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紅頭巾》今明佛山「省親」

2020-12-21 佛山在線

粵劇《紅頭巾》將於10月29日、10月30日登陸瓊花大劇院,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表演藝術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擔綱。

一段歷史大幕即將被拉開:八九十年前,廣東三水婦女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成為建築工人,被稱為「紅頭巾」,她們自立自強,用勤勞善良建設和感動了新加坡。大戲開演前,記者走進三水赤東村,尋訪「紅頭巾」歷史見證人,探究大戲創作的幕後故事。

「紅頭巾」後人評戲:「逼真」

何為「紅頭巾」?對71歲的赤東村村民鄺毅初而言,這不是一個模糊的群像或一個久遠的名詞,她是撫養自己成人的慈祥奶奶陳群崧。

陳群崧生於1910年,根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素未謀面的丈夫——他在香港做「巡城馬」(粵語警察之意)。陳群崧赴香港尋覓不到丈夫,1928年遠赴新加坡工地工作,頭扎紅頭巾成為一位「地盤工」(粵語建築工人之意),一幹就是20年。

1948年陳群崧被夫家召回家,認鄺伯全為養子,1949年,鄺毅初出生。奶奶管這個小孫子叫「阿蝦」,因為鄺毅初體弱多病,奶奶帶在身邊悉心養育,百般疼愛。

 粵劇《紅頭巾》海報。

「奶奶在新加坡工作20年,過年沒有吃過一隻雞。」鄺毅初說,奶奶在新加坡打工時省吃儉用,晚間菜市場收檔後撿棄菜,一早煮好飯菜帶到工地吃,存下來的錢則寄回家補貼家用。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家裡重修房子,奶奶親自坐鎮,清點沙石水泥,徒手扔磚,演示紅頭巾們在新加坡工地工作的場景,讓鄺毅初記憶深刻。

奶奶享年104歲,2014年臨終前的眼神讓鄺毅初哽咽:「奶奶患白內障,視力不好,臨去世前,護士幫她清洗眼睛,她能看得見我,就一直看著我……」如今,鄺毅初將奶奶從新加坡帶回來的玉鐲繫上紅繩,佩戴在身上,以表紀念。

鄺毅初結婚時,奶奶將自己從新加坡帶回的兩條金鍊作為新婚禮物送給新人,如今,他將其中一條作為傳家寶,在兒子成婚時送給新人,延續「紅頭巾」的愛。

9月下旬粵劇《紅頭巾》首次在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公演時,鄺毅初到場觀演,這齣戲勾起了他對奶奶的回憶:「粵劇對紅頭巾歷史進行還原,很逼真。」

「紅頭巾」研究者:向祖父母輩中國人致敬

粵劇《紅頭巾》之所以讓歷史親歷者感到「逼真」,是因為主創團隊深入三水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創作時間長達三年,僅劇本就修改了三十餘稿。

三水區文聯副主席黃敏介紹,劇中曾小敏所飾演的主人公「盧帶好」有歷史原型,她的原名是「陸帶好」,帶著女兒在新加坡打工。

2010年,黃敏曾隨央視紀錄片《飄逝的紅頭巾》拍攝劇組走訪新加坡,見證了包括「陸帶好」等「紅頭巾」在異國他鄉的故事:「新加坡的許多歷史建築都由紅頭巾參與建設,當地人尊敬『紅頭巾』,在城市中放置『紅頭巾』的塑像……」

在新加坡的大悲院(當地福利院)中,黃敏邂逅了神似自己奶奶的「紅頭巾」盧亞桂,老人談及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在農村無法維持生計,所以只能來這裡打工。」沉重的生活與老人平靜的講述形成巨大的反差。黃敏還在新加坡邂逅了二代「紅頭巾」(「紅頭巾」養女,也從事建築工作)吳蘇妹,儘管已達80歲,她仍不願領取新加坡政府的救濟金,她說:「反正我還能動,我可以自己養自己。」

中國內地最後一位「紅頭巾」黃蘇妹於2015年在三水福利院去世,黃敏最難忘她的故事:「工地工作時有一個坑,沒人敢跳下去,她跳下去,結婚戒指掛住了一個鐵枝,為了掙脫,她狠心拽掉了自己半個手指……」

