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可能捲土重來?

2020-12-17 裝備資料庫

由於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被暗殺,目前的伊朗民眾群情激憤,伊朗強硬派更是義憤填膺,要求伊朗政府強勢報復以色列和美國。而溫和派總統魯哈尼基於避免陷入以色列及川普政府設置的「圈套」,不主張「現時現報」。因此,雙方矛盾加劇。而作為伊朗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既要照顧到強硬派的訴求,也要考慮「報復」的後果,所以,左右為難。客觀地說,哈梅內伊和伊朗政府正在面臨嚴峻的考驗。這然外界非常關注,在這種情況下,伊朗鷹派代表人物前總統內賈德是否會捲土重來,重登大位?

就在11月27日下午,伊朗核項目負責人,首席核專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郊區阿布沙德村附近遭遇襲擊,他與數名保鏢不幸身亡。根據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的說法,對法赫裡扎德實施暗殺的手法很奇特,現場並無兇手,他們採用的是電子設備暗殺,通過衛星遙控的遠程射殺。沙姆哈尼認為伊朗反政府性質的「人民聖戰組織」及以色列支持的犯罪分子參與了行動。不過,截止目前,此案件的偵破仍然沒有明顯進展,伊朗政府通緝的四名兇手仍然杳無蹤跡。由此可見,伊朗情報和安全機構在情報及安保工作中漏洞明顯。

法赫裡扎德的被暗殺,在伊朗國內激起了巨大民憤,伊朗民眾在反以和反美問題上同仇敵愾的同時,也難免有發洩對政府軟弱的不滿情緒。因為,從年初的伊朗軍方二號人物蘇萊曼尼將軍的被定點刺殺,到接二連三的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被襲擊,再到這次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遇刺,一方面凸顯了伊朗內部的情報洩密和安保機構的水平有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伊朗政府的應對不夠有力。所以,伊朗民眾要求政府對美國和以色列實施報復行動,甚至呼籲直接對以色列和美國開戰。

其實,伊朗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溫和派與強硬派之間的內鬥。由於川普政府在2018年5月8日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以及川普對伊朗採取的極限施壓,導致伊朗的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從2017年年底因為雞蛋供應緊張問題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以來,又曾發生過多次民眾的抗議活動。因此,伊朗強硬派及其支持者要求魯哈尼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對美國實行強硬政策。也正是利用民眾的不滿情緒,在今年初的議會選舉中,強硬派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佔據了議會的多數席位。同時也使魯哈尼成為了「坡腳」總統,加大了政策的執行難度。

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後,伊朗的強硬派要求政府立即對以色列和美國展開報復行動,強硬派佔據多數的伊朗議會一讀通過了報復性措施草案,要求伊朗政府將鈾濃縮豐度提高到接近核武器級的水平。對於這份草案,總統魯哈尼持反對態度。因為,如果該草案最終通過的話,也就意味著「伊核協議」的徹底破產。

根據在聯合國備案的,伊朗與幾個大國所籤署的協議,伊朗的鈾濃縮豐度的上限是3.67%。而在川普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的鈾濃縮豐度已經有所提高,而如果再提高的話,那無異於是「退出」了《伊朗核協議》。果真如此的話,不僅會堵上了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之路(拜登已經表態將可能重新加入該協議),也會使其他籤約國無法再替伊朗「遮風擋雨」。這對伊朗改善國際關係及目前處境自然是極為不利的。基於這個考慮,總統魯哈尼不同意議會的這個主張。至於其他報復手段,魯哈尼與強硬派同樣有分歧。

對於強硬派要求立即報復以色列及美國的訴求,總統魯哈尼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伊朗政府雖然也表示要報復,但卻也呼籲在中東地區的盟友不要對美國的基地發動襲擊。應該說,魯哈尼的做法還是比較理性的。因為,種種跡象表明,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伊朗目標的襲擊,以及伊朗高官和科學家接二連三的被刺殺,就是一個「坑」,直白的說,就是在等著伊朗往裡跳。那樣的話,以色列就有理由轟炸伊朗境內的核設施了,美國川普政府也就有了發動戰爭的理由。

其實,伊朗政府現在確實很難做出抉擇。因為,不報復的話,無法向國內群情激奮的民眾交代。而如果報復的話,有可能會引發對伊朗國家利益更加不利的局面。千言萬語一句話,與美國和以色列實力相比,伊朗畢竟差距明顯,報復的手段確實是捉襟見肘。比如說,如果對以色列人進行襲擊式報復的話,不僅會帶來政治後果,即便是在技術層面上,以伊朗的情報和安全機構的水平,也很難有明顯效果。況且,以色列已經進行了防備。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的報導,基於目前的伊朗與以色列緊張局勢,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發布了預警通告,要求居住在伊朗周邊國家及更廣泛的中東和非洲國家的以色列人要注意安全。

