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1987年的李輝,在2018年到達溪鎮壩子社區駐村時,剛過而立之年。
3年來,李輝在脫貧攻堅一線真抓實幹、主動擔當,帶領壩子社區村民建基礎、興產業,摘下貧困帽,奔向致富路。如今,壩子社區63戶226人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7月,在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抽查時,壩子社區以0漏評、0錯退、群眾認可度100%的傲然成績通過評估檢查。
從縣委機關工作人員,到群眾親熱呼喚的「天麻書記」,李輝說,讓黨放心、讓群眾放,是以他為「班長」的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幹部的應盡職責。
李輝(左二)指導貧困戶種植天麻。
青龍山下的「天麻書記」
李輝原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人,擔任大方縣機關事務局安全保衛股股長。
2018年3月,他被組織選派到達溪鎮壩子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來到壩子社區,看著連綿起伏的青龍大山,李輝想起了自己家鄉的群眾靠大山發展林下天麻種植,收入頗豐。
發展產業,正是壩子社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
說幹就幹!不能讓村民們背靠「金山」還受著窮。
於是,邀請專家實地勘察,召開群眾大會做思想工作,向相關部門申請項目資助,聯繫天麻種植專家對村民進行現場培訓……李輝全身心投入到天麻產業發展中。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在144萬元扶貧資金的幫助下,1000畝仿野生天麻在壩子村的青龍山上種植完成。
為了讓天麻更好地成長,李輝還經常帶領村民上山培訓天麻管理技術,李輝也因此從群眾口裡的「李書記」變成了「天麻書記」。
2019年底,1000畝天麻迎來豐收,客商按照籤訂的合同進行保價收購,群眾獲利近百萬元。
「嘗到甜頭的鄉親們今年已經將近2000畝天麻種植完成,明年一定也是大豐收了。」李輝開心地說。
駐村以來,李輝先後帶領群眾發展天麻種植3000畝、刺梨1000畝、皂角800畝、辣椒600畝,同時發展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等項目。
「當時,有些群眾連採購天麻種子的資金都沒有,是李書記個人無償貸款25萬元借支給貧困戶,幫助25戶貧困群眾順利完成天麻種植,實現全村166戶貧困戶產業全覆蓋。」
如今在壩子社區,說起李輝,人人都豎起大拇指,他們知道正是有了李輝的幫助,才有了他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到貧困戶開展工作。
啟發立志的「帶頭人」
初到壩子社區時,李輝看著村支兩委幹部期盼的眼神,放棄了看資料和聽講解的想法,轉而一頭扎進了村子裡。
從第一次訪問166戶貧困戶,到第二次、第三次訪完所有貧困戶,李輝能把每一個貧困家庭的人口情況、致貧原因、貧困現狀、發展意願等牢記在心。
立足實際,因戶施策。李輝在遍訪中一邊了解情況,一邊進行宣講,激勵群眾自食其力。
不論是在田間地頭、家庭院壩或居委會會議室,都是他脫貧攻堅講習的陣地,72場講習,給群眾講政策、講發展、講思路,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幫扶,不僅是幫助他們『扶』起脫貧的志氣、挺起脫貧的腰板,更要幫助他們獲得一技之長、理清發展的思路,激發出持久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李輝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理念。
他多次組織貧困群眾參與動物防疫員、農作物植保工技能培訓和恆大吸納就業培訓,200餘名培訓合格的村民,進一步提升了就業、創業的技能。
與此同時,李輝帶領村支兩委不斷加強基層黨建,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用黨建促發展。
主動協調,建強辦公陣地。在李輝多方聯繫下,協調大方縣人武部、大方縣委辦公室劃撥經費15.2萬元規範建設居務黨務公開欄、脫貧攻堅講習所、政策宣傳大喇叭及購買電腦、印表機等設施設備,提高辦公效率,提升陣地效應。
主動擔當,選優培強班子成員和壯大黨員隊伍。2018年以來,壩子社區發展了3名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群眾到村支兩委任職,建議離職或辭退2名不敢擔當、不敢作為的幹部,進一步淨化班子,提高「兩委」在群眾心中的公信度,帶領群眾共攻堅、同克難。
同時,通過培養和鍛鍊,共發展黨員2名,預備黨員4名,積極分子11名,不斷壯大、優化黨員隊伍。
走訪貧困戶。
心繫群眾的「知心人」
「他辦事,我放心」這是群眾談到李輝時經常隨口說的一句話。
心繫群眾,才會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做。
駐村其間,壩子社區有11戶群眾申請納入精準扶貧系統,有46戶群眾申請低保政策覆蓋,李輝和村支兩委班子組成調查組逐戶調查了解,組織召開民主評議會議,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指標和「四看法」原則,精準識別出3戶符合政策的困難群眾,將他們納入了扶貧系統,對符合民政低保政策但不符合納入精準扶貧系統的15戶進行措施覆蓋。
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駐村以來,李輝先後幫助38名貧困家庭高中(中職)及以上學生申請國家助學金,總金額達19.17萬元;同時,積極落實醫療保障,15名家庭醫生與全村1532戶群眾籤約服務,籤約率、服務率均為100%;全村100%貧困人口參合,住院報銷比例達93.65%以上。
教育醫療幫扶讓群眾有了「軟實力」,李輝還著力幫助壩子社區建強「硬設施」。
9.55公裡通組路、2.95公裡入戶路、1632.48平方米院壩得到硬化;752戶3140人喝上了安全水,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51戶群眾完成危房改造、38戶群眾完成老舊房整治、2戶群眾完成人均住房不足13平方米配建房,總計91戶群眾住上了安全房;「三改」工程讓485戶群眾廚房變整潔、廁所變衛生、圈舍變環保……
村莊變靚麗,環境變好了,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李輝帶來駐村幹部日夜奔勞的成果。
說破嘴皮、磨破腳底,駐村第一年,他搶晴天戰雨天,時刻奔跑在為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的脫貧路上。
「扶貧,關係的是民生,關係的是人心向背。」這是李輝對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擔當。在脫貧攻堅戰中,他融入群眾、苦幹實幹,為當地群眾奔出來了好生活。
2019年7月1日,李輝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殊榮。
【詩詞禮讚】
江城子·壩子常年四季春
一一記達溪鎮壩子社區書記李輝
陳應龍
擔當使命見初心,別雙親,駐山村,拔寨攻堅,致富領軍人。
猶似甘霖滋壩子,天麻靚,刺梨芬。
宏圖大展煥然新。帶鄉民,戰愚貧。圓夢增收,村寨奏強音。
小李丹心酬壯志,興產業,滿園春。
【記者手記】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李中迪
對新一代的青年人來說,能參加脫貧攻堅,是一種幸運。
他們可以從這場攻堅拔寨的偉大實踐中,感受黨對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感受祖國發展的清晰脈動。
對李輝來說,同樣如此。駐村的第一天,李輝沒有被眼前「不規範的村務黨務公開欄、破敗的講習所、落後的辦公設備和渙散的班子成員」勸退,只因他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沒有退路,只能向前。
沒有路,修!沒有產業,興!沒有信念,講!
從無到有、從貧到富,對一個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來說,每走一步,都是對自我的超越。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脫貧攻堅這場大考,無疑是艱難的,說破嘴皮、磨破腳底是駐村幹部的常態,也正因因難,才顯出成績的珍貴。
回望來路,李輝這位「85後」第一書記,必然不會忘記這3年的點點滴滴,正是這1000多個日夜,教會了他什麼是初心使命,什麼是對黨忠誠。致敬,新時代的追夢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中迪
編輯 唐怒嬌 吳採麗
編審 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