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熱血青年,都有一個夢想;在短淺人生裡,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為的自己。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
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勤走訪、厚臉皮、用心用情用功......漸漸地,我找到了幫扶工作的竅門,扶貧得扶「智」與「志」,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群眾才能放下戒心和我們深入交流。於是,在近兩年的幫扶相處中,我與他們成為了「一家人」。
老周是建檔立卡戶,是我開展扶貧工作後走訪的第一戶。
他也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全家三口人,記得我第一次徒步來到老周家,了解到,2014年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戶,致貧原因是老周的兒子周偉因發生車禍造成肢體三級殘疾,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這也成為制約他家發展的瓶頸。
後來,我們工作隊通過精準幫扶,為其申請了低保,但是一個家庭僅靠低保維持生活也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沒有多餘的積蓄,更別說脫貧致富。
為了提質增效,我經常與老周促膝長談,用心用情幫助他們,從宣講脫貧攻堅政策,引導該戶通過發展種養殖業增收致富,與此同時,我四處聯繫企業為該戶尋找工作,與廣東省惠州市錦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聯繫,點對點輸入,為周偉解決了就業問題,現在周偉每個月有3500元的工資,幫扶以來,老周一家勤學勤勞動,為了打消他的顧慮,我一次次耐心地給他算經濟帳,還給他家聯繫了農技員,今年他家將培訓、看書學到的種植養殖技術應用於生產,種了200斤油菜、200斤馬鈴薯、400斤玉米、700斤高粱、500斤蔬菜,養了1頭豬、41隻雞,老周是護林員,每年有10000元的工資收入,同時在鎮內在打零工,妻子陶克會在家種養殖,家庭年人均收入逐步攀升。
在國家的政策、項目、資金等支持下,發奮努力,儘快脫貧,立志思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按下幸福生活的「重啟鍵」,創造出美好生活。老周一家書寫出自己成功的「脫貧故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而這些鮮明的變化則提升了老周家的幸福感,也讓他們家覺得自己以後的日子更加有了奔頭。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我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近兩年來,我參與了扶貧工作的大小事情,在我們當地幹部與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珠藏鎮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見證者、開創者和建設者。
一年多的時光,經歷過駐隊扶貧「大熔爐」的鍛造,讓我從一個「扶貧小白」,成長為行家裡手。因「脫貧攻堅」我們相遇,走著走著,便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來源:甕安縣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