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39-40)

2021-02-12 岐黃傳承道法自然

那溼很盛的時候怎麼辦呢?身體帶不出來,溼又盛的話,很重,所以它會下行,下痢了,肚子脹。所以說呢,結果呢,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所以陽受風氣,陰受溼氣。這個天氣,喉嚨就是講吸氣,講氣管,好,咽呢,就是吞食,所以吞東西進入食道跟氣管不太一樣,兩個分開來的,中間有個膜擋到。那個膜呢,老師,我吃東西呢,這個食物跑到氣管裡面去,你就想什麼問題?少陽嘛,因為少陽主開合,開合有問題,是少陽,所以,陽明主開,抱歉,太陽主開,陽明主合,那中間的樞紐是什麼?少陽,所以所有瓣膜有問題的時候,都是什麼?少陽。這個《黃帝內經》就把它簡化了。所以說,陽氣受風病,陰受溼氣,所以陽明胃經呢,受風病,陰受地下溼氣從地上,從腳上往身上走,頭呢,陽明呢,從頭上往下走,所以足太陰脾經,是不是隱白大都太白啊,有沒有?公孫啊,一路上來。胃經呢,從頭上,頭維下關頰車,承泣四白巨髎,一路往下走,所以上面是受風氣,下面是受溼氣,這兩個不太一樣,就是講脾和胃,這兩個不太一樣。所以傷於風者呢,上先受傷於溼者下先受,講得就是脾。

第一節  陽明之脈象脾病與四肢

那255頁,黃帝說,「脾病而四肢不用」。脾有病的時候,四肢沒有辦法用,我們講過脾主四肢嘛,四肢,除了主腹以外,四肢是脾臟在管,脾臟在管。那脾有問題的話,四肢為什麼不能用呢?就回答了,理論就在這邊了。「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如果是,這個「必因於脾,乃得稟也。」因為我們四肢稟氣於胃,沒錯,可是如果沒有脾臟,你吃的東西到了小腸裡面去,把胃變成小腸啊,如果你光看胃看不懂,如果把這邊的胃,把它變成「四肢稟氣於小腸」,你吃的食物到胃裡面摩擦,磨碎了以後,進入小腸裡面開始受,甚至開始消化,這個時候,小腸是不在少腹這邊,是脾臟在管,所以脾,小腸因為有脾臟,才能把食物的營養,灌送到四肢上面去,四肢才會有力啊。所以沒有脾臟,營養沒有辦法傳達到四肢上面去。所以說,到「必因於脾,乃得稟也。」就是「今脾病」,脾有病了,不能替小腸行津液,這個知道「四肢不得稟水谷之氣」,到頭來就是四肢就沒有力量。所以你看看脾主少腹,少腹這邊脾在管,少腹裡面是什麼?小腸,這都是相連的。所以脾在幫小腸行津液,行津液。

