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鐵帽子王到底是誰?多爾袞就是其中的一個

2021-01-08 百家號

在清朝嚴禁的等級制度分為十二等級,其中的鎮國將軍等一共三個將軍又各自分類三個等級,嚴格的來說應該是十四個等級,只是當時的有一個是嫡親的親王應該封為是長子,只因為這個等級始終沒有執行過就不算在十二等級中了,直接就去除了。

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當時冊封的八大鐵帽子王吧,這個封號都是從清朝的君王和親王中比較顯赫的人物中封出來的,直接顯示出顯赫的地位和功績,一般都是對國家的建設那是戰功赫赫,流血流汗廝殺戰場的親王。歷史上眾多的親王也就只有八位出色的親王封為八大鐵帽子王,今天就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第一名就是睿親王:多爾袞 ,出生在高種族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出生在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多爾袞是清朝第一代睿親王,在努爾哈赤的子嗣中排名第十四子,多爾袞有勇有謀,才智過人在皇太極登基建國之時立下汗馬功勞,後來清朝入關,就從新冊封多爾袞為攝政王,因為當時的皇帝順治帝年僅6歲,多爾袞也就成為清朝最高級別的蔣王。

第二名就是豫親王:多鐸 ,他的來頭可不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上面就是一胞兄弟多爾袞,出生帝王之家的多鐸在戰場上真是百戰百勝,性格也比較剛強,當時跟隨皇太極出徵攻打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此後屢破明軍多鐸年紀14歲。封帥之時21歲,他帶領的軍隊在攻擊錦州戰勝後直接擊潰大明一代名將祖大壽,先皇去世後皇太極登基繼位,那一年是1636年,多鐸直接就被冊封為管理禮部的碩豫親王,後因攻打朝鮮戰績赫赫又加封掌兵部事。

第三名就是禮親王:代善,他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也是英勇善戰,在討伐女真部落攻打明朝和蒙古的戰役上立下赫赫戰績,在自己的父親努爾哈赤失去後更是努力推崇自己的叔叔皇太極登上皇位,皇太極登基後代善就性變,大肆收斂財務,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更是對下屬苛刻,皇太極1636年就冊封代善為碩禮親王,而且是世代都能繼承的高官。代善是努爾哈赤兒子中最長壽的一個。

第四名就是肅親王:豪格 ,在11個皇太極的兒子中是長子,肩上的擔子也不輕,身為皇長子的豪格自然就成為了第一代肅親王,主要是長官戶部事宜,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赫那拉氏,1636年就跟隨皇太極徵戰朝鮮,多爾袞進攻明朝之時豪格更是成為左膀右臂,曾經也因為自己的錯誤被降級為君王,後來在戰場上又打勝仗了,從新封為親王。

第五名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他從一出生就被受努爾哈赤和母親的喜愛,從名字看出父母是希望濟爾哈朗快樂幸福一生,賜予了眾多的祝福,從小就在自己的父親宮中成長和眾多的感情自然就好了很多,就連皇太極對他也是加倍寵愛,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徵北討,戰功顯著,成為當時皇太極四大親王之一,濟爾哈朗的晚年是相當幸運的,壽終57歲。

八大鐵帽子王是清朝為了給戰功顯著的親王最高的位置,其王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這些王的子孫每一代都有一個人襲封為王。如果襲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別的後裔承襲。事態變遷歷史終究會成為過去,看到這裡的看客你還知道八大鐵帽子王中剩下的三個是誰嗎?可以評論留言哦,小編會整理一下到時候在寫給大家看吧。

