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O姚欣:數據在邊緣大量產生,架構正在走向邊緣計算

2020-12-06 巴比特資訊

12月5日,「相信未來--2020世界區塊鏈大會·武漢」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大會由巴比特主辦,並得到了武漢市政府、江漢區政府、武漢市經信局、中國信通院等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

在下午的「助力數字經濟,共譜數據安全——區塊鏈大數據論壇」 上,PPIO 聯合創始人姚欣帶來題為《從大數據到邊緣計算淺談分布式存儲落地》的演講。他表示,今天我們要走向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我們要走向一個分布式的時代,為什麼呢?是因為數據在邊緣大量的產生,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計算和存儲放在邊緣,這樣才能適應數據處理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低延遲的需求。因此我們的架構在走向邊緣化和邊緣計算,這就為什麼說從大數據為什麼必然會導致一個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存儲、計算、傳輸三位一體,一切的分布式存儲項目都是偽項目。

以下為姚欣演講全文:

今天我們論壇的主題講的是數據,我們似乎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但這個時代到底有多大,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機會和風口,今天將帶來我的答案。

大數據有多大?從2020年到2025年,整個全球的數據,包括所有雲上數據、企業數據、家庭數據、物聯網數據,到2025年達到175ZB,175ZB如果存下來,藍光DVD可以繞地球222圈;如果這個數據存在雲盤上,以最好的5G的寬帶千兆速率下載,大概需要180億年才能下下來,而宇宙大爆炸到現在才200多億年。這是目前的數據量,而且這個數據依然在以3倍、5倍、10倍的速度增長,未來會迎來宇宙量級數據時代。

第二點,數據需要經歷產生、處理、最後銷毀的生命周期。我們的活動、衣食住行、遊樂娛玩、消費,所有一切的行為都在產生數據,從網絡的架構角度來說,絕大多數數據產生在邊緣側,而存儲到雲上即中心側。這帶來一系列的挑戰,過去智慧型手機存儲空間是16G(小米一代),而現在蘋果手機存儲最大可以到1TB。此外還有網盤存儲、未來的AR、VR、人臉隱私數據(被存儲並備份了至少十萬份在不同的機構、組織和平臺上)、還有一系列新的物聯網、大數據、車聯網,自動駕駛長久性每天一輛汽車要產生10TB以上的數據。我們正面臨著數據的爆發,而且是從邊緣側的爆發。

數據在爆發過程中會帶來什麼影響和效益?相對論、萬有引力定律給我們的啟發是,大質量的物體讓它周邊的所有物體圍繞它運動。數據研究機構、企業大家提出數據引力的概念,數據其實是所有IT基礎設施裡面最重的一塊,所有的應用服務圍繞著數據去運作、發行、服務。數據有兩個關鍵的特性,一是數據處理的速度,也叫吞吐速度,另一個是數據處理的時間或者傳輸的時間,叫做延遲。我們希望數據處理速度越來越快,帶寬越來越高,傳輸時間越來越短。這次5G的普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超低延時的網絡,即可實現一毫秒的傳輸,現在是十毫秒到百毫秒,還要再降低100倍。計算和傳輸要跟著數據量的增長一起提升。

第三張圖,IBM被PC革了命,我們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離散化的PC機的時代,後來出現了雲計算,所有人都連到雲上跟全球人民一起聯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要走向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分布式的時代。因為數據在邊緣大量的產生,我們也需要把計算和存儲放在邊緣,這樣才能適應數據處理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低延遲的需求。架構在走向邊緣化和邊緣計算,大數據必然會導致邊緣計算時代的到來。

今天我們還處於雲時代的中後期,但是雲正在形成下一代架構。傳統的雲架構通過一些傳輸管道,比如家庭寬帶、企業寬帶、4G、5G傳輸。而未來的雲會往下沉、會無孔不入,到達個人身邊,有人稱之為霧計算。霧計算時代的到來,會將算力、傳輸和存儲下移。今天的邊緣計算時代,我們要把更多雲的算力、數據中心、機房、IT設施放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這其實也是有利於下沉市場的,跟國家要推動的新基建方向是一致的。

如今困擾我們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落地問題。欣喜的是,近年的技術論壇開始走向商業。本人是P2P的信徒,當看到中本聰的論文,我認為這是P2P跟金融最好的結合,但過去人們對P2P及區塊鏈有誤解。如今,國家的新基建國策給了技術一個正名,我覺得所有從業人員也需要去考慮如何真正地落地,以什麼樣的路徑來落地。

