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元版生理學是這麼說的↓↓↓
肌肉最大收縮時產生張力的大小取決於肌肉收縮的類型和收縮速度。同一塊肌肉,在收縮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離心收縮可產生最大的張力。離心收縮產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縮大50%左右,比等長收縮大25%左右。
一般認為有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牽張反射,在離心收縮時肌肉收到強烈的牽張,因此會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強烈收縮。
其次是離心收縮時肌肉中的彈性成分被拉長而產生阻力,同時肌肉中的可收縮成分也產生最大阻力。
而向心收縮時,只有可收縮成分肌纖維在收縮時產生克服阻力的肌肉張力。肌肉在向心收縮時,一部分張力在作用於負荷之前,先要拉長肌肉中的彈性成分。一但肌肉中的彈性成分被充分拉長,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才會作用於外界負荷上。因此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有一部分是用來克服彈性阻力的,這就使實際表現出來的張力小於實際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
這段話裡最難理解的,可能就是藍字部分了
不妨結合一下高中物理知識
彈簧代表肌肉的彈性成分,彈性係數為K
外界負荷相當於阻力f
肌肉張力相當於拉力F
只有當彈簧上的拉力K · ΔX > 阻力f 時,物體才能被拉動,也就是肌肉張力作用於外界負荷上了
彈簧發生了形變ΔX,就相當於肌肉的彈性成分抵消了一部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