讓我歷練了人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幫扶群眾,只有在入戶的過程中,同他們拉家常,付出真情,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轉變群眾的思想,灌輸貧困可恥、致富光榮的觀念,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群眾才會逐漸信任你,接納你,這是基層工作的一門學問,也是幫扶工作走進群眾中去,幫助貧困戶脫貧的核心思想。

靳濤走訪群眾,了解情況

兩年來,我的足跡踏遍了全村所轄7個小組,我覺得不管是太陽曝曬下流了多少汗,還是結冰打滑時摔了多少跤,走的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近,也就越了解貧困村民急切盼望脫貧的心願,流這點血流這點汗又算什麼。  付出總會有回報,村民從苦著臉哭訴,到後來的笑臉相迎,在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的兩年時間裡,我看到了村民的變化,扶貧工作讓我歷練了人生。

通訊員 王慶澤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左春林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靳濤:扶貧讓我歷練了人生
    2018年3月,我從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畢節市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  冬日,地處烏蒙山腹地的小壩鎮西衝村晨霧縹緲,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遠山經果林木生機勃勃,近山種植基地熱火朝天,山下灰瓦白牆庭院錯落,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黎平縣敖市鎮八開村第一書記陸文良
    我叫陸文良,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黎平分局黨組成員、汙染減排辦公室主任、駐敖市鎮八開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因原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王海任,長期堅持駐村幫扶,2019年7月因勞累成疾,最終病倒在一線扶貧工作崗位上,不能繼續履職駐村工作,必須新派一名第一書記頂崗履職。看望留守老人2019年是黎平縣脫貧摘帽之年,基礎設施需要按時完成,保障措施必須落實到位,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為我的人生添彩|雷山縣永樂鎮大寨村駐村...
    我叫楊承龍,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自然資源局幹部,2017年8月被選派到永樂鎮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們駐村工作組從建強支部戰鬥堡壘著手,配合鎮黨委幫助大寨村配強兩委班子,使班子煥然一新,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氛圍。 大寨村產業路我們通過深入田間地頭走訪排查,和群眾談家常、聊致富、開院壩會,詳細了解群眾需求和薄弱環節。
  • 「我的扶貧故事」巴臺村給了我歷練成長的機會丨獨山縣百泉鎮巴臺...
    2017年5月18日,我作為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被安排到百泉鎮巴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到如今駐村已有3年多時間了。一路走來感觸頗深,收穫很多;我始終以工作職責要求自己,傾注了真情,使出全身力氣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薏小白」扶貧記|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曾蔚
    我叫曾蔚,是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同時還掛職興仁市委常委、副市長。   興仁於我,並不陌生。  初識「薏小白」  2007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便來到興仁市參與扶貧工作,2018年3月,我來到硐坪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健的帶領下,我從老書記周德林手中接過接力棒。他們叮囑得最多的就是村裡的薏仁米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迎接我的是村民們紛繁複雜的抱怨,而村裡的「小姐姐」已遠嫁,站在農戶家門口的是一位「肉嘟嘟」的中年大嬸,不得不說一句「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楊衝入戶走訪在開展扶貧工作、走村入戶,村民們準會來上一句:「我家啥政策都沒有享受過!
  • 「我的扶貧故事」純樸百姓情暖我心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第一書記...
    我叫季陵,2016年4月,受組織安排,我來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任第一書記。這是我自2011年以來,第三次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作為農民的兒子,能再次回到農村,我倍感親切,又深感責任重大。清香村距縣城約90公裡,屬省級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扶貧,此生無憾丨貞豐縣沙坪鎮尼羅村原第一...
    2018年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沙坪鎮尼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從改善基礎設施出發,積極協調項目、爭取資金,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共實施公路項目5條,新建水池1個,鋪設管網10000餘米,安裝路燈20餘盞......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63.9%到2019年初降到26.8%。在走訪貧困戶老黨員岑仕元時。
  • 「我的扶貧故事」紅巖駐村記憶丨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第一書記李慶
    任期三年的駐村工作經歷,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也為今後能更紮實有效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2018年3月,通過組織選派,我擔任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工作之初,在前任第一書記馬學倫同志的幫帶下,跑遍了全村的貧困戶。
  • 新蔡縣南湖街道沈莊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我的青春在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梅澤華)2020年12月21日,新蔡縣南湖街道舉辦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縣紀委派駐南湖街道沈莊任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做了主題「我的青春在扶貧」的報告。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到村後,工作隊安排我擔任木引二組的網格員,與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檔負責這個小組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能是當記者的時候下鄉入村較多,而我又是一個來自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對新的工作環境適應還較快。簡萬祥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沒想到的是,在駐村不久的一次群眾會上,我和一個群眾卻「吵」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無怨無悔丨桐梓縣松坎鎮巖椅村支部書記...
    我叫李小力,現任桐梓縣松坎鎮巖椅村支部書記。2014年我放棄創業機會,回到我的家鄉巖椅村,開始在村裡工作,從小生長在這片土地,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我們家鄉可以越來越好,我立志帶領巖椅村群眾摘掉貧困「帽子」。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同時任省科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職任餘慶縣委副書記。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為儘快轉變角色,我到新寨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訪全村18個村民組,走村竄寨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不斷加深了解村情、民情,制訂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   隨著駐村工作的不斷深入,怎樣幫助群眾更好的因地制宜,拓寬增收路子,成了困擾我的一大心病。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從教育工作者變身為「果農書記」丨荔波縣白巖村...
    我叫劉曉軍,是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2018年3月,按省委組織部要求,受省教育廳、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委派,參加駐村扶貧工作,擔任黔南自治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白巖村第一書記。2018年白巖村貧困戶141戶527人,未脫貧戶66戶210人,屬荔波縣深度貧困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