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演員猝死,惋惜同時也要小心,醫生:心源性猝死有7個特點

2021-01-07 騰訊網

感謝您點開這篇文章,估計您三分鐘就能看完不過,在看完之後會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1.每年猝死的人有多少?

2.猝死的主要誘因有哪些?

3.為了不猝死,我們該怎麼做啊?

原來我以為只要年紀輕就不會有猝死的危險,相信很多人都一樣有這種看法,覺得猝死跟年齡有絕對的關係。

但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1月2日看到了一則新聞,年僅25歲的演員凌美琪就不幸猝死了。

可能單說名字大家沒什麼印象,但是提到2008年的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很多人就知道了,即使沒看過這個電視劇,估計也看到過相關的新聞和周邊產品。

演員梁美琪就是裡面的主演,這下你應該有印象了吧?

不幸的是她已經離開了我們,明明是95後,怎麼猝死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每年猝死180萬人。

你可能在電視上看到過類似的表現,一個人突然就有意識障礙暈倒之後,一個小時就死亡了。

其實這種死亡原因在臨床中稱之為心源性猝死,當然也叫做心臟性猝死

這種問題的主要表現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出現胸痛胸悶的症狀,同時還可能出現眩暈,逐漸地發生呼吸困難,心律失常。

在此之後心臟驟停,血壓脈搏和心音消失,這些都是心源性猝死的臨床表現。

雖然猝死還有其他原因,但是心源性猝死是最為常見的,而且很難救治。

有些研究稱我國每年有180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特別是45~75歲之間,患者數量龐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猝死是中老年人特有的問題,現在生活節奏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年輕化的趨勢也是很強的。

當然心源性猝死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因為在猝死之前很多患者都已經有心臟方面的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冠狀動脈病變。

包括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

2.心肌病變。

尤其注意肥厚性心肌病,40歲以下心臟驟停患者最常見的原因。此外還有擴張型心肌病和繼發性心肌肥厚。

3.心臟瓣膜病。

二尖瓣狹窄和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其中最常見的是二尖瓣的問題,其次是主動脈瓣的問題。

4.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的問題。

以上就是比較常見的心臟疾病,可以說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

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有原因之後就會一定出現心源性猝死,如果出現猝死一定是有其他外因誘導,那麼外因有哪些呢?

二、出現心源猝死的特點。

很多學者都在研究相關的問題,看看哪些因素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外在因素。

根據研究,目前出現猝死時有7個特點。

1.精神因素。

特別是情緒波動過大,就會出現心源性猝死。

2.過度勞累

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障礙是非常常見的,嚴重的時候就可能誘發低血糖,電解質紊亂,最後會出現惡性心律失常。

3.呼吸睡眠暫停症候群。

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打呼嚕,在晚上有的人打呼嚕會暫停呼吸120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心源性猝死的先兆。

4.生活壓力大。

也可能是精神上面的問題,但精神和軀體是不太容易分開的,生活壓力很大,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長久維持這種狀態就會出現猝死。

5.長期熬夜。

熬夜的人都知道,越熬夜心臟越不舒服,很容易出現心律失常和暈厥。

6.抽菸喝酒。

研究表明抽菸可以導致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三倍,而喝酒也是很多心臟疾病出現的原因。

7.肥胖。

身上的肥肉越多猝死風險就越高,因為肥胖與很多慢性疾病都是相關的,比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所以該控制體重的人一定要注意了。

說了這麼多,您可能也已經明白了,猝死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跟很多因素有關的,無論是自身的問題,比如心臟疾病。還是外在的因素,比如之前提到的幾個特點。

對我們來說很難改變心臟的狀態和條件,因為有的東西是先天的,我們沒有辦法去糾正。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循環性猝死的束手無策,可以通過改變外界環境來讓自己的風險降低。

1.比如早睡早起,讓自己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2.戒菸戒酒控制自己的飲食,不要讓自己的脂肪越來越多。

