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日常裝束:道袍、道巾、道冠、鞋襪

2020-12-12 歷史國學教堂

01卷首

在我們印象中的道士,都是束髮盤髻,頭戴一頂扁平的混元巾或南華巾,頂髻用木簪或玉簪別住,身穿肥大寬鬆立領的長大褂,腿扎白色的長簡襪,腳蹬黑色的廣口鞋,頗有離塵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在這套隨意飄灑的裝束背後,蘊藏著許許多多深刻的寓意和細緻的講究。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日常裝束:道袍、道巾、道冠、鞋襪。

道袍

道袍的樣式均是直領,肥大而寬鬆,寓意瀟散、包藏乾坤、隔斷塵凡;右腋處通常有兩根飄帶,以示飄飄欲仙之意。道袍的顏色多是青、藍色,這是道教繼承五行學說和「貴生」思想的表現。

在五行學說中,青色屬木,為木葉萌發之色,寓有萬物生發之意,同時,青色屬東方,為道教信仰中「十洲三島之所在,是道教徒嚮往的理想境地。道袍也有黃色或紫色的,同樣寓意深刻。

其中,黃色屬土,土為五行之尊,萬物之本,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有土德之瑞的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訪道、修道、成道的人,被後世道教尊崇為至尊天神。

所以自遠古以來,人們便以黃為尊以黃為榮,故黃色的道袍一般為方丈所穿,但逢節日聖誕時,受過戒的正式道士也可以穿著,寓有效法黃帝修道、成道的遠大志向。

紫色是最吉祥的顏色,主要是源於太上道祖(老子)騎青牛出關時「紫氣東來」的典故,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皇帝所賜道服皆為紫色。道袍一般可分為長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六種。

02道巾

道士穿著道袍時,還要按相應的規矩佩戴道巾或道冠。道巾就是道士所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和太陽巾。

九巾的名稱和樣式各有差異,但顏色均為黑色,因為道教崇尚青色,黑色乃青色的種,戴黑色道巾,即象徵頭頂青天;道門亦稱玄門,黑色亦稱玄色,戴黑色道巾又有尊道之意。

03道冠

道冠有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種類,大多數是用木頭或玉製成的,近世也有少量塑料製品。只有舉行過冠巾禮儀式的道土才能戴冠,以戴黃冠最為普遍。

黃冠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月牙型,冠頂兩端各刻有一道指甲樣的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三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

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黃冠的穿戴非常簡單,只要將木簪穿過下沿上的兩個對孔,就可以固定住髮髻了。

04鞋襪

道士所穿的鞋子通常為雲履(雲頭鞋)或青鞋(青布圓口鞋),襪子則高筒白布襪,稱作雲襪,象徵遨遊天界。褲管要裝入襪簡內綁緊,即使不是高筒襪也要將褲管沿膝以下綁紮,絕不可散開褲管。

有條件的道士也可以穿比較講究的雙臉鞋或十方鞋,山居道士則大多穿比較堅固的麻鞋。現在的道士,平時也有穿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的。

女道士與男道士的服飾基本相同,只有冠是不同的。女道土所戴的冠製作更加考究些,裝飾的意味更道士在著裝時,還必須念誦規定的咒語。

全真道規定道士在穿道服時要念《著衣咒》「檢束威儀,服膺善法」;戴道巾或道冠時要念《簪冠》「當願眾生,頭容常正,首出萬類」;穿鞋襪時要念《穿襪履咒》「當願眾生,踐履真實,行不離道」,等等。

05結語

如果道士不按規定穿戴,便犯了大過失。但是,對於那些超凡脫俗的道士來說,服飾穿著只是細枝末節,不必拘於形式。據說,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和他的七大弟子都不講究穿戴,有的經年赤腳,有的僅僅披一件蓑衣,有的不修邊幅,隨意散漫。

還有赫赫有名的武當山高道張三丰,據記載,他無論春復秋冬總是穿著一件破爛不堪的衣服,披著一件蓑衣,時常蓬首垢面,因此被人稱為張邋遢。他自己竟然以此為榮,自稱「邋遢道人,據傳武當山派也因此被稱為「邋遢派」。

當然,這些穿著自由隨意、不修邊幅的高道畢竟只是極少數,大部分的道士在服飾方面還是講究衣冠整齊的。事實上,大多數道徒都能恪守服飾威儀,衣著樸素而整潔。因此,從道士們日常所穿的服飾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修道境界來。

