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綏靖政策換取和平,到堅定意志殊死一戰,德國看不懂的英國國策

2020-12-17 騰訊網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宣戰併入侵了波蘭,此事被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出乎希特勒的預料之外的是,英國在9月3號給希特勒發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最後通牒,希特勒看完都驚呆了,這哪是什麼最後通牒?這根本就是宣戰通告啊!這事可把希特勒嚇壞了,因為希特勒壓根沒想過英國會蹦出來,他一直以為英國不會對德國宣戰的,畢竟之前英國親手向他送出了利益,默許了德國的行動。那麼究竟是什麼,讓英國做出了對德國宣戰的決定,又是什麼讓希特勒看不懂英國的國策呢?

一、英國的決斷?

通常我們對希特勒的認識,都是希特勒是個戰爭狂人,做事從來是沒有任何考慮的。

但實際上希特勒早期做事都是權衡再三的,可以說在二戰爆發前,他都是用權謀和訛詐來兵不血刃的達成目的,合縱連橫這一套玩的特別順手,堪稱是戰間期裡的第一政治高手。

比如說1936年他命令德軍三個騎兵營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公然挑戰一戰後由協約國訂下的歐洲秩序,以及對德國設置的枷鎖。一句話,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英法,德國將真正的重新武裝起來。

當然了,希特勒這決斷其實是在賭博,他就派了三個騎兵營進萊茵蘭非軍事區,可萊茵蘭非軍事區對面有法國強大的兵力,總計有13個師的法軍在嚴陣以待,坦克也多達600輛。這要是那些法軍忍受不了他的挑釁,一股腦的向萊茵蘭非軍事區殺過來,那估計德國就可以宣告亡國了。

所以希特勒內心也是犯嘀咕的,他還偷偷給德軍下令,如果對面的法國人無法忍受德軍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而發起進攻,那麼這些德軍就要立刻撤退。

而萊茵蘭非軍事區對面的法國人的態度呢?法國人的態度是給倫敦發報,請求英國方面能夠支持法國,對德國進行實質上的懲罰。而英國人的態度也很明確,

英國首相阿瑟·尼維爾·張伯倫直接給法國回了一封電報,表示英國無意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的事端,更無意將萊茵蘭非軍事區的事件擴大化,以免此事擴大為一次新的世界大戰。

總之,張伯倫的態度很明確,我可以和你一起譴責法國,但你讓我支持你開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英國人的態度讓法國人吃了一個癟,因為法國完全沒想到英國人會這麼操作,國內政局和經濟都混亂的法國也只能放棄對德國的懲罰,除了口頭抗議之外,基本上就說不出任何話來了。而英國人這麼做的原因也特別簡單,

首先來說之前法國和蘇聯籤訂了一個互助條約,這讓對蘇聯有敵視心理的英國非常不滿。而且英國一直秉持大陸均勢政策,更是不希望法國在西歐一枝獨大,那麼德國願意起來挑戰法國的地位,對於英國那真是再好不過了,所以英國人才不會支持法國人呢。

二、綏靖政策上線

英國的張伯倫把自己的小算盤打得噼啪亂響,德國的希特勒可是感覺中了五百萬彩票一樣,他想過此事的多種發展可能,但絕沒想到會如此順利,其中英國人的態度更是個意外之喜。這對於希特勒而言,除了讓他在德國國內的威望急劇提升之外,就是把整個歐洲的平衡攪亂了。

英法在萊茵蘭問題上的各懷鬼胎與不作為,大大的讓英法的盟友們寒了心,心說英法對這種挑釁都毫無作為,真要是打起仗來哪會管我的死活啊?於是一個一個的開始宣稱自己中立,以免日後被卷進事端裡去。

希特勒本人則覺得自己看懂了英國,他覺得只要自己不直接威脅英國的利益,那麼英國應該就不會對他怎麼樣。於是他又在1938年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奧地利,力求達成他夢寐以求的德奧合併。當然這件事做起來也挺危險的,畢竟是直接挑戰《凡爾賽條約》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讓自己玩完。

但希特勒開始了他的賭博,他認為英國人不會在國內問題仍舊讓他們焦頭爛額的時候,貿然出手來管德奧合併的事情,。至於法國人?如果英國都不插手德奧合併,法國就更不會有什麼動作了。

