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波蘭戰役導致整個歐洲陷入了戰火當中。當時的歐洲局勢是,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軍事力量迅速崛起,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了這樣實力,下一個目標當然就是洗刷一戰戰敗的恥辱,雄霸歐洲。
從地圖上看,德國如果想向東進攻蘇聯,首先要拿下的就是波蘭,把進攻蘇聯的道路給打通。要是德國要向西進攻法國,也要拿下和英法結盟的波蘭,鞏固自己的後方,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因此波蘭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都是要中槍的。
德軍和蘇聯在1939年8月23日,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瓜分波蘭的秘密協定。進攻波蘭的外交準備已經就緒,德軍組建了兩大攻擊軍群,總計44個師,88.6萬大軍,裝備坦克2800輛,飛機1939架,德軍計劃用空軍和裝甲機械化軍團高速突襲,閃電突破波蘭軍的防線。用最快的速度把波蘭波軍分割包圍,爭取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結束波蘭戰役,方便軍隊回援西線,對付可能遭遇的英法從西線的進攻。
波軍統帥部為了應對德軍入侵,制定了對德作戰的方案,就是"西方計劃",總計動員了100萬軍隊。要是德國德軍進攻,波軍就在北方進攻東普魯士,在西部和西南防線採取守勢。波軍人數比較多一些,可在武器裝備、士兵訓練水平、將帥指揮能力等方面,德軍對波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波軍統帥部對於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一戰,甚至更早,想像著德軍用輕騎兵進行前衛騷擾攻擊,然後才會以重騎兵突擊,波軍統帥部對於自己的軍事實力盲目自信,準備和德軍打一場對攻戰,以為加上英法軍隊在西線的進攻,兩面夾擊就可以擊敗德軍。因此將軍隊全部部署在了德波邊境,沒有戰略縱深,這是典型的進攻部署。可是他們即將遭遇的卻是德軍坦克裝甲集群的高速突擊。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向波蘭發起全面進攻,古德裡安作為裝甲兵十九軍軍長,率領第三裝甲師,加上兩個摩託化師和一個步兵師,作為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前鋒,以每天50-60公裡的速度向縱深高速突進。而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軍4個師僅僅陣亡150人,傷700人。
由于波蘭軍隊全部沿著邊境線部署,毫無縱深,在德軍高速度的縱深突擊下。波軍迅速被分割包圍成為孤軍,整個防線土崩瓦解,大量部隊被殲滅,德軍南北兩個集團軍群,迅速向波蘭首都華沙包抄合圍。9月16日,波蘭政府和統帥部逃往羅馬尼亞。17日德軍完成了對華沙的合圍,落後的波蘭軍隊嘗到了人類歷史上第1次裝甲洪流閃擊戰的滋味。
在戰前德國和蘇聯曾秘密達成瓜分波蘭領土的協議,眼看德軍就要大舉進攻波蘭,蘇聯當然心癢想動手。之所以忍住沒動,是因為蘇聯和波蘭籤訂過互不侵犯條約,就是這一紙條約讓蘇聯不好意思動手。但是9月16日,波蘭政府逃往羅馬尼亞,這讓蘇聯馬上得到一個"體面"的藉口。
9月18日,德軍和蘇軍在波蘭境內會師,打開瓜分波蘭模式。9月25日,德軍炮擊波蘭首都華沙的外圍陣地,到了10月2日,波蘭全境都停止了抵抗。僅僅一個月時間,擁有百萬大軍的波蘭滅亡了。
在這次戰役中,波蘭傷亡高達20萬人,德軍俘虜了70多萬人,蘇軍俘虜了21萬多人,另有10萬多人逃往了鄰國。德軍傷亡4萬多人,殲滅波軍百萬,德國首創坦克集群和航空兵協同作戰的閃擊戰,顯示了巨大威力。坦克裝甲突擊、空地協同作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術,對後來的軍事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
就在波蘭軍隊英勇抵抗德軍入侵時,說好的英法聯軍在西線的對德戰爭在哪裡。英法採取了"綏靖政策"。雖然在德國邊境有83個師,百萬大軍,對面的德軍只有23個師,但是英法卻躲在了馬奇諾防線不動,後來在波軍統帥部再三要求之下,9月7日英法只是象徵性地發動了"薩爾攻勢",向德國境內推進了5公裡,德軍快速的撤退到了齊格菲防線。
法軍在佔領了20個空無一人的村子後,也停止了進攻,可以說英法兩國旁觀了德國滅波蘭的整個過程。出賣隊友的目的就是想推動德國和蘇聯火拼,結果隔岸觀火變成了玩火自焚,波蘭滅了法國就是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