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課程主題明明寫著緩解腰部疼痛,整節課的大部分體式都是圍繞加強腿部力量進行開展的?
腰部疼痛,引起的原因有很多,但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做到用一個體式就能解決問題時,多練習站立體式,加強腿部力量,給腰部足夠的支撐,是不是能達到減輕腰部疼痛呢?都是站立體式,但是受惠的是腰部。
同理,一個序列裡面,可能前面的一系列練習都是為了做到其中一個體式,而前面的一序列練習就是在施惠,為了做到的那一個體式就是在受惠。
以上圖序列中的站立體式為例,前面所有的練習都是為了做到戰士一式,那戰士一式之前的體式怎麼施惠的?
那就先來看看戰士一式是怎麼做的:
*從山式進入到四肢伸展式;
*雙臂上舉過頭,肘關節伸直;
*右腳向外轉動90°,左腳向內(向右)轉動60°;
*吸氣,向右轉動肩部、軀幹和身體;
*保持胸腔上提、手臂伸展,呼氣,屈右膝形成90度角;
*保持後腿的伸直和結實穩固;
*保持頸部伸展,頭向後、向上看;
吸氣,抬頭,伸直雙腿返回,向前轉動軀幹和雙腳,然後練習另一側。
練習過戰士一式的小夥伴肯定知道,戰士一的轉髖和蹬腿是很難的。再看上面的序列,戰士一式的轉髖是不是可以從戰士二式、加強側伸展、三角扭轉式、半月扭轉等體式得到訓練?蹬腿的訓練同樣可以在前面的站立體式中獲得。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為了做到戰士一式,你可以編排其他的序列,也可能有無數個序列可以達到目的。所以我們需要在序列編排裡面掌握這個思路,你就可以舉一反三根據不同的練習目的、身體狀況編排不同的體式序列。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序列裡面的反姿勢。反姿勢的作用是即使你在前面的練習中犯了一些錯誤,反姿勢可以幫你修正錯誤,就像還原的效果一樣。
反姿勢也可以說是反向體式,針對單個體式的反姿勢我們肯定都很熟悉,比如當你練習了加強背部伸展式,你可能會做橋式肩倒立;做了開髖的坐角式,可以練習收髖的牛面式;練習了上犬式,可以練習英雄前屈/嬰兒式來緩解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反姿勢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動作,有時候一個動作可以對應兩個或多個體式,取決於練習的具體內容、強度以及給身體產生的影響和效果而定。
那麼對於一個序列來說,既有站立體式、又有扭轉、坐立倒立.怎麼設計反姿勢呢?
不管是施惠受惠體式的辨別還是反姿勢的設計,在朱曼老師「體式序列密碼之自我習練的技巧」中都有講解。
其實從施惠受惠體式、反姿勢的探索中,我們也不難總結出體式序列編排的一些基本原則。當你結合課程來看時,你就會發現這些原則都是顯而易見的。
原則一:從簡單到複雜
體式的複雜程度不同。在簡單到複雜的過渡中,身體可以更容易、更安全地打開並保持穩定。比如要做到戰士一式,前面安排一些相對簡單的體式來訓練戰士一式所需的力,這樣戰士一式做起來更容易些,對蹬腿的腳踝後側、屈膝腿的膝蓋和下背部的壓力就會更小一些。
原則二:從動態體式到穩定探索
身體會有緊張感,而通過運動可以更容易、更安全地找到緊張的部位,克服緊張感,最終才能更穩定,更持續性。
在「體式序列密碼之自我習練的技巧」課程中,老師提到了一種「 Viloma(間斷法,也是瑜伽調息法的一種,老師在此將這個思路應用到體式練習中)」練習方式,將一個序列拆成幾個小序列、並且加入過渡的體式,達到在序列中找到穩定的目的。
原則三:培養能量的平衡
能量總會有起伏,瑜伽哲學稱之為激性(rajastic)與惰性(tamasic)。不同瑜伽課程或許選取的道路不同,但是當從攤屍式中起來時應覺得能量是平衡的,呈悅性(sattvic)。能量低的時候,習練應該幫助我們提升能量,能量過高,習練應該幫助我們回到中心。
所以我們常說一個好的序列編排,習練者不僅可以鍛鍊到身體的皮膚、肌肉和骨骼,並且可以更多地從細胞水平上觸及到能量體的層面。
原則四:通過反向體式整合前面體式的功效
每個體式都會造成緊張,而其他體式則可以消除這種緊張。這就是為什麼要反向體式練習,實現習練更深度的整體感。
原則五:培養可持續的自我轉變
瑜伽是終身的習練。不管是對於老師需要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還是習練者需要針對自身設計序列,我們要掌握編排序列的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實現瑜伽習練可持續性的最大化。
如果在目前的練習或教學中,你對序列編排這種舉一反三的思路還有欠缺,朱曼老師的「體式序列密碼之自我習練的技巧」課程能給到你指導。你只有擺脫依葫蘆畫瓢的練習模式,才能真正開始屬於你的瑜伽。
>>掃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