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靳濤,2018年3月,我從畢節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脫貧任務責任大。剛駐村時,為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我挨家挨戶拉家常、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一次走訪中,我得知郭成清家發生火災,家具全部被燒,為了幫助他度過難關,我自掏腰包為郭成清購買了被子、電熱毯等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郭成清家,讓他有地方居住。
靳濤(右一)
記得有一年快過年了,郭成清家電還沒有接通,我到街上買來電線,加班加點為他接電燈,大年三十前,郭成清家的燈亮了,村民們誇獎說:「靳書記真是個辦實事的人,不讓一名貧困戶掉隊。」從此,村民們對我更信任了,村裡的難題也容易解決了。 王明方符合易地扶貧搬遷,然而,他性格倔強,不願意搬出大山,為了做通王明方的思想工作,我通過火塘夜話的方式,反反覆覆、耐心細緻與王明方對點交流、面對面談心,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對王明方說:「你一天不同意搬遷,我一天不走。」王明方看到我的誠意,有些無奈地說:「靳書記,我服你了,我搬,我搬!」
通過這件事,讓我歷練了人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幫扶群眾,只有在入戶的過程中,同他們拉家常,付出真情,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轉變群眾的思想,灌輸貧困可恥、致富光榮的觀念,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群眾才會逐漸信任你,接納你,這是基層工作的一門學問,也是幫扶工作走進群眾中去,幫助貧困戶脫貧的核心思想。
靳濤走訪群眾,了解情況
兩年來,我的足跡踏遍了全村所轄7個小組,我覺得不管是太陽曝曬下流了多少汗,還是結冰打滑時摔了多少跤,走的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近,也就越了解貧困村民急切盼望脫貧的心願,流這點血流這點汗又算什麼。 付出總會有回報,村民從苦著臉哭訴,到後來的笑臉相迎,在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的兩年時間裡,我看到了村民的變化,扶貧工作讓我歷練了人生。
通訊員 王慶澤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左春林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