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擔當在身步履鏗鏘 恰似春風溫暖萬家

2020-12-26 金臺資訊

2017年8月,習水縣溫水戰區副指揮長、習水縣法院院長陳旭,將院機關59名幹警調往溫水戰區脫貧攻堅前線,駐村入戶。貧困人口多、面廣、程度深,溫水戰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而艱巨。法院幫扶幹警們耳聞攻堅拔寨的衝鋒號角,面臨夙興夜寐的扶貧工作,依然以法院人堅韌的身姿,踏下一個個鏗鏘有力的步伐,留下一段段溫暖人心的故事。

責任如山勇擔當 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晨天空泛起了一絲魚肚白。溫水鎮目裡戰區指揮部,一個清瘦而挺拔的男人邊洗漱,邊計劃著一天的工作,這便是目裡戰區副指揮長、院紀檢組長馮世富同志。

將軍奮勇,三軍爭先。剛到目裡戰區時,作為副指揮長的馮世富審時度勢,謀定後動。目裡村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分布散,部分路段交通不便。馮組長精心繪製路線圖,制定幫扶戰略,讓老同志帶著新同志成立各組攻堅班子。

「訪戶行村上嶺巔,清溪石徑幾迴旋。」他常常和大家一起下組開展工作,給年輕同志支招。法院新參加工作的任敏利說道:「馮組長既和藹又低調,對我們都很好。我每次遇到難題就找他,他總能給我很中肯的建議。無論哪個攻堅班遇到調解不了的矛盾糾紛,他都親自到現場調解,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老百姓都相信馮組長。」

別看馮組長沒什麼架子,對目裡戰區的法院幫扶幹警們的紀律要求卻頗為嚴格。他常說:「安排了工作就要馬上去幹,絕不要拖泥帶水。每位法院幹警都必須嚴格遵守紀律。在目裡戰區我們代表的是人民法院的形象,大家要自覺維護,法院人決不能落後。如有違反紀律的法院幹警一律加重一檔處罰。」

大家都用默默的行動來尊敬這位不怒自威的紀檢組長。在馮組長的帶領下,目裡戰區這支紀律嚴明之師,人人以表率之姿嚴格要求自己,爭優爭先,相互監督,互相勉勵。眾人凝聚成鋼鐵一塊,爭當「龍城飛將」,誓不讓貧困「度陰山」。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溫水鎮目裡村農田組村民任章權是馮世富同志的幫扶戶。任章權行走不便,妻子病弱眼盲,因經濟窘迫,仍帶著大女兒在外打工。馮組長每次去他家,偶爾碰見任加萬(任章權的次子)都在認真做作業。問父母是否在家,孩子說父母外出打工了。馮組長通過任章權的父母了解到:任加萬在綠洲高中讀書,升高三了,級上排名前30名。任章權這家是因病、因學致貧的典型戶。他還了解到,任加萬的姐姐前幾年考取了二本,因父母沒有能力供養,默默把《錄取通知書》撕了,隨父母外出打工。任加萬讀高中以來學雜費國家減免,老師關心,成績穩定,升學有望。

任章權的情況很特殊,馮組長去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見著他,唯有同任章權的父母聯繫。通過他們關心任章權夫婦的生活,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叮囑任加萬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扶貧荊棘路,教育扶貧是最直接的精準扶貧。馮組長一直認為,在做好物質扶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思想扶貧,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華年思憂父老窮 無私盡責醒鄉魂

「張法官,千個感謝萬個感謝都表達不了我的謝意。」「不用客氣,我們沒做什麼,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讓群眾都喝上放心水。」

目裡村回龍組陳江文拉著張政的手感激的說道。他有些猶豫,這位淳樸的大叔腦中實在想不到該說什麼詞彙來感激面前這位老同志,只得一直握著張政的手。村裡的年輕人都叫他張政、張法官,有時還蠻親熱地稱呼他為「老張」。這位老同志永遠充滿了精氣神,遇人總是帶著陽光般溫暖的笑容。張政是回龍組的包組幹部,為解決陳江文幾戶的飲水問題,他多次開群眾會,挨戶做工作。憑著多年的法官工作經驗,終於說服農戶間消除隔閡共同投勞修建小水井,讓回龍組多年在水坑抽水的幾十口人喝上了乾淨水、放心水。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只是張政工作的一個小片段,是他讓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小事之一。但農戶們卻永遠不會知道,就在前幾日,他的父親才駕鶴西去。直至他老父親病危時他都未及時趕回醫院陪伴。父親去世後回家處理後事,僅僅請假幾天,喪事完便立即返回戰區投身脫貧工作。其實在更久之前,他年邁的父親就因重病而住院,他因脫貧攻堅工作無法離開戰場,堅守在一線為貧困戶東奔西走。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找張法官,只有他能夠幫我。」清晨,一位衣著樸素的農婦來到目裡村委會找張政。據悉,這是目裡村回龍組何秋才的妻子穆倫芝。在張政每次走訪何秋才時,都發現她支支吾吾不說自己的名字。細心的張政通過詢問周圍鄰居後得知穆倫芝原來戶口在仙源,但多年生活在這裡的她戶口早在2012年8月就被仙源派出所註銷了,陰差陽錯間成了「黑戶」。此時張政父親剛去世,家中也有事需要他回去處理,但張政二話沒說就帶上這兩口子開車前往派出所辦理戶口。穆倫芝的戶口涉及到時間久遠且是異地辦理,辦理的並不順利。

