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年啟航計劃#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在許多地方都有著巨大的差別,甚至有的觀點有時會是截然相反的。比如關於人的本性問題,在東方文化中,特別是中國歷來是主張「性本善」的,而西方則傾向於「性本惡」。而恩格斯則認為,人的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那麼,人性究竟是「本善」還是「本惡」呢?該如何看待?您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在我國,千百年來一直提倡儒家的理念,認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嘛。也正是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才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性的根源和原點是向善的,因此後來才會有善行義舉。人性本善是有許多例子可以說明的,比如見義勇為、拾金不昧、樂善好施、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和後悔之意、主動扶起跌倒的老太太等等。
人性為什麼變惡了呢?那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因素影響了人的本性,是各種利益之爭汙染了人的靈魂所致,就象即使有一顆非常好的種子,把它種在鹽鹼地裡,也長不出好苗,更結不出好果實道理是一樣的。可見,人性變惡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而西方人則認為人性本惡。在他們的理論中,人性本惡是自然屬性,無節制和永不滿足的本能和欲望,應該是人的天性,更是與生俱來的。從感情上講,我們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非常希望人性是本善的。但是縱觀歷史和現實,事實和理性都告訴我們,人性是惡的。比如日本人為了侵佔中國,一個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就慘無人道的殺害了我國30萬同胞等等。人性本惡論認為,人類生來就有自私自利性,有強烈的佔有欲和排他性,比如一個嬰幼兒,天生就想要東西,搶玩具,多則快樂,少則哭鬧,還有以大欺小等等,有時候的許多表現都是不純真,更不「善良」的。
還有一種看法,既不認為人性本善,也不傾向於人性本惡,而是認為「人性本我」,即人出生之時,除了遺傳基因以外,並無人性善惡之分。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好比是一張白紙,上面可以寫最新最美的文字,也可以畫最好最靚的圖畫。當然也可以不負責任地任意塗鴉,胡寫亂畫。也許更有甚者,不想要這張紙了,也可能像垃圾一樣丟棄,任其自生自滅。因此,對於一個人之初的孩子而言,根本說不上什麼善與惡,家庭社會的生長環境和父母的後天教育,才是孩子性善和性惡的根源。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生下來,只有生存本能,並沒有善惡之分。由此可見,「孟母三遷」還是很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人性究竟是「本善」,還是「本惡」,完全是由人類的自我認知決定的。所以,來自後天的道德法律教育才是至關重要的。有不少人感嘆,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講金錢的人多了,講感情的人少了,世態炎涼,人心不古,其實就是說,有許多人已經變得不太善良了。因此,我國目前的很多類似社會現象的出現,實質上應該就是道德缺失和誠信危機所致,而其根源也許就在此吧。大家以為如何呢?對於人性的「善惡論」,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