我的三點思考:一切的分布式存儲項目都是偽項目;第二,所有的應用和所有的區塊鏈項目如果不談商業場景,不談落地都是偽項目;第三,存活下來。

前兩年,我們看到很多P2P和區塊鏈的項目,決定要採用這個方式創業,也做了技術架構、開發,後來發現商業落地才是真正的制約因素。在做了一番思考之後,我們逐漸逐漸選擇了商業路徑。我們的落地實踐看似簡單卻又實現了「用戶每一天都能用到」。我們把邊緣側和端側的大量的機房和設備雲化、合併化,用伺服器之間的P2P技術加上區塊鏈的方式來記帳,整合之後做零散的雲服務,提供給網際網路企業解決他們的成本、效率、速度、性能的問題。

舉一個與武漢有關的應用例子,今年封城時各家視頻網站流量激增了3、4倍,伺服器需要擴容,但那時候實施受到限制。我們嘗試做一個小MVP,通過微信群聯繫了網吧,與店主溝通裝一套我們的系統,把網吧的電腦變成伺服器,給雲計算企業提供雲服務,替代其商業機房。最後區域性地解決了部分需求,幫武漢人民撐過了2月份最難熬時期的娛樂問題。從音視頻進行切入,未來還會做到智能物聯網、邊緣大數據等場景。疫情的特殊情況驗證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把很多閒散的碎片化資源整合起來。