兩口子默默地看著張法官,「張法官,真的謝謝你啦。之後我們找人多跑幾趟就可以啦,就不麻煩你了。」「別說了,這事交給我。」他不容置疑地說道。之後自駕私家車,帶著這對夫妻前後兩次到仙源派出所,在溫水和仙源之間來回奔波數次。途中穆倫芝還因身體不好暈車,細心的張政遞上早準備好的暈車藥遞給穆倫芝。通過張政的努力,終於把戶口辦上了。這時穆倫芝才告訴張政,因為自己一直沒有戶口,新農合也參不上保,多年的糖尿病一直都不能醫治。「現在好了,張法官你這陣子的辛勞我們都看在眼裡,你是人民愛戴的好幹部,是我們的恩人。」兩口子感謝道。「快去把合醫交了好去治病,可不能再拖了。」穆倫芝感到了家的溫暖,不僅是家中戶口本有了自己的名字,更多是張政那對待家人般的幹群情誼。

虛花結不出實果,真情換得了民心。當前習水縣脫貧攻堅戰役已到了決勝階段,副指揮長馮世富帶領著目裡戰區法院全體幫扶幹警,一如既往戰意如潮,不破貧困終不還。

(鄒雲)

相關焦點

  • 鑄忠誠警魂篤行致遠 煉鏗鏘玫瑰砥礪前行
    今年,州公安局機關婦委會在參與掃黑除惡「行業清源」辦公室工作中,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全體參戰女民輔警牢記初心使命,恪守人民立場,以最高政治站位,以案為鑑,深入剖析行業監管漏洞,嚴格按照「清單+措施+責任+時限」的思路,統籌推進治安領域「行業清源」攻堅行動,督導行業主管部門切實整治突出問題,取得良好效果。
  • 四川青川:脫貧路上,步履鏗鏘
    2019年,全縣累計退出貧困村79個、貧困戶脫貧9802戶3031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1%;2019年4月,青川順利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2019年10月,年度「村退出、戶脫貧」順利通過市、縣兩級貧困退出驗收,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縣脫貧「摘帽」成果全面鞏固提升,青川奏響了脫貧攻堅鏗鏘旋律,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步伐。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這是我從教12年以來的感悟。我叫祝國海,是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的一名教師。  作為教育者,課堂內外我努力地走進學生和家長的心裡,而有幸參與脫貧攻堅戰,也依然踐行著教師的擔當。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的家鄉比德鎮民族組地處偏遠,山高路陡,自然環境惡劣,正是因為脫貧攻堅不落一村一戶一人的精準脫貧攻堅戰,才使得馬路修到家門口、水管飲水到食堂、舊屋換成亮新居,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土」經驗,效果還不錯丨甕安縣建中鎮白沙村...
    我叫孫健,是黔南州甕安縣行政審批局綜合保障科工作人員,也是甕安縣建中鎮白沙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  自從下沉以來,我深感責任重大,每時每刻都在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各級精準扶貧相關安排。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我叫曾洪波,2018年底我主動請纓,爭取到為人民服務的最基層去、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去、到決勝全面小康的第一線去。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8 11:33:57   作者:古基鎮黨政辦   來源:古基鎮黨政辦
  • 「我的扶貧故事」蔣姍:綻放在扶貧一線的鏗鏘玫瑰
    到村後,我與同村委一班人,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逐組逐戶逐人對貧困群眾進行了走訪,核收入、查短板,誰家養了多少雞,誰家有幾頭牛,我都摸得一清二楚。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爬滾打,我在水塘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逐漸打開了局面。 要做好駐村幫扶工作,我認為就是要肩扛責任,用情暖民。
  • 「形式+內容+情感」,扶貧劇如何在石頭上開花?
    地域跨度廣、涉及人數多、細分故事豐富,能夠做到短時間內集中展現多元故事的「單元劇」成為了合適的選擇。《青山不負人》上演了安家坪第一書記吳非飛和鄰村幹部秦楠努力發展富硒產業,卻工作家庭兩難顧,「脫貧不易脫身難」的故事;《古村情》中,百年老村茂臺屯第一書記靳浩宇破解「誰是真貧辨別難」的問題,扶貧工作既要「精準識別」又要「一個都不能少」;《七月的火把》裡,扶貧幹部梁啟通過努力打破了扶貧工作中「愚昧意識根除難」的問題;《信任》單元裡,因為一篇報導擋了曉起村「財路」的李愛民
  • 「我的脫貧故事」黨的扶貧政策讓我翻了身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
    因土地少,得不到多少收成,家裡已窮的叮噹響,女兒雷學星又考上了縣高中,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已經無力承擔她的費用,一時間,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黨的扶貧政策拯救了我們家。2014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得到國家的很多幫扶政策,首先是我看病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高,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後來又納入低保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僅如此,女兒上高中和大專都得到國家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減輕了我很多負擔、享受危房改造、透風漏雨改造、衛生廁所整治讓我的住房安全有保障,還得到養雞產業分紅等等。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
