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下午。一位年僅28歲的青年李某原本在廣州某醫院照顧生病的父親,坐在病床前的他卻突然倒地,李某平時身體很健康,吸菸不酗酒,李某倒地後,一旁的家人連忙大聲呼救。
一名護士率先跑到病房查看情況,發現異狀後連忙到醫生辦公室請求幫助。當時準備下班的年輕醫生陽醫生跑到病房,只見李某抽搐了幾下,就再也沒有反應。
醫院的醫護人員立即對李某實施搶救,多名醫生持續對李某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心肺復甦的徒手胸外按壓工操作,累計超過了1.5萬次,用掉了85支腎上腺素。
可即便如此,只要停下心肺復甦,心電監護儀上李某的心率很快又會再次變為0。李某當時的狀況都提示著只有使用ECMO(人工膜肺),才有挽回生命的可能。
ECMO是最高級的生命支持設備,但使用費用非常昂貴,醫生與家屬說明費用情況後,李某的家屬立即籤字同意搶救。於是醫生開始著手給李某建立體外循環。
經過檢查,最終發現李某患有布魯加達症候群,因此導致心源性猝死。這是一種遺傳心臟病,考慮到今後有復發的可能,醫生建議李某安裝心臟起搏器,預防第二次心源性猝死。
我國每年約有1500死於心源性猝死
近年來,心源性猝死中的青年人群佔比越來越高。我國每年約有1500人死於心源性猝死,其中18歲-39歲青年佔比高達43%。
在2019年11月27日,年僅35歲的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因心源性猝死不幸身亡,不少網友紛紛為此感到十分痛心。
心源性猝死常以死亡急驟、死亡出人意料等特點令人們感到恐懼,但經過科學合理的預防能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發生的風險。
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也就是說搶救的關鍵時期是心臟驟停之後的4分鐘內,錯過這4分鐘人體臟器可能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什麼情況下會導致心源性猝死?
1、心源性猝死患者絕大多數患有器質性心臟病,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炎、心臟傳導異常和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2、具有心臟毒性的藥物引起的中毒亦會導致心源性猝死,例如洋地黃類和奎尼丁等藥物。
3、胸壁受到衝擊引起心震蕩也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這是年輕運動員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4、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還可能與遺傳有關,例如存在猝死家族史的人群應當定期進行心臟檢查。
5、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過量飲酒,過度驚嚇,長期熬夜等亦可誘發心源性猝死。
6、長期吸菸、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亦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如何預防心源性猝死?
1、要定期體檢,積極監測血壓、血糖、血脂等情況,尤其是有心臟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檢查心臟的健康狀態。
2、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
3、要戒菸、限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會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同時亦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4、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服藥治療。對於發生心梗的患者,更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預防心源性猝死的發生。
心源性猝死預警症狀
要了解心源性猝死前的預警症狀,積極到醫院進行檢查。
少數心源性猝死發生之前會有預警症狀,例如猝死前數天或數月會出現持續性胸痛、氣促、乏力、疲憊、心悸等症狀,當出現這些異常情況,應積極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但多數心源性猝死沒有預警症狀,且心源性猝死在院外搶救成功的機率非常小。
因此,心源性猝死重在預防,同時學習並掌握心肺復甦相關知識,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
(銀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