如果說伊朗採取硬碰硬的報複方式的話,不僅能力不夠,而且還容易遭到以色列和美國的聯合打擊,那樣的話,伊朗國家層面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也是伊朗所無法承受之重。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伊朗與以色列的較量基本上都是通過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騷擾式襲擊來實現的,而以色列與伊朗的較量,則幾乎都是直接轟炸和襲擊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目標和基地。而對以色列襲擊的報復,伊朗也通常只是指責,鮮有與以色列直接交火的現象發生。伊朗不是不想,而是與以色列有著武器代差。比如,以色列連F-35戰機都有了,而伊朗的主戰飛機居然還是40年前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得到的F-14。試想,如此「代差」下,這個仗還怎麼打?再者,以色列背後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美國隨時準備出手。近期,美國在中東基地增加部署了4架B-52H戰略轟炸機,「尼米茲」號航母也被下令折返波斯灣。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從伊朗國內的政治生態來說,真正能夠做出國家重大決策的,其實不是議會,也不是魯哈尼政府,而是以哈梅內伊為精神領袖的伊朗護教和護法機構。然而,伊朗目前面臨的局勢,同樣會使哈梅內伊犯難,一方面要考慮到強硬派議會與溫和派魯哈尼政府之間的平衡,還要考量使用什麼樣的報復手段「合適」。因為,如果採取「蜻蜓點水」式的報復,肯定無法滿足熱血沸騰的伊朗民眾的願望,也無法達到強硬派的要求。

可是,如果伊朗的報復動作過大或太直接的話,則有可能會引發以色列及美國對伊朗的「動武」,比如轟炸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早就有了這個「想法」,果真如此的話,伊朗這些年來「忍辱負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而假如川普政府為了某種目的而與伊朗發生一場軍事衝突的話,不僅伊朗的國家利益會蒙受巨大損失,甚至還會危機政權。所以,哈梅內伊也肯定會非常慎重。不過,即便是面臨如此境地,哈梅內伊現在也不會放棄魯哈尼。因為,越是群情激奮的時候,伊朗越需要「迴旋餘地」。也就是說,以強硬著稱的前總統內賈德依然沒有機會。

素有「平民總統」之稱的內賈德,於2005年6月首次當選伊朗總統,並於2009年6月再次連任,是伊朗的第9和第10任總統。因為主張對美國和以色列強硬,因此被視為伊朗強硬派代表人物。他在2005年上任不久,就於同年9月18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了驚世駭俗的演講,他的「伊朗有權利用核能」的聲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在回應美國「制裁和談判並行」的主張時,所說的「要麼談判,要麼制裁,只能選其一」,曾令美國很尷尬。

不過,內賈德「不妥協」的強硬態度卻也最終導致了聯合國層面的制裁,使伊朗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嚴重限制。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在內賈德2013年卸任後,哈梅內伊「選擇」了魯哈尼上臺,意在解困。也因此才有了後的「伊朗核協議」的籤署。所以說,在伊朗,是溫和派上臺還是強硬派執政,是由伊朗的國家最大利益決定的,是由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戰略需要確定的。所以說,內賈德是否能「出山」,並不取決於強硬派的實力和願望,而是取決於哈梅內伊的戰略選擇。而事實已經證明,內賈德的強硬路線似乎也並不符合哈梅內伊對伊朗的最高利益定位。

