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意見反對,內賈德難扛重任

2020-12-17 阿五說事

哈梅內伊是伊朗的精神領袖,魯哈尼是總統,內賈德是前總統,伊朗所謂的總統都只不過是宗教最高領袖的傀儡,領袖有罷免總統的權力,神權至上。很難想像,21世紀除了梵蒂岡居然還有其他宗教國家。伊朗內部應該會發動政變,權利應該會進行改革和分配。當然伊朗的國策和外交不會改變,這是作為民族宗教和地緣政治綜合考量。

有人是可以威脅到哈梅內伊的統治的,即使內賈德也根本就不是一個能量等級。不管國內還是國際對內賈德的從政沒有肯定,只是他對美的強硬態度倒是給全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沒有政治根基和強硬的教派背景及伊朗國家政教合一的體制,決定了內賈德執政的吃力和難以持久。再說,無論如何一個國家也不能允許自己的二把手跟一把手不團結一致,這對於民族和國家的團結和形象都是極具破壞力的,所以內賈德能夠執政已經是奇蹟,他根本就不可能走得更遠。

內賈得和哈梅內伊是兩階級的人,根子上不是一路,內賈的是巴列維王朝時期的大學生,接受的巴列維思想,與宗教教旨主義格格不入,之所以服從哈梅內伊,是形勢所迫,思想上並不認可。內賈德是強硬派的代表,他上臺只能讓衝突更激烈。魯哈尼和之前的哈塔米能擔任總統,就是伊朗希望可以緩和同西方的關係,求得發展的空間。

只要哈梅內伊支持魯哈尼,內賈德就沒有希望。其實伊朗總統就是其他國家總理的角色,但是出國訪問都是總統頭銜,伊朗政教合一,精神領袖是伊朗最高司令,大權在握。伊朗總統和宗教領袖的矛盾,主要是平民要求世俗化和宗教勢力不願意放棄權力的矛盾。從未來看,宗教領袖遲早要被推翻的 這是人類發展的結果。美國表面上政教合一,總統要向上帝宣誓,但基督教根本不敢、也沒有能力插手政權。

現在伊朗鷹派要求對美國、以色列開戰,是死路一條。美國的武器殺傷力是伊朗的一百倍以上,伊朗無法還手。而且美國領土離伊朗有1萬多公裡,伊朗打不到,伊朗只能接受現實,只有俄羅斯和中國的幫助下,伊朗國家和人民才安全。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應該與哈梅內伊聯起手從長計義,採取與美國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遊擊戰打法,不能硬碰硬,畢竟伊朗的軍事實力不如美國。