相關焦點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一般情況下,恩封的爵位屬於世襲遞降,降到輔國將軍為止,而功封的爵位則屬於世襲罔替,意思就是不會逐層往下降級,而且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實權、最有地位的,因此這個爵位的王爵也被稱為「鐵帽子王」,但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你都知道是誰嗎?
    滿洲人有一個世襲的傳統,後輩人可以靠著祖上留下的戰功進行做官。而滿洲的這種世襲制度是每一代繼承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一級,可是清朝有八個人他們的爵位無論世襲多少代爵位等級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人們常常把這樣的爵位稱為鐵帽子。第一位:禮親王代善和碩禮烈親王代善。
  • 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各個軍功顯赫嗎?他就不是
    鐵帽子王是皇太極稱帝後,封賞開國建功的八個人。爵位可以世襲,也就是爵位是世襲不變的,如果在爵位者因有罪被罷免,這個王爵的爵位改由親屬中的其他人承襲,但不會削除。這八個王爺都是靠軍功封的嗎?有一個是特例。
  • 尋找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清初有個八個王爺因戰功卓著,在乾隆時期被追封為「世襲罔替」的爵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八大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他們的爵位世襲罔替,他們的榮華富貴與國鹹休。當然,他們的後裔一直延續。這些曾經的王府阿哥們就在北京某一處犄角旮旯。有的甚至幾代人擁擠在一起生活。他們從榮華富貴到落魄潦倒,也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間。
  • 清朝「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說相聲的于謙是世襲什麼帽子王?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 14 級,其中只有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我們印象中清代初,有八大」鐵帽子王」,也就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8 人!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帽子是夠硬了,命卻不夠硬,且看幾人得善終
    話說清初八大鐵帽子王那都是赫赫有名的主,他們都是當時皇帝的嫡系子孫,對清朝統一全國都是立了大功的,都是「世襲罔替」的王爺,爵位是掙下了連後代的的也給掙下了,就是不知道自己享受了幾天,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第一位和碩禮烈親王代善。
  • 盤點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
    不同於普通王爵每傳一代,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其中有八位戰功最為卓著的親王和郡王,其爵位是永遠不會下降的,爵位世襲罔替,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鐵帽子王」。禮親王代善代善是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次子,其隨清太祖南徵北戰,被賜予「古英巴圖魯」的稱號。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擁立弟弟皇太極繼位。1636年,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此後,他遭到皇太極的排斥,不問朝政。
  • 清朝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三眼花翎究竟是什麼?誰擁有這個榮譽?
    而清朝時期最高榮譽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相信大家也經常在評書或者是電視劇電影中聽說過,那麼這兩個代表清朝最高榮譽的爵位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誰能夠獲得這種榮譽呢?張居正鐵帽子王話說回來,今天我們只講清朝的「鐵帽子王」和「三眼花翎」這兩個爵位,「鐵帽子王」是清朝世襲的王爵,而「三眼花翎」其實並不是一個爵位
  • 清朝鐵帽子王,看似硬核,其實一點也不「鐵」,經常「生鏽」
    絕大部分是按次降級,說白了就是封爵可以傳給下一代,但是不能按照同樣的標準傳,而是要降級傳,正常是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八旗旗幟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他們為大清打下江山立過汗馬功勞:六位和碩親王: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
  • 揭秘四大鐵帽子王八字:富貴沖天,命由天定,生死有別,各安天命
    很多人認為這是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使然,有人認為這是政治鬥爭的必然,有人認為這就是他們命中注定的。由於,多爾袞的命格極貴,雄風正盛,無人可擋,所以很多政敵不是屈服於他,就是敗在他的權威之下。徵戰無敵的肅親王豪格也不是他的對手,最終被囚禁而死。就連小皇帝與皇太后孝莊也要對其禮讓三分。無人可與之爭鋒。
  • 世襲罔替的清朝「鐵帽子王」都是誰?有歷經百餘年,也有一代而終
    在清朝的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
  • 清代的十二個鐵帽子王到底有多鐵?真相可能沒你想的那樣鐵!
    「開國諸王」,亦稱「軍功勳舊諸王」,是指清初統軍徵戰、建國創業的「宗室王爺」,計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碩塞初封和碩承澤親王,其子 博果鐸襲爵 時,改號莊親王)、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饒餘郡王阿巴泰、謙郡王瓦克達、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英親王阿濟格等,其中禮、鄭、睿、豫、肅、莊等六個親王及克勤、順承二個郡王,世襲罔替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是其中一支的始祖,兒子孫子皆皇帝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明悠久的大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歷經80餘個朝代,400餘位皇帝,這其中就產生了許多奇聞異事。唐朝時期有一位皇帝就很特殊,此人就是李顯。也就是說他的身邊加上自己一共出了六位皇帝,因此李顯也就得了一個六味帝黃丸的綽號。這樣的事情當真是十分罕見的了,可是清朝時期有一個人也比較傳奇。雖然他自己不是皇帝,但是他的兒子和孫子後來都做了皇帝,此人是誰呢?那就是醇親王奕譞。清朝時期王爺封號那麼多,全都放在一起未免讓人分不清。可是奕譞這個醇親王的封號卻很有分量,不是哪一個王爺想要就能得到的。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因此不知道有多少王爺們,他們爭取不到皇位以後,就想著爭取一個鐵帽子王噹噹。不過很可惜,整個大清朝,只有12位鐵帽子王。
  • 大清「鐵帽子王」,如何從實權派淪落為一個榮耀的虛名!
    其中禮、鄭、睿、豫、肅、莊等六個親王及克勤、順承二個郡王,世襲罔替,一般稱為「鐵帽王」。鐵帽子王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 鐵帽子王:清朝時期的承襲爵位,于謙祖上竟是8大鐵帽子王之一!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那點事——鐵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有正經和不正經之分。據著名"歷史相聲學家"郭德綱教授分析,于謙老師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可不簡單,允許其子孫世世代代傳承其爵位,而且,級別不降!于謙老師祖上的鐵帽子王更了不得!別的幾個王的鐵帽子都不允許染色,只有于謙老師祖上倍受皇帝恩寵,允許染色。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多爾袞,清朝和碩睿親王。清朝初期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
  • 清朝四大貝勒,一個是鐵帽子王,兩個下場悽慘,最牛的是他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王朝。在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不像中原王朝皇帝獨尊,它們還保留著原始民主,就是有威望和地位的人共議國政。所以,代善就主張擁立四貝勒皇太極登基,憑著這一點,代善在皇太極一朝恩寵不斷,被晉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成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首。而且代善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老大,長期擔任「宗正」一職,處理家族內部的糾紛,很有地位和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