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不為人知的教育心理效應

2020-12-13 古書是我的最愛

心理學是描述規律的科學,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學。每個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習的效率。下面本人為大家分享十個最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一.系列位置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表明如果學習材料放的時間位置不同,學習效果也不一樣。人們更容易記住最開頭和結尾的東西,所以應該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一節課的開頭和結尾,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一旦過長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這裡指的是普通文化課,不是藝術類課程)。

有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叫做睡眠記憶法,是一個叫做廖唯偉的人發現的。他的記憶力很差,以前背單詞超慢,但是他用這種方法睡眠記憶法背單詞,英語高考成績達到了145分,怎麼做呢?睡前背一小時單詞,醒來後什麼事也不要做,馬上複習前一天晚上所記憶的那些單詞。

原理:人在睡眠中有3-5個睡眠周期,在進入睡眠周期後,睡前1小時的記憶內容會不斷被大腦皮層機械性的重複。所以前背東西的效率相當於白天背3-5次。睡前背1小時,就等於白天背3-5小時。醒來馬上複習,相當於對大腦潛意思記憶的加強和喚醒。你們想像一下,如果你做了一個夢,醒來馬上跟別人說,是不是這個夢很久都不會忘記了?也就是這個原理

這也間接地說明了開頭和結尾的重要性。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學生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一開始會很快,到最後會越來越慢。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及時複習,每天學的內容一定要當天複習,什麼知識點沒有弄懂的一定要當天弄懂。到了後期只要定期複習一下就可以了。這就是保持分數或者提分最重要的點。反覆練習以記住當天學了什麼,沒有學會的知識以練習的方式學會。

三,普雷馬克原理

什麼是普雷馬克原理呢,簡單得來說就是以獎勵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以推動他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比如:「你做完作業就讓你看電視」

但是不能說「如果你能保證做完作業的話,那麼你現在可以看電視」,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作業是比較難的活動,而看電視是一項比較愉快輕鬆的活動,如果先讓他看電視,那麼他就更沒有動力去完成作業了。

四,配套效應

年輕的商紂王吩咐從人為自己造了一雙象牙鑲子叔父箕子見了,為之恐懼不已。別人問他怕什麼.箕子回答道:用了象牙筷子,其他餐具當然不會再用陶哭而要使用美玉製作;象箸玉杯所配的,當然也不會再是素菜而會是象鼻、牛舌、豹膽一類的肉食;有了這樣的美食,大王怎麼會再穿著布衣在矮屋簷下用餐?他一定要穿著九重華服,建造富麗堂皇的宮殿,最終窮奢極欲....此以往,商朝離亡國就不遠了!

這就是配套效應,教師和家長們可以通過此效應讓其產生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以此激發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比如對於偏科生可以誇誇他好的方面,然後話鋒一轉對於學習成績尚且不理想的科目,你也一定能行的!對於每門課都很差的同學則要一點點尋求他進步的點以此鼓勵。

五,扇貝效應

什麼是扇貝效應呢?通俗地來說就是,用合理的獎勵獎勵某一種行為,某一種行為就會強化。其中一種強化方式就是固定時間的強化,即每隔一段時間就提供強化物,如果取消強化物就不會繼續這種行為。