在為書籍《飄逝的紅頭巾》補遺時,黃敏撰寫了四萬字的文稿,總結了紅頭巾的精神特質——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紅頭巾折射中國人口大遷徙的一段歷史,是女性華工的代筆。今天探討紅頭巾的精神價值很有意義,因為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歷史。」黃敏說,「紅頭巾」不僅屬於三水或新加坡,也屬於全中國,因為她們是一代勤勞善良中國人的代表,勾起我們對祖父母輩的記憶和深情。

原標題:粵劇《紅頭巾》今明佛山「省親」

記者走進三水赤東村尋訪歷史見證者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黃鶴婷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粵劇《紅頭巾》回家省親,感動三水觀眾
    9月20日晚,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鳴謝單位為佛山市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廣東粵劇院演出,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成功上演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
    現代粵劇《紅頭巾》微紀錄 第二期 盼望已久,「帶好」回娘家了!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將於9月20-23日20:00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連演四場。
  • 粵劇《紅頭巾》斬獲廣東省藝術節最高獎項
    粵劇《紅頭巾》劇照。(央廣網發 龍翔 攝)央廣網廣州12月7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葉振球)12月6日晚,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在廣州舉行閉幕式演出及頒獎儀式。廣東粵劇院參評劇目粵劇《紅頭巾》獲得「廣東省藝術節劇目大獎」,這也是本屆藝術節的最高獎項。三年一度的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是廣東全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本屆省藝術節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歷時十七天,匯聚了122個劇(節)目、60場演出和1個展覽,集中展示了廣東近年來藝術創作生產的優秀成果。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啦
    大型現代粵劇《紅頭巾》回娘家啦!現代粵劇《紅頭巾》微紀錄 第二期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鳴謝單位為佛山市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
  • 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上粵劇舞臺!現代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廣東粵劇院提供歷時三年,易稿十餘次,廣東佛山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終於被搬上粵劇舞臺。8月24日晚,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成功首演。再現「紅頭巾」謀生往事現代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
  • 創新又留粵味,專家點讚粵劇《紅頭巾》
    《紅頭巾》劇照 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粵劇《紅頭巾》於8月24日、25日晚在廣州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成功首演,獲得各界好評
  • 粵劇《紅頭巾》斬獲劇目大獎 計劃明年全國巡演
    粵劇《紅頭巾》劇照(資料圖) 龍翔 攝中新網廣州12月8日電 (程景偉 葉振球)廣東粵劇院參評的粵劇《紅頭巾》日前在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上獲得「劇目大獎」,這也是本屆藝術節的最高獎項。粵劇《紅頭巾》計劃明年啟動全國巡演(資料圖) 龍翔 攝三年一度的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是全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盛會,也是國內創辦最早的省級藝術節。本屆廣東省藝術節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歷時17天,匯聚了122個劇(節)目、60場演出和1個展覽,集中展示了廣東近年來藝術創作生產的優秀成果。
  • 一片紅頭巾,感人女性詩,粵劇《紅頭巾》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11月30日晚,由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的粵劇《紅頭巾》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作為本屆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演出作品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上演
  •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粵劇《紅頭巾》首演 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歷史 2020年08月26日 10:35   來源:廣州日報
  • 粵劇《紅頭巾》三水開演,超800名市民觀看
