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小溫,你說的客家話越來越標準啦!」村委幹部在閒聊中又和溫家毓開起了玩笑。時光荏苒,作為廣州南沙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駐梅州市蕉嶺縣蕉城鎮湖谷村第一書記,他來到這裡踏上扶貧的道路已經一年,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的貧困戶不僅解決了吃飯收入等問題,還成為越來越多脫貧先進事跡的主角,湖谷村正向著未來充滿希望和美好的小康生活不斷邁進。
黃桂招戶房屋改造前後對比圖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承擔的任務重、責任大,不僅要讓村黨組織發揮作用,更要解決貧困戶收入問題,在各方面都要「拉一把」。同時,作為一名年輕幹部,更少不了看到村民對他異樣的眼光和聽到各種質疑的聲音。面對這些困難,溫家毓毫不退縮,從通過與村幹部和貧困戶用蹩腳的客家話打招呼,到流利地與貧困戶交流心聲,再到落實扶貧政策解決貧困戶所慮。溫家毓意識到,要得到村民的認可,既要讓自己「接地氣」,更要「幹實事」,脫貧可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脫貧,更要在思想上脫貧,能力上脫貧。於是,他與村幹部起早貪黑地多次走訪村民、了解貧困戶的親身經歷體驗,讓他對農村工作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更讓他與湖谷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從此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方向,更有了底氣。
在溫家毓的不斷努力和工作之下,湖谷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逐漸撥雲見日,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成為脫貧致富的典範。村裡的黃桂招一家,黃桂招今年71歲,一家5口人,在4年前一家人擠在幾十年前建的聯排瓦房最邊上的兩間小房,兒子和女婿就業技能不足,一家只能靠破舊的磨米機器,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更無力支持家中2名在讀學子。在開展精準扶貧後,被村裡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桂招家貧困不失志,認準黨和政府開展的精準扶貧是實現脫貧致富的大好機遇,結合家庭作坊的經驗,主動把想發展作坊養兔立體產業脫貧的想法對駐村工作隊說出來。駐村工作隊結合黃桂招戶實際情況,圍繞扶貧戶項目、教育資助和醫療保障等相關政策,為黃桂招家制定了脫貧計劃。從此,黃桂招家開啟了「脫貧致富」之路。黃桂招帶著兒子和女婿用磨米作坊的米糠加工做飼料,餵養扶貧工作隊為其購買的兔子苗,用勤勞的雙手改寫命運。慢慢的,養兔事業有了起色,兔圈越建越多。利用養殖兔子的錢,他們更新了磨米作坊機器,同樣的價格,更高的磨米效率,這又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來光顧,小作坊越來越熱鬧了。
談及脫貧後的生活,黃桂招一家信心滿滿:「相信勤勞就能致富,未來生活一定像『加工後的大米』一樣煥然一新。」
黃桂招兒子黃冬良在小作坊熟練地操作大米加工機器
黃其偉戶同樣也是湖谷村脫貧致富的代表之一。黃其偉家有5口人,黃其偉和其妻子都已滿60歲,其女兒黃豔香患有輕度殘疾,更有在讀孩子1人,開始全家只能靠著其女婿丘霖雄打零工和微薄的養老金為主要家庭收入。跟駐村工作隊多番交談後,黃其偉家決定把女婿的廚藝利用起來,自己經營一家早餐店。村鎮幹部得知後也一起張羅起來,為早餐店的開業出謀劃策,並通過大會一致決定為其制定項目計劃,提供扶貧資金支持。正是這家多方張羅開起來的「香妹早餐店」,讓黃其偉家的日子好起來了,現在黃其偉家早已達到「八有」,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在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幹勁十足的丘霖雄夫妻更是積極學習網際網路技術,爭取早日把早餐店推上外賣平臺,讓更多人能吃到這熱乎的美味。
黃其偉家經營的香妹早餐店
溫家毓告訴記者:「我清楚記得貧困戶皺著眉頭訴說擔憂的時刻,但我更記得貧困戶脫貧後感激到落淚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時刻。扶貧工作無比艱巨,更無比光榮,我有幸能踏上這條路,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定是全副身心地投入,好扶貧路上的每一件小事,全力以赴地完成脫貧攻堅的總目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