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練就我一身本領丨道真自治縣桃源鄉辦公...

2020-12-13 天眼新聞

我叫陳恆,今年27歲,是道真縣桃源鄉桃源社區的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到桃源鄉工作。

作為脫貧攻堅路上新人,面對所幫扶的5戶貧困戶,我感到焦慮,感受到了壓力巨大、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受到了使命光榮。

到屋前屋後查看房屋情況

想幫扶見成效,就只有在「心」上下功夫。要有說破嘴皮子,磨破腳板子的勇氣,以「繡花」的功夫去扶真貧、真扶貧。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無悔必當奮勇前行的本色。  「老頭子,快出去,修水管的師傅來了。」   「修水管的師傅」這是桃源社區永紅組居民對我親切的稱呼。

給貧困戶安裝水管、電線

由於桃源鄉的主路當時正在修建,由白改黑,部分輸水主管道遭到嚴重破壞,加上通組的水管年久失修,自來水根本不能到農戶家中。  面對農戶當前的困境,我主動聯繫鄉水利部門和桃源社區,拿出具體方案措施,對接農戶,共同參與到修水管的行列中。   拿著鉗子,拖著水管,時而拿著水管燙機,扛著水管接頭等材料,走過亂石堆,穿過荊棘路,最終將通組水管全部換為直徑為50的大水管,飲水得到了保障,看著自來水重新流進家門,群眾們露出滿意的笑容。