第二節  長夏之疑釋

256頁就把長夏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在吵長夏是什麼時候,有一定的節氣,這個問題解決了。黃帝說,脾不主時,沒有主四時,春夏秋冬,脾不主時,不是有長夏嘛,現在說不主時,為什麼?,岐伯說「脾者土也,治在中央。」所以春夏秋冬節氣在轉變的時候,都經過土溼在中間,才有辦法轉換。好,一般呢,以四時長來養四髒,我們的春夏秋冬來養我們的肝心肺腎。「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這講十八日就是這邊,比如講,這個,抱歉抱歉,立冬,立冬,就要開始冬天了,立冬前他就講九天,立冬以後九天,這兩個加起來是十八天,是十八天,內經裡面是這樣講的。我們為穩定,我們常常,我常常跟,我們在算命的時候,我們是以二周作為一個節氣,一個節氣,節氣呢,是兩個周,就是兩個禮拜,所以說,如果是前期、後期加在一起的時候,這一個節氣,按照我們天地定位的時候,我們二十四個節氣來說,是兩個禮拜最標準。那這三天呢,不是,不是很好,所以我們以這兩周做長夏的時間是最好,更穩定。那以,可以,《黃帝內經》說,前九後九,節氣在轉換的時候,前面九天,後面九天,這個加起來,十八天,那每一個,四季加在一起,每個中間都有十八天,這個並為長夏,我們如果把它縮短變成十四天,兩周的話,這才,這是絕對長夏,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知道長夏?因為治病的時機,治病的時機。這個脾有病,在長夏的時候,病會起,對不對?長夏過了以後,節氣換掉以後,長夏後面是什麼?就是下個節氣,它會痊癒的。那並沒有說長夏一定要去到秋天,一定要到冬天,沒有,因為春和秋,春夏秋冬,四個節氣中間,四個,四季,中間呢,是長夏,所以節氣,好,春,夏,長夏,這樣子走,那實際上節氣的時候,我們在春夏交接的時候,秋冬交接的時候,春秋交接的時候,夏秋交接的時候,這四個角,都是我們的長夏的地方。那,在我們下手的時候,很重要。

第三節  長夏治病時機、案例:肝癌

我現在舉例給你聽。比如說一個肝癌的病人,肝腫,肝硬化,那我們在開始的時候,我們知道,他呢,是在春,春天的時候會病起,在夏天的時候是病癒的階段,冬天的時候是持平,持平,那在秋天的時候是兇,是死的時節,死,死的時節。那你不能預定說,這個肝病的人,一定剛好什麼時候來看你,對不對?哪兒那麼湊巧啊,就是跑到這個,那個冬天什麼,很好的時節,不一定的,這時候你要看時節了,看時節,那如果說是,秋天來的時候,我們知道很兇啊,節氣不對啊,當邪很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採守,因為邪氣很盛,正氣,真氣,人的元氣很虛,這個時候你一攻的時候,元氣會沒有了,是吧?稍等一下,固它的本,所謂固它本是什麼?固它的脾胃,實脾,讓他脾臟強起來,等到,長夏季節到的時候,長夏季節到的時候,我們可以加重處方,到冬天的時候,是持平,冬天持平也就是說,因正氣和邪氣在相平衡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下手,因為持平嘛,你如果一下手的時候發現他,胃口又沒了,身體又壞,那你趕快停掉,因為還是冬天嘛,你知道我的意思嗎?然後到了春夏交接的時候,脾很實的時候,這是長夏的季節,脾氣很壯盛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去實脾了嘛,因為當氣的季節就是脾臟的季節,這個時候我們去攻它。你知道,所以治病就是好像作戰一樣,時節開了,那個天窗開了下手,那閉起來的時候,我們就住手,治重病的時候是要這樣子的。這個是講重病了,我們是所謂的陰實。

那樣如果是表實呢?如果是表面的實症,那管你什麼時候,一劑下去就好了,一副藥管他已經好了,那你這一副藥,比如說發表,吃下去就會發汗了,那夏天發汗了,那冬天的時候吃下去沒有發汗,小便排,一樣啊,汗、尿是同源的,怎麼搞得,我吃下去小便很多,冬天嘛,正常,對不對?夏天吃中藥,病人就發汗。所以說,你如果冬天的時候,小朋友發燒,你吃下去,他燒退掉了,你會奇怪,吃完之後沒有發汗,不行,再吃,你太過了,你知道,他沒有發汗,冬天啊,不會發汗,小便排是正常啊,所以你要注意他的尿,就有的看不懂啊,這個不行,這個是傷寒,我們要給他發汗,冬天不好發汗啊,結果你就給他發汗,汗發不出來,可惡,再發,對不對?本來冬天是閉藏是正常的,硬把它打開來,好,結果風寒就進來更多,然後春病,溫病,對不對?冬傷於寒,本來是傷於寒了,給你打開了,更傷於寒,對不對?所以一吃解表的藥,這個病人小便多正常的。

