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仕群,是甕安縣發展和改革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9月,我成為建中鎮保護村駐村工作隊駐村隊員,負責保護村大元子組的脫貧攻堅工作。
保護村大元子組共有40戶群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摸清每一戶貧困戶的情況是首要任務。由於有些貧困戶是白天出去幹活不在家,晚上去晚了人又睡覺了,所以我們只能在早上10點之前或傍晚的時候入戶走訪,了解每一戶的情況。
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與群眾交流,他們對我很陌生,也不信任我,很多具體情況都不會給我說。我就在村裡面翻閱每戶的檔案資料,慢慢的熟悉每家每戶的情況,再去找他們核實。和他們坐在屋簷下,田埂上慢慢的聊,後來和他們越來越熟悉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我是一位單親媽媽,當時孩子只有9歲,在讀小學4年級。建中鎮保護村離家有點遠,我對網格內情況不熟悉,每天都要很晚才到家,孩子的一日三餐就是一個大問題。每到飯點,我和小寶的視頻通話就成了駐村工作隊的一道風景線,在視頻中教孩子怎樣做飯。天黑的時候孩子就會打電話來說:「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一個人在家有點害怕。」我鼓勵孩子說:「寶寶最棒了,是堅強勇敢的男子漢。你把電視開著寫作業熱鬧一點,那樣就不害怕了,媽媽忙完工作就回來。一定要注意安全,有陌生人敲門一定不要開門喲。」慢慢的孩子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還安慰我說:「媽媽,你放心,我在家會很乖的。作業也會按時完成,我一個人睡覺也不怕喲」。
在走訪中,我發現楊興全90歲高齡的母親耳力有問題。了解到老人沒有辦理殘疾證後,我就帶老人到甕安縣人民醫院鑑定,鑑定結果為聽力二級殘疾。我幫助她在縣殘聯申請辦理了殘疾證,讓老人享受到了國家有關二級殘疾的相關扶持政策。楊興全激動的對我說:「小陳,謝謝你,如果不是你來問,我們還不知道母親這種情況還能享受這樣的好政策」。
今年,在走訪中我看到長期在外務工的胡齊觀沒有出門,就詳細問了一下具體情況。他說今年由於自己身體不好,沒有出去。他家條件很特殊,他獨自一人養活年邁的母親,還要供女兒讀書。今年沒有外出,生活來源就斷了。我就到建中鎮社會事務辦給他申請了農村低保,讓他生活有保障。
每年7月,都是保護村西瓜豐收的季節。一天早上7點左右,我被電話鈴聲從睡夢中吵醒,一看是網格戶張平書的電話。我趕緊接通電話問:「張叔:有什麼事嗎?」。他說:「小陳,西瓜吃得了,我喊你到我家來吃西瓜,今年西瓜甜得很。」掛了電話,我心裡非常激動,感覺比吃了蜜還甜。有著一種被老百姓認可的自豪感。從最開始的不知道說什麼到現在的無話不說,我把他們當親人,他們把我當家人,有事就打電話給我,我都耐心的給他們解釋。
萬家燈火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每個人心裡都有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扶貧幹部就是政策的傳播者,努力讓每一項政策落實到位,貧困戶綻放一張張笑臉,是我今後扶貧路上最大的動力。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感受了感動的力量,以至於在我以後的人生中樹立起堅定的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何其多,只要保持一顆堅持的心,儘管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
【來源:甕安縣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