3.保持好的心態,一方面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另一方面也要適當減壓。

做好這幾點,心源性猝死就會離你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高以翔錄節目意外出事,心源性猝死有什麼預警症狀?
    ECMO是最高級的生命支持設備,但使用費用非常昂貴,醫生與家屬說明費用情況後,李某的家屬立即籤字同意搶救。於是醫生開始著手給李某建立體外循環。經過檢查,最終發現李某患有布魯加達症候群,因此導致心源性猝死。這是一種遺傳心臟病,考慮到今後有復發的可能,醫生建議李某安裝心臟起搏器,預防第二次心源性猝死。
  • 心源性猝死有3個前兆:經常熬夜的你發現了嗎?
    所謂心源性猝死,顧名思義是由心臟原因所導致的,病發時會突然導致意識喪失,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的話,一小時內,就出現死亡。心慌、胸悶、心跳過緩、暈厥都有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前兆,有這些反應的小夥伴要重視起來!
  • 年輕小夥打球猝死,是怎麼回事?醫生:猝死前信號,要多留意
    可能在生活中,經常加班工作的時候,還會開玩笑的說到猝死的話題。猝死與其他的疾病不同,在很短時間內就可能會發生,它的發生是難以預料的,如果能預料得到也就不屬於猝死了。關於猝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有位年輕小夥打球後竟然猝死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 心臟猝死的原因和症狀是什麼
    醫生給出的病因是心臟猝死。大爺一直感慨,毫無徵兆,大娘沒有心臟病,也沒有其它病,如果要有,他們還可以注意注意,保養保養。就這麼突然不在了,真是讓人受不了!是啊,很多人看似很健康,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就昏迷不醒。無論你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無論你是平常老百姓,還是名人明星都逃不過。我只能安慰,活著的要好好的,勇敢點!
  • 拼多多22歲員工猝死!面對猝死,我們該怎麼做?
    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猝死事件也頻頻出現,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為我們的生命健康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拼搏奮鬥的過程中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即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發生於原來有/無心臟病的患者中,常無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就突然意識喪失,在急性症狀出現後一小時內死亡,屬非外傷性自然死亡,特徵為突然的迅速死亡。非心源性猝死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和劇烈運動等。
  • 蘇州一足球運動員跑步時不幸猝死
    然而近日,蘇州接連發生了兩起跑步猝死悲劇。7月19日,蘇州一名男子在跑步時不幸猝死。九龍醫院急診科醫生李庚介紹說,猝死是指因心臟原因,引起心源性的猝死,一般是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的心跳驟停,患者被成功搶救的概率極低。
  • 一白領健身房外猝死,福建醫生提醒:這些情況千萬別運動!
    聽聽醫生怎麼說 這些人群需警惕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是與運動有關的猝死,通常指運動員或體育鍛鍊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出現的意外死亡,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
  • 傳奇球星馬拉度納家中猝死!記住這十條,可以防猝死!
    在職業生涯後期乃至退役後,肥胖成為了困擾馬拉度納的另一大元兇,馬拉度納的體重一度重達130公斤,在2005年和2015年曾兩次進行減重手術來控制體重。 2020年11月2日,馬拉度納再次入院接受治療,隨後他接受了緊急的腦部手術,治療腦部出現的一塊血腫,馬拉度納在11月12日成功出院,繼續接受門診醫生指導。
  • 上海知名網際網路公司47歲男子猝死健身房 | 警惕!這4方面問題可能導致年輕人猝死!
    近日,網傳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名47歲員工上班期間不幸猝死。據了解,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門外的沙發椅上。約半個小時後,才被同事發現。120人員到場查看後宣布該員工已離世,公司對此也做出了回應。該員工健身後猝死,是否和健身有關?不排除和健身有關。
  • 一天接診3例猝死病人 醫生提醒:氣溫忽高忽低運動千萬要注意
