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2020-12-23 澎湃新聞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2020-10-19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赤水鎮斜口村7社村民許評,2011年他的妻子因患腦溢血去世,當時父親62歲,母親53歲患有高血壓;大的孩子8歲,第二個孩子7歲,最小的孩子才剛滿3歲。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主要依靠在赤水鎮周邊幫人修房子打零工負擔起全家7口人的生計,後來愈加難以為繼。

在赤水鎮和縣工商質監局、縣農業農村局黨員幹部的傾力幫扶下,他家大力發展種養產業,租賃村集體門市經營特產和創辦物流快遞服務代辦點,家庭經濟人均純收入大幅提高,成功實現了脫貧,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01

傾情幫扶,循序脫貧

2014年,斜口村村民委員會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許評主動向村上提交了請求幫扶申請書。經過嚴格的審查公示程序,他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各級幹部常來他家開展幫扶,了解他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和面臨的困難,分析他家致貧原因是缺技術,並根據其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量身制定了發展規劃。

他家一共只有6畝土地和林地10畝,土地全部栽種了玉米,最多收穫4000斤。幫扶幹部扶持他家餵養了8頭豬,動員他在農閒時候繼續到處打零工維持開始。經過各級幹部的真幫實扶,他家2014年底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22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2015年,他有了繼續發展的動力,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種養業培訓。家裡不僅繼續餵養肉豬,還發展了50多隻雞,鞏固了家庭收入來源。

2016年幫扶幹部多次到他家宣傳種植赤水河流域特色水果鳳凰李提高經濟效益,經過與家人商量,他主動向村民委員會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2萬元和產業扶持基金3000元,用於購買栽種8畝共計400多株鳳凰李幼苗。他還積極參加專業水果栽種管理培訓學習拉枝、修剪、疏果、施肥、打藥。看到一顆顆茁壯成長的果苗,許評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

02

探索創業,致富奔康

2017年底,斜口村依託廈蓉高速互通的優勢條件,在高速路口附近修建了赤水河消費扶貧產品交易中心,建起了15間門市,給村民搭建了一個規範化經營的銷售平臺。第一書記、村幹部也鼓勵貧困戶租賃門市,經營家裡的特色農產品、水果等。許評主動向村裡成功申請了一間門市,銷售家裡種植的鳳凰李。在他家的門市正式開業後,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竭力幫扶全村的貧困戶做好水果產品包裝和宣傳。在全縣「3.15」誠信經營商家活動中,他們家第一次有機會在全縣的銷售平臺上展示赤水河的優質水果,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旅客前來購買。這讓他距離心中的夢想又更近了一步。

為了擴大銷售,提高經濟收入,幫扶責任人和村上幹部還幫助他們在網上搭建了銷售平臺,並在微信上推廣銷售水果,銷售量迅猛增長。可是每次發貨都要到14公裡遠的場鎮上,增加了運輸成本,幫扶幹部又給他出主意做快遞,積極幫扶他聯繫敘永各家快遞公司在他的門市設點。在他們的幫助下,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他便開始經營快遞業務。2018年僅用了5個月時間,他售出的赤水河甜橙、櫻桃、桃子、李子、農副產品,銷售額就達40萬元以上。2019年銷售額60萬元以上。他的心裡無比欣喜,這是他之前從未想過、夢寐以求情形,從發展養殖業到延伸種植業,再到後面嘗試做網上銷售、做物流都離不開幫扶幹部的真幫實扶,這讓他的心裡一直永遠銘記黨的好政策。在第一書記的鼓勵下,2019年許評提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作為一名社長,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為群眾辦事服務。

03

回饋鄉鄰,反哺桑梓

由於許評很勤勞、能吃苦,在幫扶責任人的指導下,他逐漸成了村裡脫貧致富帶頭人。2017年4月,他被村民選為7社社長。隨後,他多次到鎮村爭取項目資金,幫助社裡新建了人畜飲水池,實施了農網改造工程,實施道路硬化工程,給偏遠的小山村帶來了光明。全社基礎設施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

