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堅持綏靖政策,拋棄盟友波蘭!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參與瓜分

2020-12-18 騰訊網

二戰期間,波蘭戰役導致整個歐洲陷入了戰火當中。當時的歐洲局勢是,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軍事力量迅速崛起,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了這樣實力,下一個目標當然就是洗刷一戰戰敗的恥辱,雄霸歐洲。

從地圖上看,德國如果想向東進攻蘇聯,首先要拿下的就是波蘭,把進攻蘇聯的道路給打通。要是德國要向西進攻法國,也要拿下和英法結盟的波蘭,鞏固自己的後方,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因此波蘭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都是要中槍的。

德軍和蘇聯在1939年8月23日,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瓜分波蘭的秘密協定。進攻波蘭的外交準備已經就緒,德軍組建了兩大攻擊軍群,總計44個師,88.6萬大軍,裝備坦克2800輛,飛機1939架,德軍計劃用空軍和裝甲機械化軍團高速突襲,閃電突破波蘭軍的防線。用最快的速度把波蘭波軍分割包圍,爭取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結束波蘭戰役,方便軍隊回援西線,對付可能遭遇的英法從西線的進攻。

波軍統帥部為了應對德軍入侵,制定了對德作戰的方案,就是"西方計劃",總計動員了100萬軍隊。要是德國德軍進攻,波軍就在北方進攻東普魯士,在西部和西南防線採取守勢。波軍人數比較多一些,可在武器裝備、士兵訓練水平、將帥指揮能力等方面,德軍對波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波軍統帥部對於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一戰,甚至更早,想像著德軍用輕騎兵進行前衛騷擾攻擊,然後才會以重騎兵突擊,波軍統帥部對於自己的軍事實力盲目自信,準備和德軍打一場對攻戰,以為加上英法軍隊在西線的進攻,兩面夾擊就可以擊敗德軍。因此將軍隊全部部署在了德波邊境,沒有戰略縱深,這是典型的進攻部署。可是他們即將遭遇的卻是德軍坦克裝甲集群的高速突擊。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向波蘭發起全面進攻,古德裡安作為裝甲兵十九軍軍長,率領第三裝甲師,加上兩個摩託化師和一個步兵師,作為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前鋒,以每天50-60公裡的速度向縱深高速突進。而古德裡安的第十九軍4個師僅僅陣亡150人,傷700人。

由于波蘭軍隊全部沿著邊境線部署,毫無縱深,在德軍高速度的縱深突擊下。波軍迅速被分割包圍成為孤軍,整個防線土崩瓦解,大量部隊被殲滅,德軍南北兩個集團軍群,迅速向波蘭首都華沙包抄合圍。9月16日,波蘭政府和統帥部逃往羅馬尼亞。17日德軍完成了對華沙的合圍,落後的波蘭軍隊嘗到了人類歷史上第1次裝甲洪流閃擊戰的滋味。

在戰前德國和蘇聯曾秘密達成瓜分波蘭領土的協議,眼看德軍就要大舉進攻波蘭,蘇聯當然心癢想動手。之所以忍住沒動,是因為蘇聯和波蘭籤訂過互不侵犯條約,就是這一紙條約讓蘇聯不好意思動手。但是9月16日,波蘭政府逃往羅馬尼亞,這讓蘇聯馬上得到一個"體面"的藉口。

9月18日,德軍和蘇軍在波蘭境內會師,打開瓜分波蘭模式。9月25日,德軍炮擊波蘭首都華沙的外圍陣地,到了10月2日,波蘭全境都停止了抵抗。僅僅一個月時間,擁有百萬大軍的波蘭滅亡了。

在這次戰役中,波蘭傷亡高達20萬人,德軍俘虜了70多萬人,蘇軍俘虜了21萬多人,另有10萬多人逃往了鄰國。德軍傷亡4萬多人,殲滅波軍百萬,德國首創坦克集群和航空兵協同作戰的閃擊戰,顯示了巨大威力。坦克裝甲突擊、空地協同作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術,對後來的軍事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

就在波蘭軍隊英勇抵抗德軍入侵時,說好的英法聯軍在西線的對德戰爭在哪裡。英法採取了"綏靖政策"。雖然在德國邊境有83個師,百萬大軍,對面的德軍只有23個師,但是英法卻躲在了馬奇諾防線不動,後來在波軍統帥部再三要求之下,9月7日英法只是象徵性地發動了"薩爾攻勢",向德國境內推進了5公裡,德軍快速的撤退到了齊格菲防線。