    雖然恰逢兩位醫生從此經過,但是,也沒能挽回她的生命。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天,即墨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一連接診3例猝死病人。醫生提醒說,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忽高忽低,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運動時一定要謹慎。
  • 一天兩起猝死敲響警鐘 如果覺得胸悶胸痛千萬不要劇烈運動
    小區內6幢旁邊有一個靠近地下室的地下籃球場,120趕到現場時,小夥躺在籃球場中間。  120工作人員介紹:「位置有沒有動過不知道,衣服放在一邊,人躺在場地中間,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醫生馬上進行了插管、心臟按壓等急救措施,但是搶救了半個小時,還是絲毫沒有起色,馬上就轉醫院了。」
  • 冬季來臨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如何預防突如其來的死亡?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馬拉度納猝死了一分鐘內,一代球星生命瞬間結束前幾天也是演員高以翔去世一周年去年的11月27日,他在戶外綜藝節目時,突然減速倒地,隨後送去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4個徵兆,及時抓住,或許能救命
    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在臨床上也被稱為「心源性猝死」,一般都是出現在年齡較大的人身上,患者大多有多年的三高史、喜歡吸菸喝酒、肥胖等特點,在運動、長時間體力勞動、生氣之後,突然病發心梗!根據臨床多年的經驗來看,夜間或休息後出現的心絞痛,都是心梗發作的先兆。消化道有異常如果突然出現了消化道異常症狀,比如上吐下瀉、渾身乏力、食欲不振等,但是卻沒有其他的異常症狀,這也可能是心梗發作前的表現。
  • 戴口罩劇烈運動增加猝死風險 如何防範運動猝死
    運動猝死知一二運動能夠改善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運動中或運動後會有猝死的情況,但並不常見。與運動有關的猝死,被稱為運動性猝死,主要是指有或無症狀的運動員和進行體育鍛鍊的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
  • 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了解!
    為什麼運動性猝死偏偏發生在他們身上?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運動性猝死吧。運動性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運動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隱藏的心臟病可能才是運動性猝死的「幕後黑手」。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
  • 十年5名親人莫名猝死!女白領能否解除死亡魔咒?
    結果發現,她有2個心臟病致猝死基因位點發生了破壞性突變,很有可能是「Brugada症候群」。這是惡性心率失常的一種,又稱為「安靜型心臟病」。許多病人首發症狀就是猝死,病人往往在睡夢中死去,常規檢查很難發現,她的媽媽和哥哥都符合這種心臟病的特點。
  • 小夥加班到凌晨,猝死在家門口,提醒:頭部有4個表現,要當心
    這天晚上,項目要做一些收尾工作,小劉讓連著加了一周班的幾個同事都先回家了,自己獨自整理到凌晨才回家。 妻子趕緊打了120,醫生很快趕到,但醫生一看就說,沒救了,應該是心臟猝死,這種情況,即便患者當時就在醫院裡,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救回來。
  • 27歲寶媽熬夜猝死!如何健康熬夜?醫生這樣說
    孩子才剛剛出生7天。知名青年演員高以翔,連續16個小時工作導致心源性猝死,最終不幸離世。 高以翔此前訪談視頻讓人惋惜 曾經我們都以為會猝死的都是那些中老人。但實際上,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猝死事故,大多數都是年輕人,而且猝死也在不斷年輕化。
  • 喝酒會不會導致猝死呢?這2個喝酒後窒息的誘因,你得了解
    在紛紛擾擾的都市中,肯定有不少人通過酒精這一方式,抒發心中的不安心情。那麼,喝酒會不會導致猝死呢?其實,在臨床上說,喝酒導致猝死,更準確的應該是喝酒導致窒息。儘管猝死主要的原因是心源性引起的症狀,酒精對心臟有相關的影響。
  • 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3個變化抓不住,猝死可隨時發生
    1月底已經出現胸痛、心慌等身體不適症狀,但因為防疫任務重沒請假治療,去世前一晚仍有患者電話問診。 2月28日,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靈峰鎮衛生院副院長鍾進杏因連續33天奮戰在抗疫一線,勞累過度猝死在單位宿舍,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