事實上,希特勒的這個賭博式的判斷非常準確,英法對於德奧合併的態度只能用'無所謂'來形容,似乎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希特勒用自己那一貫的權謀和訛詐手段,就讓奧地利心甘情願的加入到了希特勒所謂的'德意志大家庭'裡。

這德奧合併之後,希特勒的膽子是越來越大,他把自己的手又伸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希望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理由是那裡有三百多萬德意志人居住,現在德意志人慘遭捷克斯洛伐克的迫害,德國有義務'幫助同胞'(吞併當地)。

不過,捷克斯洛伐克可不是奧地利,國力在歐洲排第7,也算是世界強國,希特勒在那裡搞軍事訛詐,捷克斯洛伐克也絲毫不肯退讓,直接拉來了自己大多數軍隊,和希特勒當面鑼對面鼓的排兵布陣。這麼一來希特勒就沒辦法了,真要是和捷克斯洛伐克拼個你死我活?估計之前攢的家底都得賠進去。

好在這個時候,英國的張伯倫幫了忙,他提出了綏靖政策,在義大利的斡旋下、和法國一起來了一通神操作。最後捷克斯洛伐克愣是因為一紙《慕尼黑協定》丟了蘇臺德地區,德國兵不血刃就成了最大的贏家,沒多久就把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給吞併了。

至於張伯倫嘛,反正他回到英國後宣稱自己拿到了'一代人的和平'。

三、希特勒看不懂的英國

希特勒可以說是慕尼黑會議的最大贏家,畢竟他兵不血刃的就把捷克斯洛伐克給吞了,所以說希特勒自己的膽子就越發的壯大起來。某個角度上來說,這也是後來希特勒在和波蘭就但澤走廊問題談判失敗後,敢於進攻波蘭的原因。

畢竟,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力遠在波蘭之上,如果英國不會因為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國宣戰,那十之八九也不會因為波蘭而對德國怎麼樣。於是希特勒壯著膽子對波蘭宣戰,可結果我們也知道了,英國對德國宣戰了。

這事希特勒可以說怎麼也想不通,因為無論是他自己估算還是他的那些幕僚估算,英國都不應該對德國宣戰的。所以希特勒在知道這個消息後人都是懵的,完全不明白自己到底哪玩砸了。

事實上,希特勒恐怕到死都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因為做出對德國宣戰的決定的,某個意義上講不是張伯倫或是少數幾個英國內閣官員,而是整個英國都向德國宣戰了。這就和在此之前英國縱容德國的行為一樣,不是張伯倫等少數幾個人想這樣換和平,而是整個英國都想這樣。

這道理很簡單,因為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後,整個英國從英王到平民都是畏懼戰爭的,畢竟大戰讓他們損失了整整一代人,所以英國人是打定主意不想參與到一場大戰裡。

這也是作為對德主戰派的溫斯頓·邱吉爾遭人厭惡的原因,畢竟在英國人眼裡,邱吉爾就是個戰爭販子,老想著把英國捲入世界大戰裡。

因此在1934年至1939年9月之前,邱吉爾在英國都是被人唾罵的,連英國國王都厭惡邱吉爾,拒絕與邱吉爾握手。

而張伯倫呢?則被英國人當作和平使者,在英國國內享有極大的聲譽。

但是在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之後,這個事情發生了變化,希特勒背棄了自己那"蘇臺德地區是我最後一塊領土要求"的誓言,公然撕毀《慕尼黑協定》,吞併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時候英國上上下下就意識到了,感情這個希特勒是餵不飽的狼,於是英國人開始對德國產生不滿情緒。

這種情緒在德國入侵波蘭時達到了高潮,紛紛主張對德國採取強硬態度,哪怕是宣戰也行!這意味著,英國人已經徹底看破了希特勒的偽裝,人們紛紛拋棄了對和平的幻想,準備和德國血戰到底了。

結語

而希特勒本人在英國剛剛對德國宣戰時,還抱有一絲幻想,認為英國無非就是嚇唬他,不可能真的動手。可希特勒不知道的是,此時英國的整體民意已經從畏懼戰爭,變成了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和平,這代價就包括了和德國開戰。

宣戰已經不是英國政府的選擇,而是全部英國人的選擇,就算張伯倫還想用綏靖政策換取和平,也不會有人支持他的。於是就有了1940年張伯倫的下臺,更有主戰派邱吉爾擔任首相的事情。

至於希特勒嘛,他直至戰爭失敗也沒能真的看清英國,畢竟他怎麼可能會懂呢?