2013年卸任總統後,內賈德又回到了大學任教,在魯哈尼的第一個任期中,內賈德已經很少發聲。然而,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那場因為雞蛋價格及食品供應緊張問題導致的民眾大規模抗議事件中,內賈德終於又發聲了,而且發表了一些過激言論,導致被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限制和約束,自此後,就幾乎聽不到內賈德對於時政的言論了,更是鮮有露面的機會,也可以說是自此後「銷聲匿跡」了。而以目前的伊朗政治生態,以及伊朗面臨的國際局勢,顯然不適合內賈德「出山」,因為那樣的話,會使局勢更加複雜,尤其不利於伊朗的「轉圜」,而哈梅內伊也顯然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出山,取而代之?
    伊朗接連被人暗算,2月份伊朗二號人物蘇萊曼尼被美國特種兵定點清除。11月27日,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首席核物理學家被暗殺。48小時之後,11月29日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沙赫丹被暗殺。一時間,伊朗民眾義憤填膺,在總統府邸不斷聚集,高喊口號,「和美國開戰」、「懲罰以色列」。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意見反對,內賈德難扛重任
    哈梅內伊是伊朗的精神領袖,魯哈尼是總統,內賈德是前總統,伊朗所謂的總統都只不過是宗教最高領袖的傀儡,領袖有罷免總統的權力,神權至上。很難想像,21世紀除了梵蒂岡居然還有其他宗教國家。伊朗內部應該會發動政變,權利應該會進行改革和分配。
  • 伊朗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為何反對?內賈德有取而代之的機會嗎?
    在當前的世界各國領導人中,對世界事務影響甚大而又為人所知甚少的,莫過於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只要哈梅內伊支持魯哈尼,內賈德就不可能有機會取而代之。一、內賈德不可能有機會在伊朗,總統相當於總統制國家的政府總理 。內賈德是一位傳奇式 「草根總統 」,他有著強烈的伊斯蘭信仰和民族自尊心,堅定捍衛伊斯蘭革命原則和宗教習俗的尊嚴,視掌握核技術為伊朗的民族權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鷹派」。
  • 伊朗核科學家被殺,鷹派要求開戰魯哈尼反對,內賈德會取而代之嗎
    伊朗在美國、以色列的重創下,歐盟口惠而實不至的忽悠下,處境更加艱難,但依舊翻身無望:溫和派的魯哈尼總統即將成為過去式,而強硬派的前總統內賈德早已成為過去式!他不可能取代魯哈尼,就算取代了他也無濟於事,因為總統只是伊朗的二號首長,權力有限。
  • 中東戰雲多變數,伊朗再無內賈德
    因此,不管是內賈德的強硬,還是魯哈尼的溫和,實際上都折射出伊朗政治土壤上必然存在的面孔轉換,而不同體系的政治理念,都與哈梅內伊的意志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溫和」與「強硬」還是個問題嗎?其實內賈德也是伊朗政體漏洞中失敗的投機者,不能連任的原因,也是由於其「用力過猛」而讓美伊矛盾更加惡化,恰逢美國又出了一個和內賈德一樣的「頂牛者」,關係更是跌落到無法迴旋的黑洞。而這個時候,自由派也終於找到了攻擊內賈德的把柄,哈梅內伊彼時也想讓「溫和派」來緩衝當時的緊張局勢,這才有了內賈德的敗北,魯哈尼的勝出。
  • 伊朗要變天?魯哈尼主動與美國求和,徹底激怒軍方:這是出賣國家
    中東局勢一直不太穩定,美國此前向蓬佩奧下達命令,稱只要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可對伊朗實施各種打擊政策。消息一出,便引發國際社會熱議,看來伊朗今年的冬天不好過。面對美國「強有力的制裁」,伊朗內部陷入混亂。美國新任總統上臺後,魯哈尼以伊朗遵守核協議為由,請求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政府重新加入伊核協議。
  • 伊朗出內鬼了?德黑蘭發現以色列國旗,寫著「感謝摩薩德」字樣
    最近,伊朗核科學家遭刺殺事件還沒有落下帷幕!據媒體最新報導,在伊朗首都發現以色列的旗幟。相信在該名核科學家被刺殺之前,很少為人所知,儘管身為伊朗重要人員,在伊朗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直到在德黑蘭被刺殺,伊朗多個高級人員參加葬禮才被大多數人所知。
  •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伊朗 魯哈尼請求法國打擊煽動暴力者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04日 16:43 A-A+ 伊朗總統魯哈尼揪出了煽動暴力的組織者。伊朗國家電視臺3號報導稱,伊朗總統魯哈尼2號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敦促法國立刻採取行動協助打擊煽動暴力抗議的伊朗反政府組織「人民聖戰者組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人民聖戰者組織」成立於1965年9月,主要由一些反對伊朗國王巴列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組成,曾與霍梅尼政權短暫合作,一致反美。
  •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內賈德?
    其在位的時候,那是威震世界,最典型就是內賈德總統。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如何評價內賈德總統呢?你可能想不到,主要是三點。 內賈德出身貧寒,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幾乎唯一的貧民總統。因為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總統基本上都是出自權貴和大教士家族,只有內賈德出身貧寒。
