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②:卷制大師李秋月:集腋成裘十二春秋

2020-12-23 封面新聞

大師李秋月正在卷制雪茄

她,神情專注,手法流暢,一支支雪茄在手掌下緩緩旋轉、慢慢成形,形狀優雅而標準。

她,從平凡的卷制工到卷制大師,用了十二個春秋,被稱為「中國第一蓋帽手」。

李秋月,80後,長城雪茄的手工卷制大師,開宗立派「月派」。

從新手到高手的蛻變

父母均是什邡光明捲菸廠(現長城雪茄廠)的工人,從小,李秋月就對雪茄有一種親切感。

2001年,李秋月進入令人羨慕的某事業單位就職,工作輕鬆而規律,但一直找不到人生的價值。2005年恰逢工廠招聘新員工,李秋月毫不猶豫辭去工作來應聘,「我總感覺自己與雪茄有某種緣分。」

通過招聘考試,李秋月正式進入什邡煙廠雪茄製造部,成為一名手工雪茄卷制工。最初的工作,是為迷你小雪茄上茄衣,初出茅廬,即便是最簡單的上茄衣,也並不簡單。上茄衣之前,還需要自己去梗、理皮、分左右手,其次才是上茄衣。作為新手,李秋月別說選煙胚,連菸葉的左右手也分不清,加之手上的力度控制不好,一天辛苦卷制出來的100餘支雪茄,不合格的就有二三十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李秋月每天的重點,都放在了怎麼動手上——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回家從網上下載視頻學,就是在這樣沒日沒夜的反覆練習中,出自李秋月手中的雪茄,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三個月之後,她一天可以卷制一千多支,幾乎沒有不合格的產品。

2006年,李秋月的卷制生涯,有了新的轉變。

從那年起,公司開始計劃大規模地生產手工雪茄,一支好的純手工雪茄,裝填菸葉要適當、從頭到尾撫摸時有一致的堅固感、而且橫斷面在形狀上要規則。但當時有卷制手工雪茄經驗的工人鳳毛麟角,加之近乎苛刻的成品標準,卷制工作很難直接進行。於是,工廠決定從卷制迷你小雪茄的工人中選拔一批出來培訓。當時一共選拔了80多人,李秋月便是其中之一。

李秋月回憶,剛開始最不容易拿捏的,是對於菸葉紋理的感覺,以及對茄芯比例的掌控、擺放的部位和對於煙支鬆緊度的把握。在那個各方面卷制技巧還在摸索階段的年代,工人本身的手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李秋月和同伴們每天都在反覆練習,不斷對比,他們用自己的手在反覆的觸摸揣摩中,確定茄芯比例的多少,選取最佳的擺放位置,感受煙支鬆緊的程度,煙支圓周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李秋月必須在不斷的練習中,建立起自己的感知標準,創造出手中的完美雪茄。

由於考核標準的嚴格苛刻,每批次產品首次合格率必須達到99%以上。一年下來,培訓班只有三十多人被留了下來,包括李秋月。

自成一派的非遺傳承人

2008年,是李秋月進入雪茄行業的第三年。此時的她,已經成為了長城雪茄廠手工卷制團隊中的佼佼者。日復一日的進步,終於迎來行業內外的肯定。「同樣的原料,經她之手就會成為一件『藝術品』,迅速獲得生命力」。這是同事們對李秋月卷制手法的評價,「看她工作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013年,在「首屆海南雪茄文化旅遊節雪茄配方及卷制交流」比賽中,李秋月卷制「雙魚雷雪茄」作品獲得「最佳外表獎」。古巴九級卷制大師稱讚李秋月的作品為「大家的作風、均衡的架構、優美的外觀」,阿塔迪斯公司的卷制大師則給予了「渾然天成的完美雪茄」的高度評價。

從熟悉技術到操作頓悟,從學徒工到首席操作工,李秋月僅用了7年就「青出於藍」,進步之快連經驗最豐富的師傅也覺得驚訝。2015年,李秋月獲得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卷制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

2016年,李秋月又多了一個身份:她成為了「132」小組成員黃炳福的嫡傳弟子。同年,以李秋月命名的「李秋月大師工作室」正式投入使用。

在傳承老一輩大師的經驗上,李秋月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技術創新,將「長城」秘制132手工雪茄做到極致,建立了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查體系。

不僅如此,卷制手法創新也是李秋月的強項。作為女性卷制師,李秋月發揮女性獨有的溫柔細膩,將東方元素融入到卷制雪茄當中,開創了「單葉成束重疊卷製法」、「旋轉填充上茄衣卷製法」,自成一派,形成了獨特的「月派」手法。

不斷超越終成世界之最

不過,人生總是充滿挑戰。

2018年,李秋月和另外兩位大師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在四川中煙百年華誕、長城雪茄創牌60周年之際,卷制世界上最長的雪茄。普通的雪茄卷制對他們來說,並無困難,可世界最長雪茄,卷制的難度實在太大!「我們三人在卷制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協調,確保旋轉和上茄衣的速度拿捏一致,否則可能導致煙支粗細不勻,甚至在卷制過程中變形、斷裂。」

