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2020-12-22 天眼新聞

韭菜花迎著朝陽

訴說她歷年的夢想  路上走來了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風塵僕僕,不辭辛勞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家中留下妻兒老小  卻一路奔跑而來  你走過的山頭變了樣  因你種下了一片草場  你走過的田野變了樣  你在那裡種下了芬芳  你走過了家家戶戶  歡笑了一個個村莊  你來了  尋產業,謀發展  田地裡有花也有糧  聽,那採花姑娘山歌悠揚  貧困勞動力收入有保障  看,阿西裡西草原上的牛羊  是扶貧戰士為貧困戶種下的希望  你來了  我也來了  我們都來了  我們是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我們心向黨旗和群眾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摘掉貧困的帽子,拔掉貧困的根  我們攜手並進  一路前行

新營村花卉產業

我叫吉荷,是畢節市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整理完資料已是深夜,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肢體疲勞使我感覺整個人都要散架了。累到收不住眼淚,又用一瞬間自愈撿起手頭的工作,挺直了腰背迎接明天新生的太陽。脫貧攻堅怎是一個人的故事。於是我想起了很多人,一起走過的每一個村幹部,每一個同事,每一個為勝利努力的人,脫貧路上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我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幹部,我總想為這片土地上奮鬥的脫貧攻堅戰士說點什麼,於是寫下了這段文字以表達我對他們的敬意和感謝之意。