法軍在佔領了20個空無一人的村子後,也停止了進攻,可以說英法兩國旁觀了德國滅波蘭的整個過程。出賣隊友的目的就是想推動德國和蘇聯火拼,結果隔岸觀火變成了玩火自焚,波蘭滅了法國就是下一個。

相關焦點

  • 以鄰為壑換不來獨善其身,蘇聯夥同德國瓜分波蘭最終自食惡果
    摘要: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作為一個獨立的東歐國家便宣告滅亡。其原因何在?很多人對于波蘭的敗亡大多將原因歸結為波蘭領導層的昏庸「僵化」、軍方的因循守舊、英法的綏靖政策等等,很少涉及到其東邊鄰國——蘇聯的所作所為。
  • 波蘭有百萬大軍,還曾打敗蘇聯,為何二戰時德國首先進攻波蘭
    希特勒為了侵吞猶太人的資產,落實他的種族主義的政策,便率先向波蘭發起了入侵。而歐洲老牌的英法兩強國,卻始終保持著綏靖政策,對德國的動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1938年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地區後,英法還以調停的身份,同德國籤訂了互相之間永不投入戰爭的和平條約。英法這樣做,顯然是希望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向蘇聯開戰。畢竟蘇聯與西方國家存在意識形態差距,兩者之間的戰爭終究是不可避免的。與其英法親自動手,還不如借德國這把刀除掉蘇聯。
  • 蘇聯人對蘇德條約的狡辯,沒有最綏靖只有更綏靖,波蘭捷克已哭暈
    其中規定: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同時,德國還默許了蘇聯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看條約內容,西方人說的沒錯啊,蘇聯確實挺綏靖(說到這裡忘了解釋一下什麼是綏靖,對侵略不制止,姑息縱容,任其發展)。第一條是先把自己摘出去。
  • 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前,波蘭元帥為何敢叫囂三天滅亡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閃擊奧地利、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並不足為奇,戰場上這些歐洲小國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軍事戰備上都不足以與儲備良久的德國相抗衡,然而在德國與蘇聯交界處的波蘭,但就人口與領土面積上而言,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就是這麼一個相對來說不算小的國家,卻在德國的鋼鐵洪流面前,僅僅支撐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這不禁讓以英法為主的反抗法西斯聯盟瞠目結舌
  • 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現在我們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賴以成名的「閃擊戰」比較知名的戰例,閃擊波蘭算是比較經典的,其一當時的波蘭相比於德國,無論是從地域還是人口都不算是一個小國;其二早在一戰時期波蘭就已經完全依附於英法兩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在一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法掌握著歐洲發展的方向,德國進攻波蘭無疑是挑戰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制定的秩序;其三
  • 波蘭:四次被瓜分,屢次遭亡國,波蘭的歷史為什麼悲劇連連?
    1933年,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德國納粹黨上臺,試圖突破《凡爾賽條約》的枷鎖。深陷經濟泥潭的英法兩國自顧不暇,對德國的擴張採取姑息政策。▲二戰爆發前,德國在歐洲的擴張,波蘭趁火打劫,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1938年,德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希望與英法共同制止德國的侵略活動,但英法兩國卻試圖讓禍水東引,蘇聯轉而與德國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兩國都對波蘭佔據自己大片領土心存不滿,因而瓜分波蘭即是其中的秘密條款。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瓜分。到了1795年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相繼籤署協定瓜分波蘭領土和居民,波蘭就此亡國。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
  • 英法綏靖政策:不戰不和,一場奇怪的「靜坐戰」為何發生?
    這樣慘烈的戰爭給英法人民蒙上了巨大的陰影,人們普遍嚮往和平,對戰爭有著明顯的牴觸心理。彼時德國納粹躍躍欲試,希望通過發動侵略戰爭來治療凡爾賽條約所帶來的後遺症。英法的綏靖政策綏靖政策是一種對於法西斯勢力的妥協政策,對法西斯勢力聽之任之,不採取任何的制裁措施。
  • 歷史上悲劇不斷的波蘭,為何被瓜分四次,屢次亡國?
    如果要在歐洲列一個悲慘國家排行榜,波蘭絕多有實力爭奪第一,憑藉他在近代300多年的時間裡被瓜分了4次這個成就,就無人能敵。要說波蘭的地理位置可謂是一言難盡,周邊強敵環伺,普魯士(德國),沙俄(蘇聯),神羅(奧地利),隔海還有一個北歐小霸王瑞典,其中普魯士(德國)和沙俄(蘇聯)最為強大好戰。
