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明忠,是甕安縣投資促進局局長、甕安縣江界河鎮銅鑼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
從2018年1月開始下沉到江界河鎮銅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交水坳組是銅鑼村發展相對滯後的村組。3年來,在我和隊友的努力下,這裡發生了一系列的「蛻變」。
交水坳的「蛻變「。
蛻變一:戶戶通自來水,不再愁水喝
「梁組長,你們這個地方為啷個叫交水坳呢,有啷個說法不得?」「我們這幹山坡坡,十年九旱,水井頭的水不夠吃,老百姓長期都心焦沒得水喝,以前叫『焦水坳』,現在寫成『交水坳』了!」2018年1月,我下沉到江界河鎮銅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與交水坳組村民組長梁龍國初次見面時談起交水坳組名的來源,既有趣又心酸。
原來,交水坳這個地方山高水低,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地面雨水容易流入地下溶洞,常年缺水。喝不上水是群眾的頭等大事,我決定從水抓起,立即組織村民開會組建「找水隊」,帶著村民爬坡下坎鑽溶洞,找到水源後,立即向縣飲水專班申報項目並組織實施,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半年時間過去,母豬洞的水從低位水池抽到高位水池,流到每家每戶。老廠水庫的水也接到了寨子上,作為備用水源。「這哈兩股水,上了雙保險,焦水坳群眾吃水不焦啦!」群眾的獲得感言溢於表。
蛻變二:扶貧先扶志,不再等靠要
「黃局長,你去李照均家,要有心理準備,小心去了回來吃不下飯!」村文書鄧慶梅對初來乍到的我說。來到李照均家,映入眼帘的是家徒非四壁,兩間屋子只有柱頭沒有牆壁,屋頂的瓦片遮不住月亮,房前屋後鋪滿雞糞,屋子髒亂得下不了腳,飯桌上也有雞糞,雞在床上生蛋……他家的髒亂差果然「名不虛傳」。這麼一塊硬骨頭,怎麼啃?扶貧扶懶先扶志,解決思想問題是關鍵。
「你這衛生!怕幾年沒有掃過地了喲,雞到處窩屎,也不趕一下」「我哪點得時間掃嘛!」「你家房子太老火了,我們工作隊準備幫你把房子動個「大手術」,但是工人施工期間你要適當幫下忙,如果可以的話中午煮頓飯給工人吃。」「嘿,你們要整就整,我不得空搞。」如此的對話,枚不勝舉。我沒有灰心,也沒有放棄,成了李照均家的常客,不厭其煩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示範掃地、守著督促其不打掃衛生就不讓煮飯吃、也爆過粗口……可謂是招數用盡,但好在一切的付出沒有白費。現如今,李照均變得非常勤快,今年收穫玉米5000餘斤、養肥豬1頭、雞130餘只、打零工收入3500餘元、公益性崗位保潔員工資收入3600元。
我問李照均:「你恨我不?」他笑著說:「怎麼會喲,你對我這麼好!」
蛻變三:老有所依,燃起生活希望
劉忠林是我的網格戶,時年63歲,孤身一人長期漂泊在湄潭、石阡等地趕鄉場賣草藥,收入僅能果腹,居無定所。我在走訪中得知情況後,經多次勸說,劉忠林在2018年返鄉,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及「五保」,國家出資3.5萬元新建住房60平米,每月能領取938元特困供養金。
「黨的政策好!像我這種個子人(獨居未婚),房子給我修好了,每個月還有啷個多錢打到本本上,吃也有,穿也有。感謝你們啦!」現如今,劉忠林家中窗明几淨,笑容時刻洋溢在他臉上。
交水坳的「蛻變」。
蛻變四:靠勤勞雙手,帶頭脫貧致富
我在走訪中發現,交水坳的群眾富不起來,並不都是懶惰,大多是因為致富路子沒找對。「李照書,你家4個人,收入算下來低得很呢,人均收入只有3500多塊。你患過肺結核,身體不好,又出去打不了工,是不是多養點豬或牛,這樣才能增收,不然你這點收入敷不走呢。」「我身體像這樣,做不得重活路,養豬又愛得病……」脫貧攻堅,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關鍵,助民增收,發展產業是核心。我與李照書幾經商討後,李照書決定養牛,養牛病少,不用餵糧食,牛價這些年一直穩中有升。說幹就幹,籌款、買牛,夫妻倆開著小三輪,四處幫人免費砍苞谷稈拉回家作飼料……2018年存欄7頭,2019年存欄12頭,2020年售賣6頭得款73000餘元後仍存欄14頭。現在,受李照書帶動,交水坳及周邊村民組共有7戶養牛,存欄60餘頭。
蛻變五:冰釋前嫌泯恩仇,鄰裡關係近如親
「黃局長,你來了,有個事情我要向你反映,看政府管不管,梁某某把我家水管砍斷了,我兩個月沒得自來水吃了,他如果不給我把管子接好,我就找他打架。」交水坳組群眾曾某某說。
交水坳26戶人家,共93人,人雖不多,但鄰裡關係複雜、歷史遺留矛盾糾紛多。作為網格員,我每到一家,都耐心與群眾拉家常,傾聽群眾訴說,然後當「說客」和「調解員」。針對上述曾梁兩家固執己見,絕不吃虧的情況,我自己掏錢出力從中調和,買水管、彎頭、找工人,半天的時間,水管接好了。水通的那一刻,曾某某說:「黃局長,你像這樣做,我們真是不好意思,你放心,今後我們再也不扯皮了,再扯呀對不起你!」
現在,交水坳很多以前有矛盾的群眾已冰釋前嫌,一心一意謀發展。村民譚厚中說:「黃局長來到交水坳,作了很多貢獻,但化解了很多寨鄰的矛盾這個最難得!」
蛻變六:人居環境整治,組貌煥然一新
「我家房子還是七八年修的,幾十年了,都沒粉刷得起,工作隊來了,我家變了樣,修了衛生間,院壩也打起了,還安了路燈,共產黨好啊,你們這些幹部好!」65歲的劉忠華感慨地說。
十八大以後,國家越加重視三農工作,群眾收入整體大幅提升,群眾對居住環境的改善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越加迫切。我把群眾的心聲放在心上,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危改」「三改」「三化」等政策,在交水坳組實施新建住房1戶、危房改造整治7戶、改廚3戶、改廁8戶、改圈3戶,院壩硬化6戶、入戶路硬化13戶、安裝路燈19盞。如今,糞水橫流、蚊蠅亂飛、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已成為過去式,交水坳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這哈,我們這些,樣樣都變好了,喊我搬到城裡頭去我都不願去咯!」「馬上國家又要搞鄉村振興了,我們交水坳一定會變得更美麗,真的希望你們工作隊不要撤,你們這些幹部不要走!」
3年來,交水坳及這裡的人們實現「蛻變」,鄉風文明、鄰裡和睦、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群眾幸福感滿滿!(黃明忠供稿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