  • 「地評線」飛天網評:講述脫貧故事,閃耀奮鬥者的「主角光環」
    如果要問「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最吸引世人的目光」,發生在祖國廣袤大地上的脫貧攻堅戰,必定是極具分量的一個回答。29日下午,在小朋友們的一首《蒹葭》朗誦聲中,2020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下半程再出發,以全景式網絡直播的方式,走進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講述甘肅脫貧故事,為2020決勝脫貧攻堅加油助力。一域得失,關乎全局勝敗。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
  • 被溫暖的力量包裹著一起步履不停,「時·光」影展開幕影片看哭觀眾
    《步履不停》則是是枝裕和最為人稱道的「人間三部曲」(《小偷家族》《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中的一部。山田洋次則是日本的國民導演,他的《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黃手絹》、《遠山的呼喚》在中國家喻戶曉。影評人衛西諦曾表示:「沒有什麼大的詞語可以形容山田洋次的。但是如果我去想有誰拍的電影,是能讓我毫無保留地笑,也讓我毫無保留地落淚,真是只有山田洋次了。」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在柴米油鹽中服務百姓的生活|貴定縣法院政治部...
    我叫向麗蓉,是貴定縣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2018年,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貴定縣金南街道辦事處樂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成為了一名扶貧幹部。在兩年多的駐村工作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扶貧幹部,與貧困戶的每一次接觸,落實國家的扶貧政策,讓群眾感受到的都是切切實實的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黎平縣敖市鎮八開村第一書記陸文良
    我從2019年8月30日派駐敖市鎮八開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以來,帶頭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州委和縣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各項決策部署,特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能夠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出色完成各項駐村工作,受到村組幹部和群眾的好評。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辛苦也幸福|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教師...
    我叫邢孝仙,是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的一名教師。2014年3月,我又多了一重身份——「幫扶人」,幫扶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電灣組的李顯國。回顧這幾年的精準扶貧工作,那些溫暖的事兒歷歷在目。2014年6月,在我的鼓勵下,李顯國和妻子同泥凼鎮的水泥工一起四處幫人刷牆、扎鋼筋、做防水、砌隔牆等,每天250元,每個月大概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家庭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5年3月,我幫其申請「特惠貸5萬元」用於養殖業,8月,李顯國和朋友合夥養豬50頭,李顯國妻子在養豬場當飼養員,每月有2500元的工資收入。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 讓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丨平壩區...
    夏雲信用社工作人員郭方菊為葉正龍家送去助學金當一家人正在貧困中苦苦掙扎、一籌莫展的時候,國家扶貧政策的春風吹進了家裡,給我家送來了希望,帶來了溫暖。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妻子生病有合醫報銷,孩子上學有補助,合作社分紅了……政策「拉」了我一把,政府給錢幫我家蓋了新房,改建了廁所,我的信心更足了。
  • 「我的扶貧故事」盛放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玫瑰」
    為講述、記錄、傳播好脫貧攻堅故事,充分展現貴州幹部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為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營造強大輿論氛圍,江口縣融媒體中心特開設「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專欄。今天播出縣司法局選派的第一書記龍國群的扶貧故事。龍國群,女,現年31歲,中共黨員。
  • 「我的幫扶故事」心誠身沉,雖苦猶甜
    心誠身沉,雖苦猶甜——記全省「最美扶貧人物」、瀏陽市扶貧事務中心主任羅永志編者按經多年奮戰,湖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打贏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廣大扶貧幹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志願者傾情投入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