所以我就以節氣為主,因為我們黃曆上面,中國歷代都是用節氣來算,節氣比較好。以後你不要吵了,長夏,我不知道他怎麼加進來的。

帝曰:脾和胃呢,以膜相連之,三焦的油網相連,所以呢,「而能為之行其津液」,為什麼呢?所謂足太陰,太陰就是啊,記得啊,太陰就是三陰聚,太陽、三陽聚,太陰是三陰聚在這邊,「其脈貫胃屬脾絡嗌」,落到咽喉這邊嘛,所以他認為這「行氣於三陰。」因為三陰匯在太陰,都在匯。陽明者呢,是表,就是腑了,五臟六腑,也為行氣於三陽。那臟腑各因其經,因為有經,經絡聯到,所以受氣於陽明,所以替胃行津液。這裡講的就是脾臟,因為有筋膜跟它相連,所以小腸收了營養以後,消化營養以後,有筋膜跟它連到,把它灌輸到全身、四肢跟五臟六腑去才有辦法,所以兩個是相輔相成的。

這就是火生土,所以小腸吸收了東西以後,一般來說,你如果看《黃帝內經》,你看到他寫胃的時候,你就想成胃,就不好,你就不容易懂了,你把胃下降一點變成小腸,看到心下,心下就是胃,這樣子的話,就懂了,所以小腸吸收了營養以後,又交給脾臟,脾臟呢,總統陰陽,所以它就去脾之大絡大包嘛,對不對?它總統陰陽,它就把它分散到內臟,五臟六腑去,四肢末梢去,分到肌肉裡面去。

第三十篇  陽明脈解

這個陽明脈解篇第三十,很簡短啊,很好。258頁,陽明的脈,足陽明脈出現的時候,脈有病的時候,我們有經病跟腑病,所謂脈病就是經病,看到人很討厭,看到火也討厭,因為他很熱,太熱了,看到這些不喜歡,看到火也更火,因為火是熱,「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就是木頭一打,木克土,他會受到驚嚇,鐘鼓呢,那個經在那邊敲有沒有,噹噹當,敲鐘鼓他都不怕,為什麼?因為土生金,所以他不會,他聽到木音,反而會嚇,所以說你如果說看到這個人呢,惡人惡火,對不對?這個你要確定他是不是陽明病很簡單,木頭一敲嚇一跳,你不要敲,這就是陽明經,那你如果敲了他也不會怕,他不是陽明經,所以很多種方法,那個《黃帝內經》講的就是生活周遭的事情,所以說有的時候,這個,我們進去的時候,病人不講話,有時候,對吧?問小孩子不講話,你熱不熱?不講,我不告訴你,那小孩子很皮啊,不說,對不對?就不告訴你,讓我看看舌頭,不給,我就碰到過這樣子,叫他伸手出來,他就不給你摸,怎麼辦?像這種都是,敲個聲音你就知道了。

都可以曉得,這很多種東西嘛,就看你,所以當個好醫生,周圍的東西都可以用,常常利用音來辯症,所以岐伯說,黃帝問為什麼呢?因為陽明是胃脈,「胃者,土也。」木克土,所以會有這種現象。那黃帝問,為什麼看到火會討厭呢?因為「陽明主肉」,因為脾主肉,陽明也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那你本身就很熱了,陽明是純熱症,但熱不寒,結果呢,你還要看到火,不是火上加火,所以他惡火。看到熱、火就討厭。那為什麼看到人討厭呢?因為陽明呢,氣血上逆,上逆的時候呢,「則喘而惋」,悶熱,氣悶,看到熱就討厭,那個時候,有陽明症的時候,升上來的時候,真的,你看到太太都討厭,所以說,最好,如果你太太是陽明症,你閃遠一點,看到你就討厭。死鬼,你剛剛回來,那個陽明症嘛。那你結婚了,所以我們有同學不結婚也是對的,你結婚的時候,你太太發脾氣,你還不能離開家,在家裡面躲在一個角落裡面,讓她能找得到你,她才能,氣才會平下去,如果逃走了,火上加油,非找到你不可,那更嚴重,所以,所以陽明症的時候,你趕快準備藥,快一點給他好,免得很慘,所以。

