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科技訊 12月7號消息,大多數人對於耳鳴可能都並不陌生,當你看完一場演唱會,或者是過年放鞭炮之後,回到安靜的地方就可能會聽到耳朵裡傳來嗡嗡的聲音——這就是傳說中的耳鳴了。
醫學上所說的耳鳴,特指在沒有外界聲源或電刺激存在時出現的聲音感覺,經常被描述成嘶嘶聲、呼嘯聲或鈴聲,「音量」或大或小,「音調」或高或低,有的影響單耳,有的雙耳皆受影響。
所幸的是,偶爾接觸高分貝噪音之後出現的耳鳴很快就會消失,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但真正的耳鳴患者,輕則在安靜環境下、重則無時無刻都在遭受著這種嗡嗡聲的折磨,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甚至是精神狀態。
根據數據顯示,約 15%的人一生中都會經歷超過 5 分鐘的耳鳴,而成人耳鳴的自我報告率為 4-15%,這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了。但遺憾的是,醫學界對耳鳴的產生原因和發生機制目前還缺乏足夠的了解。
耳鳴的成因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耳鳴在醫學上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換句話說,耳鳴是因為各種身體問題所引起的一種病症,只不過引發它的原因有的可以查明,有的目前還無法查明。
生理疾病是引發耳鳴的一大原因,比如中耳炎、耳石症、鼻炎和頸椎病,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繼發性」——也就是由已知疾病引起的耳鳴——治療起來並不困難,只要針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治療,耳鳴症狀就能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消除。
但許多患者所遭受的耳鳴屬於「原發性」的,也就是它並非由其他疾病所引起,並且也找不到具體原因。對此,醫生能做的只是通過各種手段去緩解耳鳴。
耳鳴的臨床治療手段
2014 年,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發表了一份《耳鳴臨床實踐指南》,這也是目前醫學界所公認的最全面的耳鳴診治指南。
這份指南當中羅列了臨床上針對耳鳴的幾種主要治療手段,並根據推薦程度將它們分為「推薦」、「可選」、「無推薦建議」和「不推薦」四類。
教育和諮詢、認知行為療法和助聽器評估是《指南》中所推薦的三種針對耳鳴的治療方式,其中「教育和諮詢」又被稱為耳鳴習服治療,它在國外由有資質的心理醫生或經過專業培訓的聽力師負責,來對患者進行教育和宣講,讓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耳鳴,並克服由耳鳴產生的焦慮沮喪情緒,對於耳鳴治療可謂裨益頗多。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心理學治療手段,國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顯著緩解耳鳴患者的抑鬱焦慮情緒,從而在整體上改善患者的軀體症狀,因此這也是一種有益的耳鳴治療方式。
「助聽器評估」僅針對伴有聽力下降的耳鳴患者,原理是通過助聽器放大背景噪音來削弱患者對耳鳴的感知,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手段的總有效率在 55.6-90.9%。
「聲治療」被《指南》列為一種「可選」的治療手段,它會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方式讓患者去聆聽噪音,從而起到遮掩或習慣耳鳴。目前有關這種治療方式的整體研究質量偏低,換句話說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其療效,但也沒有相關的副作用報導,因此它也是一種可選的治療手段。
至於國人最為熟悉的中藥和針灸治療,目前都還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其有效。
「針灸」被《指南》列為「無推薦建議」,目前相關研究並未發現針灸擁有明確療效,且方法學也存在缺陷。但是在我國,針灸的確是一種常見的耳鳴治療手段,在一項納入了國內外 15 個隨機對照試驗(共 1082 例患者)的 meta 分析中,針灸也展現出了優於其他療法的結果。總而言之,針灸或許不是最佳的耳鳴治療方式,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藥物治療」被《指南》列為不推薦,因為耳鳴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目前尚無針對耳鳴的特效藥物。雖然某些藥物在臨床上對部分患者有用,但仍然存在證據不足、對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婦)有副作用等問題。
保健品與物理治療
畏於臨床治療的麻煩與花費,許多耳鳴患者往往會選擇自行購買保健品或治療器械。
市面上有不少號稱能夠緩解耳鳴的保健品,它們的成分多種多樣,比如銀杏、藥草、脂黃酮、大蒜、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但這些膳食補充劑目前都沒有展現出針對耳鳴的確切療效。
舉個例子,Lipo-Flavonoid 是美國暢銷的一種針對耳鳴的保健品,它號稱是「耳鼻喉科公認緩解耳鳴最有效的 OCT 解決方案」,但其主要成分脂黃酮其實並無針對耳鳴的確切療效。
國內也有不少所謂的耳鳴滴耳液,雖然號稱是什麼「秘方」、「偏方」,但主要成分不外乎幾種中草藥,同樣沒有經過試驗驗證的確切療效,有的甚至連藥監局批號都沒有,安全性都成問題。
國外的醫療技術公司推出過貼片類的耳鳴治療產品 ,比如瑞典的Antinitus。這種貼片號稱能通過內部的微光格柵將光線轉換成分形光,對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進行重組,以緩解聽覺系統產生的耳鳴。
這種貼片已經進行了三期臨床測試,結果顯示 50-60%的患者都報告自己的耳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
總的來說,針對耳鳴的保健品和物理治療絕大多數都屬於安慰劑,它們或許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大的危害,但恐怕也難以展現出任何療效。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的確看到一些廠商在用科學的方式去探究緩解耳鳴的方式,比如 Antinitus,有臨床試驗也有監管機構的認證。對於耳鳴患者而言,他們肯定也希望日後有更多這樣的廠商和產品出現。
不過還是那句話,當身體出現問題,我們的第一選擇永遠是求助於醫生,而不是自行尋找治療方法,更不要去嘗試所謂的「祖傳秘方」。
耳鳴的預防
如果你尚未遭遇耳鳴的困擾,或者耳鳴症狀輕微,那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當注意對耳朵的保護,防止耳鳴產生或加重。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大多數疾病的方法,比如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規律鍛鍊、均衡膳食、減少鹽的攝入。
如果你日常工作的環境噪音很大,或者是需要參加一些會遭遇巨大噪音的活動(比如看演唱會等),則需要佩戴耳塞或耳罩,減少高音量噪音對聽力的損傷。戴耳機聽音樂的時候,你也應當注意不要把音量調得太高。
耳塞不應長時間佩戴,因為耳塞會將耳道內的分泌物向內推,有引發炎症的風險。且耳塞應當定期更換,以防細菌滋生引發耳道炎症。
菸草中的尼古丁可能會導致耳部血流減緩並引發耳鳴,所以吸菸人群應該少抽菸或徹底戒菸,不抽菸的人也要注意避免二手菸。
結語
很遺憾,耳鳴的所有成因目前尚未被查清,臨床上也缺乏立竿見影的治療方式。身為患者,我們能做的只有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儘可能地去緩解耳鳴症狀,以及它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我們也相信,經過無數醫療工作者、科學家和醫療技術公司的不懈努力,耳鳴總有不再神秘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