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我從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畢節市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
冬日,地處烏蒙山腹地的小壩鎮西衝村晨霧縹緲,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遠山經果林木生機勃勃,近山種植基地熱火朝天,山下灰瓦白牆庭院錯落,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時光倒退2年前,這裡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貧困人口眾多、群眾增收困難,土地遭受水土流失破壞。裸石山地逐年增加,一座座大山就像是脫貧路上的一隻只攔路虎,難以跨越。與扶貧結緣,那是2018年,我作為幫扶隊員之一,紮根小壩西衝村。在扶貧的道路上,我親眼目睹了鄉親生活的變化,感受到同事們對扶貧工作的執著,對扶貧對象的真情付出,感受到了扶貧工程帶來的種種變化。
2018年3月,我從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脫貧任務責任大。剛駐村時,為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我挨家挨戶拉家常、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一次走訪中,我得知郭成清家發生火災,家具全部被燒,為了幫助他度過難關,我自掏腰包為郭成清購買了被子、電熱毯等物資,第一時間送到郭成清家,讓他有地方居住。
年近過年,郭成清家電還沒有接通,我到街上買來電線,加班加點為他接電燈,大年三十前,郭成清家的燈亮了,村民們誇獎說:「靳書記真是個辦實事的人,不讓一名貧困戶掉隊。」從此,村民們對我更信任了,村裡的難題也容易解決了。
王明方符合異地扶貧搬遷,然而,他性格倔強,不願意搬出大山,為了做通王明方的思想工作,我通過「火塘夜話」的方式,反反覆覆、耐心細緻與王明方對點交流、面對面談心,天天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對王明方說:「你一天不同意搬遷,我一天不走。」王明方看到我的誠意,有些無奈地說:「靳書記,我服你了,我搬,我搬!」
通過這件事,讓我歷練了人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讓我深刻體會到,扶貧不是教條式的查戶口,乾巴巴的講政策。只有在入戶的過程中,同他們拉家常,付出真情,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轉變群眾的思想,灌輸貧困可恥、致富光榮的觀念,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群眾才會逐漸信任你,接納你,這是基層工作的一門學問,也是幫扶工作走進群眾中去,幫助貧困戶脫貧的核心思想。
兩年來,我的足跡踏遍了全村所轄7個小組,我覺不管是太陽曝曬下流了多少汗,還是結冰打滑時摔了多少跤,走的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近,也就越了解貧困村民急切盼望脫貧的心願,流這點血流這點汗又算什麼。
付出總會有回報,村民從苦著臉哭訴,到後來的笑臉相迎,在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的兩年時間裡,我看到了村民的變化,扶貧工作讓我歷練了人生。(王慶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