我們後面呢,講天文地理的時候,我會講諸位如何,我們應用位置的關係,不但可以把,讓家裡面非常的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如賓,同時呢,還有避災,把夢移動,比如這個災是白天來的,我們把它移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生,這種都是《黃帝內經》都有的,應該有,結果散失掉了,找不回來,我就給它添加一下,偷偷加進去,你看看如何,那找回來的時候,不一定是對的,大家不同意那個是對的,那我自己加點進去,所以我禮拜天會講到這邊。

那如果是「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為什麼呢?陽明症喘而死者,所謂「厥逆連藏」,如果是喘連到髒,跟髒連到的時候,病人就很危險,陽明過熱,好,太熱的時候,裡寒出不來了,就死掉,如果是連到經絡,只是連到經絡上面,連到腑上,髒和腑相連的時候,就是死症,髒很,如果是腑和經絡相連的時候是生。

那黃帝說,那個好,那病,為什麼陽明病棄衣,衣服一脫就跑掉了,登高而歌,或者是幾天不吃東西,有沒有?還跳到屋頂上,跑得很快,在那邊高歌,這個為什麼?平常他做不到,發病的時候做得到,為什麼?岐伯說:四肢是諸陽之本,「陽盛則四肢實,實能登高」。陽實症,那怎麼解釋呢?為什麼會這樣子?這是腑熱,腑熱造成的,我們正常人呢,肚臍,腹部,這是胸膈,胸膈呢,有個橫膈膜在這邊,我一再跟諸位強調,橫膈的功能,最主要是分清濁,清濁,所以,上焦肺和心的地方是清,下焦是濁,橫膈以下是濁,這是正常人應該這樣子。好,那現在有個人便秘,大便堵到,結果呢,這個大腸這樣橫過來,肚臍在這邊,小腸在這邊,結果便秘堵了很多,燥氣,本來只能到膈停掉,那就很正常,那如果是只到膈停掉,完完全全的,20年便秘也沒有發狂奔走啊。那有一邊,突然陽明燥熱就衝過去了,所以,如果是純是陽亢在頭上的話,是發癲癇,如果是濁往上衝的話,就不是發癲癇了,就是這樣子,登高而走,好,唱歌。那個,牆很高,一下就爬上去了,像貓一樣,很厲害,平常做不到,跑上去,一看,陽明症。好,知道我的意思吧?純熱症才會看到,一般來說,我們說是大承氣湯症,我們講到承氣湯後面再講,然後講到那個傷寒,講的時候,《傷寒論》,老師我很熟。在《黃帝內經》就講過,就在這裡。好,最早《黃帝內經》在這邊,那比張仲景早,張仲景是看了用同樣的名字寫下來。

為什麼棄衣而走,衣服一丟,裸奔啊,遛鳥啊,這種,岐伯就說了,「熱盛在身」,因為太熱了嘛,那個濁氣就上來,那個神志都昏了嘛,衣服,太熱了,就脫了,管他呢,就脫了跑,太熱了。記得啊,一定是濁氣,所以濁氣上來跟陽匯到,才會這種神志失常,如果是濁氣沒有上來,只是陽往上衝,陽亢的時候是癲癇,癲症。如果他亂罵,看到人就罵,「不避親疏而歌」,在那兒高歌,唱歌。「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因為肚子,大腸堵到了嘛,當然不要吃東西啊,這個時候,大腸的沼氣,大便的沼氣,往上衝,產生的這種現象,這個是陽明,我們有個特別的名稱,我們稱為陽明,腑熱,這是名稱啊,對不對?而且呢,實,腑,陽明的腑熱,那陽明的經熱和陽明的腑熱不一樣,那陽明腑熱,燥熱的時候,全身發,很熱,所以他把衣服一脫就跑掉,然後發狂高歌,在那邊唱歌,不視親疏,就是濁氣入腦,就是濁氣,就大便的沼氣呢,衝過,衝過這個橫膈,跑到腦部去了,就會發這個神昏,神志昏迷的現象,就是不視親疏了。所以你要看到,四味藥就給你解決了,四味藥。