    昨晚8時,大型現代粵劇《紅頭巾》在三水區文化中心大劇場上演,再現100年前三水婦女「下南洋」謀生養家的往事,不少觀眾眼泛淚光鼓掌叫好。 據悉,粵劇《紅頭巾》由「省市區鎮+廣東粵劇院」歷時3年打造,由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飾演主人翁「盧帶好」。8月24日,該劇在廣東粵劇院成功首演並連演7天,接下來將在三水區文化中心連續上演至9月23日。
  •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詩意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 2020-08-26 16:31:508月24日晚,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首演。寫意的舞臺、詩意的氛圍中,這群努力拼搏的美麗女性感動了觀眾。謝幕時,不少觀眾邊鼓掌邊落淚。有觀眾表示,「這是一部『紅頭巾』的史詩,感謝《紅頭巾》讓我了解了這樣一段歷史。」
  • 現代粵劇《紅頭巾》首演 重現三水女人「下南洋」的歷史
    《紅頭巾》演出照。廣東粵劇院供圖   「女啊——捱過今時,聽日好起來。」一首嘆歌,緩緩道出三水「紅頭巾」堅韌謀生的舊時往事。24日晚,由廣東粵劇院創排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首演。   該劇主創陣容強大,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擔綱主演。   《紅頭巾》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初災荒年間,佛山三水女人盧帶好、阿月和阿麗姐妹結群去南洋謀生的故事。
  • 粵劇《紅頭巾》周五邀您看,就在瓊花大劇院
    10月30日(本周五)19:30粵劇《紅頭巾》將在瓊花大劇院上演請你免費觀看!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擔綱主演的粵劇《紅頭巾》將於10月29日、10月30日登陸瓊花大劇院上演,一段歷史大幕即將拉開。
  • 三水大型粵劇《紅頭巾》開排!這群女性曾影響了一個國家
    三水大型粵劇《紅頭巾》開排!目前,粵劇《紅頭巾》已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併入選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大型粵劇《紅頭巾》開排儀式在廣東粵劇院舉行。/李周秦攝取材三水展現廣東女性人格力量的精神之美紅頭巾是早年新加坡對當地從事建築粗工的三水籍華僑婦女的稱謂。
  • 曾小敏擔綱粵劇《紅頭巾》8月24日首演,致敬三水女人「下南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廣東省粵劇院粵劇戲迷又有新戲睇!粵劇《紅頭巾》將於8月24日19:30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首演。(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該劇重現了20世紀初三水女人去南洋當「紅頭巾」謀生的艱辛歷程,表達了對她們的崇高敬意。 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粵劇院、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廣東粵劇院演出。
  • 黃敏:三水「紅頭巾」的守望者
    3年後的2018年年末,一部以三水「紅頭巾」為創作題材的大型現代粵劇《紅頭巾》正式啟動。春去秋來,又是3年,歷經30餘次易稿,《紅頭巾》在今年9月20日回到家鄉——在三水區文化中心大劇場演出結束當晚,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紅頭巾》的創作,與時代事件、城市文化記憶同傳統粵劇相結合,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紅頭巾》群舞展現了三水女性的力量之美。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落幕 粵劇《紅頭巾》獲大獎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程景偉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頒獎晚會6日晚在廣州友誼劇院舉行,現場表彰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其中話劇《深海》、粵劇
  • 《紅頭巾》獲廣東省藝術節最高獎項,省市區聯合出品
    12月6日晚,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在廣州友誼劇院閉幕,會上揭曉了本屆省藝術節的各大獎項,其中,粵劇《紅頭巾》收穫多個大獎,並獲本屆藝術節最高獎項——廣東省藝術節劇目大獎。  粵劇《紅頭巾》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統籌指導,廣東粵劇院、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佛山市三水區文廣旅體局聯合出品,三水區蘆苞鎮人民政府支持創作,描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初三水女人盧帶好、阿月和阿麗姐妹結群去南洋謀生養家的往事,她們在新加坡戴起「紅頭巾」做最辛苦的工地工,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族的生存。
  • 《深海》《紅頭巾》獲劇目大獎,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閉幕
    其中,話劇《深海》、粵劇《紅頭巾》獲得劇目大獎;潮劇《秘密交通站》、山歌劇《白鷺村》、山歌劇《春鬧》、舞劇《嶺南秋雨》、話劇《龍騰伶仃洋》、舞蹈詩《黃埔長歌》、交響套曲《我的祖國》、歌劇《紅流澎湃》獲得一等獎。
  • 讓粵劇精品追趕線上線下演播風口
    已經是第三次進京演出的《夢·紅船》講述了抗戰時期粵劇藝人鄺三華、梅卿、超劍郎與紅船子弟不懼日寇刀槍脅逼,借上演《火燒黃天蕩》之機,手持火把以粵劇絕技「高臺照鏡」登上船頂引炸紅船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故事,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粵劇藝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