客觀而言,我們的實踐,技術是分布化的而商業邏輯是中心化的。一個創業公司在2020年這樣的特殊年份活下來,而我的心還是在向分布式世界去前進,不斷探索新商業模式、新應用。可能要經過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下一代的計算和下一代的場景到來。下一代場景到來之前先找一個既有的落地市場,不要在意模式、理念和技術是不是最先進,活著才是硬道理,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JITStack講解: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靠近數據源的計算基礎
    雖然雲計算是產業信息化轉型的主要推動因素,但邊緣計算正在迅速成為工業物聯網(IIoT)目標的關鍵部分,以加速數位化轉型。邊緣計算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幾種趨勢已經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機會,幫助製造企業組織將大量基於機器的數據轉化為更靠近數據源的可操作智能端。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靠近數據源的計算基礎架構。
  • 邊緣計算領域必將誕生獨角獸企業
    從概念到實踐 邊雲協同進入2.0時代邊緣計算因為順應了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也在推動計算模型從集中式的雲計算走向更加分布式的邊緣計算。而雲與邊緣各有所長,只有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緊密協同才能更好地為各種業務提供支撐,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價值也因此而進一步放大。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到2027年,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5億美元增長到434億美元。」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2020邊緣計算企業排行榜
    邊緣計算成為5G應用的核心關鍵詞5G時代的到來,如車聯網、工業控制、4k/8k高清等各產業所產生的數據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對計算設置帶來了實時性、安全性等多方面要求。而邊緣計算,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抓手。因邊緣計算不需上傳數據到雲或集中數據處理系統,而是在數據源的附近實時進行處理和分析數據,從而極大地縮短了響應時間,並能夠有效減緩網絡壓力。尤其是在應對數據量過大、距離較遠的情況時,傳統網絡架構下的帶寬不足以滿足現實所需響應效率,而在設備與雲端中間的邊緣設備則通過近距離處理有效跨越了時間與距離的障礙。
  • 詳解美國五大科技巨頭邊緣計算布局策略
    邊緣計算是分布式計算架構,通過處理物理意義上更接近設備的數據,減少傳輸時間來提高運算速度,用來補充當前的雲計算模型。在 5G 的推動下,邊緣計算有助於實現帶寬密集型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 VR / AR。根據 CB Insights 數據,邊緣計算市場價值預計超過 5000 億美元。
  • 邊緣計算的彈性挑戰之探討
    前者將一些處理推向邊緣,並進一步推向雲,而後者則驅使處理更靠近本地。 受益於邊緣計算的應用通常具有低延遲的需求並且會產生高帶寬的數據流。物聯網設備和增強現實應用是兩個典型例子。本文將以此為例,考察邊緣計算應用帶來的彈性挑戰。 當前,邊緣計算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許多設計決策在小規模場景下似乎是合理的。
  • 5G引爆邊緣計算!下一個萬億市場來臨
    從邊緣計算聯盟(ECC)提出的模型架構來看,邊緣計算主要由基礎計算能力與相應的數據通信單元兩大部分所構成。3GPP SA2在R15中定義了5G系統架構和邊緣計算應用,其中核心網部分功能下沉部署到網絡邊緣,RAN架構也將發生較大改變。預計2020年5G商用以後,MEC邊緣雲的應用將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開放階段。
  • 浪潮集團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快速崛起的邊緣計算市場與應用
    本次峰會吸引近400位CIO、IT負責人以及行業知名信息化服務商等業內資深大咖共聚一堂,撞擊智慧火花,深入解讀行業數位化轉型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探索數字營銷未來走向。會上,浪潮集團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做《快速崛起的邊緣計算市場與應用》主題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由暢享網整理髮布。
  • 鯤鵬+昇騰,邊緣計算峰會上的智能之歌
    剛剛結束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鯤鵬和昇騰通過自身的落地實踐,向行業重新梳理了其對邊緣智能的理解和主張,描繪了一幅邊緣智能的悠悠長卷。數位化轉型大潮下,邊緣計算進入2.0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當前的時代背景,在數位化轉型浪潮之下,計算這件事正在經歷些什麼,而我們又該需要怎樣的計算。
  • HP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朱海翔:深耕邊緣計算到雲平臺...
    原標題:HP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朱海翔:深耕邊緣計算到雲平臺 循環賦能企業數字轉型   12月14日,在由經濟觀察報社舉行的2019-2020年度中國最受尊敬
  • 鴻海攜手Socionext、Hailo打造新世代AI邊緣計算圖像處理方案
    目前不同產業客戶都正在大量發展AI,這項合作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新解決方案,讓終端客戶體驗更高效能、超低功耗、更多的彈性及超低延遲的AI智能系統解決方案。」Hailo-8深度學習處理器為邊緣計算裝置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性能,計算能力高達每秒26兆次(TOPS)。以往只能在雲端執行的深度學習計算,現在可移至邊緣端計算處理。
  • 邊緣計算點燃新風暴,IT與OT之戰一觸即發!
    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的出現模糊了兩種文化之間的界限。物聯網設備提高了監控水平,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控制OT系統。為了處理OT設備產生的大量數據,這些物聯網設備使用的邊緣計算設備還將引入全新的分析功能。儘管如此,許多OT部門還是將邊緣計算視為多餘且重複的東西,甚至認為邊緣計算可能存在危害。
  • 什麼是邊緣計算網關?TLINK邊緣計算網關又是啥?
    邊緣計算網關:具有強大的邊緣計算功能,為邊緣節點服務提供強勁的計算資源,並有效分擔雲端負荷。顧名思義,具有邊緣計算的網關稱為邊緣計算網關。#TLINK邊緣計算網關是什麼呢?TLINK邊緣計算網關實時計算四、 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將雲端的能力下沉到邊緣側,使用JavaScript語言快速開發腳本,無縫部署到邊緣節點中
  • ...邊緣計算公司Affirmed Networks;谷歌發布全球移動邊緣雲平臺GMEC
    據外媒報導,WHO正在準備一款新冠疫情官方APP,用來傳播相關新聞、提示以及警報信息。科技巨頭也未停止自己的腳步,近日,微軟谷歌積極布局邊緣云:微軟收購5G和邊緣計算公司Affirmed Networks;谷歌發布全球移動邊緣雲平臺GMEC。
  • 邊緣計算是大勢所趨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邊緣計算技術作為雲計算技術的延伸和補充,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其應用程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邊緣計算處於物理實體和工業連接之間,或處於物理實體的頂端。
  • 姚建銓院士:「4 3 2 1」維度立體闡述邊緣計算
    本文轉自【中國網】;如今,5G已大規模商用,人工智慧正突飛猛進,邊緣計算技術也迎來快速發展。據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
  • 淺談什麼是邊緣計算?物聯卡/流量卡
    今天咱們要說一個新鮮詞叫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因為它縮寫就是EC,也就是Edge Computing,看字面的意思,容易理解成把邊上不清不楚的數據給計算清楚,但實際上它真正的意思是放在邊緣的計算。邊緣計算為什麼會產生邊緣計算這樣的技術?邊緣計算這東西有什麼用?
  • 從智能家居談談邊緣計算的落地生根
    隨著物聯網的崛起,LED照明走向小型連網的數字照明,更進一步融合個人化、以人為本的智能照明正在成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在智能家居中,邊緣計算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智能家居網關是家居智能化的心臟,通過它實現系統信息的採集、信息輸入、信息輸出、集中控制、遠程控制、聯動控制等功能,它是邊緣計算的重要載體。 一方面,智能家居網關有了邊緣計算的支持,對智能家居設備的控制,可以直接通過邊緣計算進行。
  • 京東智聯雲發布邊緣計算產品組合 解決企業自建邊緣基礎設施難題
    在疫情的影響和推動下,「新基建」正「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世界的連接、計算和溝通方式發生了改變,網上購物、雲視頻、雲辦公成為日常。隨之而來的網絡應用業務的激增和數據流量的大規模來襲對網際網路的計算能力和網絡帶寬服務能力帶來極大考驗。
  • 物聯網時代來臨,優質 IoT/邊緣計算項目推薦
    同時伴隨著物聯網而來的,就是各種概念和各種技術,其中一個就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在這種架構下,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絡中心節點,移往網絡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本期項目精選集所推薦的就是Gitee 上的優質 IoT/邊緣計算開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