相關焦點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出山,取而代之?
    伊朗接連被人暗算,2月份伊朗二號人物蘇萊曼尼被美國特種兵定點清除。11月27日,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首席核物理學家被暗殺。48小時之後,11月29日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沙赫丹被暗殺。一時間,伊朗民眾義憤填膺,在總統府邸不斷聚集,高喊口號,「和美國開戰」、「懲罰以色列」。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可能捲土重來?
    這然外界非常關注,在這種情況下,伊朗鷹派代表人物前總統內賈德是否會捲土重來,重登大位?就在11月27日下午,伊朗核項目負責人,首席核專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郊區阿布沙德村附近遭遇襲擊,他與數名保鏢不幸身亡。根據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的說法,對法赫裡扎德實施暗殺的手法很奇特,現場並無兇手,他們採用的是電子設備暗殺,通過衛星遙控的遠程射殺。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為何反對?內賈德有取而代之的機會嗎?
    一、內賈德不可能有機會在伊朗,總統相當於總統制國家的政府總理 。內賈德是一位傳奇式 「草根總統 」,他有著強烈的伊斯蘭信仰和民族自尊心,堅定捍衛伊斯蘭革命原則和宗教習俗的尊嚴,視掌握核技術為伊朗的民族權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鷹派」。
  • 伊朗核科學家被殺,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會取而代之嗎
    伊朗在美國、以色列的重創下,歐盟口惠而實不至的忽悠下,處境更加艱難,但依舊翻身無望:溫和派的魯哈尼總統即將成為過去式,而強硬派的前總統內賈德早已成為過去式!他不可能取代魯哈尼,就算取代了他也無濟於事,因為總統只是伊朗的二號首長,權力有限。
  • 中東戰雲多變數,伊朗再無內賈德
    因此,不管是內賈德的強硬,還是魯哈尼的溫和,實際上都折射出伊朗政治土壤上必然存在的面孔轉換,而不同體系的政治理念,都與哈梅內伊的意志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溫和」與「強硬」還是個問題嗎?其實內賈德也是伊朗政體漏洞中失敗的投機者,不能連任的原因,也是由於其「用力過猛」而讓美伊矛盾更加惡化,恰逢美國又出了一個和內賈德一樣的「頂牛者」,關係更是跌落到無法迴旋的黑洞。而這個時候,自由派也終於找到了攻擊內賈德的把柄,哈梅內伊彼時也想讓「溫和派」來緩衝當時的緊張局勢,這才有了內賈德的敗北,魯哈尼的勝出。
  • 伊朗出內鬼了?德黑蘭發現以色列國旗,寫著「感謝摩薩德」字樣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後,身份也被曝光,法赫裡扎德不光是伊朗核科學家,還是伊朗的國防部長,擔負著伊朗核計劃和彈道飛彈計劃的重任。雖然伊朗方面表示,法赫裡扎德遇刺,不會對伊朗核計劃產生任何影響,但實際上,法赫裡扎德的死亡,讓伊朗陷入困境,核計劃也沒有新進展一直在拖。
  • 伊朗要變天?魯哈尼主動與美國求和,徹底激怒軍方:這是出賣國家
    中東局勢一直不太穩定,美國此前向蓬佩奧下達命令,稱只要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可對伊朗實施各種打擊政策。消息一出,便引發國際社會熱議,看來伊朗今年的冬天不好過。面對美國「強有力的制裁」,伊朗內部陷入混亂。美國新任總統上臺後,魯哈尼以伊朗遵守核協議為由,請求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政府重新加入伊核協議。
  •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內賈德?
    其在位的時候,那是威震世界,最典型就是內賈德總統。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如何評價內賈德總統呢?你可能想不到,主要是三點。 內賈德出身貧寒,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幾乎唯一的貧民總統。因為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總統基本上都是出自權貴和大教士家族,只有內賈德出身貧寒。
  •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04日 16:43 A-A+ 伊朗總統魯哈尼揪出了煽動暴力的組織者。伊朗國家電視臺3號報導稱,伊朗總統魯哈尼2號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敦促法國立刻採取行動協助打擊煽動暴力抗議的伊朗反政府組織「人民聖戰者組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人民聖戰者組織」成立於1965年9月,主要由一些反對伊朗國王巴列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組成,曾與霍梅尼政權短暫合作,一致反美。
  • 伊朗飛彈襲擊後白宮燈火通明,是否全面開戰?就看川普怎麼說
    在伊朗發動空襲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當天下午曾在國防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打完戰爭的準備。」埃斯珀指出,美軍正在加強對中東地區駐軍的安保措施,以及重新部署和增加了兵力。
  • 伊朗一旦和美國開戰,為何會兵敗如山倒?兩個原因,事關三個國家
    最近,美國政權更迭,卻依然在中東地區搞事,伊朗關鍵人物接連被害,惹怒了伊朗,如今,伊朗將矛頭指向美國和以色列,還將核研究機構預算增加256%,這和美國想達到的目的截然相反,外界擔心,美國和伊朗很有可能爆發戰爭,有專家指出,一旦伊朗和美國開戰,會像伊拉克一樣兵敗如山倒,有兩個原因,事關
  • 美國殺了伊朗「關鍵將軍」,下一步是開戰嗎?
    談及開戰的可能性,專家認為,對美國來說,公然宣戰需要向國民作出交代,這可能會遇到國內方面的阻力。對於伊朗,懸殊的軍事實力差距意味著一旦開戰勢必損失慘重。伊朗進行報復在所難免,但是直接將其上升至戰爭層面,可能性較小。獨家供稿騰訊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中、俄、歐盟統一反對美「對伊制裁」 魯哈尼:美方言論無任何意義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9日在一份聲明中稱,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2015年伊朗核協議達成前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已於美國東部時間19日晚8時起恢復生效。對此,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地時間20日發表電視講話。魯哈尼表示,美國若採取任何霸凌行為或其他行動,勢必將面臨伊朗的「決定性回應」。
  • 魯哈尼稱伊朗飛彈計劃「不可談判」,俄媒:拜登低估美伊和解難度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今日俄羅斯」(RT)網站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14日表態,伊朗不會就其飛彈計劃進行談判,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表示,「我很清楚」。RT稱,此前預計拜登可能會嘗試更加寬鬆的談判,其中可能涉及伊朗彈道飛彈計劃,以及重返2015年伊朗與世界主要大國籤署的核協議。但是魯哈尼當天表示,「伊朗不會接受任何先決條件」。
  • 伊朗總統魯哈尼:很高興看到川普離任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16日在內閣電視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伊朗對喬·拜登接任白宮主人並不感到「興奮」,但「很高興」看到唐納·川普作為美國總統的統治走向終結。 魯哈尼稱川普為「最無法無天的美國總統」和「恐怖分子」。
  • 伊朗議長要求《官方公報》發布《反制裁戰略法》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8日報導,伊朗議長卡利巴夫當天致信伊朗《官方公報》負責人,向其宣布了伊朗議會本月初通過的《反制裁戰略法》,並要求《官方公報》正式發布這一法案。 伊朗《官方公報》為伊朗立法機構進行權威發布的平臺。
  • 伊朗總統魯哈尼:望同中俄保持合作 維護和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以及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等地區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在回答總臺記者提問時,魯哈尼表示,伊朗希望繼續同中國、俄羅斯等友好國家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維護伊核協議及地區的和平穩定。 伊朗總統 魯哈尼:維護伊核協議以及同其他國家合作以保持地區穩定,這對伊朗來說非常重要。川普政府在對抗伊朗時遭到失敗是伊朗同國際社會,特別是4+1國家(英法俄中德)共同合作的結果。
  • 拉夫桑賈尼:伊朗政壇常青樹,家族富可敵國,終被內賈德無情剷除
    前幾天伊朗一位科學家被暗殺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伊朗和周邊國家關係一直很緊張,其實伊朗國內的動亂也給他的國際關係帶來了影響。平步青雲1979年,伊斯蘭革命結束,拉夫桑賈尼被任命為革命委員會的委員,2月份,霍梅尼回到伊朗。
  • 獨臂哈梅內伊,從世俗總統到伊朗第一教士
    在馬什哈德完成學業後,哈梅內伊在1957年去聖地納傑夫,隨後回到伊朗的什葉派中心庫姆神學院,追隨伊瑪目霍梅尼。哈梅內伊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沉迷於各種街頭活動,也是霍梅尼的得力幹將。1979年,霍梅尼從巴黎回到伊朗,從知識分子手中奪取了推翻巴列維王朝的勝利果實。哈梅內伊被哈桑.魯哈尼(就是現在的伊朗總統)推薦為國防部副部長,開啟了他的仕途。
  • 伊朗總統魯哈尼:若美國取消制裁重返核協議 願與拜登會面
    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就拜登(Joe Biden)正式被確認當選美國總統發言。他在12月16日稱,不會對他當選而感到興奮,但對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卸任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