比如:小明的父母每周在小明打掃房間後都會帶他去吃肯德基,可是有一天小明突然不打掃衛生了,這時小明的父母才想起來原來是上周忘記帶他去吃肯德基了。這非常讓父母困惑:本來給他獎勵是為了讓他養成從小勞動的好習慣,可是現在卻變成了沒有獎勵就徹底不勞動了,這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疑惑,那麼該不該徹底撤銷強化物呢?答案是不能。雖然在長時間的過程中,持續地應用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會產生扇貝效應,但是,在新知識、新行為、新習慣的初始學習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這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務,儘快地得到獎勵;緊接著,家長們可以延長他們得到獎勵的時間,直到最後撤銷強化。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十個心理效應
    五、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認為,由他們提供的「假信息」最後出了「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權威性的預測」引發了教師對這些學生的較高期望,就是這些教師的較高期望在8個月中發揮了神奇的暗示作用。這些學生在接受了教師滲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信息之後,會按照教師所刻劃的方向和水平來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調整自己的角色意識與角色行為,從而產生了神奇的「期望效應」。
  • 消除兒童心理教育的「孤島效應」
    在浙江嘉興,守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被當作民心工程來抓。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心理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從去年開始,嘉興全面建構「互通共享、跨界融合」心理教育生態圈,著力消除「孤島效應」,突出全域統籌、全員育心、全程服務「三全」機制,構建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社會生態系統。
  • 五大心理效應教你俘獲真愛
    如果你有以上困惑,以下五個心理效應可以幫助到你:舉個例子,你參加一個聚會,周圍的整體環境給你一種很不舒適的感覺,這時你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同伴也會產生和你相同的感受,一旦他(她)表達相反的意見,相信你會很驚訝,認為這根本說不通。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這裡的「力」是二個方面的力:一是外界影響力,如上述李四的示好;二是自我調節力,如包容、容忍或發酵、激怒等自我調節心態的力。(二)慣性心理能量。固化的心理的穩定性包含了一種的心理能量,我們稱之為慣性心理能量。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教育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從選擇接受教育那一刻起,便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許多老師或者家長為了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
  • 老師們不得不知的教育心理學效應(第二期)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了解「登門檻效應」,父母要學會「得寸進尺」
    花了不少錢幫孩子報名了好些個課外補習班,外語、數學、編程樣樣不落。還嚴格的給孩子定了80分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期望,有所進步。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什麼成效。朋友渴望將孩子培養成人才的心理,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來勢洶洶的教學要求,孩子很難招架得住。妄想一步登天的教育手段,只會超出孩子負荷,當孩子負重前行,進步就更加遙遠了。
  • 人類無法抗拒的3個心理效應,你身上有嗎?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人類作為群體生物,社會其實可以找到很多規律和現象,而這些現象又和我們心理有關。心理學家對這些現象進行研究和總結,最後把它們歸類總結為心理效應,這樣人們就容易學習和歸類參考。鳥籠邏輯鳥籠效應,也叫鳥籠邏輯。它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
  • 育兒心理學:別把「馴化」當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不少家長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偏差,近來,就有育兒心理學直接點評這樣的"教育理念",這個心理學表示:別把"馴化"當成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 決策中常見的心理效應學習指導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它在管理學裡面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但是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大綱以外的心理效應的考查,所以為了方便考生,使考生遇到超綱的效應能從容對待,中公教育輔導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超綱心裡效應,考生在掌握的時候大概了解其內涵即可。
  • 邪教「心理暗示」效應與防範策略探究
    在邪教歪理邪說的心理暗示(反覆洗腦)下,最終難以自拔。本文用心理學方法探究邪教「心理暗示」效應,分析邪教心理暗示下被逐步改造,失去自我意識的過程及危害,探索用心理學方法教育轉化邪教痴迷者路徑。在積極心理暗示下,當在鏡子裡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於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黑時,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並且對自己進行自我暗示:到戶外活動活動,做做操,練練太極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好的,於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去工作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於身心健康(注①)。心理暗示第三個特點是其無選擇性。
  • 【心理健康】父母必知的十大教育兒童心理學原理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 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如果你一直以消極的心態做事,將會事事不順,最後落得個失敗的下場;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成功終會降臨在你身上。有一句諺語說得好: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的心態會創造成功。積極的3大心理暗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人生。
  •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來我市開展心理教育專題講座
    12月1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基礎心理學系主任胡誼,華東師範大學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凱等受邀來到醴陵市溈山鎮佛年學校,給全市中小學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開展《心理學與教師》的專題講座。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而他的成功,跟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時常從安迪聲媽媽的教育理念中去探求,期待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麼?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01 從"羅森塔爾效應"看期待的力量①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 10個奇怪甚至詭異的心理效應
    儘管這可能令人不安,但每個人都受到心理效應的控制。有些是常見的,有些則是謝天謝地的罕見。 不管怎樣,這些複雜的心理效應許多都足夠強大,凌駕於邏輯和同理心之上。為什麼性別歧視很難改變?為什麼某些陌生人更容易贏得信任?這都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就像所有的心理博弈一樣,這些事情也可能變得又美好又怪異。
  • 心理學知識之心理效應篇(二)「暗示效應」
    這段話是正在運用催眠進行心理治療的暗示語。語言暗示,不僅在治療心理疾病方面經常使用。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經常出現,尤其在商品推銷當中,是推銷人員慣用的一種推銷術。二、動作暗示:音樂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藝術,對一些想學習音樂的人來說,在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現的情緒、思想、內涵更不容易把握,這時候動作暗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寬容比懲罰更有效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是心理學十大定律之「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南風」法則或「溫暖」效應,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 影響你生活的14個心理效應,穿透靈魂
    生活中,也許有些事你不知怎麼做,或者你做了自己無法解釋的事,那就來看下心理效應是怎麼解釋的吧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現在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因為始終相信著好的教育,能夠成就一個有出息優秀的孩子,成為每個人口中所讚嘆的好孩子。與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奧吉家的家人都非常愛著奧吉奧吉的媽媽為了讓奧吉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放棄了自己即將獲得的碩士學位,傾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照顧奧吉,而奧吉也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樣,獲得了最好的教育,並沒有長得很叛逆,成為了一個積極聰明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