「許社長真的太好了!帶領我們解決了上百年存在飲水難題。」家住斜口村7社的村民許少江激動地說,由於該社群山環繞,且降雨量小,人畜飲水一直非常困難。去年7月,烈日炎炎,許評帶領他們翻山越嶺尋找水源。歷時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全社村民都吃上了安全清潔的自來水。

「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各級幹部真幫實扶,我們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不能坐享其成,更不能依賴國家過日子。」許評表示,他將用實際行動以身作則,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水果、農副產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許評從2014年進入貧困戶後,經歷了2016年扶貧小額信貸和產業扶持基金的東風從原來發展養殖業到發展赤水鎮主導特色產業鳳凰李、到藉助貧困村集體經濟項目開設門市從種養殖業再次轉型經營生意、到大家幫助下開始在全縣展示赤水河水果吸引客源韻達和順豐開設快遞點、2018年全縣大力宣傳報告貧困戶脫貧事跡,被瀘州電視臺採訪脫貧事跡,又被推選為敘永縣「脫貧模範」和赤水鎮「脫貧模範」。

原標題:《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渭南澄城武安村:陝國投精準幫扶發展農副產業脫貧致富
    這裡展示的是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趙莊鎮武安村幫扶生活的一幅幅充滿生機的脫貧勵志故事。每天上午迎著初升的太陽,走在田埂間,看著玉米剛剛抽出的嫩芽,端詳著花椒已經掛滿枝頭的嫩果,揣摩著蘋果樹正在拉枝的裝滿泥土的塑膠袋,注視著用預防冰雹的防護網,駐村扶貧幹部無一不在思索,農民致富的出路在哪裡?就是依靠發展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 產業扶貧看長沙丨蜂蜜產業篇:將甜蜜事業進行到底
    在他身後是一棟年代久遠的土樓,房前屋後擺放著不少蜂箱,蜜蜂在林間飛來飛去……上面這段文字,是不久前新華社記者採訪瀏陽大圍山區農民養蜂脫貧致富時的見聞,文筆清新雋永,讀來讓人神往。 大圍山,地處羅霄山脈北段,一年四季,可供蜜蜂採蜜的植物不少。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貴州省沿河縣,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有著68萬人口的深度貧困縣,地處渝黔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屬於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為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中國二十冶堅決執行黨中央、五礦集團、中冶集團黨委相關扶貧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歷史重任,選派掛職幹部深入沿河縣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定點幫扶,在脫貧攻堅歷史性偉大戰役中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
  • 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家門口就業 讓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近年來,曲江新區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立足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扶持貧困戶能夠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 打造「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原標題:【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政府開展合作,採用「旅遊+產業+消費」模式,釋放鄉村旅遊輻射帶動效應,在拉動旅遊產業發展的同時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也許我們可以從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龍田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中管中窺豹。 2017年以前,萬山區下屬龍田村是一個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屬於山區一類貧困村。全村一條泥土路是聯繫外界的唯一道路,拿當地村民的話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裡沒有自來水,大部分時間,供水都要靠政府來送水。村裡沒有任何集體的產業,村民要不外出務工,要不在家務農養家餬口,人均年純收入不到4000元。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為了能將縣裡最具有發展前景、最能帶動致富的產業幫扶起來,徐貽以抓鐵有痕、踏石有印的態度走村入戶開展實地調研,從花椒產業、生態茶產業到生態果蔬產業,從招商引資建設項目到推動建設項目PPP入庫,徐貽都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薏小白」扶貧記|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曾蔚
