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簡述
史蒂芬.金的著作《綠裡奇蹟》是一部最大化凸顯人性善與惡的碰撞的巨作,引發了人們從多個角度對現實人性的不同側面的思考和探索,進一步強調了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作品闡述了「活著不代表希望,死亡也不代表絕望,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死亡和生命」的主旨。
影片中的囚犯和現實中「有罪人」對他人的生命、死亡和希望的看法和態度為例進行了折射反應。史蒂芬.金是美國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創作是基於他本人童年的不幸的遭遇。毀滅不是他本人的創作初衷,恰恰相反,通過作品,史蒂芬.金試圖解析人性。人性不是簡單的善和惡,善與惡只是人們對待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與態度。所有人的都可以拯救他人,同樣所有人都可以被他人所拯救。只要人們滿懷善意和希望,這樣即使是身處困境,依舊可以綻放出自己的人性光輝。
二、囚犯的救贖
綠裡裡面的監獄長,目睹了許多的刑事案件後。對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感到痛苦,他所希望的是懺悔後的罪犯能夠得到自救而不是以死謝罪。因為死亡只是一種軟弱的逃避,是對生命無端的掙扎。真正的自救是在懺悔後能看到生命的希望。向死而生,勇敢面對。監獄長對於罪犯的勸導最終使得罪犯良心覺醒,從而走上了自救與他救的道路。
根據弗洛伊德人性三論的觀點,即人性中存在自我、本我、超我。囚犯的自我救贖實際上是超我對於自我的一種約束。本我只是充當了自我和超我的一種平衡緩衝物。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從一出生到咿呀落地,人便開始了自我的一種社會屬性,也開始了自我的救贖。根據聖經中的記載,人一出生便是代罪之身,因此要通過救贖使得自己擺脫苦海。
囚犯的犯罪行為是人性中惡的一面的暴露,因為社會屬性的約束,綠裡裡面的囚犯一方面是承受著罪惡給他們的負罪感,另外一方面,他們又是救贖別人和自己的使者化身。任何試圖以是與非、好與壞來評判一個人的行為的舉動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我們無法判斷是否這個人只是在進行一場自我與他我的救贖。而救贖行為本身是沒有社會屬性和道德屬性的。
三、獄長的救贖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綠裡裡面的監獄長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和樂於助人的救世情結。他看得出囚犯們懺悔的心,而自己也是一名虔誠的宗教信仰者。監獄長的救贖,就在於他堅信信仰得救,也便是後來馬丁.路德金所倡導的因信得救。在這個汙濁的世界,很少人保持有自己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憐的,但是有了信仰,卻不去堅定它的人,卻又是可悲的。
監獄長對待罪犯的態度是循循善誘的,他並不是冷漠和無情的象徵。監獄長用自己向善的態度感化了那些在善惡邊緣掙扎的可憐人們。在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人性往往容易被勢力與金錢所扭曲,我們往往被黑暗蒙蔽了雙眼。其實,救贖別人的同時,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
監獄長感到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所謂的匡扶正義,揚善懲惡,都是法律的規定。但不是人性的體現。因為生而為人,我們都是具備了人性。監獄長,也為自己無力挽救有懺悔之心的罪犯而悲痛不已。與此同時,他作為一名虔誠的宗教信仰者,他也相信上帝會挽救一切善良的人,而不會置之不理。 監獄長,一生服務於社會法律體系,他深刻體會了僵硬的社會體制對人性的扭曲,但是自己卻是無能為力。試圖掙脫,但是社會環境使他不得不屈服於社會體制。
四、心靈的淨化
世界上總是有些好人,但是他們又難免存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犯錯誤並且會有懺悔之心。但也存在一些壞人,對他人一般是漠視,視若無睹,僅僅是關注自己的私人利益。電影《綠裡的奇蹟》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審視了人性中的罪與罰,也解讀了人物的自我救贖之路。入獄的囚犯,因為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但在自我懺悔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通過自己的懺悔,淨化了自己的心靈。並且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影片中的霍夫便是一個奇蹟,他自詡受到了上帝的恩澤,能夠看清世間上所有的善與惡。但是與此同時,他也承受著常人無法容忍的痛苦。在他淨化自己的心靈的時候,他便以一種隱士者的姿態對待著身邊這個渾濁的世界。
但是不幸的是,生活一次次拋給他橄欖枝的時候,與此同時,生活又給了他重重一擊。恐懼和害怕佔據了他的整個生活,最終他選擇了自殺。他認為世界是一片汙垢,由於自己無法淨化這個黑暗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讓世界淨化自己不安的靈魂。心靈的淨化往往是徹底的一種解脫。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洗滌自己不安的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尼採曾說過「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與惡龍纏鬥之久,自身亦成惡龍」說得難道不是同樣的道理嗎?很少人能夠保持內心的純潔,因為世界的汙垢早已將他們內心的純淨埋汰。西方有一種神聖的宗教儀式,那便是朝聖。無獨有偶,市面上也存在關於介紹朝聖的書籍。
朝聖是西方人的一種宗教儀式,當人們感到自身充滿罪惡,想要為自己贖罪的時候。人們會選擇朝聖,以表達自己內心的虔誠以及對於上帝的信仰。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也是一段朝聖,我們都有自己的信仰。我們也難免犯錯,難免會懺悔,難免會手足無措,我們也會想過要進行自我救贖以及幫助他人進行救贖。
人之初,性本善。關鍵在於看清人性的本質,這樣才能多一份了解,便是多了一份對於自我和他人的救贖。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人性難免會墮入罪惡的深淵,只有救贖才是渡己也是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