相關焦點

  • 道教冠服、配飾、看我道教衣冠之美!
    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
  • 【深度揭秘】中國服飾變化萬千,為什麼道教服飾卻酷愛青色?
    到了南朝劉宋時期,著名道士陸修靜對南方道教進行了總結和改革,他在整理道教經籍的同時,編著了道教齋戒儀範類道經百餘卷,並立道服之號:「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據《道書援神契》載:"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要求道士不能穿世俗討新式樣的服飾,應保持華夏古制。以明代來說,士人階層最盛行的日常正式裝束之一就是巾和道袍,中後期尤為普遍。明制道袍
  • 大明少年真正時尚——巾
    在網上我們看到大明少年的形像通常是道袍+頭戴大帽,而且通常是錯誤的——商家發明的方形帽(明朝大帽主耍是圓頂)再加上從韓劇中搬過來帽珠和插羽,然而對真正的大明少年特別是年輕的士子來說真正的時尚潮流卻是與帽有所不同的「巾」。
  • 道有九巾丨道長戴的各種帽子
    在道教的宮觀裡,人們常會看到道長們頭上戴著或方或圓的「帽子」,身穿寬鬆的道袍,令人不禁產生飄飄欲仙的遐想。人們也許會好奇地問,到底道長戴的是什麼「帽子」?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標誌。
  • 道教常識:道士戴的帽子叫什麼?你知道都有哪幾種嗎?
    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道士以修行為主,並以追求長生久視為修道的目標。幾千年以來,由於玄之又玄的道教思想理論,再加上修道者們大多都選擇避世修行,這就造成了普通人對道士這一群體所知甚少。即便是在現代社會的今天,道士們依然是身著青衣道袍,簡單樸素,他們在度己度人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傳統中華文化。道士所穿道袍多以黑色、白色和藍色為主。
  • 道教法衣
    海青     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簡單製作而成寬袖道袍。現今為了穿著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對襟和斜襟兩種道衣,多數以棉綢製做。衲衣      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製,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遊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
  • 郭世文:當今道教法服、道裝簡說
    明代萬曆續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下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將「服」、「裝」連稱。其實在中國古代和本土宗教——道教當中,「服」與「裝」還是有區別的。道士所穿的服裝可分為法服和道裝兩大類。02道裝為道眾日常所穿之裝。《大明會典》云:「道士常服青。」
  • 道教九巾,我們的傳統服裝!
    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為圓形。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二 莊子巾亦稱衝和巾,南華巾。傳說是南華真人莊子所制。估計此巾出現的年代比較早。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頭髮稀少者多喜戴此巾。
  • 道教服飾為什麼多是青色?竟然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關!
    道教崇尚青色,黑色也是青色的一種,道士頭戴黑色(青色)的冠、巾,代表著頭頂青天。道士服飾,在道教早期無有定製。到了南朝劉宋時期,著名道士陸修靜對南方道教進行了總結和改革,他在整理道教經籍的同時,編著了道教齋戒儀範類道經百餘卷,並立道服之號:「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
  • 漢服之僧衣道袍程子衣
    斜領大袖,四周鑲邊得袍子,因背之中縫直通到下面,故名「直」,也指僧衣道袍。直身或稱「直裰」,與道袍相似。宋時已有此衣式,是一種寬大而長的衣生元代禪僧也服此衣,為一般士人所穿。明初太祖制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即此。後有作民謠雲「二可怪,兩隻衣袖像布袋「者應即指此衣。
  • 道教法器丨法衣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云:「道士常服青」。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道教門派眾多,各門派皆有道術傳承,多師徒口傳心授,秘而不宣,因而道教師父收徒必定審慎,須量才授術,且「寧可道術不傳,不願所授非人。」正因為如此,道教師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為重,如此方能厚德載物,方能駕馭道術。因而,道教師父不會隨便收徒授道,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考驗,不僅看弟子的人品,還得看其仙根是否厚重,否則即使從師學道多年,若不得真傳,也只能成為皈依弟子或記名弟子,還不能算真正的玄門弟子。
  • 道教中的「五道輪迴」指的是哪五道?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與外來的佛教一同發展,兩者逐漸融合,都出現了對輪迴的定義。然而,在佛教中,他們講究六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六道,而道教講究五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五道。我們都孰知六道輪迴,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聊聊人們不知道的五道輪迴吧!
  • 道教養生-養食之道
    道教養生-養食之道
  • 那些年被大家誤會的「尹志平」|關於「道教」,你知道的太少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傳統宗教。而「道」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政治等都有著深厚的影響。可見「道家」和「儒家」組成了為大眾所知曉的「道」。那麼道教,就是基於此種從三皇五帝,到改革開放,貫穿了整個華夏歷史的中國哲學為主導的宗教。而如今的道教中,大眾最為熟悉的便是正一教和全真教。
  • 道派之道教經籙派
    道教經籙派是「五鬥米道」進一步的發展,是中國道教以經錄授受的 始,其流派為唐代道教大宗。道教中以經錄相授,始於東晉哀帝時楊羲(公元 330—387 年)、 許謐(公元 305—376 年),《雲笈七箋·經教相承部》唐李渤《真 系》說:「今道門以經錄授受,所自來遠矣。
  • 武當山李光富道長續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道長得道,書法亦佳!
    2020年11月28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在江蘇句容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道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國道教協會章程(修訂稿)》,審議通過《道教教職人員行為準則》等13個規章制度。2020年11月28日,消息中提到:選舉李光富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早在2015年就被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這次續任道長協會會長一職,也充分說明了李光富的才能品德非同一般!
  • 如何理解道教法事
    事實上各派、各行的不同化解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從風水格局上改變,有的從五行上改變,有的用術法來改變,用法或效果因人因事各不相同,一般在我這邊是以道教科儀法事來幫助人們。 這些求助的人有因為衝撞神靈而失眠,需要解冤的;有流產被嬰靈幹擾,需要超度的;有運勢不好,需要轉運的;有感情受挫的,需要和合或斬斷的;有家宅不安,需要安家神的.
  • 你一定不知道,在道教中穿著這些顏色的衣服,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道士,是宗教道教中的修行人士的稱呼,關於道教的文化有許多值得我們深究的地方。而道教服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讀者一定會疑惑,不過就是衣服顏色,能有什麼稀奇的。其實這是道教文化的理解而產生的。在道教中,道士的服裝一共有七種,而這七種前顏色的服裝又分別對應相對的場合及道士在道教中的地位,有些道服是不能隨意穿著的,故而了解這些,對於我們日常在瀏覽或是了解道教都會有一定的意義。黃色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