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純樸百姓情暖我心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第一書記...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季陵,2016年4月,受組織安排,我來到甕安縣珠藏鎮清香村任第一書記。這是我自2011年以來,第三次參加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作為農民的兒子,能再次回到農村,我倍感親切,又深感責任重大。

清香村距縣城約90公裡,屬省級一類貧困村。村兩委班子不健全,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薄弱,長期以來一直制約著清香村的社會經濟發展。2016年適逢基層組織換屆選舉,到村後我遍訪了全村八個村民組六百多戶群眾,了解村情民情,同時在鎮黨委的領導下對村兩委換屆人選進行考察,順利選舉產生並配齊了新一屆兩委班子,解決了工作人手不足的問題。

同時,清香村委會辦公場所由於地基沉降、年久失修等原因,已成危房,而且遠遠不能滿足服務群眾的需要,因此也被評為2016年全州基層黨建工作「後進村」。針對這一情況,我積極向「娘家」原州衛計委、甕安縣委組織部、縣旅發委等部門申請對清香組織陣地建設,最後,在他們支持下,以及愛心企業的資助和全體村民的支持下,建築面積約700平米的清香村便民為民服務中心於2017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並增配了一批辦公設備,為民辦事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清香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薄弱的問題終於解決,基層黨建工作「後進村」也於當年順利「摘帽」。

駐村期間,我與鎮村幹部、縣下沉工作隊通力協作,積極發動群眾,落實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組織實施了飲水安全、鄉村公路「組組通」、易地扶貧搬遷、住房提升改造等工程,大力發展烤菸、辣椒和精品水果種植,以及「努比亞」山羊和「跑山雞」等良種畜禽養殖產業。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清香村舊貌換新顏,貧困發生率也由2014年的27.63%降至2018年的0.87%,並於2018年7月初作為全縣第一批接受國務院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的貧困村,以「零問題」順利通過評估驗收。我也同年被甕安縣政府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被中共甕安縣委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四十個月的駐村工作,認了很多兄弟,村民們時常開玩笑說「季書記,你看你的車滾子都跑玉滑了,在我們這裡扶貧把你自己都扶窮咯。」一到下午也總會有群眾叫我「老表,晚上來家頭吃飯哈,喝包穀燒,吃老煙刀。」每每聽到這些,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純樸的老百姓給了我深深的情誼。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孫梅梅