  • 美國殺了伊朗「關鍵將軍」,下一步是開戰嗎?
    談及開戰的可能性,專家認為,對美國來說,公然宣戰需要向國民作出交代,這可能會遇到國內方面的阻力。對於伊朗,懸殊的軍事實力差距意味著一旦開戰勢必損失慘重。伊朗進行報復在所難免,但是直接將其上升至戰爭層面,可能性較小。獨家供稿騰訊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伊朗一旦和美國開戰,為何會兵敗如山倒?兩個原因,事關三個國家
    最近,美國政權更迭,卻依然在中東地區搞事,伊朗關鍵人物接連被害,惹怒了伊朗,如今,伊朗將矛頭指向美國和以色列,還將核研究機構預算增加256%,這和美國想達到的目的截然相反,外界擔心,美國和伊朗很有可能爆發戰爭,有專家指出,一旦伊朗和美國開戰,會像伊拉克一樣兵敗如山倒,有兩個原因,事關
  • 中、俄、歐盟統一反對美「對伊制裁」 魯哈尼:美方言論無任何意義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9日在一份聲明中稱,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2015年伊朗核協議達成前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已於美國東部時間19日晚8時起恢復生效。對此,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地時間20日發表電視講話。魯哈尼表示,美國若採取任何霸凌行為或其他行動,勢必將面臨伊朗的「決定性回應」。
  • 魯哈尼稱伊朗飛彈計劃「不可談判」,俄媒:拜登低估美伊和解難度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今日俄羅斯」(RT)網站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14日表態,伊朗不會就其飛彈計劃進行談判,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表示,「我很清楚」。RT稱,此前預計拜登可能會嘗試更加寬鬆的談判,其中可能涉及伊朗彈道飛彈計劃,以及重返2015年伊朗與世界主要大國籤署的核協議。但是魯哈尼當天表示,「伊朗不會接受任何先決條件」。
  • 伊朗總統魯哈尼:很高興看到川普離任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16日在內閣電視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伊朗對喬·拜登接任白宮主人並不感到「興奮」,但「很高興」看到唐納·川普作為美國總統的統治走向終結。 魯哈尼稱川普為「最無法無天的美國總統」和「恐怖分子」。
  • 伊朗議長要求《官方公報》發布《反制裁戰略法》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8日報導,伊朗議長卡利巴夫當天致信伊朗《官方公報》負責人,向其宣布了伊朗議會本月初通過的《反制裁戰略法》,並要求《官方公報》正式發布這一法案。 伊朗《官方公報》為伊朗立法機構進行權威發布的平臺。
  • 伊朗飛彈襲擊後白宮燈火通明,是否全面開戰?就看川普怎麼說
    在伊朗發動空襲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當天下午曾在國防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並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打完戰爭的準備。」埃斯珀指出,美軍正在加強對中東地區駐軍的安保措施,以及重新部署和增加了兵力。
  • 伊朗總統魯哈尼:望同中俄保持合作 維護和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以及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等地區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在回答總臺記者提問時,魯哈尼表示,伊朗希望繼續同中國、俄羅斯等友好國家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維護伊核協議及地區的和平穩定。 伊朗總統 魯哈尼:維護伊核協議以及同其他國家合作以保持地區穩定,這對伊朗來說非常重要。川普政府在對抗伊朗時遭到失敗是伊朗同國際社會,特別是4+1國家(英法俄中德)共同合作的結果。
  • 伊朗總統魯哈尼:若美國取消制裁重返核協議 願與拜登會面
    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就拜登(Joe Biden)正式被確認當選美國總統發言。他在12月16日稱,不會對他當選而感到興奮,但對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卸任非常高興。
  • 拉夫桑賈尼:伊朗政壇常青樹,家族富可敵國,終被內賈德無情剷除
    前幾天伊朗一位科學家被暗殺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伊朗和周邊國家關係一直很緊張,其實伊朗國內的動亂也給他的國際關係帶來了影響。平步青雲1979年,伊斯蘭革命結束,拉夫桑賈尼被任命為革命委員會的委員,2月份,霍梅尼回到伊朗。
  • 獨臂哈梅內伊,從世俗總統到伊朗第一教士
    在馬什哈德完成學業後,哈梅內伊在1957年去聖地納傑夫,隨後回到伊朗的什葉派中心庫姆神學院,追隨伊瑪目霍梅尼。哈梅內伊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沉迷於各種街頭活動,也是霍梅尼的得力幹將。1979年,霍梅尼從巴黎回到伊朗,從知識分子手中奪取了推翻巴列維王朝的勝利果實。哈梅內伊被哈桑.魯哈尼(就是現在的伊朗總統)推薦為國防部副部長,開啟了他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