下鄉宣講政策

桃源社區楠木樹組曾成順是我幫扶的貧困戶,家中3口人,長期在家生活的只有2位70多歲的老人,他們房屋後面的板壁有一個大窟窿,睡覺的地方樓板已粉爛,2老著實無力修補,我隨之與鄉村管所聯繫,制定出預算方案,及時聯繫施工隊。  抬木板,定板子,組裝床,用水泥補漏雨的平房,一幹就是天黑,看著自家房屋補好,曾成順說:沒有想到你還是一位「木匠師傅」。  誓以「雨天走路不溼鞋,晴天走路不沾灰」為目標,再做「修路人」。為幫助農戶解決「出行難」的問題,打通通往農戶家中的「最後一公裡」入戶路,讓戶戶有水泥路相連。  「水電師傅」「木匠師傅」「補路師傅」,參加工作三年來,我練就了一身真本領。  【人物小傳】   陳恆,現任道真自治縣桃源鄉人民政府桃源社區駐村工作員、黨政辦副主任,2017年任道真自治縣住建局一般工作人員,2018年道真縣桃源鄉人民政府工作,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2019年道真自治縣桃源鄉桃源社區計生專幹、駐村工作員,現任桃源鄉人民政府桃源社區駐村工作員、黨政辦副主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李傑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被幫扶到幫扶 是幸運也是責任丨道真自治縣棕坪...
    從貧困群眾到扶貧幹部,是幸運也是責任,走在脫貧路上,我感到無比榮光。我叫皮雲蕾,今年26歲,是道真自治縣棕坪鄉勝利社區的扶貧專幹,也是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員。皮雲蕾在群眾家中走訪現在的幸福生活使我時常回憶起以前的不易和心酸。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扶貧幫我圓了大學夢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蒼...
    我叫宋靜,從小生活在一個道真自治縣棕坪鄉的一個偏遠農村。  父母都是樸實無華的農民,由於沒有文化,只能靠日復一日的田間勞作來維持基本生活。遇到暴雨或乾旱時,莊稼收成不好,唯一的生活稻草便也沒了。  我清晰地記得,母親每日起早貪黑邊打工邊照顧我們。  她時常教育我們要多讀書,我們姊妹牢牢記在了心裡。看著母親日漸消瘦的身體,我們黯然感傷,卻也無法為他們分擔家庭重擔,所以我們在學習上從不敢懈怠。
  • 「我的扶貧故事」從「揭不開鍋」到「豐衣足食」丨道真自治縣棕坪...
    我叫陳藝,今年23歲,現在雲南師範大學讀研二,我家是道真自治縣棕坪鄉照山村茶臘園組的貧困戶。2014年,那時我還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我家四姊妹都在上學,家裡全靠父母做臨工來維持,已經到「揭不開鍋」的地步,還好有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家被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黨和政府對我家特別得照顧,讓我們享受了教育扶貧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豐收的笑容讓我看到努力的成果和方向丨道真...
    我叫代立,現任道真自治縣洛龍鎮人大主席,我是一個喜歡和農民打交道的幹部。2018年9月,受組織認可和工作安排,我被調任洛龍鎮擔任人大主席,主抓產業發展。兩年多時間,洛龍鎮農業產業已逐漸成型,群眾正從中受益。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他本人也獲貴州省委2020年「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貴州省沿河縣,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有著68萬人口的深度貧困縣,地處渝黔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屬於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為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中國二十冶堅決執行黨中央、五礦集團、中冶集團黨委相關扶貧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歷史重任,選派掛職幹部深入沿河縣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定點幫扶,在脫貧攻堅歷史性偉大戰役中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盛放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玫瑰」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幹部群眾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貴州由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轉變為減貧人數最多的省份,即將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創造了脫貧攻堅的「貴州樣板」,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實現了兩個
  • ...在扶貧一線丨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扶貧娘子軍
    2020年,有8名女幹部組成的我扶貧娘子軍,8朵金花主動請纓,出徵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我扶貧娘子軍由崔燕紅任指揮長、杜典仙任副指揮長,其他金花為戰士。我們活躍在麻竹溪村的每個角落,竭力搞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破舊危房18棟,鏟掉爛牛棚、破豬圈12間,硬化通組路9條、入戶路11家和房前屋後145戶,修建堡坎6處,種植辣椒57畝等;組織吃「連心飯」183人次、小組會31次、院壩會23次、群眾會44場;扶貧政策宣傳220回……今年年初,趙興組貧困戶田世釵爛牛欄拆除時,我娘子軍戰士黃麗莉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產業立起來 群眾富起來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蓮花村...
    我是花江鎮蓮花村支部書記羅開基,全國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蓮花村在國家省市縣以及花江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服務宗旨;以「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為脫貧攻堅行動指南和產業發展方向,強化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好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做到「抓好黨建促發展,圍繞發展抓黨建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女智囊」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楠木村...
    我叫黃曉英,今年43歲,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楠木村指揮部指導員。在後坪鄉11個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脫貧攻堅資料指導員中,我年紀最大。一開始,我有些忐忑,因為我對電腦操作不是很熟,脫貧攻堅資料不僅多,而且也複雜,我害怕我做不好指導員的工作,拖全鄉的後腿。一個村的指導員就是這個村的「智囊」,全村資料的好壞,全靠指導員的指導。鄉裡此前做了個「3+1」明白欄填寫的培訓,我聽得一頭霧水,在培訓會上也提了很多問題,可一回到村裡指導,全村86戶貧困戶的「3+1」明白欄,錯一大半。
  • 「我的扶貧故事」為參與脫貧攻堅而感到無上光榮!丨威寧自治縣玉龍...
    在向局黨組申請駐村獲批准後,來到威寧自治縣玉龍鎮新寨社區駐村任第一書記。  玉龍鎮地處牛欄江河谷深切脊狀斜坡地帶,地形破碎陡峭,河谷深切,成「V」字形地勢,海拔落差高達2000米,山高水低,溝壑縱橫,水質渾濁,年降水量僅710毫米左右,屬於水源性、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並存的地區。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村民建新房美家鄉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水銀洞...
    我叫田源,是沿河自治縣淇灘鎮水銀洞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3月,我來到脫貧攻堅的一線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基層,用激情和真情奉獻青春。受組織重託,2020年我擔任水銀洞村脫貧攻堅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深知責任更重,時間更緊,多次召開村支兩委、村民代表會議,及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制定脫貧攻堅幫扶計劃。張銀堂危改前「今天我們又是來動員你做危房改造,這次按D級危房改造補助標準給你申報3.5萬元,你和你爸兩家可以一起搞,除開『同步三改』補助7萬元,你考慮得怎樣了?」  「沒錢,做不起!」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不掉一人丨威寧自治縣麼站鎮麼站社區黨...
    我叫聶飛,現任威寧自治縣麼站鎮麼站社區脫貧攻堅工作組組長、社區黨支部書記。麼站社區地處威寧自治縣南片區,屬於集鎮社區。麼站社區共有806戶43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共419人,2020年還剩15戶51人要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韭菜花迎著朝陽訴說她歷年的夢想  路上走來了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風塵僕僕,不辭辛勞>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顆永不生鏽「脫貧攻堅」的「螺絲釘」︱貴州...
    2019年7月1日,貴州省召開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擔任航空工業航標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的我作為獲獎代表,接過貴陽市委書記趙德明頒發的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的獎牌和獎狀。我真誠表示,這項榮譽的獲得離不開公司脫貧攻堅工作10多年來,全體幹部職工和扶貧幹部的辛苦付出。  每年的6月1日前,我要去扶貧村看望困難家庭的孩子們。10多年來,我記不住看望了多少個孩子,但我記住了孩子們看到我的到來露出的那純真的笑臉。
  • 「我的扶貧故事」我理解了脫貧攻堅的真正意義丨岑鞏縣龍田鎮胡...
    「送給你小星星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動。你是我的天使,一路指引我……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我要謝謝你,因為有你,愛藏在心底。謝謝你感謝有你,把幸福傳遞。」   近日,我再次到岑鞏縣大榕小區,走進易般戶龔光榮家裡,為其宣傳脫貧攻堅普查及所享受的扶貧政策時,他的兩個孩子雙紅和山紅在打掃衛生,看到我,山紅跑過來對我說,今天她要給我唱首《聽我說謝謝你》的歌曲和舞蹈,作為禮物送給我。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