那一般的,溫病派的不會用承氣湯啊,不會用大承氣,大黃、芒硝,說不可以用,完了,那個人繼續在奔,那個每天,它日甫黃昏的時候,黃昏的時候,陽明經熱發的最厲害,每天黃昏,就看一個人跑出來,村子裡面跑出來,跑到屋頂上,在那邊高歌,在那邊丟著衣服,在那裡裸奔,那一年兩年都沒人治好,就代表此地無傷寒家。那我們一看到,大承氣湯一劑,好了,從此他就好了。

好吧,那諸位讀到這邊的時候,慢慢慢慢,我們會進入,六經辯症,慢慢慢慢的細,你現在看,所以剛開始都比較籠統,有沒有?比較大原則,後來開始慢慢慢慢細,我帶著諸位就是走張仲景當初的路子,張仲景當初怎麼來的,後來處方怎麼來的,我們就看《神農本草經》,看他的處方,原來,為什麼承氣湯用枳實啊,厚樸、大黃、芒硝,為什麼?劑量的問題,這就結束了,然後等到講《傷寒金匱》的時候,你們處方就自然天成,還沒看處方的時候,你看他,等到《神農本草經》完的時候,你就會挑這個藥。然後失落的部分,《傷寒金匱》有失落啊,或者寫錯的部分,失落的部分你就給補回去,也不會錯。好,我們下一次再介紹這個,熱論篇第三十一。