編輯 張婷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強班子 理思路 謀發展|織金縣珠藏鎮銀山村第一...
    「作為一名黨員,我希望到農村去磨練自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在畢節市生態環境局織金分局工作時,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申請駐村時的自薦語。我叫張貴朝,2018年3月,我如願以償來到珠藏鎮銀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土」經驗,效果還不錯丨甕安縣建中鎮白沙村...
    我叫孫健,是黔南州甕安縣行政審批局綜合保障科工作人員,也是甕安縣建中鎮白沙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  自從下沉以來,我深感責任重大,每時每刻都在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各級精準扶貧相關安排。
  • 「我的扶貧故事」傾力幫扶,回饋家鄉丨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科技特派...
    我是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農藥殘留研究室主任郭婷婷,2016年,為積極響應號召,我回到家鄉黔南州甕安縣,成為了一名省級科技特派員。甕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二十年前我從這裡走出去,現在也該回報家鄉了。初回家鄉,我便走訪了甕安縣的大部分鄉鎮,並根據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推薦了適合的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另外,我利用自己的專家資源開展巡診服務,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黎平縣敖市鎮八開村第一書記陸文良
    我叫陸文良,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黎平分局黨組成員、汙染減排辦公室主任、駐敖市鎮八開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因原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王海任,長期堅持駐村幫扶,2019年7月因勞累成疾,最終病倒在一線扶貧工作崗位上,不能繼續履職駐村工作,必須新派一名第一書記頂崗履職。看望留守老人2019年是黎平縣脫貧摘帽之年,基礎設施需要按時完成,保障措施必須落實到位,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 「我的扶貧故事」不懈努力才能贏得群眾的認可丨甕安縣永和鎮紅巖...
    我叫李躍富,2019年6月,經組織安排,我成為了甕安縣永和鎮紅巖村駐村工作隊網格員。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山路盤旋,我來到了將要開展農村基層工作的第一站紅巖村。沒有農村工作經驗,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茫然不知所措, 後來,在紅巖村田支書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我的網格包保組(十二塔)開展工作,初步熟悉了我所接替的網格:19戶8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戶28人。李躍富為群眾送去生活物資到了網格內,全是陌生的面孔,我開始了一家一戶走訪。在田支書的引導下,在筆記本上最短的時間把網格內的19戶農戶的家庭情況摸了個透。
  • 「我的扶貧故事」修好通組路 搭建連心橋丨甕安縣天文鎮天文社區駐...
    我叫宋建軍,是甕安縣信訪局工作人員。2019年5月,經組織安排,我下沉到甕安縣天文鎮天文社區背沙土組擔任駐村網格員。  背沙土組是一個地勢偏僻、石漠化較嚴重、交通不便的小山村。  在走訪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小山村所面臨的最尷尬的難題是:一條長約1公裡的通組路在2018年硬化了三分之二,還有約330米仍是泥土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這條路的建設指標。路雖不算很長,卻嚴重影響了百姓出行,當地的群眾對此頗有微詞。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那些事丨鳳岡縣天橋鎮天橋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衝
    我叫楊衝,是國家稅務總局鳳岡縣稅務局幹部。2019年5月,一道請纓、一紙命令,我便與天橋村這個邊遠鄉鎮村落結下了「扶貧」緣分。原本吸了幾十年旱菸的老大爺,現在手裡夾著的是「黃果樹」牌香菸,他悠閒自得地坐在院壩裡眯著眼曬太陽,走訪入戶過程中,我們還未開口,他已倒起苦水:「哎呦,我這老毛病又犯咯,沒得錢醫,又沒得經濟扶貧,躺在這裡等死呢!」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歷練了我的人生丨小壩鎮西衝村第一書記靳濤
    我叫靳濤,2018年3月,我從畢節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村裡沒有集體收入,脫貧任務責任大。剛駐村時,為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我挨家挨戶拉家常、到田地裡幫忙幹農活。
  • 「我的扶貧故事」「薏小白」扶貧記|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曾蔚
    我叫曾蔚,是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同時還掛職興仁市委常委、副市長。   興仁於我,並不陌生。  初識「薏小白」  2007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便來到興仁市參與扶貧工作,2018年3月,我來到硐坪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健的帶領下,我從老書記周德林手中接過接力棒。他們叮囑得最多的就是村裡的薏仁米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甕安縣銅鑼村交水坳組的「蛻變」
    我叫黃明忠,是甕安縣投資促進局局長、甕安縣江界河鎮銅鑼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從2018年1月開始下沉到江界河鎮銅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交水坳組是銅鑼村發展相對滯後的村組。3年來,在我和隊友的努力下,這裡發生了一系列的「蛻變」。交水坳的「蛻變「。
  • 貴州省甕安縣文聯十年先進腳踏實地堅毅前行
    10年來,甕安縣文聯始終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重頭戲」,先後建立縣公安局文聯、猴場鎮文聯、珠藏鎮文聯、鼓樓社區文聯、白水河社區文聯、江口壩社區文聯等部門、鄉鎮、社區文聯。目前平定營鎮文聯、天文鎮文聯、雍陽辦事處文聯、城北社區文聯、北苑小區文聯、綠城中央公園A區文聯等基層文聯組建工作正在進行。其中,探索綠城中央公園A區文聯模式被《中國藝術報》刊載。
  • 「我的脫貧故事」「大手」牽「小手」,才有詩和遠方︱甕安縣銀盞鎮...
    我叫劉坤麗,是甕安縣銀盞鎮銀盞社區的建檔立卡戶。「大手牽小手,才有詩和遠方。」以前總是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後來自己親身得到了國家出臺的相應扶貧政策幫助,我才徹底明白了句中的「大手」「小手」的意義。  「大手」是國家體恤百姓、帶動國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精準扶貧」政策;「小手」是想跟上國家發展速度一起努力的國民。   2015年,我是貴州省甕安縣銀盞鎮銀盞社區大林組剛考出去的一名大學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真心,留在了營定街村丨甕安縣營定街村駐村...
    我叫張凱,是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水務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平定營鎮營定街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2018年1月,甕安縣發起脫貧攻堅新年攻勢,增派第三批下沉駐點幹部,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的老家在甕安縣的一個小山村,在農村長大的我從小就目睹了農村經濟、文化的落後,感受了農村生活的艱辛,我一直都想用自己的雙手為農村貧困群眾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扶貧幹部肖盛豔
    「徐叔,這兩天油菜栽完沒得,餵的雞下蛋多不,要賣的話給我講,我給你宣傳,大家都想買農村土雞蛋.....」肖盛豔到群眾家走訪我叫肖盛豔,是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一名扶貧幹部,這是我每天進村入戶與群眾打交道的日常和親切的問候。  不管炎炎夏日、冷冷寒冬,不論晴天雨天,田間地頭,山上山下,房前屋後,鄉間小道,總有我們的身影和走過的足跡,還有揮灑的汗水味道。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被需要是幸福的」
    扶貧路上,中國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駐村「第一書記」們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了動人的脫貧故事。王志偉,2016年3月受中國建設銀行白城分行委派,任大安市紅崗子鄉八家子村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淨「俊書記」變成了黝黑「菌」書記|劍河縣岑...
    我叫艾立燎,是一名「90」後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7月參加工作,碩士研究生學歷,是貴州省科技廳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2018年3月,我向組織主動請纓,來到劍河縣南岑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少先隊隊禮|織金縣三塘鎮下寨村第一書記郭...
    我叫郭隆譽,是織金縣三塘鎮下寨村的第一書記。在扶貧工作中,我遇到過很多困難,可如今細細回想,更多的還是難以忘懷的感動。還記得2019年7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走在走訪的路上,迎面走來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整齊有序的走在道路兩旁。看到放學的孩子,我才意識到已經下午5點了。不經意中孩子們就走到了我面前,領頭的孩子停了下來,接著後面的孩子也停了下來,突然向我行了一個少先隊隊禮,紛紛叫道」郭書記好」!」郭伯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