為此,李秋月和其他兩位大師不斷探索,經過20多天不分晝夜的研究試驗,終於將可能面臨的卷制難題一一攻克。之後,李秋月與兩位大師一同協作,耗時11天,完美完成了這支世界最長雪茄的卷制工作。

當這隻耗用118公斤茄衣、茄套、茄芯菸葉,總長119.18米、環徑60的雪茄呈現在大眾面前時,所有人都被卷制大師們精湛的技藝折服,也讓大家看到了長城雪茄世界級的卷制工藝。

在李秋月眼中,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生命,每一次創造都要達到極致高度,馬虎不得。這種對工作的專注與投入,也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同時,她對自己的技法也從不打埋伏,對徒弟傾囊相授。

「在老師傅們的經驗基礎上,我有所創新,同時也更希望徒弟們超越我,再次創新。」李秋月說,「我要用窄窄一方工作檯,卷出中國雪茄的寬廣影響力。」

李秋月,「月派」創始人,「中國雪茄第一蓋帽手」

相關焦點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①:卷制大師劉浩:被雪茄成就的人生
    大師劉浩正在卷制雪茄心養浩月一輪鏡,逍遙物外景長春。在中國雪茄界,「浩月長春」這四個字已揚名立萬多年。浩,月,長,春,分別代表四位雪茄卷制大師劉浩、李秋月、劉長勇、劉萬春。二拜師兩大師2008年,長城雪茄開始在手工雪茄領域全面發力,劉浩因攻克了魚雷型雪茄卷制的技術難關而大放異彩。
  • 長城故事會▏指間春秋:雪茄裡的詩意:穿花蛺蝶深深見
    走進長城雪茄廠李秋月大師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陳設與形態各異的雪茄。他們相互呼應,相得益彰。仔細看去,點綴在工作室中各式各樣的雪茄周邊產品,帶給我們的是令人欣喜的靈動。這些創意十足、製作精美的雪茄周邊,全部來自手工班文化宣傳小分隊的三位卷制工。他們思維活躍、心靈手巧,給長城雪茄又增添了不一樣的味道。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⑤:選色大師張能琴 64種顏色明察秋毫
    選色大師張能琴對一個女人來說膚質、外在形象是不是很重要,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絕大多數女人對此都是孜孜不倦。雪茄也是如此,對於每一盒雪茄來說,打開後雪茄茄衣顏色一致是給人第一直觀印象,哪一位客人都不想買一盒五彩斑斕的雪茄。這裡面就涉及雪茄工廠尤為重要的一個職業——雪茄色彩分級師。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⑦:廖天亮:長城雪茄 世界雪茄又一極
    在一次雪茄展覽會上,廖天亮看到現場有大師卷了一支手工雪茄,雖然價錢不菲,他還是收入囊中。回到單位,關上門,他用抽吸捲菸的方式抽了那支雪茄,結果當場醉煙,比醉酒還難過。「還有一次,參加持灰比賽,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快速抽雪茄,會導致血糖下降,等到測長短的時候,我已經完全眩暈了,過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 丁春秋是個神棍?NO!是一個語言大師!
    就知道丁春秋出場了!丁春秋出場非常招搖,又是絲竹、又是鐘鼓,一群門人吹吹打打地開路。非常威風,但那些幡旗,但看上去還是神棍的架勢。大師姊武功蓋世,星宿派有這樣一位傳人,咱們星宿派更加要名揚天下了。」「大師姊,你快去宰了那什麼『北喬峰,南慕容』,咱星宿派在中原唯我獨尊。」
  • 春秋左傳注——三英大戰呂布的虎牢關,春秋時期在什麼位置呢?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1、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依《春秋》書法,魯國十二君,與其元年,應書「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方苞《春秋直解》雲「春秋從無書字之法」,且謂:「意克為儀父之子」云云。顧棟高因之而作《春秋無書字之法論》。《春秋》不書字,然亦非絕無例外。方、顧二碩得其大概而遣其特例。書蟲小確幸總結:邾國和魯國相鄰,雞犬相聞,但亦戰亦和,糾纏不休,長達七百年。邾國曾經也很強大,讓周天子和魯國戰戰兢兢,後面慢慢被瓦解,漸漸消失。
  • 如果春秋是個聯合國:讀懂春秋70國,春秋也就讀懂了一半
    所能直接控制的地區不過是成周洛邑周圍的土地而已,而且春秋500年還因為內部和外部的因素,土地不斷縮減,逐漸喪失了周王室的威權,直至戰國時期的可有可無。第二種是中原諸侯國。諸侯們雖然權力越來越大,但也並不是完全的主權國家,除了禮法上受制於周王以外,權力上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當時的霸主。
  • 粵語歌曲《春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粵語歌《春秋》講了一件小事。男主和女主是關係不錯的朋友,男主喜歡女主。一天晚上,男主喝多了,借著酒勁和女主表白。我沒有為你傷春悲秋不配有憾事你沒有共我踏過萬裡不夠劇情延續故事「傷春悲秋」是指因季節、景物的變化而引起悲傷的情緒,用來形容多愁善感的情緒。
  • 《呂氏春秋》的養生之道