參考文獻:《霍斯巴赫備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邱吉爾回憶錄》

相關焦點

  • 二戰前,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怎樣把歐洲一步步拖進深淵?
    作為一戰的勝利者,英法仍然遭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需發展經濟來彌補一戰的創傷,保持政治格局的穩定要比發動新戰爭獲得更多的支持。由於反戰情緒從民眾到最高層都蔓延開來,因此,當德國實力膨脹、對歐洲構成威脅時,英法首先採取外交手段,並始終將其作為首要解決辦法。
  • 美國作為當時第一強國,英法對德國的綏靖政策,美國是什麼態度?
    1938年九月的慕尼黑危機和此後籤訂的各種協議,英法各國犧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希望能以此換取歐洲的和平。那麼作為世界強國的美國,羅斯福是否支持英法德綏靖政策呢?希特勒發表演講,他聲稱:捷克斯洛伐克是《凡爾賽條約》製造出來的國家,就不應該存在,捷克斯洛伐克對蘇臺德地區德350萬德意志人民壓迫,德國必須採取強硬手段,德國不怕戰爭,甚至不惜發動世界大戰。希特勒的言論讓英國首相張伯倫驚慌不已,英法兩國達成協議,共同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出照會,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讓50%的土地給德國。
  • 歷史課本背後的歷史;綏靖政策背後單純的是張伯倫、還是英國人
    當然,話雖如此,該聊還得聊,今天既以這個話題開頭,那邊聊一聊二戰前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聊聊這位被歷史課本暗示為政治白痴的英國首相,和他倡導的「綏靖政策」。聊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兩點;第一點——當時的英國是世界默認的第一強國,也是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的龍頭;第二點——當時的世界正值經濟大蕭條,英國同樣受創嚴重。
  • 德國為何敢掀起二戰?綏靖只是誘導因素,想不到英國、法國也犯錯
    二戰爆發具有必然性,德國對英法的仇恨 其實,一戰的失敗,其實並沒有打掉德國人的意志和自信,反而讓德國人深感一戰就是國家的恥辱,德國人開始厭惡目前的國際局勢
  • 英法綏靖政策:不戰不和,一場奇怪的「靜坐戰」為何發生?
    這樣慘烈的戰爭給英法人民蒙上了巨大的陰影,人們普遍嚮往和平,對戰爭有著明顯的牴觸心理。彼時德國納粹躍躍欲試,希望通過發動侵略戰爭來治療凡爾賽條約所帶來的後遺症。英法的綏靖政策綏靖政策是一種對於法西斯勢力的妥協政策,對法西斯勢力聽之任之,不採取任何的制裁措施。
  • 圖說為和平消失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波蘭和匈牙利瓜分了
    蘇臺德地區是德意志人聚居區,但其在一戰以前是奧匈帝國的地盤,從來不是德國固有領土。2.10月7日,斯洛伐克在德國策動下成立了所謂的「自治政府」。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總理提索發表「獨立宣言」,並請求德國派兵保護。3月16日,德軍開入斯洛伐克。
  • 何為綏靖政策—對侵略不加抵制,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
    什麼是「綏靖政策」,我想大家聽到「綏靖」這次的時候肯定是一臉懵逼的,這是個什麼玩意。沒關係,今天像素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綏靖政策」,和說一些它的一些例子。所謂綏靖政策是指:「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綏靖」一詞,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本意是「安撫平定」的意思,到了現代成為政策的代言詞,意姑息養奸。二戰前,更是被英、法、美等國積極推行。
  • 德國入侵西歐,差點重蹈一戰覆轍,被邊緣化的曼施坦因做了什麼?
    1939年9月1日,德軍使用了裝甲集群閃電攻擊波蘭,英法兩國高層沒有人能預料到,德軍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消滅了波蘭的百萬軍隊,波蘭滅亡了。英法兩國採用了綏靖政策,希望德國在佔領波蘭後,繼續向東進攻蘇聯,沒有及時在西線對德國發起攻擊,註定要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
  • 英法堅持綏靖政策,拋棄盟友波蘭!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參與瓜分