相關焦點

  • (修正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33-34)
    好,那整個內經呢,這個段落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到厥陰的時候,就是病的極限。臨床上我們看的時候,中醫呢,我們叫六經辯證,經方我們是用六經辨證,不是用氣血營衛。我們所謂的「六經辯證」就是來自《黃帝內經》,出自這裡,「六經辯證」辯證法。從太陽、少陽,第三個階段陽明,陽明在這裡的時候病就止掉了,第一個止。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45-46)
    :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46黃帝內經46 視頻同步文稿:如果說病人他有往來寒熱,身體有小痛,不是大痛苦,你就給他刺至陰,這個井穴膀胱經的井穴,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第三十七篇氣厥論第一節五臟六腑寒熱之轉移接下去呢我們是氣厥論,《黃帝內經》第三十七篇,我們所謂的氣就有分寒熱,那這個氣呢我們統歸於陽,陽是什麼,陽你看不到,但是他們動能,你感覺到它的熱,感覺到它的活力,感覺到它的精神都是陽,所以你在看我的時候兩眼有神是陽,神不識人,你是誰,看不懂了,不認識你了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23-24)
    :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24黃帝內經24 視頻同步文稿:第五節汗尿同源那這個,這個你有什麼遺言交代一下,那個看講話,這個要看個人臨場,我們沒有固定中醫的診斷,蟲,這個蛔蟲,我們有非常多的診斷的方式,這裡是《黃帝內經》,等到我們介紹打蟲藥的時候我們會跟諸位詳細介紹…那這裡我們強調一個夢,這個齊桓與葵度,我這次《黃帝內經》會教你們。你如果看到一個人臉色很黑,可是呢吃喝拉撒睡都很好呀,人很正常,你知道有災了對不對,有災。那有災發生的時候,這個災出現的時候,我們一天呢有 12 個時辰,它時辰是相對的,那如果說是 9 點到 11 點,這是巳時。
  • (修正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57-58)
    第四十七篇奇病論第一節疹、息積之因、伏粱症到第395頁,好,奇病,奇病論,黃帝內經第四十七篇,專門論奇病,這個有的人呢懷孕的懷到九個月突然沒有聲音了,岐伯說這是胞之絡脈絕,就是記不記得,你看它解釋,為什麼是這樣子,他說胞絡者,繫於腎。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63-64)
    那如果說《黃帝內經》不講藥,講針灸,如果說刺,刺少腹兩股間,刺腰的髂骨的之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第五十六篇 皮部論第一節 十二經絡流注時辰這個黃帝問,我們繼續講皮部論,第五十六,這個餘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57-58)
    那這個是治它的方式,那這個後面這一段呢就突然跑出來一段,那突然跑出來一段這麼跟前後不搭配的,所以我們留在書裡面,因為原書有這一段,我想就是我們,我有拷貝給你們,我們出來的呢個附帶那個DVD那書上面也會有,就是那個原來的黃帝內經,但是這個黃帝內經就是附上去這些章節,60、66、67、69、70、71,我都有的,但是這個章節在我們從我們過去所有的醫家一致認為這就是擺進去是很牽強,因為散失掉了嘛,擺進去非常地牽強
  • 倪海廈老師推薦——優質的中醫書籍
    想做好人也不行 , 想跟時醫ㄧ起同流合汙也不行 , 給自己這麼多的壓力 , 在海外又無奧援 , 好像是命運之神在控制捉弄我 , 想不幹都不行 , 不扛起復興中國正統中醫文化的工作都不行。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10年03月16日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推薦閱讀】請點擊 ↓學針灸、艾灸,一定要聽倪海廈老師講的針灸課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黃帝內經篇(27-28)
    第十八篇 平人氣象論第一節 脈之五動、常人之氣接著呢,我們看第十八篇,平人氣象論。黃帝說,正常人的脈是什麼呢?「脈絕不至曰死」,都是死症,那「乍疏乍數」時常跳得很快,時常又沒有了,這都是,這幾個脈都是死症,極端的不正常,都是死症,那我們曾經,我曾經治過,這種病脈跳了九下,我們吃藥,一處方下去從九下跳回到六下、七下,這個中藥還是可以救回來的,內經上面說死,因為我們內經不講治症,完全講得是診斷,辯症,就是非常危險的意思,那你不能說,老師,他的脈已死
  • (修正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57-58)
    相應主題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57針灸57 視頻同步文稿:這礬石是乾燥劑,一下就乾燥了,膿水就收掉了,麝香無孔不入。唐容川《中 醫匯通五種》除了討論《傷寒》、《金匱》、《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另外多了一本《血 症論》,專門討論血症,活血化瘀,唐容川是清末民初的傷寒家。還有我們前面介紹過,小孩子七八歲不講話 ,是因為心氣不夠,可以灸巨闕、心俞。同樣屬舌頭症,所以中醫同證同治,這個小孩子不講話,下的跟舌癌的穴道是一樣的,我們 沒有同病同治,取穴的方法是這樣的。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61-62)