國慶期間帶著孩子走訪貧困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來到這裡我們便是一家人|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
    我叫顧尚雍,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幹部。   剛開始去駐村時,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說實話,我心裡也是困惑。轉眼間,駐村已經一年又三個月,如今,我可以很肯定而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2019年7月,我寫了一份申請,主動請戰到脫貧攻堅戰場,來到有著「赫章小西藏」之稱的結構鄉,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圍的多魁村我才知道,這裡是多麼的偏僻和艱苦。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倔」老頭兒的故事|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駐...
    我叫趙明,是赫章縣鐵匠鄉文化站站長、鐵匠鄉共同社區駐村幹部。2018年,我到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目前,社區的貧困戶已經脫貧清零。在幫扶脫貧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不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做一顆永不生鏽「脫貧攻堅」的「螺絲釘」︱貴州...
    我真誠表示,這項榮譽的獲得離不開公司脫貧攻堅工作10多年來,全體幹部職工和扶貧幹部的辛苦付出。  每年的6月1日前,我要去扶貧村看望困難家庭的孩子們。10多年來,我記不住看望了多少個孩子,但我記住了孩子們看到我的到來露出的那純真的笑臉。
  • 「我的扶貧故事」放不下的一樁心事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穠君,今年24歲,2018年11月參加工作,2019年3月到大寨村擔任駐村幹部,工作職責是協調鎮政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大寨村脫貧攻堅材料的收集上報。   「十一場殲滅戰」事關教育、健康、住房和就業扶貧等11個方面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我每天都要配合村支兩委收集11個網格片區的11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排查上報,並認真研究整改和補齊短板方案,力爭做到貧困人口應扶盡扶,不漏一戶一人。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不言苦,奉獻無止境|赫章縣羅州鎮丫口村黨...
    我叫蔡猛,是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羅州鎮團委負責人,2019年7月根據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我主動申請兼任羅州鎮丫口村黨支部書記。丫口村位於羅州鎮西部,所轄4個村民小組,325戶1562人,主要居住彝、漢、布依三個民族。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就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丨赫章縣德卓鎮德卓...
    我叫張開琴,是赫章縣第一小學的一名教師,2019年的7月16日,我來到了赫章縣最邊遠的德卓鎮德卓社區駐村。  我連續走了好幾戶貧困戶,發現他們都是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的人群,卻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生活過得很好。  駐村期間,讓我掛心的還是賀仁學家。從收入來看,賀仁學家兩個兒子務工,不能享受低保金,但是實際的情況,他家土地少,兩位老人年高養不起牲口,只能勉強餵兩頭豬,根本沒有經濟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田間地頭」的蛻變丨赫章縣...
    我叫劉龍衛,是赫章縣德卓鎮的壩塘村駐村幹部。我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以為三尺講臺便是人生的終點站。2019年7月受單位選派下沉德卓駐村。至於做什麼?完全一頭霧水。對於德卓,唯一的認知也僅限於同事間的閒聊。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都勻市勻東鎮駐村幹部
    我叫陳俊毅,是都勻市勻東鎮扶貧站工作人員,都勻市勻東鎮五寨村駐村幹部。2018年9月,我被都勻市勻東鎮人民政府派到勻東鎮五寨村駐村。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駐村已經兩年了,在這個苗鄉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的扶貧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
  • 「脫貧攻堅扶貧故事」願做攻堅路上的「蒙古馬」——記巴林左旗林...
    組織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經常性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廣泛宣傳發動,讓更多人接觸政策、知曉政策、享受政策,使幫扶政策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政策知曉率和群眾滿意度。他經常性入戶或通過其他方式向群眾講解健康扶貧、產業扶貧、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盛放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玫瑰」
    為講述、記錄、傳播好脫貧攻堅故事,充分展現貴州幹部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為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營造強大輿論氛圍,江口縣融媒體中心特開設「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專欄。今天播出縣司法局選派的第一書記龍國群的扶貧故事。龍國群,女,現年31歲,中共黨員。
  •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8 11:33:57   作者:古基鎮黨政辦   來源:古基鎮黨政辦
  • 「好人故事「匯」」李紹山:用生命堅守初心的駐村書記
    分享身邊好人好事,走進身邊的文明,大家好,歡迎來到好人故事「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紹山的故事。2020年5月15日清晨,赫章縣白果街道月亮洞村委會的高音喇叭突然失去聲音,駐村幹部車陽松也沒有聽到「車哥,快來吃早餐」的呼喚聲。月亮洞村群山靜默,萬物寂靜……時間定格在上午9點47分。
  • 「我的扶貧故事」越困難越要守得住丨赫章縣白果街道犀牛塘村黨...
    我叫林建宇,赫章縣白果街道犀牛塘村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想用實際行動來回饋這片熱愛的土地和群眾。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決戰階段,而犀牛塘村是白果街道最為貧困的村之一。年初還有未脫貧貧困人口39戶151人。
  • 「脫貧攻堅·扶貧故事」東風村裡來「東風」——記巴林左旗十三...
    脫貧攻堅迫在眉睫,但是薄弱的村組織,低配的村內條件,一時間沒有清晰的攻堅思路,直到扶貧專幹劉國東和第一書記劉中波的到來,這個村便開始了它的一場「乘風之旅」……「他們家是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的,識別以來駐村工作隊幫助他落實了棚圈項目,針對肉羊養殖沒有資金的問題,又積極聯繫豐水山信用社幫他貸款5萬元,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共養殖肉羊60餘只,年收入人均15000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困難衝鋒在前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丨普定縣猴場...
    我叫胡凱,是安順市審計局投資審計中心四級主任科員。根據組織的安排,2015年3月參與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先後在普定縣貓洞鄉貓洞村、猴場鄉老甲寨村駐村,時間荏苒轉眼已經5年多了。作為一名長期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駐村幹部,與群眾一起努力、苦幹實幹,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深感作為一名駐村幹部,雖然普通平凡,但在平凡中體現自身職責價值,是光榮自豪的事。
  • 「我的脫貧故事」從艱難到富裕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村民劉國軍
    我是赫章縣水塘堡鄉水潮村塘邊組村民劉國軍。在脫貧攻堅工作之前,我一家七口人擠在不足五十平米的瓦房裡,生活來源主要靠十幾畝玉米和土豆,我和妻子在周邊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幾年,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出臺後,我家被評為貧困戶,鄉政府、村委會和幫扶幹部一道為我家想辦法、出點子,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駐村幹部...
    我叫王世才,是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5年3月,我來到雙井鎮翁西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這六年的扶貧工作中,有過心酸、迷惘,但當我看到貧困戶在我們的幫扶下順利脫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中感到無比欣慰。我來自農村,農村的家庭生活情況大多比較困難,但當我走訪了翁西村的貧困戶後,才發現這裡的群眾貧困程度比我想像的要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