    當時的歐洲局勢是,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軍事力量迅速崛起,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了這樣實力,下一個目標當然就是洗刷一戰戰敗的恥辱,雄霸歐洲。 從地圖上看,德國如果想向東進攻蘇聯,首先要拿下的就是波蘭,把進攻蘇聯的道路給打通。要是德國要向西進攻法國,也要拿下和英法結盟的波蘭,鞏固自己的後方,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因此波蘭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都是要中槍的。
  • 德國面積不如中國一個省大 為何戰鬥力那麼強?二戰單挑四大強國
    我們都知道,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參與國之一的德國,在二戰時期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當時德國的軍隊讓全世界震驚,號稱世界最強海軍的英國軍隊,竟然被德國死死的阻擋在了海峽的另一岸,而號稱最強陸軍的法國軍隊被德國按在地上碾壓。
  • 英國長期奉行什麼政策,為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掉入了二流國家
    原本在12世紀中期,英國還佔有法國廣闊的領地,法國國王為了奪回被英王佔領的土地,與英王進行了持久的戰爭。一直到14世紀初,英國還在佔著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這顯然成了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於是法國人努力想趕走英國人而統一法國。已經吃到嘴裡的肥肉,英國當然不肯吐出,同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係衝突,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稱霸世界的想法?在元首自傳裡說得很清楚
    作為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工業大國之一,投降後的法國工業企業,幾乎「全須全尾」地被納入到了德國的工業體系,再加上西歐其他國家的工業實力,如今的德國在工業製造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實力更加雄厚。 這讓蘇聯統帥不安起來。他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給蘇聯帶來至少21個月的準備期,但僅過一年,在歐洲大陸只剩蘇、德兩國。不過,讓他略感安慰的是,德國會首先拿下憑海據守的英國。
  • ...大戰,德國領土越打越少,還不如不打,那麼德國當時為什麼還要打呢?
    在英法開啟海外殖民之路的時候,德國還處於分裂狀態。而德國統一的時候,英法等國已經把世界上的好地方瓜分的差不多了。這是同樣出身日耳曼民族的德國受不了的。他們和同屬古德意志的奧地利人結盟,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秩序。但是德國人盟友實在太少,拿的出手的也不多,一戰最終戰敗。戰勝國英法逼迫德國籤訂近乎苛刻的《凡爾賽條約》成為德國人發動二戰的導火索。
  • 蘇聯人對蘇德條約的狡辯,沒有最綏靖只有更綏靖,波蘭捷克已哭暈
    4.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5.條約有效期為10年。6.秘密附屬議定書。其中規定: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同時,德國還默許了蘇聯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那麼,在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為什麼還要實行焦土政策?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 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 二戰期間蘇聯在遠東地區也實行綏靖政策
    二戰時期,蘇聯在遠東地區基本採取綏靖政策,一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行為姑息養奸,日軍實力不斷增長,日軍侵略氣焰越來越囂張。日本法西斯擴張面臨蘇聯攔路虎。蘇聯遠東綏靖政策達到巔峰。1941年4月13日(此時蘇德戰爭還沒爆發)籤訂《蘇日中立條約》;同時為確保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蘇日發表聯合聲明:蘇聯誓言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外蒙古和偽滿洲都是中國領土,蘇日卻背著中國,公開分割中國大片領土。
  • 以鄰為壑換不來獨善其身,蘇聯夥同德國瓜分波蘭最終自食惡果
    很多人對于波蘭的敗亡大多將原因歸結為波蘭領導層的昏庸「僵化」、軍方的因循守舊、英法的綏靖政策等等,很少涉及到其東邊鄰國——蘇聯的所作所為。其實,波蘭的迅速敗亡,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有著一個狼一樣的鄰友——蘇聯。蘇聯在德軍閃擊波蘭時的所作所為對于波蘭的亡國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