    相應主題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61用三稜針放血出來,自然醒過來, 醒過來如果有痛,表示裡面有內出血。消渴、痞塊與肝結石治症(8-03:40:47)胰臟呢?中醫把胰歸在脾裡面,脾包含了胰在裡面,如果我們嚴格區分它,脾臟管的是胃口,感覺肚子餓,我想吃什麼東西是脾臟在管;食物吃到嘴巴,感覺味道如何,是胰臟在管。 中醫認為糖尿病會消渴,病人燥渴時,針灸怎麼做?
  • 黃帝內經79集全(視頻教程
    點上面「脈脈養生」關注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黃帝內經-倪海廈 作者:倪海廈 倪海廈研究中醫達30年之久,並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項。
  • 倪海廈老師講解天紀易經——第19集(6-3)
    版權歸倪海廈老師所有,轉載是為了傳播中醫文化,不會用於營利!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關注本公眾號,共同學習正統中醫,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更新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75-76)
    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所以下針以後氣會動。氣動後血就會動,所以胸痛當時就會去掉。她痛的位置在左心前區,我們中醫叫心下,井主心下滿,不單單指胃滿,任何地方脹滿都可以用井穴。左心前區橫跨我們的腎經和胃經,所以腎經和胃經的井穴,我們都下針。胃經的井穴----歷兌,直接刺進去,病人就會感覺心臟有掃把在清掃一樣舒服。
  • 倪海廈老師講解天紀易經——第11集(4-2)
    版權歸倪海廈老師所有,轉載是為了傳播中醫文化,不會用於營利!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關注本公眾號,共同學習正統中醫,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53-54)
    然後做完以後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補、六次的 瀉,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補,六次的瀉。這是所謂的三部都有一補一瀉。那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複雜,我平常做一啦,一個補完一個瀉。這是快速的方法。你看書上寫三部都是一補一瀉,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那平常你做一個補、一個瀉。天部做完,做地部,然後 一補一瀉,再人部,一補一瀉。這樣天、人、地都一補一瀉。在龍虎交戰上,都是用捻轉法。在龍虎升降法呢?就是用插提。
  • (修正版)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45-46)
    中醫的觀念裡面,認為環跳是骨之始,骨頭開始成長的地方。所以骨頭開始生病的時候,一定是從環跳開始有痛。因為它是剛開始的地方。從環跳到腳趾頭或手指頭的末梢。我們新的骨細胞是每一個人每二年換一套全新的骨骼。初始的地方是在環跳,終點是在手指頭邊跟腳趾頭邊。這個代謝的速度,是不斷不斷的在更新的。所以,中醫知道骨的開始和結束。所以,一開始骨頭有問題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
  • 倪海廈針灸講座|連載1-11集完整版
    倪海廈,男,國際旅遊文化發展研究會醫師,被喻為當代少見的【命、相、卜、山、醫】五術兼備之曠世奇人。倪海廈研究中醫達30年之久,並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項。 目前(2014年)行醫於佛羅裡達州,2000年~2003年年底間,曾任職佛羅裡達州衛生署中醫委員會最高委員會委員,職掌所有醫師鑑定資格 、更新執照 、 醫師再教育計劃等相關業務。
  • 倪海廈老師——如何保養自己?
    ,現代中醫看不懂原方,於是就用等量來製作,於是效果完全不同。,我們中醫是使用過去的宮廷用處方,專門給皇后或妃子使用的,從體內調理起,可以使肌膚光華柔軟,人看起來更年輕美麗,還有些中藥是補腦生發用的,禿頭的女人 , 會好看嗎?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傷寒論篇(31-32)
    以渴和不渴來決定如何去,那老師他戒菸以後呢,容易胃口大開,人會胖,所以十個戒菸九個胖,一個不胖(指倪本人)。那老師,我用石膏,看他多大,這個人胃太大了,石膏五兩,那個老外三四百磅的,八兩。你看他個子那麼小的一兩,就看他個子多小。
  • 中醫公益學習班:倪海廈-人紀系列神農本草經篇29
    唐榮川呢,鱉甲能夠攻破肝氣,去徵痂,肝臟有淤積的時候,那你說,這個人很虛很弱,可是又有一個腫塊在那邊,因為腫塊在那邊,我們摸得到腫塊在那邊,人很虛很弱,那老師前面你跟我說過,山茱萸是不是補肝的,那這個鱉甲攻肝的,那我補藥攻藥一起用,當然可以,這就是中醫。西醫不管啊,把你先殺了再說,他這個化的藥進去以後,腫瘤沒死,人先死掉,那就是這樣子,中醫不是,中醫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