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描述規律的科學,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學。每個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習的效率。下面本人為大家分享十個最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一.系列位置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表明如果學習材料放的時間位置不同,學習效果也不一樣。人們更容易記住最開頭和結尾的東西,所以應該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一節課的開頭和結尾,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一旦過長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這裡指的是普通文化課,不是藝術類課程)。
有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叫做睡眠記憶法,是一個叫做廖唯偉的人發現的。他的記憶力很差,以前背單詞超慢,但是他用這種方法睡眠記憶法背單詞,英語高考成績達到了145分,怎麼做呢?睡前背一小時單詞,醒來後什麼事也不要做,馬上複習前一天晚上所記憶的那些單詞。
原理:人在睡眠中有3-5個睡眠周期,在進入睡眠周期後,睡前1小時的記憶內容會不斷被大腦皮層機械性的重複。所以前背東西的效率相當於白天背3-5次。睡前背1小時,就等於白天背3-5小時。醒來馬上複習,相當於對大腦潛意思記憶的加強和喚醒。你們想像一下,如果你做了一個夢,醒來馬上跟別人說,是不是這個夢很久都不會忘記了?也就是這個原理。
這也間接地說明了開頭和結尾的重要性。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學生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一開始會很快,到最後會越來越慢。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及時複習,每天學的內容一定要當天複習,什麼知識點沒有弄懂的一定要當天弄懂。到了後期只要定期複習一下就可以了。這就是保持分數或者提分最重要的點。反覆練習以記住當天學了什麼,沒有學會的知識以練習的方式學會。
三,普雷馬克原理
什麼是普雷馬克原理呢,簡單得來說就是以獎勵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以推動他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比如:「你做完作業就讓你看電視」
但是不能說「如果你能保證做完作業的話,那麼你現在可以看電視」,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作業是比較難的活動,而看電視是一項比較愉快輕鬆的活動,如果先讓他看電視,那麼他就更沒有動力去完成作業了。
四,配套效應
年輕的商紂王吩咐從人為自己造了一雙象牙鑲子叔父箕子見了,為之恐懼不已。別人問他怕什麼.箕子回答道:用了象牙筷子,其他餐具當然不會再用陶哭而要使用美玉製作;象箸玉杯所配的,當然也不會再是素菜而會是象鼻、牛舌、豹膽一類的肉食;有了這樣的美食,大王怎麼會再穿著布衣在矮屋簷下用餐?他一定要穿著九重華服,建造富麗堂皇的宮殿,最終窮奢極欲....此以往,商朝離亡國就不遠了!
這就是配套效應,教師和家長們可以通過此效應讓其產生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以此激發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比如對於偏科生可以誇誇他好的方面,然後話鋒一轉對於學習成績尚且不理想的科目,你也一定能行的!對於每門課都很差的同學則要一點點尋求他進步的點以此鼓勵。
五,扇貝效應
什麼是扇貝效應呢?通俗地來說就是,用合理的獎勵獎勵某一種行為,某一種行為就會強化。其中一種強化方式就是固定時間的強化,即每隔一段時間就提供強化物,如果取消強化物就不會繼續這種行為。
比如:小明的父母每周在小明打掃房間後都會帶他去吃肯德基,可是有一天小明突然不打掃衛生了,這時小明的父母才想起來原來是上周忘記帶他去吃肯德基了。這非常讓父母困惑:本來給他獎勵是為了讓他養成從小勞動的好習慣,可是現在卻變成了沒有獎勵就徹底不勞動了,這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疑惑,那麼該不該徹底撤銷強化物呢?答案是不能。雖然在長時間的過程中,持續地應用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會產生扇貝效應,但是,在新知識、新行為、新習慣的初始學習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這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務,儘快地得到獎勵;緊接著,家長們可以延長他們得到獎勵的時間,直到最後撤銷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