    這裡凝聚著全機關連續26年的幫扶情誼,承載著幾代人大人的夢想,流淌著上百名省人大機關扶貧幹部的青春和汗水。、曾蔚帶領駐村工作隊查看薏仁米生長情況。連續26年的幫扶,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幫助一方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我的扶貧故事」傾力幫扶,回饋家鄉丨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科技特派...
    初回家鄉,我便走訪了甕安縣的大部分鄉鎮,並根據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推薦了適合的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另外,我利用自己的專家資源開展巡診服務,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甕安縣平定營鎮距離縣城18公裡,主要發展梭羅「貢米」、蜂蜜兩大主打產業。根據走訪調研後,我決定發揮平定營鎮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在當地大力打造精品大米產業,在產業領頭人的帶領下,我參觀了梭羅村大米生產、種植基地現場,並利用單位資源提供優良的水稻種給當地村民,還邀請了水稻專家親臨現場教給村民種植技術。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幫扶人——藍姣妮的扶貧故事
    幫扶人——藍姣妮的扶貧故事 2020-12-18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真意做好幫扶工作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
    練軍走訪農戶(中)我拜訪離任村幹、鄉賢寨老了解村情村史,了解西竹的發展史,請教村支兩委掌握在西竹村開展工作的難點、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西竹村壩區基本農田的特點,尋求產業發展的路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我的脫貧故事」人逢喜事精神爽 脫貧致富住好房丨黔西縣文峰街道...
    我叫王克華,今年68歲,家住黔西縣文峰街道馬廠社區,原先我因為嗜酒,被鄉鄰稱為「酒鬼」,後來我聽了街道幫扶幹部的建議,把酒戒了,現在身體越來越硬朗。   老房子前的合照2017年底文峰街道開展「脫貧攻堅再識別」時將我家納入了精準扶貧系統,建檔立卡,分配幫扶幹部。那時候也正好快過年了,本村組家家戶戶都在殺年豬籌備過年,唯獨我家連買煤炭的錢都捨不得花,實在太冷時就在外面燒著柴火取暖,人也燻得黢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還記得初到金山村時的場景,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我將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與村幹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
  •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甜蜜生活催人奮進
    為了全面展示紫金精準扶貧成果,展現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幸福畫卷,記者從全縣貧困戶中精選了幾位脫貧致富典型代表,通過他們的脫貧故事,傳遞紫金廣大脫貧致富村民的心聲。   許志廉   昔日貧困戶今朝變「首富」   說起紫金縣貧困戶的脫貧故事,許志廉算是一個典型。從無穩定收入到成為貧困戶中的「首富」,只用了3年時間。
  •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講扶貧故事】扶貧政策「照亮」裡進掌 2020-12-15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一線的海事小夥石敏傑:當好脫貧致富「領頭雁」
    他口中的小石,正是石敏傑,浙江海事局結對幫扶該村的駐村指導員。2019年,90後海事青年石敏傑被組織選派駐村扶貧,他帶領村民們發展養殖產業、整治村容村貌,經過短短一年多的努力,板樟山村發生了種種可喜變化,石敏傑也成了村民心中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 扶貧故事丨窮山溝裡開出幸福花
    中國二冶榮獲「包頭市精準扶貧攻堅工程良好幫扶單位」,於樹傑榮獲「包頭市精準扶貧良好進駐村幹部」稱號。正月裡,開的什麼花?開的是黨給我們的幸福花;二月裡,開的什麼花?開的是老於帶領我們的脫貧致富花……午後,坐在大瓦房陽光充足的炕頭上,81歲的貧困戶和改變拉著駐村第一書記於樹傑的手,臨時唱起了自己改編的《五月散花》。
  • 「微博扶貧公益鄉村振興助威團」進畢節,感知廣州幫扶成果
    10月27日至28日,廣州市委網信辦聯合新浪廣東共同主辦「廣式撐貴扶貧有我」主題採風活動,帶領「微博扶貧公益鄉村振興助威團」赴貴州省進行走訪調研,第一站深入畢節威寧、赫章、納雍等地,了解廣州幫扶成效,講述兩地扶貧協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