    呂不韋認為此書「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 因此命名為《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 共十二卷, 一百六十篇, 二十餘萬字。這本書以先秦時期的道家思想為主, 同時兼有儒、墨、法、兵、農、縱橫、陰陽等諸子各派學說之精華, 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養生、道德等多方面。雖然內容頗為駁雜, 但自成體系, 充分融合各家學說之精華而成一家思想。
  • 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
    隨著北方政局的緩和,南方吳、越進行混戰,並先後北上爭霸,春秋時代至此結束。綜觀春秋大國爭霸,主要是晉楚之間的長期爭霸,到後期由南、北爭霸變為南方吳、越爭霸,這種歷史重心的轉移,正是春秋時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三) 春秋時代是宗族公社瓦解時期中國是否經過奴隸社會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問題。
  • 從春秋到清朝,凡人杞梁妻為何能演變為神話中的「孟姜女」?
    引言"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流傳及其廣泛,可謂是家喻戶曉,其頗為傳奇的神話色彩,更是為人津津樂道。通常情況下,"孟姜女哭長城"會被認為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孟姜女必然是虛構的人物,現實中的人,任其哭得如何哀戚慘痛,也休想哭倒一塊磚,故而孟姜女哭倒長城當非人力所謂。
  • 有趣的春秋時代
    提到西楚霸王不僅想起《尋秦記》中項少龍的兒子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項羽的情節,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是人物卻是真實存在的,而歷史也是不可改變的。在春秋時期 「泓水之戰」的故事一直被稱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但是以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春秋時代是一個崇揚貴族氣節的時代,宋襄公的做法在那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使是這場戰鬥輸的一敗塗地,但是當時的宋襄公並未喪失氣節,他只是在戰爭中貫徹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與規則罷了。
  • 常見夏型種和春秋型種多肉植物
    常見夏型種多肉植物 (指在夏天不休眠可正常日曬澆水,且生長旺盛的品種)1、仙人掌科:多數仙人掌科植物都屬於夏型種常見「冬型種「、「春秋型「種(即夏季通風控水,冬、春、秋生長)多肉植物1、十二卷屬:常見有條紋十二卷,寶草,玉露,壽,金城,龍鱗,玉扇,萬象,等2、角殿屬:常見有大蒼角殿(我的是小蒼角殿
  • 春秋戰國時的古人,是怎樣釣魚的呢?
    一、春秋戰國時的銅魚鉤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魚鉤的問世標誌著釣魚的歷史進入了文明的青銅時代。在商周的基礎上,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魚鉤製作更為精巧。例如,在遼西出土的春秋時的銅魚鉤。此鉤屬長柄圓形鉤、內倒刺。在遼寧旅大出土的戰國銅魚鉤,鉤柄較大呈彎弧形,外倒刺。
  • 春秋時期有馬鐙嗎
    春秋時期有馬鐙嗎電影《趙氏孤兒》,是一部關於春秋時期晉國趙氏慘遭滅門,後趙武復仇,重振趙氏家族的故事,其中出現的馬鐙距考古發掘出馬鐙的年代早了約1000年。春秋時,戰騎軍,有悍馬,無馬鐙。歷史上,漢民族苦於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因此先秦時期就建造長城,其主要原因就是遊牧民族的騎兵機動性太強,內地很難抵擋。趙武靈王時,鑑於胡人騎兵的優勢,於是效仿胡人,施行"胡服騎射",穿胡人的衣服,訓練胡人式的騎兵,結果在戰國時稱霸一時,連秦國也不敢小覷。漢武帝喜歡西域的汗血寶馬,為此不惜和大宛國發生戰爭,勞民傷財,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換來良馬數十匹。
  • 春秋玉器上的龍首紋
    2.不減地浮雕龍首紋:構成龍首的紋樣單元形態扁平,布局滿密、浮凸不甚。各單元被單陰線勾勒出輪廓,其邊緣亦被琢磨的圓潤光滑,從而使紋樣形成了一種凸起的感覺,但各單元間並未真正剔地去料,故可稱為不減地浮雕。
  • 【成語故事 · 春秋】後生可畏
    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春秋晚期戰國早期古玉 · 捲雲紋勒子
    春秋晚期捲雲紋勒子,長12.5cm,寬1.9cm,厚1.4cm。 春秋晚期捲雲紋勒子,長方形,兩邊齒狀共八節,兩面飾對稱捲雲紋,有一通體對鑽穿孔。勒子通體呈赭色、土黃色土沁,局部鈣化較重現雞骨白,整體包漿厚重統一。
  •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禁燒令」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禁燒令」 2020-09-2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故事 · 春秋】韋編三絕
    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