  • 二戰時,德國為何偏偏挑波蘭下手,你看波蘭復國後20年都做了啥
    眾所周知,波蘭雖然復國才20年,但是實力極強,加上英法在後面扶持,想要侵吞波蘭並不容易,在開戰之前,希特勒就想到了兩線作戰,但是以德軍實力,根本無法同時抗衡波蘭和英法聯軍,但是希特勒還是挑波蘭下手了
  • 二戰前德軍對進攻波蘭感到信心不足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
  • 圖說為和平消失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波蘭和匈牙利瓜分了
    而在此關鍵時刻,原本應該竭力遏制希特勒侵略行徑的英、法卻淪為了德國鯨吞捷克斯洛伐克的幫兇,在保持歐洲和平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掩蓋之下,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消失了。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瓜分的?1.1938年10月在英法等國的縱容下,希特勒如願獲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雖然英法等國此舉有防範俄國和限制德國的用意,但波蘭人對英法仍然是感激涕零,因而迅速與兩國結成聯盟。然而,波蘭對於「寇松線」卻並不滿意,他們意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境線,在遭到蘇維埃俄國拒絕後,波蘭遂於1920年4月對俄羅斯發動了進攻,此戰波蘭先勝後敗,然而蘇維埃俄國卻最終於華沙城下遭遇戰敗。
  • 波蘭究竟怎麼回事?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正是這項制度,讓波蘭凡事都處在無休止的爭議之中,凡事難以最後作出決定,致使國家政策左右搖擺,威望下降,四面樹敵。平時還好,可是戰時常常因為貴族議會的爭辯而貽誤戰機,打敗仗成了常事。如此波蘭從17世紀中葉開始衰落,在這個過程中,其周邊國家悄然崛起,普魯士、沙俄和奧地利已經不再是當年波蘭的手下敗將,變得強大起來。1772年至1795年,波蘭被這三國分三次瓜分,最終亡國。
  • 從綏靖政策換取和平,到堅定意志殊死一戰,德國看不懂的英國國策
    比如說1936年他命令德軍三個騎兵營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公然挑戰一戰後由協約國訂下的歐洲秩序,以及對德國設置的枷鎖。一句話,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英法,德國將真正的重新武裝起來。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波蘭究竟為何暗中支持萬裡之外的日本?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德國和蘇聯究竟都哪來的「理直氣壯」?在拿破崙看來,這不僅是除了法國外出兵最多的國家,波蘭軍隊也是除了法軍外最忠誠可靠的力量。為此,拿破崙甚至把這場俄法之間的戰爭稱為「第二次波蘭戰爭」。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拿破崙帝國倒臺,華沙大公國也失去了保護,重新被俄普奧三家瓜分殆盡。
  • 波蘭為何被蘇德兩國瓜分?卡延森林事件又是為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出動150萬主力部隊從三個向同時對波蘭發動進攻。在很短的時間內,波蘭軍隊兵敗如山倒。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波蘭首都華沙失守。然而,這個時候蘇聯非旦沒有幫一把波蘭,反而落井下石。……這又是為什麼呢。
  • 波蘭到底做了什麼?二戰中頭個被滅,復國僅20年就被德蘇瓜分
    說起波蘭,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二戰,或者是著名鋼琴家蕭邦。作為波蘭人,蕭邦對祖國的熱愛歷來為大家津津樂道,他曾經說過希望死後將心臟帶回波蘭。蕭邦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而他的祖國也與他如出一轍,復國後僅僅20年就再一次被滅,落得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下場。
  • 波蘭在歷史上經常受到周邊國家的打擊,受打擊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時,夾在蘇德之間的波蘭,在英法推動下,和周邊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立陶宛緊密合作,形成對德國的戰略包圍。可是當德國入侵,不僅素有世仇的蘇聯參與了瓜分波蘭領土,其它周邊鄰國也坐視波蘭被吞併,有的甚至拍手叫好,落井下石。
  • 波蘭的輝煌過往——超千年的歷史,兩次拯救歐洲,三次被瓜分滅國
    在歐洲的版圖上,有兩個國家的地緣最差——四戰之地,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波蘭。德國位於西部歐洲的最東邊,波蘭位於東部歐洲的最西邊。德國與波蘭的分界基本上就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歐洲的界線,德國以西屬於日耳曼人,波蘭以東屬於斯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