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蔡猛,是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羅州鎮團委負責人,2019年7月根據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我主動申請兼任羅州鎮丫口村黨支部書記。
丫口村位於羅州鎮西部,所轄4個村民小組,325戶1562人,主要居住彝、漢、布依三個民族。當時有貧困戶83戶370人,貧困發生率為23.68%,是羅州鎮五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我到丫口村後看到這裡海拔高、山高坡陡、土地破碎,在產業項目選擇常常遇到瓶頸。「平地不超過100畝,基本全是坡耕地,很難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種植業。以前也搞過辣椒大蒜等產業,但是經濟效益都不高,投入成本也很大。」村主任告訴我。 為了統一思想鼓足幹勁,我上任後帶領村幹部外出考察學習產業發展3次,帶領本村部分貧困戶外出考察學習2次。以丫口村黨支部為引領,成立「赫章縣富民安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動向畢節市移動公司申請價值10萬元物資,有效用於發展辣椒種植項目。標準化連片種植辣椒200畝、種植短平快蔬菜(白蘿蔔)200畝。
我向赫章縣檢察院申請產業發展資金15萬元,標準化示範種植桑樹150畝,合理利用丫口村閒置學校搭建蠶房,指導貧困戶試養蠶4批次、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養蠶1批次。幫助指導翰林社區、平原村試養蠶3批次,松林村1批次,收穫一級繭1251斤,銷售總金額35044元,為羅州鎮來年大規模養蠶做了鋪墊。 農村環境衛生髒亂差一直是丫口村的一個瓶頸,我嚴格把關,使用上級幫扶資金幫助貧困戶顯著改進生活條件。解決「三分離」短板7戶,硬化院壩1220平方米,硬化連戶路1967.5米,牆壁粉刷17497.36平方米,總共涉及農戶129戶,投入幫扶資金1039161.18元。 同時,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方面下大力氣、動真功夫。實行村幹部包組、保潔員包路段,黨員、組長、十大員包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黨建+積分」激勵效應,人居環境衛生明顯改善。
在疫情防控期間,扛著黨旗、戴著黨徽、拿著流動大喇叭,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喊話、宣傳、到戶貼發宣傳單,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丫口村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竭力完成各項攻堅任務和短板補齊工作,任勞任怨。換來的是丫口村群眾滿滿的受益、生活水平的綜合提升。 如今,看著群眾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富裕,我更加堅信申請駐村的選擇是正確的,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加強學習、感恩奮進,不負領導信任,不負群眾期望,用我自己艱辛的付出,換丫口村群眾滿滿受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整理
編輯李貝多
編審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